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曲折也是一筆財富

2014/02/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曲折也是一筆財富

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在《過鬆源晨炊漆公店》詩中寫道:「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人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這首詩歌告訴我們人生的過程就像下山一樣,走過一山總會有另外一座山攔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只有克服種種的曲折和磨難,才能最終迎來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轉機。

人生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曲折前進的過程。一生中能夠處處一帆風順的人畢竟是少數,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有可能遭受曲折和磨難的考驗。相對於成功而言,生命中的曲折的確是令人生厭的,但是不管你是否喜歡,曲折隨時都有可能伴隨著你。其實,人生遭遇一些曲折並不是一件壞事,很多時候,曲折還是上蒼賜給我們的一筆財富。

人生如山石的棱角,少不了磕磕碰碰,在磕碰的曲折中,生命的意志得到了鍛煉,生命的潛力得到了發掘,生命的激情得到了張揚。雖然,有時曲折會抹殺希望之火,但還是有很多的人在曲折中迎來了光輝、燦爛的黎明。眾多聞名的歷史人物告訴我們:曲折中可以造就人才,曲折中可以創造奇跡。

「世人皆醉惟我獨醒」的屈原正是在被流放的曲折中才創作出不朽之作——《離騷》;「嘆息腸內熱,窮年憂黎元」的杜甫正是在「安史之亂」中孕育了許多我們熟知的詩篇;懷著「寧可前進一步而死,不可退後一步而生」信念的玄奘大師,冒著九死一生西行求法,為中國佛法的弘揚建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高唱「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也正是在雙耳失去聽覺的曲折中,譜寫了雄渾悲壯的《命運交響曲》;梵高,在失去親人與朋友理解的孤寂曲折中煥發出絢爛的生命之光,火一樣的《向日葵》開放了幾百年,經久不衰。

曲折,其實也是一種美麗。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對音樂曲折委婉的傳神描寫;「今日一山明日一洞,八十一難在其中」,是明代吳承恩對小說情節曲折動人的生動刻畫;「好事多磨」,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對事物總是在曲折前進的朴素回答。

成功是令人振奮的,但曲折也未必就是失敗。人的一生,總有許多困難、坎坷,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曲折是不可避免的。「陽光總在風雨後」!曲折的人生才是真實的、精彩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不斷的經歷磨練才能塑造一個純真的自我,一個堅強的自我。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事物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苦難總是伴隨著人生,也正是這些曲折中的苦難與苦難中的前進鍛煉了人的意志,造就了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曲折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孟子曾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精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看來,一個人能否經受住曲折的考驗,是一個人將來能否成就大事的關鍵。

正因為人生有曲折,我們才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歷曲折的經驗教訓,從而盡可能地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走彎路。同時,經歷了曲折的考驗,才使我們更加珍惜戰勝曲折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這就是曲折給我們所帶來的精神財富。

少欲知足心常樂

中國有句俗話叫「知足常樂」。佛教的理想是「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孟子有一句話「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是說希望心能夠正,慾望越少越好。他還說:「其為人也寡慾,雖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欲少則仁心存,說明了欲與仁之間的關係。

自古仕途多變動,所以古人以為身在官場的紛華中,要有時刻淡化利慾的心理。利慾之心人皆有之,甚至是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這當然是正常的,問題是要能進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極限的時候,要能把握得準,要能跳得出這個圈子,不為利慾之爭而捨棄一切。

怎麼才能使自己的慾望趨淡呢?「仕途雖紛華,要思泉下的況景,則利慾之心自淡。」常以世事世物自喻自說則可貫通得失。比如,看到深山中參天的古木不遭斧斫,蔥蘢蓬勃,究其原因是他們不為世人所知所賞,自是悠閑歲月,福澤年長,方信人是福人;看到天際的彩雲絢麗萬狀,可是,一旦陽光淡去,滿天的緋紅嫣紫,瞬時成了幾抹淡雲,古人就會得出結論道:「常疑好事皆虛事」。中國的古代,自漢魏以來,高官名宦,無不以通佛味解佛心為風雅,可以在失勢時自我平衡,自我解脫。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慾望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慾望,自我實現就是其中之一。慾望還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慾望是無止境的。慾望太強烈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因此,人應該盡力控制自己過高的慾望,培養清心寡慾,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

