佛弟子文庫

鴿子的未來世

2011/06/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西邊天際的夕陽,放射出最後的餘暉,將與大地吻別。就在這黃昏的時候,佛陀散步在祇園精舍的附近,舍利弗尊者徐步跟隨在佛陀的後面。

他們走了一段路,忽見有一隻飢餓的老鷹,追逐著一隻鴿子。鴿子嚇得驚慌飛逃,後來就飛來佛陀的身邊躲藏。這只鴿子停留在佛陀的身邊,那隻老鷹就不敢飛來傷害它了。所以它安靜的在那裡,剛才被追逐的恐怖情形完全消失。佛陀再向前走時,佛陀的身影也向前移動了,而舍利弗的身影卻來到鴿子的旁邊,但是鴿子仍然怖畏如故。舍利弗看這情形,就上前請問佛陀道:

「佛陀!我的身體,大概仍然不淨,為什麼佛陀的身影蓋覆鴿子,它便無聲無息的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鴿子它為什麼仍然戰慄如故呢?」

佛陀回答道:「是的,你的三毒已除,但習氣還沒有盡,所以你的身影覆上,鴿子仍然恐怖。」又指著鴿子問舍利佛道:「你看看這只鴿子的宿世因緣吧,它失卻人身轉為鴿身,已經有幾生幾世呢?」

舍利弗聽佛陀問畢,即進入禪定,一會從定中出來,稟告佛陀道:「這只鴿子自從出生為鴿身以來,已經有八萬大劫了,它生生世世都在作鴿,但是關於它為何才墮為鴿身?就不知道了。」

佛陀就又告訴舍利弗道:「你既然不能知道鴿子的過去世,那麼你觀看他的未來世吧!看他幾時才能出離鴿身,還得人身。」

舍利弗復於定中出來說道:「佛陀!弟子只能觀察到此鴿;八萬大劫仍然要生為鴿身,幾時它才再度出生為人,我就不知道了。」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這只鴿子因過去犯了殺盜淫妄的罪業,等他受盡恆河沙數大劫的鴿身後,才能再得人身。在人道中經過五百世,那時有佛出世,他便出家做比丘,修持佛法,而後經過三阿僧祗劫,勤修六波羅蜜,而證十地菩薩,然後再成佛。」

舍利弗聞佛所說,向佛懺悔,說道:「弟子智慧微淺,一隻鴿子尚不知它的過去與未來,何況其他?佛陀的智慧才是深廣的,為要求得佛慧,弟子要入無間地獄,無量劫中,代替眾生受苦,作如是供養,行大懺悔。」

舍利弗有此願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居安思危,臨危不亂

一般人之所以會恐懼,多半是覺得所處的環境中有種種的...

淨土宗與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說,身為有情眾生,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雖...

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

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這是...

凡夫菩薩欲於惡世度生,無有是處

《智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惡世救苦眾生,...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煩惱

修行本來就要有隨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熱酷暑的環境,要...

人在三界,出離要緊

《法華經。警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

你這樣去想,心驚膽戰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夢是不是還知道用功,夢中有七八分...

淨土的橫超法門

橫超這個詞就是給我們點出了淨土的特色,就叫橫超法。...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修行人怎可把這個色殼子看得這麼重

在雲門寺方丈室後之假石山上,種了不少奇花異草。假石...

失敗的成功者

我偶然聽說過一個小名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學對於...

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聰明睿智的人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講究道德的人...

鱉謀猴肝失摯友

昔時,釋迦牟尼佛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眾,游化...

學佛正確的八種發心

【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趨向。今為大...

二塊磚的福報

諸位今天能夠來佛堂打佛七,住在道場,安坐佛堂裡,都...

佛經中說:夢見這四種相最為吉祥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中說:若人夢中見四種相者,...

【推薦】修持大悲咒的儀軌和功德利益

根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想得到健康長壽,其實就是三句話

《黃帝內經》上面就講到了人的自然生命的長壽的總原則...

知初出家,必住叢林,先修福本

參禪人,首立沖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此二句,名莊嚴光明功德成就...

是否每天應多念佛號來調伏煩惱

問: 師父慈悲,在蕅益大師念佛開示那個裡面,他好像...

佛自酬恩孝養父母,何況凡夫而不孝養

一言孝養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緣而生。云何藉緣。...

父子戲法

以前,大陸鄉下地方每逢過年或農閑時期,農民們都會藉...

蕅益大師:觀四念處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從三個方面談放生

分三個方面講:一、為什麼要放生;二、放生有什麼利益...

【佛教詞典】理性

指始終不變之本具理體。性,乃不待其他因緣,無始以來...

【佛教詞典】正遍智

又名正遍知,即真正普遍知道一切之法,為佛十號之一。...

【視頻】淨慧法師《人生有四件大事》

淨慧法師《人生有四件大事》

【視頻】淨界法師《聞法時內心要斷除這三種過失》

淨界法師《聞法時內心要斷除這三種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