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理解煩惱即菩提

2012/07/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菩提是指開悟的智慧。梵語bodhi,係從有「知」或「覺」之義的動詞budh轉化而來的名詞,意譯智慧、知、覺。舊譯又翻為道。菩提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說明菩提之內容,及證取菩提的實踐修行方法。佛教的禮拜對像,即為獲得菩提的覺者,即佛陀。

所謂「煩惱即是菩提」,是告訴我們,煩惱與菩提並非截然不同的兩個東西。煩惱是什麼?從本質上說,它只是一個念頭、一個妄想,其產生離不開眾多因緣的和合。當我們看不清這些因緣時,煩惱就產生了。若能在眾多因緣中保持智慧觀照,煩惱就無從生起了。所以,煩惱到底會不會成為菩提,關鍵在於覺或不覺。不覺,就是煩惱;覺了,當下便是菩提。煩惱沒有離開我們現前的一念,菩提同樣也是如此。只是煩惱生起時,菩提就被遮蔽了;而菩提顯現時,煩惱則煙消雲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問: 在清理花園的時候,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佛教與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異的地方

問: 我們是皈依了三寶弟子,但有時也在上道家廟。佛教...

盎覆不吉蟲喻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嗎

家,其實就是道場;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

為何寺院大門叫「山門」或「三門」

山門又作三門,乃大乘佛教及叢林之象徵。本義為寺院正...

佛教法器簡介

法器是龍天耳目,大眾共遵的訊號,叢林中一切行事皆依...

佛門的教學藝術(圖)

如果我們懂得佛門的表法意義,你在寺院裡面走一圈,整...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到底有生有去嗎

我們淨土宗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好,說是生則決定生,去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念佛人不能完全廢掉兼修眾善

印祖建議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念佛,也不能完全廢掉兼修...

能知道前世並不重要

知道前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今生該怎麼做。如...

境無好丑,你怎麼想就變成什麼相貌

我舉一個例子。比方說有一個老母親,老母親有兩個女兒...

進退從容,積極樂觀

人的情感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

這樣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

心力不可思議,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議

當你的心調整好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

聖嚴法師《永不疲倦》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大智度論...

出世與入世

無相禪師行腳時,口渴尋水,這時看到一個青年在池塘裡...

鬼神的福報也各不相同

問: 佛教說是無神論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報,那...

面對災難切記勤念觀音

● 天災、人禍,相繼而至。當令家人,同念觀音,以為預...

把煩惱送給他

有一對年輕夫婦同在一所小學裡教書,雖然待遇不高,但...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

佛眼看戰爭

佛教故事中,當動物之間為了生存而爭鬥的時候,佛不惜...

為何不以福報來判斷個人的修行階位

我們一路看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十地就不...

生氣是對自己施酷刑

這世上,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從來沒生過氣的人,卻能很容...

貧兒欲與富等財物喻

從前,有一個窮人,只有少量的財物。看見非常富有的人...

【佛教詞典】有制立及無制立

【有制立及無制立】 p0555   瑜伽一百卷二頁云:若所...

【佛教詞典】極歡喜住菩薩威力

【極歡喜住菩薩威力】 p1199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五頁云:...

【視頻】宏海法師《宋代高僧天衣義懷禪師》

宏海法師《宋代高僧天衣義懷禪師》

【視頻】佛門禮儀系列之海青篇

佛門禮儀系列之海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