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天將降禍於人,必先厚其福而報之

南懷瑾老師  2016/07/12  大字體  護眼色

天將降禍於人,必先厚其福而報之

老子曰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宇宙的法則「天之道」,如拉弓射箭一樣,弓拉得滿,箭才能射得遠。我們中國人說,一個壞人還沒有受到惡報,是因為他「惡貫沒有滿盈」,等到壞事做得滿盈,如拉弓一樣,「啪」的一聲就射出去了。所以,上天之道是有一個道理的,也就是為什麼好人沒見到好報,壞人也未見惡報。西方人也說,「上帝要他滅亡,必先使他瘋狂」;中國人則說,「天將降大禍於斯人,必先厚其福而報之」。所以有時候得意不是好事,上天可能是要毀滅你,不然不會給你這麼好的福氣。

人不如意時,反而不會昏頭,而惡貫則容易滿盈,所以「天之道」像張弓一樣,「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弓對準目標射,太高時要往下一點,太低也不行,要拉高一點才能射到。「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道就那麼公平,你這裡多了,他一定給你拿掉一點,少了又會補上一點。所以,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老子講的「執大象」,是天下的大道理,講正面的道理。老子這本書又稱《道德經》,道德沒有學好,反而學成了反面,那就壞了。老子所講的是自然的道理,自然的法則,同時教人看通因果,強調因果律的可怕,所以要注重道德。

舉例來說,花快要謝的時候,特別好看,尤其在台灣經常可看到的曇花。曇花是晚上開的,當它開到最盛最美的時候,就開始萎謝了。因為曇花謝得很快,這個現象最明顯,稱為「曇花一現」。其他的花也是一樣,人也是一樣,日落時的太陽,光芒也最漂亮,這就是「將欲歙(xī,收斂)之,必故張之」的道理。將要收縮的東西,你先看到它張大,所以人生要懂得這個道理,就是懂得這個「大象」的道理。

又比如說,做生意今年特別好,賺了五千萬,可是這時要小心啊,「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世事人事都是一樣的道理,歷史也是如此,羅馬鼎盛的時代,最強大的時候,也就是羅馬開始滅亡的時候。歷史上最光榮的時代,強大到極點時,也就是另一個衰亡的局面開始了。

人生也是如此,年齡精神,覺得越來越好,但要注意,「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有時候,有些人覺得自己有工夫,身體特別好,便體力透支,一倒下來就完了。這也是西方宗教所講的:「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使你瘋狂」,自己忘了自己,更是容易毀壞。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當上天要毀滅這個東西時,反而先使它更好。有些人做壞事,卻發財越多;有些人一輩子是好人,結果又窮又苦。像這樣的埋怨許多人都有,這其中有沒有什麼道理?中國古書上有一個道理,說是「天將厚其福而報之」。有時候,老天爺給你更大的福報,給你更大的機會,使你發財,使你得意,使你樣樣好,卻是使你快一點結束。因為,你得意到忘形了,好福報、好機會使你自己昏了頭,自然很快結束。如果你還清醒,也就不大容易結束了。

我們讀中外歷史,看到許多成功人物,成功得太偶然了,例如大家熟悉的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兩個人的故事。項羽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短短的幾年之間,達到了 「天下侯王一手封」的風光。他自稱西楚霸王,比起西方人崇拜的英雄拿破侖的威風大得多,可是,一下子就玩完了。這也是「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再看世界上的人情、物理,許多事物,當上天要毀滅你的時候,自己還不知道,反而覺得老天爺幫忙,很多機會都讓自己佔了先。中國有句老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壞事如果碰上,常常不止一件,幾件會接連碰上。例如被車子碰倒了,剛爬起來,又被那邊的來車碰破了頭。禍事常接連而來,好事則很少是接連而來的。

所以,老子所講到的,都是人情、物理可怕的一面,不是教人去使用計謀手段,而是講因果律,教我們不要忘記了這個「大象」。當你最得意的時候,就要注意到失意的來臨。比如今天精神特別好,便去多玩一下,又逢大熱天,已經玩累了,又多吃一些冰淇淋等;到了明天,或者就傷風了,又碰上感冒流行,結果在醫院躺了一個月,這都是「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的道理。

我們如果懂了這個道理,便了解老子在這裡所說的「是謂微明」。從微弱、渺小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看出大道理來,這就是從微而明。沒有智慧的人,只看到眼前的現象,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對於壞的一面,由於不懂因果循環的定律,只知道埋怨運氣不好,埋怨老天爺不保佑,埋怨上帝不靈驗,埋怨菩薩不加被,幾炷香都白燒了。

