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追求的太多

2013/10/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追求的太多

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擁有得太少,總是感覺自己壓抑、失落、不快樂,其實是他「她」追求的太多,想要得到的東西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萬事如意,可總是有一些人,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根本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根本沒有荅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追求永遠都是夢幻。盡管如此,這些人還在苦苦追求,還在黙黙等待,還在空空的幻想,你說他「她」們苦不苦?你說他「她」們累不累?只有順其自然、坦言相對,才能隨遇而安、開心開胃。

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計較的太多,想要得到的東西太多,該爭時必爭,不該爭時應及時退位,要學會把握時機,審時度勢。總想過上高品質生活的人,整天總是忙碌著、奮鬥著,得到了開心一時,得不到痛苦一生。

人之所以不知足 ,就是因為虛榮心太強,太好面子。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世上能有幾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們總是面對太多的誘惑,不可能不動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很多人在金錢、美女等等的誘惑面前,沒能好好的把握自己,迷失了自我。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為人們不會珍惜,人們面對著一天好似一天的生活,面對著越來越好的條件,總是想往更高層次跨越,其實幸福是一種期盼,是一種美好心靈的感受,只要我們珍惜擁有的一切,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受,你就會發現你就生活在幸福裡,幸福就在你身邊。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整天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憂心忡忡、情緒波動、躊躇不前、舉棋不定,心累就會危及你的健康,增加你的煩惱,你定會感覺氣喘吁吁,力不從心。只要你放下思想包袱,遇事不專牛角尖,你就能在平靜中享受生活,在平淡中品味生活。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因為人們的記性太好,把該記的不該記的裝滿了頭腦。有人說:傻子最可愛,因為他「她」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忘記了人們對他「她」的冷嘲熱諷;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忘記了世間的爾虞我詐,他「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所欲為、隨心所欲。所以,傻一點更可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管做什麼,都要想到三寶在加持自己

曾經有個年輕人,因為家中燒火做飯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有了富貴,失去歡樂」的故事

老子說過少則得,多則惑的名言。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末...

生活的迷失與覺醒

現在有不少人學佛是從功利的目的來求神拜佛。如果從功...

謙卑低頭的人生態度

夜誦《妙法蓮華經》。讀到《常不輕菩薩品》,常不輕菩...

有痛苦才能使意志更加堅強

人生的痛苦永遠多於快樂。一個人的降生意味著痛苦的開...

身心愉悅的秘訣在於能夠放得下

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們對這...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現是什麼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

怎樣品出年味裡的菜根香

農曆新年臨近,開始進入了中國味道的倒計時。記憶中過...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過失與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過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

你不分別,就沒有那件事

修唯識觀分兩個部分,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

讓心靈富裕起來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

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資持》云:納法成業名體。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在律上...

善知識者應具足八種功德

文殊師利菩薩向佛請法說,如何持戒修行才能為善知識?...

韋馱菩薩的十大願

第一願:修菩薩道願 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

你只有一個胃

每年的6月24日,股神巴菲特都要吃上一頓天價午餐。此...

極樂世界是人們在困苦中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嗎

問: 西方極樂的金碧輝煌和不輪迴,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

天下最大惡行就是殺生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

聖嚴法師《追尋六祖足跡 解讀《壇經》思想》

我們知道,中國的禪宗傳自印度的菩提達摩,他於紀元五...

印光大師論念佛人如何對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規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

獼猴喻

過去有個好賭之人養了一隻獼猴,主人贏錢的時候,回家...

淨土法門早晚課應怎樣做

問: 原來是按禪宗早、晚課本做課,如按淨土法門早、...

把聰明轉變成智慧

大凡立身處世,是最需要聰明和智慧的,但聰明與智慧有...

敬畏一切眾生的生命

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

【佛教詞典】智遍知

【智遍知】 p1152 大毗婆沙論三十四卷一頁云:云何智遍...

【佛教詞典】一休和尚

(1394~1481)日本臨濟宗奇僧。法名宗純,字一休。號...

【視頻】慧律法師《為何要敬佛、敬法、敬僧》

慧律法師《為何要敬佛、敬法、敬僧》

【視頻】淨界法師《小沙彌投生為龍王的故事》

淨界法師《小沙彌投生為龍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