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別忘了感念自己的福報

希阿榮博堪布  2014/07/18  大字體  護眼色

別忘了感念自己的福報

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嘆:所有眾生都有一顆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論我們曾經多麼貪婪、殘暴、奸詐、愚昧,都從未令它有絲毫減損。它一直在那裡,從未離開過我們,所以修行不為再去成就什麼、證明什麼,而只是引導我們放鬆下來,慢慢去貼近本心。

我們之所以很難體會到本心,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大都在牽著我們朝與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習慣,尤其是心的習慣,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說到的緊張對抗,還有趨利避害、推卸責任、自以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們修行便是要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扭轉這些習慣,使自己逐漸擺脫困窘的境地。

趨利避害大概是所有眾生最根深蒂固的一個習慣。趨利避害本身並沒有問題,我們想脫離痛苦、尋求解脫,這就是趨利避害的一種表現。但問題是很多人對趨利避害上癮,只要一感覺不舒服馬上就另外尋找慰藉,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去認知和體驗。

天熱要開冷氣,天冷要燒暖氣,風吹日曬很辛苦,出門要坐車。就在這個忙不迭尋找安適的過程中,我們不但錯過體驗四季的樂趣,而且還變得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容易受傷害。

對趨利避害上癮,也有人稱之為「縱欲」。我們一般認為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才是縱欲,不過在較微細的層面上,只要有條件,每個人都願意縱欲,因為縱欲是人們逃避不安的習慣性方式。

人們孤獨、煩悶或者感覺有壓力的時候,會喝酒、暴飲暴食、購物、打電話、上網,或者窩在沙發裡不停地換電視頻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點空間給自己去面對那份孤獨、煩悶或壓力。

用來幫助我們逃避不安的種種活動本身,又會帶來新的煩惱和問題。我們的初衷是讓自己免於痛苦、得到安適,而實際做的卻是用一種痛苦代替另一種痛苦,如此循環往覆,更強化了我們的恐懼。

以前的人排遣情緒還能寫信、看書或培養某種陶冶性情的愛好,而現在的人遠沒有那份耐心,除了對輪迴,對什麼都很快就厭煩。人生如朝露,可我們似乎還嫌它過得不夠快。現代社會處處可見許多人對趨利避害上癮,人們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點的不舒服、不滿足、不方便,所以不停地尋找安慰、便捷,並且相信能找到。

常聽人把煩惱增多、內心空虛歸咎於物質的繁榮,其實不盡然。物質會對人心產生一定影響,但關鍵還是人心在作怪。煩惱多,是因為物質條件改善後內心執著的東西更多了。

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塊手錶捨不下,現在卻有房子、車子、存款時刻牽著你的心。內心空虛也是因為物質豐富後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選擇,你可以更頻繁地變換安慰的方式,結果你便更頻繁地感受到不滿足和挫敗。

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吧,特別是物資短缺年代裡長大的孩子,一塊糖、一件新衣服就能讓你高興很久。當你從父母或其他人手裡接過這樣的禮物時,你心裡充滿了感激。你會說謝謝他們,你會非常珍惜那塊糖併用心去品嚐它的味道,你會懂得欣賞自己的新衣並且真心讚歎它的美好。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眼裡的禮物越來越少,你能得到的越來越多的東西都被認為是理所應得,因為你聰明、能幹、努力。然而,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自閉癥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領域的天才。能幹的人也多,努力的就更不用說,你看建築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誰不比你辛苦?但是,並非所有比你更聰明、更能幹、更努力的人都過得比你更富足安適。只能說你比他們幸運,而你卻忘記感念自己的福報。

我並不是說人生在世就應該低頭承受痛苦,其實不是我們自己選擇受不受苦的問題。佛陀早就告訴過我們:諸受是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因為吃虧,才帶來無窮無盡的福報

君子之德,益及子孫。今日之貴,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

貪念惡念感召生死輪迴苦

佛住在波羅奈國鹿野苑時,一日早晨到城裡托缽,看見一...

米拉日巴尊者最後的囑託: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米拉日巴在圓寂前跟弟子說: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學...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惡業

為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

從點滴處注意節儉惜福

我們一定要學會愛惜五穀糧食,浪費糧食是暴殄天物,是...

三種佈施為修道積攢福德資糧

為什麼要以財物濟施貧窮呢?就是說,人在修行中必須得...

五蓋

1.貪慾蓋: 指貪愛五欲妙境,能使眾生心性迷惑,令善...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麼叫做福,福是禍的相反。什麼叫做禍呢?禍是災殃、...

幸福真的無處不在

幸福,只是一杯水,淡然而無味,卻極易獲取,渴了的時...

勸父母念佛書

爸媽: 願二老展信歡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謂是老...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是講到聲聞跟菩...

把了生脫死當作頭等大事

有兩種世間法,有兩種出世間法。一種出世間法是為了利...

原來生命可以如此莊嚴地謝幕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聲聲佛號,...

相信自己的明天會有所作為的

美國有個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詳的青年,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年輕人如何淨化心靈的幾點建議

問: 您能否從佛教的角度對我們年輕人就如何淨化心靈...

是什麼樣的因緣而墮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麼意思呢?他內心愚癡,而不能...

修行中的中斷障礙

不管是念佛法門也好,乃至讀誦大乘也好,禪定也好,隨...

五種因緣加持往生者不退轉

有人就問,我們都是業力凡夫,具足見惑思惑了,常常起...

舍利子是怎麼來的

問: 為什麼有舍利子? 中台禪寺答: 舍利為梵語,即...

訓練你的心

在定力的訓練裡,是以修行使心能安定和堅毅,這能帶來...

當代佛教的健康發展到底要靠什麼

如何面對傳統 作為今天的出家人,我覺得很不容易。首先...

釋提桓因的真誠無妄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說法。有一次,阿修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