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捨一法,不受一塵」該如何理解

衍慈法師  2015/01/18  大字體  護眼色

問:師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經義,「佛氏門中不捨一法,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此二句佛語何解?

衍慈法師答:佛法不離事與理,古德有云: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佛氏門中不捨一法」,此上句屬事,是說作用。學佛是離不開眾生的,一個眾生也不能捨離。一切功德,萬善莊嚴,沒有哪一點不可修,總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於萬行門中不捨一法,不捨棄任何一個善法。「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此下句是理,是謂性體。

所說超越一切語言、思慮所能描述的範圍,盡管方便門中,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一法不捨,然而實際理地卻是不受一塵。即直下承當,則凡聖不隔,體露真常矣。事依理立,理假事明,理事相資,還同目足。有云:「執事也是迷,契理亦非悟」,佛法多從理、事相對立的角度來說明本心與世界之圓融。修行從性起修,就是把生生世世的業力習氣煩惱一概破盡,回歸自性,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衍慈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佛子能拜鬼神嗎?》

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

為何要注重迴向

問: 為什麼要注重迴向? 大安法師答: 一般我們做的...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問: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來說,是因為...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

瞋恨心重,會火燒功德林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的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弟子卻對...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

父母要我放棄病重的妻子,該怎麼辦

問: 法師您好!我跟妻子結婚快四年了,第二年妻子就...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問: 請師父開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淨...

孔子的九條人生智慧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 孔子哲學的中心思...

讓心無所住,自然無有七情六慾的苦惱

在《佛說八大人覺經》中,佛陀教導我們,第一覺悟:「...

關閉六根能得到更精緻的快樂

為什麼思惟苦諦,觀受是苦?用苦來調伏感受的刺激。你...

佛菩薩的神情

他是無限的安靜。這種安靜不是無聲的安靜,而是內在的...

學佛之前誹謗過淨土法門該怎麼辦

問: 若在學佛之前因不相信有這麼一個容易法門,而說了...

念佛貴在專

清代有一位圓融大師,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

戒,不要拘泥於戒相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個妃子,人稱末利夫人。她皈依佛教,...

嶺東第一禪——僧稠大師的故事

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

真切工夫才有悟處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幾句話,是...

你要德行夠了,那叫天天應叫地地靈

因為不會做事,我就從十二歲發願,向一切眾生來認錯、...

若布施者反感,義工是否造業

問: 對於一些公眾,被一些義工半推半就去給慈善團體...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

文珠法師《無上的智慧—文殊菩薩》

無上的智慧文殊菩薩 各位法師、居士、聽眾,今晚本人...

【佛教詞典】十山王

謂十山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諸餘小山,故稱十山王。用以...

【佛教詞典】什麼

(雜語)疑問之辭,如言何也。祖庭事苑一曰:什麼當作...

【視頻】阿彌陀佛聖號(放下)

阿彌陀佛聖號(放下)

【視頻】喝酒害處多

喝酒害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