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幸福有三訣

2013/05/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幸福有三訣

在一本書裡,看到一位88歲高齡的老太太總結人生幸福有三訣:「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很簡單吧!只有三條,可是真的能做到嗎?那麼,便會讓我們活得輕鬆些。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說不要自己同自己過不去。凡夫的我們,如果一有過錯,就會終日陷入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雖然說這些心理在所難免,但是對於錯誤來說,毫無用處,只能帶來更大的痛苦。錯誤的過去已經過去,應該拍拍身上的灰塵,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帶給別人。人們都會為自己的過錯而痛悔,但是受傷的虛榮心卻還要瘋狂地尋找能夠掩飾傷口的更大虛榮。很多人失戀的人說:「如果我得不到她,我也不讓別人得到她」,正是陷入這種虛榮心的圈套。

「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是因為我們以別人為參照物而造成的一種錯誤心理。比如,當大家都在等綠燈時,有個大膽的傢伙看到前後沒有車輛,於是便直撞紅燈,接著人群便開始騷動,只有紅燈在閃著無奈的紅光了;別人都貪污受賄,我這一點便宜算什麼。於是,我們都犯下別人同樣的錯誤了。

在禪宗裡,有一個白雲守端禪師與他師父楊岐方會禪師的故事。有一次,他們兩個對坐。楊岐問說:「聽說您的師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時說了一首偈,您還記得嗎?」「記得記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有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白雲畢恭畢敬地回答說,難免有些得意。

楊岐聽了,大笑數聲,一言不發地走了。

白雲愣在那裡半天,心裡特別納悶:為什麼師父聽了自己的偈而大笑。整天都在思考著師父的笑,但是卻找不出任何原因。那天晚上,他輾轉反側,苦苦地參了一夜,無法成眠。

第二天,白雲實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請教師父:「師父聽到郁和尚的偈為什麼大笑呢?」楊岐禪師笑得更開心,對著眼眶因失眠而發黑的弟子說:「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卻怕人笑!」白雲聽了,豁然開悟。

參禪開悟不能將心思寄託在別人的身心上,因別人而歡樂、痛苦,哪能得大自在,哪能見性成佛。

楊岐方會禪師在追隨石霜慈明禪師時,也和白雲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有一次,他在山路上遇見石霜,故意擋住去路,問說:「狹路相逢時如何?」石霜說:「你且躲避,我要去那裡去!」

又有一次,石霜上堂的時候,楊岐問道:「幽鳥語喃喃,辭雲入亂峰時如何?」石霜回答說:「我行荒草裡,汝又入深村。」

人人都有一面鏡子,鏡子與鏡子間雖可互相映照,卻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託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上,就是永遠在鏡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腳的地方。

其實,沒有人能夠左右你的情緒,除了你自己。陰雨天氣本身不能夠使人抑鬱,如果你抑鬱,那是因為你自己對天氣的反應,使你感到抑鬱。我們常說:「你真傷我的心」,其實更確切的表達則應該為:「我傷了我自己的心,因為我是根據你的態度看自己的。」我們會說:「她很討人喜歡」,確切的表達應該是:「我一見到她,就讓自己喜歡她。」我們有時心想:「我一到高處就害怕」,但是確切的表達卻是:「我一到高處就嚇唬自己。」

一個正常的人,應該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與感情,所以有必要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自己的理性判斷。所以,有時應該排除甚至不接受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千萬不要在大腦裡形成這樣的觀念:「在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自己應該具有怎樣的一種心情;更不應聽信別人對你的這些話:「你應該笑」、「你應該哭」。

別人的痛苦與快樂是由別人主宰,我的苦樂應由我自己作主。如果因別人而主宰了自己的苦樂,這就如一個陀螺,因別人的繩索而轉,轉到力盡而止,如何對生命有智慧的觀照呢。

比如說,丈夫忘記了妻子的生日,妻子本來沒有什麼。同事卻說:「他怎麼能這樣對你呢,你該多傷心呀!」妻子果然十分傷心起來。其實,丈夫忘記了妻子的生日,並不能說明丈夫對妻子的感情起了什麼變化,忽視了妻子的存在。他或許真的太忙了,他或許從來不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而妻子的傷心,卻是因為別人大驚小怪而引起的,從而對自己的情緒形成影響。

我記得有一次講座時,有一位年輕的小姑娘向我訴說自己的苦惱:她愛上一個小夥子,可是別人都說這位小夥子有許多缺點,所以她十分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辦呢?其實,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愛情是自己的感受,別人無法代替。如果反過來說,別人認為你應該喜歡某個人,你就應該去愛他嗎?

