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過失

淨界法師  2024/05/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過失

佛陀把我們一念心開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個是雜染生死的根本,第二個是清淨涅槃的根本。我們看經文內容的講述。請合掌: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這個地方先指出三種人的過失。首先我們看凡夫的過失:

「佛告阿難。」前面佛陀講了七處破妄的經文以後,正式要開顯真心的時候,佛陀放光現瑞,從六根門頭放出光明,來表示妄想即將破壞,真性即將開顯。所以前面是以一種放光現瑞的方式來表法,以下佛陀就正式說法。佛陀告訴阿難尊者,從無始以來,一切凡夫眾生的生死歸納起來只有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種種顛倒」。這個就是惑業苦的「惑」。顛倒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迷惑了,迷惑了就是顛倒。這個迷惑就是我們對真如本性產生了迷惑,迷真起妄。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念心不守自性,我們沒有真實地安住在我們清淨的本性,我們一念妄動,向外攀緣。我們習慣性認為向外攀緣是對我們有好處的,其實錯誤了,我們產生錯誤認知,其實向內安住對我們才是有利的。所以我們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這個就是顛倒。而向外攀緣的結果,就是產生了煩惱,貪瞋癡的煩惱。所以這個「種種顛倒」就是一種貪瞋癡的煩惱。這是一種情況。

第二個,業種。煩惱的活動久了以後,就推動我們的身業口業去造罪,就有殺盜淫妄的罪業。這個業就會有業力,這就是業種。第三個,自然。業力會招感三塗的果報,刀山油鍋的果報。這個就是自然。我們每一個眾生基本上就是惑、業、苦的一種相續,這種情況講一個譬喻叫惡叉聚,這個是印度的一種水果的名稱。這種水果它不生則已,生則同時生三顆,惑、業、苦。表示我們造惡凡夫,由於迷惑、造業最後受苦,而產生的一種相續的情況。

第二個,我們先看外道之過。「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前面講的是造惡凡夫,這個地方是修善的凡夫。他也能夠依止外道的法門,來做一些所謂的佈施、持戒、忍辱的善法。依止善法,因為內心的想法不同,而產生了諸天的果報,乃至於變成魔王或者魔王的眷屬。

其實造善造惡都是攀緣心,只是他們所攀緣的境不同。前面的造惡凡夫他所攀緣的境,是五欲的境界,一種殺盜淫妄的境界。這個地方他所攀緣的是一個善法,一種佈施的境、持戒的境、忍辱的境。但是他在攀緣這個境的時候,產生追求人天福報,或者追求人天感應神通的想法,所以變成了外道跟魔眷屬。其實他的本質都是攀緣,只是所緣境不同。

我們再看第三個,二乘之過。「諸修行人」,就是指的發了出離心,修習四諦、十二因緣的這些修行人。他們基本上都希望能夠成就無上菩提,成就圓滿的佛果。但是因為他的心是向外攀緣的,結果在成佛之道當中產生了偏差,產生了歧路,而變成了聲聞緣覺。前面的兩種凡夫造善造惡是攀緣有相的境,包括雜染的境跟善法的境。這個地方的二乘人所攀緣的是無相的真理,他攀緣一種我空的真理。他向外攀緣我空的涅槃,結果也喪失了萬德莊嚴的無上菩提。

總而言之,這三種人的過失,都是以攀緣心來修行,結果都得不到佛陀的真實功德。所以他說,「皆由不知二種根本」,就是你在修行之前,你根本不知道我們這一念心具足了生死、涅槃兩種根本,所以錯亂地依止生滅的妄想來修學。這種情況就好像你拿沙去煮,想要煮成美好的食物,縱然經過塵點劫的時間,沙還是沙,頂多變成熱沙。你去煮一輩子,它永遠不能吃。因為它的本質是沙,不可能變成美好食物。所以說我們今天因為錯亂的用心,即便你做了很大的加行,但是因為你本質是一個虛妄,所以我們得不到真實的功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大妄語的過失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

涅槃的含義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臥姿的不同。臥...

佈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的大小嗎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認為佈施的東西要數量多、品質好,...

五戒十善是學佛的第一班車

凡夫眾生在整個十法界的緣起定位是什麼呢?我們的定位...

怎樣才叫做清淨

一、清淨的內容 清淨這一句話,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

黃金賊

一天,佛陀與弟子們在外行化後,準備返回精舍。途中,...

為母親打掃心房

母親因為愛懷舊,晚年生活並不快樂。她常常念及年輕時...

平淡對人心清淨的重要

一個人從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慾望,為了實現這些慾望,他...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

有了愛慾,就不能見道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

外境沒錯,錯在自心

外境永遠沒有錯,錯在自心。在我進入佛門不久,我的一...

太虛大師:菩薩學處講要

一 菩薩學處釋名 佛教經律,說二學處:一曰比丘學處,...

【推薦】楞嚴咒的六大妙用

一、除障 至心持楞嚴咒不用再去執著所謂的冤親債主了,...

大安法師:寺院辦超度,是否捐錢多功德就大

問: 有些寺院辦超度大法會,分內堂外堂,裡面收費千...

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

或問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處...

修廟不是和尚的事兒

北宋年間,大慧宗杲禪師提倡參念佛是誰,為什麼呢?念...

善擇住處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告訴比丘們:在大...

印光大師初出家的風波

印光法師來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滿三個月,大哥就找來,一...

【推薦】做好這四大步驟,為往生做準備

一、提起佛號 蕅益大師強調:提起佛號,淨土宗念佛不一...

慧律法師:放下一切,專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學習「放下」。 有信徒問我:「師...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內輪迴苦。極...

看護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身心苦痛,特別需要關懷照料...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

【佛教詞典】普莎訶

(雜語)譯曰吉祥。俱舍論三十曰:如藥事成能除痼痾,...

【佛教詞典】心三摩地

【心三摩地】 p0352 瑜伽二十九卷五頁云:由心增上力所...

【視頻】夢參老和尚《不要把煩惱佈施給別人》

夢參老和尚《不要把煩惱佈施給別人》

【視頻】淨界法師《還有一個沒傳的法》

淨界法師《還有一個沒傳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