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子女夭折該如何對待

印光大師  2016/09/22  大字體  護眼色

子女夭折該如何對待

少子夭折,人情於此種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須知人生因果複雜,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斷非無因。知前因後果,則可不生怨尤。知德能感天,則必不至小有逆境,便懈修心。譬如天初熱時,或忽大涼。初涼時,或復大熱。此乃暫時變動,非常時總如是也。但盡我心以修,不問現境逆順,若能常如是者,必能永膺多福。若因小有不順,遂謂修持無益,是無知無識者之知見。縱令一生無拂意事,亦難達到盡分樂天地位。果能修持不懈,當必有長壽成德之善子來生。若不論好歹,唯取其不夭,則刮百姓之脂膏,以其款存之外國銀行,一氣不來,完全歸外國人,何嘗不是幸得不夭之愛子乎。此種不成器之兒子若夭,是為大德所感。由其不夭,致令全國人民塗炭。若當日,凡屬此類,盡夭亡之,則吾國何至無可救藥,以待喪亡乎。但當息心念佛,以消罪業而迓吉祥。

復海門理聽濤書(七)(民國二十一年)

樂慧斌來,持汝書,並其他求皈依名單。知居士年已六十有五,一子一孫,均已夭殤。約世間人情論,極為可痛心者。若約了生死之淨土法門論,則實為超凡入聖之最勝因緣。世間人生不知來,死不知去,實為人生一大要事。但以為子孫計之念重,於自己生死大事,反漠然置之。使居士兒孫長壽仕進,或被富貴福祿所迷,恐難以發此皈依三寶,求受五戒之心,亦不過以福壽善終為止。至於自己之法身慧命,仍以不聞不信。縱令事事稱心,豈能超出虛生浪死之外。今日境遇不嘉,知人世無非是苦。又得淨土諸書而詳閱之,知吾人本有故鄉安樂處所,可以安身立命。而日唯佛是念,唯淨土是求。直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盡未來際,受勝妙樂。由是言之,其子與孫,實為成就汝了生死一大事而先逝者。當生大感激心,願以自己念佛功德,消彼罪業,增彼善根。俾彼亦得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庶可不致彼子與孫,徒然早死也。善得益者,無往而非益。甘受損者,無往而非損,是在各人之見解何如耳。

復許熙唐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接汝與明道師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爾夭逝,不勝慨嘆。況汝教養多年,費若干精神錢財,心中能不感傷乎。雖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熱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為怨尤。須知吾人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惡業,無量無邊。或我欠人之債,或人欠我之債,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負欠故,致所生兒女種種不一。有還債者,有討債者,有報德者,有報怨者。汝今生雖居心事事甚好,豈多劫多生,通通皆無罪業乎。故人當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發懺悔罪業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發懺悔心,不生怨尤,則所謂逆來順受,則後來之福,實難測度。汝此子者,大約是討債而來,債已討足,故隨即去世。汝於債主已去,不生解脫業累之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則成顛倒矣。

民國八年,北通州王芝祥,字鐵珊,一子很聰明,很孝順。大子有神經病,鐵珊心中望此子承繼家聲。二十一二歲,已娶妻,生一女。一日,病重將死。鐵珊痛極。呼之曰,某某,汝既來為我兒子,為何此刻就要去。其子瞋目,作廣西口音曰,我那是你兒子,我就是第十四個人。說畢,即死。先鐵珊在廣西作兵備道時,計殺降匪頭首十三人。先用極愛厚之法以安慰之,請其吃飯,尚請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元。雲,日間甚忙,來不及與汝詳談,到晚間來,當與汝等各安職務。此十三人,不知是要殺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至晚去,則進一門關一門,伏兵於華廳。其人既來,鐵珊抽佩刀砍,則伏兵同出殺之,得十四個尸首,亦不知是何姓名。豈知其人即為其子,徒用二十餘年教育之勞,至死反瞋目呵斥,不認鐵珊為父。

