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南懷瑾揭秘財富的去向

南懷瑾老師  2013/04/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南懷瑾揭秘財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標,有錢只為「飲食男女」嗎?你們都知道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有一首詩,我改了一改,因為不是我有意改的,是它要改:「世事循環望九州,前人財產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世事循環望九州」,世間的事情就是旋轉,跟圓圈一樣循環的。望九州,中國人有九州,世界有九大洲。「前人財產後人收」,前面發了財的人永遠是你的嗎?不會的,會到別人的手上去了,所以說「前人財產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後人有了財產你不要高興,「更有收人在後頭」。我看了九十年看了這麼多,陞官這麼大,發財這麼厲害,到最後都沒有了,所以說「世事循環望九州,前人財產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世界上所有的財富在道理上要懂得是非你之所有,不是你所有,屬於你所用,歸你所用。財富永遠不屬於你,只是給你所用,不是你所有。賺了一塊錢,你只能夠五分之一歸你用,任何一個人賺一塊錢,一塊錢賺的五分之一給你。第一份是政府,第二份「土匪」要搶一點,所以你賺的錢這兩份要扣掉,王賊要扣掉,你只有五分之三。然後疾病生病你要扣掉,還有眷屬、父母、朋友、災難,所以只有五分之一被你所用,並非你所有,你還是兩手空空。所有人財富的道理都是這樣。

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的理念搞清楚,有自己的商業道德行為,這是最重要的,不能夠依賴政府、不能依賴社會,要幫助政府、幫助社會,自律的發展起來,這是我今天濃縮時間最後一句話貢獻給大家的。

錢財不是固有和固定的,是無時無刻都在地下潛行的,今天歸你,明天不知在何方。財富易手,都是常態,真正的智者,要按照轉換趨勢對事業進行散布,按照天下財富共有的規則要有意識地進行散財,按照智性是本、理性是道的要義對情緒進行控制和散發。散布,是事業布局;散財,是財富布施;散發,是情緒布防。

對我們普通人來講,賺點小錢有點積蓄,遠沒達到人們現代觀念上財富的標準、厚度,雖不會有「在巨富中死去是恥辱的」擔心和恐慌,但也要盡量做到按照天下財富共有的規則有意識去散財、布財,幫助那些被災害、盜賊、健康等原因掠去財富的人。

南懷瑾的財富觀對我們的啟示意義在於,看清了財富的去向後,我們可以積極地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省去一些「去病所有」;教育好子女,警惕驕奢淫逸、保持簡朴生活習慣,杜絕「惡之所有」;勤學多思、注意安全、學會辨別和判斷,減少「盜賊所有」和「災害所有」;心態坦然平和,保證「王者所有」。以更加平和的心境淡然地面對財富的得與失。

財富的去向已明,對於財富來路的追逐也沒必要太過執著了,不必太過捨命賭氣聚財。當然,你盡可以有追求財富的念想,一夜暴富的奢望,但終究應拿得起,放得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懷瑾老師文章列表

1元錢面前的人生態度

一天,在書上看到一道選擇題,覺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帶...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

星雲大師《佛教的財富觀》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們: 記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

慳財者世世貧窮,慳法者世世愚癡

這個慳就是耽,是愛的意思。不過耽比愛的勢力更強大,...

做財富真正的主人

這是一個以商業為主流的時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財富...

看看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

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摳門,按這種邏輯,頂級富豪豈不是...

用施無望報的心去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積功累德的最好方式...

【推薦】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燒不可

在好多大乘經典上,如《法華經》所說的捨身、燃身、燃...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為何有些畜牲人見歡喜,有些人見厭惡

問: 有些畜牲人見之會生歡喜心,有些畜牲人見之生厭...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離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

現代人為何活得這麼累

如果把社會中的人,按工作性質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成...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癡

勤修戒定慧。要斷這個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貪著...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淨心就叫見佛了呢

問: 什麼叫見佛?是見阿彌陀佛的色身還是見自性佛?自...

如何修持藥師法門

修持藥師法門,與修持極樂淨土法門一樣,需要信、願、...

了解真心就不會認賊為子,以妄為真

世界佛教論壇有個主題叫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如何認識這...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此韓魔子,不問彼之如何...

享福是沒有福的人

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嗎?很多人希望享福,實際上享福的人...

捨咒來念佛

請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捨准提咒而專門念...

立秋後應常吃的食物

經過一整個夏日高溫煎熬,終於迎來了秋高氣爽的季節。...

念佛就是聽自己念出的聲音

問: 從《楞嚴經》所看到說,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變...

供齋薦亡的注意事宜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

惟覺長老:學禪不能學「殘」

當人出生以後,不僅要面對生存的問題,還要去面對社會...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嗎

問: 一位師兄看到《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若諸人天誦持...

對自然界心存敬畏

現在各大旅遊區風景點也被過度開發。本來去旅遊去登山...

【佛教詞典】馬鳴

菩薩名,天竺人,是佛滅後六百年間出世的大乘論師,有...

【佛教詞典】擇滅異名

【擇滅異名】 p1374 大毗婆沙論三十二卷一頁云:如是擇...

【視頻】溺愛孩子的十種表現

溺愛孩子的十種表現

【視頻】綠度母心咒(敬善媛)

綠度母心咒(敬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