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2015/08/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看了這個節目後,我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小時候,老人家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得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是啊,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每一個人都要接受優勝劣汰的「考驗」,不僅僅是智力的較量,更是毅力、意志的較量。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總結思考了以下幾點,和朋友們分享討論。

1. 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他,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

孩子放學後,要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以便減輕父母的壓力。

節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

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挨餓。

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

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2.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日本的孩子從小就被家長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別人來幫忙,那是別人看不起的。有的男孩從小就洗冷浴,一年四季洗冷水,來鍛煉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在教育觀念上,日本也從小灌輸孩子,自己國家資源稀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3.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著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著孩子,一起奔到終點。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煉磨礪著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4.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其實,讓孩子吃苦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點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這都是必要的。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當孩子正在完成分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這些都是鍛煉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我覺得「虎媽」、「狼爸」、「鷹爸」不足學。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她)自己解決。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注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作加油充氣、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作者:冀連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養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對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古人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最早的時候開始。 教婦初...

請您做胎兒的觀音菩薩

請原諒我的冒昧,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是當我知道在您...

以關懷代替處罰

在仙崖禪師住的禪院裡,有一位學僧經常利用晚上時間,...

子女夭折該如何對待

少子夭折,人情於此種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須知人...

兒女「五不怨」與父母「七不責」

為人子女時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做到七不責,請您試...

培養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為一名兒科中醫師,每天接診眾多患兒,其中發病根源...

傳子以金不如傳子以德

楊震是東漢名臣,以品德高尚被時人譽為關西孔子。漢末...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過失

佛陀把我們一念心開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個是雜染...

痛苦是把雙刃劍

眾生的疾病都是來自於長久的、外在的和內在的不和諧。...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動

現在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請維...

「修持法」和「供養法」的利益和妙用

問: 各個法門有修持法和供養法。請細說這二種法的利...

到業力現前時候,確實是大麻煩事

我有這個感覺,恐怕在座的你們也有這感覺,你自己如果...

修行人要把握當下這一念

我們當下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這一念...

常有恐懼心理,應如何改變

問: 我常常有這麼一種恐懼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親債主...

最重要的時光和最重要的人

從前有個年輕英俊的國王,他既有權勢,又很富有,但卻...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

給自己抹點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國大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即將...

【推薦】本來一切諸法皆空,眾生就是放不下

了生死怎麼了?哪部經都要了生死、說放下,放下就自在...

為何世人多把關公作為財神來供奉

問: 請問法師,關公是護法,為何世人多把他作為財神來...

聖嚴法師:如何說服另一半分攤家務

問: 大部分的婦女都是家庭與事業兩頭燒,一樣是上班...

日常如何修行淨土

這是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摘下來的開示淨業學人日常如...

【推薦】美好的飲食跑到嘴巴裡為何變猛火

當我們的舌根去接觸這美好滋味的時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朝靈岩,思法語,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來靈岩山寺,對這裡的一切還記憶猶新。上次...

【佛教詞典】見色聞聲

禪林用語。詳稱為「見色明心聞聲悟道」。見色明心,謂...

【佛教詞典】不得

【不得】 p0316 此八世法之一。集異門論十八卷八頁云:...

【視頻】妙華法師《悟入金剛經》

妙華法師《悟入金剛經》

【視頻】東林祖庭略影——夏至

東林祖庭略影——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