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念的迴光返照,就能夠改變命運

淨界法師  2015/06/09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念的迴光返照,就能夠改變命運

為什麼說,知道常住能夠遠離三惡道,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在世的時候這個釋提桓因,他當然是大福報,他有很多宮殿,他有一天是五衰相現,天人福報將盡的時候,他會出現五種相貌,第一個,衣衫垢穢,他的衣服開始有污垢,第二個,頭上花萎,他頭上的花冠枯萎了,沒有那麼鮮艷了,第三個,身體發臭,他有臭味出現了,第四個,腋下出汗,他身體開始流汗,第五個,不樂本座,天人都是有座位的,他已經坐不住了,躁動不安。

那麼釋提桓因,他這五種相狀出現,他就知道他即將死亡,而且他要投生到一個鄉村裡面做一頭豬。所以他非常恐怖,非常恐怖的時候,這個帝釋就次第的找很多天王,找到大梵天,大梵天說我沒有能夠避免讓你死亡的方法,都沒辦法。

所以這個釋提桓因就憂愁苦惱,這個時候有個大臣,他有一個有智慧的大臣說:大王,我有辦法,讓你能夠免除這一次的死亡,他說:你有辦法嗎?他說:我絕對有辦法,他說:那你有什麼條件?他說:我把這個方法告訴你,你把這個乾闥婆的女兒嫁給我。乾闥婆就是這個帝釋的樂神,你把這個乾闥婆的女兒嫁給我,釋提桓因說:你如果能告訴我一個正確的方法,不要說乾闥婆的女兒,我把阿修羅王的女兒嫁給你。

阿修羅,諸位知道,阿修羅叫飛天,他是有天的福報,但是他的瞋心重,沒有天的福德,阿修羅男眾很丑,女眾很美貌。這個大臣說:好,一言為定,釋提桓因說:你有什麼方法呢?他說:你現在只有一個方法,你要找佛陀皈依。

他說:我以前,曾經聽人家跟我傳一個法,你要能夠皈依,你就免除一切障礙,那麼釋提桓因就相信,他的這個時候死亡已經快到了,他馬上以神通力,飛到精舍去找佛陀,佛陀當時並沒有給他皈依。

這個時候,釋提桓因他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我們一個人,天人的福報這麼大,為什麼他要面臨死亡,這死亡從什麼地方來呢?佛陀說:因為他有煩惱,這煩惱就障礙他的安樂,這個時候釋提桓因說:那天人有什麼煩惱呢?佛陀說:天人的瞋心比較淡薄,但是他有貪慾跟嫉妒的煩惱,他得到的快樂他就貪慾,他得不到,別人得到,他就嫉妒,所以你天人,還有貪慾跟嫉妒的煩惱。

釋提桓因說:天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貪慾跟嫉妒的煩惱呢?佛陀說:因為你有攀緣,你活在表層意識,你老是想要向外攀緣,你老是活在感覺,你用感覺來主導你的內心,你不是用智慧來主導你。釋提桓因說:那怎麼斷攀緣呢。

佛陀講到重點,他說:你要憶念清淨的本性,清淨法身,你要憶念法身常住,這個時候這個天人大善根,他聽到以後,他聽說憶念清淨法身,法身常住以後,他起大歡喜,他就咒願,願我生生世世能夠依止清淨法性,而證得無上菩提,他念完以後就向佛陀拜下去,拜下去以後他的生命剛好結束。

他的神識依止他過去的業力,就投生在鄉村一個母豬的肚子裡面,他那個時候,因為一念的返轉,心生則種種法生,他一念的大乘善根生起,那個豬就受不了,他一投胎以後,那個母豬就像發瘋一樣就到處跑,就把這個女主人一個罐子,裝水的罐子給撞破了,女主人一生氣拿那個棒子,就打這隻豬,把它打流胎,打死了。

