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為何反對自殺

2015/09/03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教為何反對自殺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是「向死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經常會有脆弱的時期;在意識活動中,偶爾會有不想活下去的念頭。但是,自殺的念頭要是成為行動時,人生的悲劇便產生了。

眾生對於死亡的恐懼是個普遍的現象,其原因可有以下幾點:

一、源自對死亡的無知與無奈,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死亡,當死亡來臨時又特別無奈於自己的死亡。所以自殺者真正的痛苦是自殺者死亡過程中的痛苦——一種對生命生存的慾望與死亡抗爭的痛苦。

二、對死後生命是否延續的疑慮,如果對未來生命有一種期許與信心,便能坦然地面對死亡。

三、對現世一切存有的執著——包括「我」與「我所」,佛教強調人在死亡的八小時之內不准移動屍體,人的心識離開肉體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心識對身體有強烈的執著,如果這時候移動身體,容易生起嗔恨心,進而影響到未來的生命形態。同時主張親屬不得出現哭聲,因為臨終者會聽到哭聲而增加對現實的貪戀,這和中國人哭喪的習俗不同,有些人還無法接受,認為與孝道相違背。

四、受到傳統文化與社會民俗對死亡負面印象的熏染與誤導。中國傳統認為人死為鬼,聽起來就非常可怕。

在不殺生戒中,自殺與殺他是同樣的罪。佛教反對自殺的理由,是基於「貪、嗔、癡」三毒。

第一、自殺涉及到自我與貪,自殺的動機即使與宗教有關,如厭離身體、急於升天,或厭世間苦而興起對離苦樂境的不當貪求,所以「有貪慾之咎」。有「貪」也就意味著無法解脫。從佛教的自覺覺他的精神來說,在救渡眾生過程中,與其選擇自殺,不如布施一切並努力為眾生服務,這樣才能轉化貪心。

第二,與「嗔」有關。自殺中如果夾雜了自暴自棄的動機,這是一種對於自然生命的暴力行為,這種暴力的行為也違背了不殺生戒。所以,在佛教中自殺犯「波羅夷罪」,這種罪是最重的一種罪,屬於斷頭罪,不通懺悔,即無法通過懺悔消除罪業。

第三,就是「苦」與「癡」。自殺源於痛苦,而痛苦就來自於無明。不明白生命的起源,不明白自殺的痛苦,這些都是愚癡的表現。我們知道,佛法所講的苦不是單指悲傷中的苦痛,而是指一種現實的逼迫。所以苦是一種現實,不是一種答案。我們生命所追求的都是苦,因為當追求到的時候答案又變成了現實。所以,選擇自殺就是因為還不了解世間苦的現實。

第四,自殺是障道的因緣。身體雖然是「臭皮囊」,但是卻有「借假修真」的作用,是修道的增上緣。如果採取了自殺行為,自然無法成就道業。

第五,「罪性雖空,緣起是實」。罪從本性來說是空的,但它有因有緣,符合緣起法。因緣之中就存在因果的報應,所以「罪性雖空」的空不是指沒有業力,也不是指沒有罪,更不是指沒有這個現實,而是說在罪和現實之中沒有不變的本性,它是一個無常法。因此,對於自殺的問題,我們雖然知道其「罪性雖空」,但也要知道 「緣起是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好好地面對自己的生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勸茹素斷葷戒殺放生

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二致。但以迷而...

證嚴法師:在生命的白紙上

△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 有...

《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白話大意

印光大師原文: 甚矣,世人習為殘忍,事事以殺生為禮...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們強調修行的法門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麼咒,...

人畜之間相輪迴

從前有戶人家,除了耕種維生,還養了一群羊。這家人認...

無視生命的苦痛 源於心靈的麻木不仁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宰我問孔子:爹媽死了,非...

小牛救母口吞殺刀 孝心打動屠戶養牛到老

能海上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是講到父母的恩德。同樣也...

一袋寶石

早上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出來,一個漁夫到了河邊,在岸...

修唯識止觀的三個重點

生命的相貌雖然是森羅萬象,但是從唯識學的角度,把它...

如何明辨善知識

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

「不隨妄轉」對念佛人很重要

你應該怎樣訓練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轉,不是等到臨...

等待我們明天的是什麼

我曾經在南山寺,見到過一個坐輪椅的人,他是因為車禍...

離欲解脫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一位...

在家誦《地藏經》容易招感不好的東西嗎

問: 師父,我原來誦《地藏經》,有的居士說在家誦不...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

千萬不要犯誹謗淨土法門的罪業

現在有些凡夫說釋迦牟尼佛講淨土法門、極樂世界,大概...

臨終時冤親債主為何不會化作阿彌陀佛形象

問: 臨終時,怨家債主為什麼不會化作阿彌陀佛的形象...

如果沒有「我」誰在成佛和流轉

問: 如果沒有我,誰在成佛?死後又是誰在流轉? 濟群...

宣化上人:修行莫貪快

修道人無論用什麼功,念佛、念咒、學教、持律、參禪,...

念佛人的四類朋友

每個人,依過去世的種種因緣,總會認識一些朋友。念佛...

大安法師:經常做惡夢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弟子經常做惡夢、怪夢,不知該怎麼辦...

聖嚴法師《瞋心與慈心》

有人說現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了暴...

【佛教詞典】迴向輪陀羅尼

(雜名)為迴向而誦之真言也,如迴向之勝利金剛輪,故...

【佛教詞典】今白月十五日眾僧說戒

亦名:今僧十五日布薩說戒 戒本疏·釋戒經序:「今僧十...

【視頻】淨界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

淨界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

【視頻】《普門品偈》黃慧音

《普門品偈》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