「自我認同」,就是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自己的思想、感情、行為等方式。每一個生命有一種生命點,每個人在這個社會都有一個位置。「自我認同」,所以要尋找自己生命的支點與位置。

「自我回歸」,能夠透過對生命的認知,讓動盪的心回歸寧靜與平和。我們經常使生命過度勞累,同時由於應付生活中的衝突、矛盾,也使人們身心疲憊。生活會使我們有一種「不想活下去」的感覺,一種強烈的厭倦感。因為生命在不斷地向外透支,沒有讓它休息,補充生命的維生素。

靜坐的功能,就是在修補我們的生命線,提煉生命的營養素。從靜靜的一呼一吸中,讓生命慢慢地安定下來,更進而達到心神的集中。當我們的心力集中時,必能掃除平日錯誤百出的無力感,而得心應手處事。只能收回那顆奔放放逸的心,讓它向內直觀,則生命力的發揮必如草木得到滋潤的泉源。

所以,台灣作家林清玄說:「小丑由於認識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於回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為勝;禪師由於反觀自我如空明之鏡,可以不染煙塵,直觀世界。認識、回歸、反觀自我都是通過自己做主人的方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

中國三大處世奇書最精華30句

《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併稱為修身養性...

【推薦】光陰不虛度、精神不浪用

我們怎麼面對時間和精神?世間最可珍重的莫過於精神,...

【推薦】站在一個本來就沒有的角度去面對人生

如果你的情執是很重,把世間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

活著沒有意思嗎

剛才,來了位中年人。一進門,他就對我說:前幾天,差...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

懂得隨緣,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難當中成長。對一切樂不貪著,...

為人四要與行為四戒

《佛光菜根譚》說:戒是安樂的根本,無戒則紛亂必起。...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六根互用的例子

這以下引出六個現實的例子來作證明。我們看下一段,舉...

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

您知道嗎?要使奶牛產奶的話,她必須要產下小牛才行。...

念佛人不要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

宣化上人《緊急關頭要念觀音菩薩》

今天傳授你們一個要訣,什麼要訣呢?就是在緊急關頭的...

念佛的勝妙功德無窮無盡

執持名號,一定會有功德的,而且極為殊勝,極為不可思...

不要以為修行就是閉眼打坐

不要以為修行就是閉眼打坐。若你那麼想,改變它!穩定...

淨土法門的特點

由這個他力的救度特點,也就構成了淨土法門與通途自力...

「空」的含義

空(梵語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空義,如...

【推薦】在不堅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世尊教誡比丘:在...

果報還自受

一日,佛陀問目連尊者說:如果你的敵人怒目衝冠,來勢...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開悟後正好...

何謂「世間食」與「出世間食」

世間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摶食、見取...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

持戒的金剛種子,不會因為造了罪業而破壞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蓮華色比丘尼,這個比...

末法時代是怎麼回事

問: 末法年代是怎麼回事? 成剛法師答: 佛說正法五...

無我淺談

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

【佛教詞典】筏羅遮末羅

(地名)Aparacāmara,八中洲之一。俱舍光記十一曰:...

【佛教詞典】草衣文殊

相對於顯密二教之文殊菩薩像,禪門所用之文殊菩薩像體...

【視頻】宏明法師《佛法開示與問答》

宏明法師《佛法開示與問答》

【視頻】聖嚴法師《從四安中提升工作安全的品質》

聖嚴法師《從四安中提升工作安全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