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該怎麼辦

2012/08/02  大字體  護眼色

問: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怎麼辦呢?

答:他人信不信三寶,是他們的業力、因緣及個人自由,與你無關。要遇上三寶及依止三寶,不單是因緣際遇及個人選擇,還要有一定福報,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福報。家人不信三寶,你可以嘗試為他們講說一點佛法,最重要的是先修好自己,以自己的改變作無言的開示。你絕不應該強逼家人信佛,也不要對他們不信而生嗔心或因為你的信仰而令他們生嗔。

佛法修的主要是心上的功夫,如果家人不喜歡見到佛像等,你可以不設佛壇,在內心密修佛法,那就不會令家人生嗔恨心了。佛法教示我們教道安忍,佛陀又說父母是我們的福田。透過忍讓父母及令其生喜,也是在修持佛法。只要你運用善巧,同時修持佛法而又不傷害到家庭和氣是絕對不難的。

問:我本人信仰三寶,但我的信仰卻常令朋友及他人評謗,我應當怎麼辦?

答:他人信不信佛,並非由你來決定,而是他們自己的因緣。如果你對佛法有一定認識,不妨對親友略談一下佛法的殊勝及因果等教法,或許能令親友生敬信而依止三寶,或起碼令他們不至天天評謗三寶。朋友對你的信仰反感,往往是因為你自己的言行未能表現佛法。如果你的內心洋溢出慈心及悲心,相信大部份不論甚麼信仰的人都不至對你反感。如果你處處標奇立異,天天抨擊別人的信仰或他人的不善業,只會令人討厭你,亦禍及你的信仰。

初皈依的人,首要任務是管好自己,不是去激進地向他人布教說法。如果你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表現慈心及悲心,他人自然會察覺,最好的教育往往不需要說話。即使要弘法說法,也需要很大的安忍及善巧。有些人在皈依以後,一見到他人的過失就搬出一大堆佛法戒條及因果理論來嚇唬他人,結果自己沒有了一堆朋友,卻未能令一個人對佛法生歡喜心,反而令他們都討厭佛法。反過來說,如果自己的言行都向好的方向改變,別人自然會喜歡親近,你說的話也較易令他人接受,至少不會令他們反感。即使與其它信仰的人相處,只要有安忍及悲心,大家一樣可以成為好朋友。

衲是一個佛教僧人,但衲有十幾個很要好的天主教神父朋友,有時候衲還會去他們的修院閉關禪修。在一九九七年,衲的一位神父朋友也跟衲一起往大藏寺朝聖,他甚至還計劃再到大藏寺進行天主教式的靜修,所以在寺院的後山建了一間關房。由此可見,宗教信仰可以是很包容的。如果你在皈依後變得自鳴清高和輕視他人,就肯定是你對佛法之了解錯誤。作為依隨佛陀教法的人,我們可以不求令他人也來皈依,但卻應改變自己成為更包容及更易相處的好人。在與人相處中,你不一定要在外表上處處表現你的信仰,反而應在內心上培養佛法,以你的包容及愛心來表現你的信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出家人如何面對外在誘惑

問: 現在社會誘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對外在誘惑的?出...

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問: 現在有弘揚淨土的行人,說專持一句名號就可以往...

心生好樂,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問:有人聞說西方淨土,心生好樂,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邪師騙子都是利用我們貪婪的慾望

問: 法師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個人...

人的貧富貴賤,到底是由誰來主宰

問: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天生聰明,家世顯赫,富...

念佛為何越念雜念越紛飛

問: 請教法師!本來念佛應該是越念越清靜的,為什麼...

濟群法師《佛教與人生》

看到定慧寺的弘法活動越做越好,聽經的居士越來越多,...

哪種類型的人婚姻痛苦較多

問: 請問,哪種類型的人婚姻痛苦較多? 了幻法師答:...

淺談戒色的好處

為何要戒色?也許初來乍到的人,對此還有些疑惑,也許...

藥師法門的特質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唐玄奘、義淨法師等譯...

身陷惑網者,必囚生死獄——不思維無常的過患

云何猶不知,身陷惑網者,必囚生死獄,正入死神口。 此...

為什麼有些學佛人越學越不順

問: 為什麼同樣都是在學佛,有的人越學越不順心,有...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壽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

各個月最該吃的12種水果

一月:柿子、獼猴桃 柿子的營養價值很高。成熟的柿子...

飢寒困苦愛易除,義無反顧往極樂

貧窮之人是由於多生多劫沒有種植善因,所以今生窮苦潦...

有障礙才能考驗道心和信心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時,坐了三年的監獄,在監獄裡每天受...

聖嚴法師《面對問題才能走出憂鬱》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壓力太大,不知道如何紓解,而憂鬱症...

虛空藏菩薩名號的利益

第一:可以往生淨土 第二:可以消災避難 第三:現獲大...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

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印順大和尚:師父圓寂日正是12年前帶我出家時

師父,我來了昨日21時,印順來到弘法寺後山本煥長老化...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變化的只是我們的心

我們常常無意中把世界過於美化,或者把世界過於丑化,...

【佛教詞典】憍曇彌育佛

(故事)佛母生佛後,七日而命終。姨母代養之。因果經...

【佛教詞典】授學無學人記品

為法華經二十八品中之第九品。於正法華經稱為「授阿難...

【視頻】惠空法師《如何提惺惺》

惠空法師《如何提惺惺》

【視頻】《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