洪應明在《菜根譚》中主張:「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華,盡華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而謗興而毀來。」意思是指官爵不必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否則就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過度,否則就轉為衰敗頹落;言行不要過於高潔,否則就會遭來誹謗或攻擊。

同樣道理,我們在追求快樂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樂極生悲這句話,只有適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樂。大凡美味佳餚吃多了就如同吃藥一樣,只要吃一半飽就夠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過則會成為敗身喪德的媒介,能夠控制一半才是恰到好處。

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酰酮,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意思是說,賞花的最佳時刻是在鮮花含苞待放的時候,喝酒則是在半醉半醒的時候感覺最佳。凡事只有達到七八分的時候才有佳趣產生。正如酒止微醉,花看半開,那麼瞻前就會大有希望,顧後也沒有斷絕生機。只有這樣,自能悠久長存於天地珍域之中。

又如:「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而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面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莫不如此,為什麼不及早醒悟呢?

常常看到有些人為了謀到一官半職,請客送禮,煞費苦心地找關係,托門路、機關用盡,而結果還往往與願相違;還有些人因未能得到重用,就牢騷滿腹,借酒消愁,甚至做些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事情。凡此種種,真實太不值得了!他們這樣做都是因為太看重名利,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在了上面。其實,生命的樂趣很多,何必關注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呢?少點慾望,多點情趣,人生會更有意義。更何況該是你的跑不掉,不該是你的你爭也爭不來。

因此,注重中庸並保持淡泊人生、安樂知足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有一位年輕的學生,和同伴到遠方旅行,長途路遙不堪疲...

【推薦】從小養成的行為舉止會影響未來的命運

從小養成得體的行為舉止,對一個人而言至關重要,因為...

讓目標看得見

這是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幾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

人生該不該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從,很難確定,原因是個人...

懷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礙

萬修萬人去這句話是真實不虛的。阿彌陀佛太慈悲,太有...

聖嚴法師《話夢人生》

古代中國曾有一則做夢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輕人,在赴京...

如何應對長時間的大逆境

問: 如何應對大的逆境?尤其是時間較長的逆境。 大安...

失敗的成功者

我偶然聽說過一個小名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學對於...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都說出家好,怎麼個好法

佛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鴻鵠)能遠飛。 白衣雖...

唯佛與佛能究竟明瞭

你們有過這種經歷嗎?出去旅遊、爬山或者什麼,走著走...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

在夢境裡判斷你修行的功力

又見龍神 , 阿修羅等 , 數如恆沙 , 恭敬合掌 , 自...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

貪婪欲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乞丐:能不能給我一百塊錢? 路人:我只有八十塊錢。...

別人與你談論是非,該如何對待

某某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如何解決工作中的困惑

問: 師父慈悲,弟子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困惑。如果...

聖嚴法師《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們要發現自私的我並認清自私的我。如果我們能...

修行有四種不退轉

修行不退轉有四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畢竟不退...

因果報應的三種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念佛人不要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

夢參老法師略傳

夢參老和尚生於公元一九一五年,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人...

人生要淡泊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生活中,人們的煩惱大致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身...

為什麼淨土法門要不斷地講世間的苦

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

【佛教詞典】法喜食

(術語)二食之一。聞法歡喜,增長善根,以資益慧命,...

【佛教詞典】現見

言現見者。謂正修習世尊所說苦集滅道。現觀道時。於現...

【視頻】道證法師《一切行為不能瞞人》

道證法師《一切行為不能瞞人》

【視頻】萬里求戒的見月律師

萬里求戒的見月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