大率世之兒女之因,總不出討債,還債,報恩,報怨之四義。此子系汝宿世欠彼債者,債清即去。若還債及報恩者,則可得其孝養耳。

又汝已皈依佛法,當須曉得世間事事無常。若不極力念佛求生西方,則隨業輪迴於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此子之去,益當知一切事皆不可倚靠,唯有西方阿彌陀佛,乃我等一切眾生之大倚靠。從茲發感激心,發精進心,以自己所作之種種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迴向往生西方。汝能如是,則此兒之死,即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間福報眷屬所迷,不生厭離娑婆之心,亦不生欣求極樂之心。故當頭痛與汝一棒,汝反不在自己分上體察,生出怨天怨佛的種種愚見,則成迷本逐末,不知自反矣。

世人每每於自己所作功德,作矜誇氣。於自己所作罪過,作寬恕氣。人孰無罪,且勿說過去,即以現世論,殺種種眾生以悅口腹,彼等豈是木石,不知疼痛,不願生,而願人殺而食之乎。汝既殺食他,他將來必定也要殺食你。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靈,可說大話,說我無罪過,妄受天罰乎。是以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汝且莫作愚癡人說話,極力為善,認真念佛,所有一切利人善事功德,悉皆迴向往生西方。則現生之心行,便與聖賢心行相契相合,待至臨終,定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則收功結果之時也。若不生西方,所作之善,遲早均受其報。而所殺食眾生之報,亦難不償,可怕之至。

復德暢居士書(民國二十三年)

數載未晤,時常憶念。今秋令兄枝芬赴鄉試,持書來山,方悉居士近來操持。又言家門不幸,喪其愛子,旦夕憂思,不能置懷。予欲詳陳事理因果,以錄遺期迫,不能住宿,故略言之。今嘉平望日,徹權師至,又言居士怨尤之狀,及無知俗人謂作善獲殃,修行無益等種種邪說。予聞之淒然。恐上智者因茲惰行,下愚者敢於作惡,故不揣固陋,直詞以告。

如來說經,報通三世。凡人生子,略有四因。報通三世者,第一現報。謂現在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如士子習舉業,現身得功名。此凡眼能見者。第二生報。謂今生作善作惡,來生享福受罪。如祖父重斯文,子孫方發達。此則凡眼所不能見,天眼猶能見之。(今生來生,皆約本人說,然隔世之事,難以喻顯,權約祖父子孫,欲人易了,不可以詞害義,至禱。)第三後報。謂今生作善作惡,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萬生,或一十百千萬劫,或至無量無邊恆河沙劫,方受善惡之報。如商周之王業,實肇基於稷契弼舜佐禹之時。若三四生等,天眼猶能見之。若百千萬劫,天眼則不能見,聲聞道眼,猶能見之。若無量無邊恆河沙劫,惟如來五眼圓明者能見。尚非聲聞道眼之境,況天眼肉眼哉。知此三報之義,則作善降祥,不善降殃,聖言原自無爽。富貴貧賤壽夭窮通,天命未曾有偏。境緣之來,若鏡現像。智者但修鏡外之容,愚人徒憎鏡內之影。逆來順受,方為樂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

子有四因者。一者報恩,二者報怨,三者償債,四者討債。報恩者,謂父母於子,宿世有恩,為報恩故,來為其子。則服勞奉養,生事死葬。必使生則親歡,祭則鬼享。乃至致君澤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後世,敬其人而並敬其親。若曾魯公,陳忠肅,王龜齡,史大成,(曾陳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狀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肅悟入甚深,以前世皆為高僧,故雖處富貴,猶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賢孫,皆此類也。報怨者,謂父母宿世於子有負恩處,為報怨故,來為其子。小則忤逆親心,大則禍延親身。生無甘旨之養,死貽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權要,謀為不軌,滅門戮族,掘墳夷墓,使天下後世,唾罵其人並及其親。