打死了以後,這個釋提桓因死了以後,他又投胎到原來的位置,而繼續做天人,再多一期的生命。這個就是佛陀說的,一念的迴光返照,改變命運。

諸位你要知道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命運可以改變,為什麼業力它可以改變,這個問題在《大乘起信論》有人問,當然這個地方也牽涉到淨土宗的帶業往生,為什麼能夠帶業往生?他造了五逆十惡為什麼帶業往生?因為業力是虛妄的,那就是一念攀緣的心,去攀緣一個虛妄的境,妄心攀緣妄境,所以它只是清淨心的一個表層的一個影像,它本來就沒有,達妄本空。

諸位如果你要追求臨終的正念,你要不斷的憶念,你的清淨本性很重要。我們一再講過,站在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面對妄想,這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站在本來就有妄想,妄想是真實的,你跟它拼了,你就完了,你這個事修沒有理觀,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

所以你不能站在表層意識跟妄想對抗,你不能站在表層意識,你要能夠回到你的深層意識,你要把心帶回家,從家的角度來跟妄想對抗,妄想就不是你的對手,因為真能破妄。但是你要活在表層意識,來跟妄想對抗你就糟了,站在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你就沒有希望了。

所以它這個地方很重要,你的生命要徹底改變,你要知道,你本來是沒有妄想,那些妄想是後來有的,那是如夢如幻的。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在那個經典上說,你一個人能夠通達空性,知道你的本性清淨,你會產生兩個效果,第一個,雖做惡業速疾能悔,若墮惡趣終不久留。

就是說即便你一時的衝動,還會造罪業,但是你這個罪業力量薄弱了,你會產生自我反省了。因為你造罪業的時候,有人不同意,就有人說我反對,就是你的善根反對你了,它開始對治你了。

除非你沒有真正的懂你的自性本來清淨,沒有真懂那就算了,你如果真懂,你在造惡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個力量開始在罵你,你兩種力量,真妄交攻,這個是恭喜你,這個在佛法叫增上慚愧心生起了。

所以你能夠懂得,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你這個造業是不應該的,是虛妄的,這個時候,你的造業勢力薄弱了,這第一個,雖做惡業速疾能悔。第二個,即便你因為過去的業力,到三惡道去了,你在三惡道也待不久,若墮惡趣終不久留,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這次...

八種治心的方法

佛教經典處處都在說我們的心,以及如何解決或者說安慰...

即心是佛,云何識自心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

快樂或不快樂,這都是不確定的

無論出現何種心境快樂或不快樂,都別在意,我們應經常...

大安法師:萬法唯心

這個鳩摩羅什大師七歲,他看到佛缽就很高興啊,他就過...

念到一心不亂,就能親見本來面目

按淨土來說,做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淨土,那就是出世法...

【推薦】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

用一顆歡喜的心來對待生活

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競爭也日趨激...

我們執著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陰的相貌講出來,讓我們提高警覺。五陰的真實...

佛教徒快樂的秘訣

大乘菩薩行的安樂行,不但要自己求安樂,還要所有的眾...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靜 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

培養第二念的覺悟

我們一生當中你的造善造惡,就是第六意識決定了。當它...

寬容是人生的最好修養

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既...

奉行惜福節儉的生活

古往今來有很多道德君子,給我們做了惜福的好榜樣。特...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

去掉傲慢和瞋恚才能成正果

在禪修的過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種...

邊地疑城往生

在《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中,釋尊開示邊地疑城往生之...

淨土法門的十種信念與八大要領

徹悟大師(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十二...

聖嚴法師:逆境也是無常的

一般人遇到無常,很可能的消極:「既然無常就不要管了...

念佛人為什麼會著魔

問: 念佛人諸佛護念、菩薩擁護,但是為什麼現實當中...

好色縱欲就是自殺,不但害己也害人

影響人壽命長短的因素很多。刀槍水火,天災人禍,這些...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

【佛教詞典】追嚴

(修法)為天子行追薦之佛事也。嚴者莊嚴功德之義。希...

【佛教詞典】莎髻

(雜語)不動尊之頭髮也,莎者草名。以莎草結髮,故云...

【視頻】成剛法師《佛山開示》

成剛法師《佛山開示》

【視頻】淨慧法師《佛教的正信與正行》

淨慧法師《佛教的正信與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