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思惟略要法--不淨觀

2014/11/05  大字體  護眼色

思惟略要法--不淨觀

貪慾、瞋恚、愚癡是眾生之大病。愛身著欲則生瞋恚,顛倒所惑即是愚癡。愚癡所覆故,內身外身愛著浮相,習之來久染心難遣,欲除貪慾當觀不淨。瞋恚由外既爾可制,如人破竹初節為難,既制貪慾,餘二自伏。

不淨觀者,當知此身生於不淨,處在胞胎,還從不淨中出,薄皮之內純是不淨,外有四大變為飲食充實其內,諦心觀察,從足至發、至足,皮囊之裡無一淨者,腦、膜、涕、唾、膿、血、屎、尿等,略說則三十六,廣說則無量。譬如農夫開倉,種種別知,麻、米、豆、麥等,行者以心眼開是身倉,見種種惡露,肝、肺、腸、胃、諸蟲、動食,九孔流出不淨,常無休止,眼流眵淚,耳出結矃,鼻中涕流,口出唌吐,大小便孔常出屎尿,雖復衣食障覆,實是行廁,身狀如此,何由是淨?

又觀此身,假名為人,四大和合,譬之如屋,脊骨如棟,脅肋如椽,骸骨如柱,皮如四壁,肉如泥塗,虛偽假合,人為安在?危脆非真,幻化須臾,腳骨上脛骨接之,脛骨上髀骨接之,髀骨上脊骨接之,脊骨上髑髏接之,骨骨相拄,危如累卵,諦觀此身,無一可取,——如是心則生厭惡,常念不淨三十六物,如實分別,內身如此,外身不異,若心不住,制之令還,專念不淨。心住相者身體柔軟,漸得快樂心故不住,當自訶心:從無數劫來,常隨汝故,更歷三惡道中苦毒萬端,從今日去我當伏汝,汝且隨我,還系其心,令得成就。

若極厭惡其身,當進白骨觀,亦可入初禪,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終隨意生諸佛前,不爾必至兜率天上,得見彌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

隨順遠離之道

過去佛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時,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諸...

一本佛經改變了我的整個想法

有人說過年是年關,年紀愈長,愈覺得過年是一個關卡;...

面對誘惑,孿生兄弟不同的命運迥異

今天這則故事,出自《人鑒》,編者為李圓淨。李圓淨(...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

思無常,觀不淨

佛在波羅奈國鹿野園中,與五百大比丘說法。佛陀開示大...

夫妻閨房之禮的戒忌和求子之道

夫妻之間的相處,雖然是人倫之始,但如不能節制,以致...

被貪慾的念頭所繫縛

過去,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摩訶迦旃延尊者住在...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印順法師:為在家居士說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出家與在家的分別,...

真能念佛,自得世間福報

【印光大師云: 須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

皈依時可以請人代替嗎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

正如法師《念佛以求生西方為究竟》

(第一日)念佛的利益 念佛,乃種植善根福德因緣,其...

靠佛號加持,真發厭離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關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歸一處

學佛應念佛,念佛當一心。蕅益大師開示:得生與否,全...

人生十不如

身若無端錯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說閑言雜語,不如...

免除死刑的契機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葉尊者的徒弟,他...

聖嚴法師《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和別人較量的話,會是很痛苦的...

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

我們看辛五,耳根圓通。這個是在本經當中最重要的一個...

大安法師:如何讀誦佛經

讀誦佛經,一定得至誠恭敬,如是方可消業障、開智慧。...

【推薦】念佛能否往生,但問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現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從心所現。一心可現十法界...

有一天善根發動,不得不學佛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護法,叫做須達長者,...

【推薦】邪淫縱欲導致中風的現世報

中風的原因有很多,用現在醫學的眼光看來,中風無非就...

【佛教詞典】真俗不二

謂真諦即俗諦,俗諦即真諦。此係天台宗之別教、華嚴宗...

【佛教詞典】業清淨論

【業清淨論】 p1220 瑜伽八十九卷二十一頁云:云何施設...

【視頻】妙境法師《大象身過尾不過》

妙境法師《大象身過尾不過》

【視頻】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

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