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佛身之四種分類。諸經論中於其名稱、種別等各有說法。(一)據大乘義章卷十九載,即:(一)法身,為真如法性之理體,真智所證見之佛體。(二)報身,為酬報因行而具備之無量功德莊嚴身。(三)應身,如釋尊出現於王宮之應機示現之身。(四)化身,由應身佛一時變現之佛身,或與前者皆為應身,變現人、天、鬼、畜等非佛身而隨眾度化。[摩訶止觀(會本)卷八之二]
(二)指應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應化佛系由應、化二身合稱而來。功德佛、智慧佛二者皆為報身佛,惟由其福德而言,稱為功德佛;由其智德而言,稱為智慧佛。如如佛則指真如之理體,與法身佛相當。此說出自大乘義章卷十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本。此外,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一所列舉之化佛、報生佛、如如佛、智慧佛,與上述之說相當,稱為四佛。
(三)據合部金光明經卷一、大乘義章卷十九等載,即:(一)化身非應身,指如來為度眾生,隨類變現龍、鬼等形,而不示現佛身,稱為化身非應身。又佛涅槃後,依願力遺身以益物,此亦為化身而非應身。(二)應身非化身,指地前菩薩所見之佛身,乃後三昧法門之中所現,非人天六道所攝。(三)化身亦應身,指諸菩薩所見之佛身。蓋彼見如來相好之形,遂隨其道而成佛,故稱應身;佛在人中,其度生之相與人類同,故稱化身。(四)非化身非應身,指佛之真身;亦即佛三身中之法、報二身。
(四)指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此說出自佛地經論卷七,係由攝大乘論卷上所列舉之三身中,分「受用身」為自受用、他受用二者。此外,成唯識論卷十亦解說四身之相,併舉出四身配於真如及四智五法等二說。
(五)據佛地經論卷七載,即:受用非變化身、變化非受用身、亦受用亦變化身、非受用非變化身。又依次與自受用身、變化身、他受用身、自性身相當。
(六)據金剛頂分別聖位經載,即: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又作四種法身。此即大日如來法身之四種分類,為密教所立之佛身說。於日僧空海之護摩口決中,以此四身攝曼荼羅界會之諸尊,即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身所攝,四方佛、金剛蓮花等菩薩、外金剛部等,則依次為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所攝。[真言名目、真言淨菩提心私記](參閱「四種法身」1808)
此外,大乘義章卷十九亦舉出真身佛、應身佛、化身佛、化身非佛之四身,及法身、報身、法應身、報應身之四身。入楞伽經卷二則舉出法佛、報佛、應化佛、所作應佛等四佛之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大乘莊嚴經論卷三、菩提心論、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大乘法相宗名目卷一中] p1699
上篇:四取 下篇:四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