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檜等是也。償債者,子宿世負親資財,為償債故,來為其子。若所負者多,則可以終親之身。若所負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學甫成名而喪命,商才得利而殞身。討債者,謂親宿世負子資財,為討債故,來為其子。小債則徒費束修聘金延師娶妻,及種種教誨,慾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爾喪亡。大債則不止如此,必致廢業蕩產,家敗人亡而後已。諦觀令子,恐是討債而來。幸所負者少,故弱冠而去。當懺悔宿業,努力勤修。天必畀汝好子,光大門戶。況孔子聖人,中年喪子。顏淵大賢,壯歲夭亡。原憲赤貧,子路殉難。夷齊餓死於首陽,伯玉窮困於衛國。將謂聖賢因修德而遭天譴耶,抑亦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耶。但責己德之不誠,勿問天報之禍福。能如是者,五福自然臨門,六極決定避舍。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須知人生世間,具足八苦。縱生天上,難免五衰。唯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將非天以汝倡導淨土,以此無福無壽之子,為汝作頂門一針。使汝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畏懼。人命無常,速如電光。大限到來,各不相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於此猶不惺悟,力修淨業,則與木石無情,同一生長於天地之間矣。有血性漢子,豈肯生作走肉行尸,死與草木同腐。高推聖境,自處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憤發,聞聖賢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負人耶,抑人負天耶。祈垂慧察。

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二

令兄枝芬,於七月十四日晤面。因詢居士修持家道,言其為善益力,道念日增。但以家門不幸,令郎早夭,二孫尚幼,頗懷憂思。予聞之不禁慨然長嘆。須知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凶。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百川之泮,亦豈一日之暖所能消。切不可怨天而尤人,猶豫而退悔。宜學俞淨意之修身,袁了凡之立命。將見二孫必成佳士,麟兒屢見誕生矣。

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你死的次數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麼樣不死呢?學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脫道,就不死了...

如何讓孩子戒掉手機癮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很迷戀手機,時常拿爸爸...

佛教七七追薦的由來和規矩

我國最早為亡者做七的記錄,始於北魏。《北史外戚傳》...

家訓,一盞千年不滅的心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觀念、態度等都可能會...

人死只有業隨身

從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歡喜珠寶和金銀,可以說...

在你最高興的時候,苦跟著就來了

人人都知道這個身體一定要死的,但沒有一個人想到我明...

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

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

「鬼子母」的由來

佛教中有一位母親神,造像、畫作中的她身體丰腴,面容...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

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涅槃經》云:佛言:有二白法,能...

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

讚譽詆毀皆有前因

讚譽或詆毀皆有前因 孟子云,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印祖開示如何對治瞋恚

本文節選自《印光法師文鈔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蕅祖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

文珠法師《無上的智慧—文殊菩薩》

無上的智慧文殊菩薩 各位法師、居士、聽眾,今晚本人...

眾生云何發菩提心

善生言:世尊,眾生云何發菩提心? 善男子,為二事故...

低調才能長遠

低調,是一種品格、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謀略。職場中低...

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

九十歲老和尚在客堂對一群出家眾開示:在胎、卵、濕、...

不要忽略名號的無量光、無量壽

我講一個念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這個公案出自《念佛法...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

平生無信願者,臨終難仗佛力往生

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既雲善惡俱時頓現...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問: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因為什麼而生起? 大...

你一造新殃,等於又添了一層污染

那時候在雲居山,也有人偷懶,晚上也好白天也好,早板...

大安法師:精進念佛後為什麼家庭和事業更不順

問: 原先不怎麼精進念佛事事順利,從今年我每天三萬...

惟賢長老《淨土教與莊嚴國土》

一、淨土教與淨土宗 淨土教的闡揚源自釋迦牟尼佛。根...

【佛教詞典】黑蚖懷珠

(譬喻)智度論十示過去之業因不同,故現在之果不均曰...

【佛教詞典】二種死

即命盡死與外緣死二者。(一)命盡死,謂全其天命而死者...

【視頻】准提神咒

准提神咒

【視頻】律典故事有聲書(MP3)

律典故事有聲書(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