殊不知人生過程中的現象,如果檢討、反省起來,我們明天有什麼事發生,從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就會知道,用不著神通。自己身體的情形,對不對勁,是否會病倒,自己心裡都會有數,有感受的。可惜一般人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微明」。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微明」已經表現得很清楚了。

有人懷疑,一件好事未做的人,還做了若干壞事,卻生活得那麼富裕康樂,這又是什麼道理?司馬遷在寫《伯夷列傳》中,也曾提出一個疑點:「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又說「餘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不過他寫這篇文章,對這類的困惑不作答案,只提一個問題,讓讀他文章的人自己去思索。

佛家的答覆很簡單,某人現世是壞人,但他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境遇,是因為他前生善業所得的善報還沒有完;他現生所做的壞事,等到惡貫滿盈時自會結算。在我個人的人生經驗,佛法說的是對的,我看到許多人一生的經歷,報應非常快,好像比電腦計算還要快。其實許多人就是現世報,但是受報的人自己並不明白。所以中國社會,普遍流行的有四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這是大家都愛說的。

佛法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上。佛法講的因果是講三世,認為生命是連續不斷的,不是現在這一生,佛在別的經典裡答覆過這個問題。有人問過佛說,為什麼世界上有許多人做好事,結果卻那麼慘呢?佛說因為他過去的惡業還沒有報完,所以先還這個惡報的債。他現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將來或他生來世要去收帳的。

講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為看不見的原故。其實很容易看,我告訴你一個辦法,可不是神通啊!不要瞪起眼睛,以為有個法子傳你。你只要看看我們自己一生就曉得了,尤其我們在座中年以上的朋友,我們中年所遭遇的環境,是年輕時候已經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輕及中年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把人生分三個階段,二十歲前當前生,二十到四十當這一生,四十到六十當後生。這個三世因果也差不多了。或者看近一點,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現在生,明天就是來生。

所以「喜者所以為亡也」,自己認為一切很滿意,高興了,這是滅亡的一個先兆。所以一個人很得志,自己認為了不起了,那當然是滅亡,那不必問了。等於西方基督教的話,「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使你瘋狂」。這也是真理啊!要毀滅一個人就使他先瘋狂。

中國文化只講一句儒家的道理,「天將厚其福而報之」,也就是因果的道理。所以世界上有些壞人比一般人發財,運氣更好,因為上天要使他報應快一點,所以多給他一點福報,故意給他增加很好的機會,使他昏了頭,他把福報享完了,報應就快了,就是這個道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懷瑾老師文章列表

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緣

當佛陀在波羅奈國鹿野苑弘法教化時,梵摩達王的妻子懷...

放生牛的奇報

明朝江山人朱愷,字壽仁,性情淳厚好學。他們家裡不吃...

在十月懷胎中,為胎兒增福改業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視。從佛教的觀點來看,...

向菩薩求財不靈驗的原因

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可有時為什麼...

在經濟危機下你可以過得很簡單

有人預測我們可能會進入一個蕭條時期,這個時期如果慢...

從不遺失物品的婦人

過去有一個婦人,常常很自信地說:我不會遺失任何東西...

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學習佛法要懂得佛法有兩條根本規律:一條叫法從緣起,...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做個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生活,人們常常產生做人難的感覺,...

晴日集

【存養篇】 一、得意淡然 不揚己盛 當我們面對得意的...

南懷瑾老師:學佛後對鬼神也應該和善恭敬

我們年輕時學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先從學吃虧著手

一個人你有慈悲心不難,你起歡喜心也不難,但是你要舍...

阿彌陀佛像為何總是站著的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像總是站著的...

你能夠這樣做,你就是菩薩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

把門關好

有個小偷晚上鑽進一座寺院,想偷東西,但翻箱倒櫃的都...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

問: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還是需要來生投...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問: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大安法師答: 直...

知道他心中的願望,才能夠應機說法

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

一位小老闆殺生的悲慘報應

一天晚上,我在杭州火車站候車廳外的長椅上等一位朋友...

古今聰明人一大可憐可憫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見,必至矜己傲物,排...

出離心與大悲心,結合起來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舍,由...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有兩個: (一)機緣未至,默然待時...

三八等於二十三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對待真理的態度的,故事是這樣講的...

《古文觀止》中的十大人生啟迪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歷...

【佛教詞典】故妄語戒犯緣

亦名:小妄語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六緣成犯:...

【佛教詞典】二種字

(名數)一曰阿剎羅,阿迦等之根本字也,二曰哩比鞞,...

【視頻】壽昌千里尋母記

壽昌千里尋母記

【視頻】大安法師《2019年夏令營現場答疑》

大安法師《2019年夏令營現場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