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態的健康與否,關係到人生的苦樂

濟群法師  2017/04/09  大字體  護眼色

心態的健康與否,關係到人生的苦樂

從通達空、無住入手,煩惱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學習佛法,首先應該知道佛法能解決什麼問題。如果對此沒有明確的認識,一定尚未樹立正信。因為不明瞭佛法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也就不知道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

從《金剛經》來看,佛法就是解決「心」的問題。此經當機者須菩提向佛陀請教:「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發菩提心,為修習菩薩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則是發菩提心所要達到的目的,《金剛經》就是圍繞著這一前提而展開。降伏其心既是《金剛經》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整個佛法要解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看,佛法也不妨稱為心性之學。

我們在世間有很多追求,但無非是為了獲得幸福人生。我們為尋求謀生技能而上學,為獲得生存財富而工作,為建立情感依賴而成家,為造就健康身體而鍛煉。這些雖也關係到我們的人生幸福,卻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事實上,最重要的恰恰是最不為我們所注意的,那就是我們的心。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煩惱時,往往只是責怪環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內心,其實心才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世界之所以會呈現種種的差別,也是由於人心的差別。因為心的不同,這個世界才有文明與野蠻、道德與罪惡、痛苦與快樂、善良與丑陋、清淨與染污、光明與黑暗的不同。我們要改造世界,獲得人生幸福,無疑要從改造心靈下手。現代的物質文明,給人類生存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恐怖和不安。廣島原子彈的爆炸,使一座完整的城市和幾十萬人的生命,在剎那間就灰飛煙滅,這是多麼可怕。科技本身沒有善惡可言,既可用於造福人類,也可用於毀滅世界,問題只是在於,使用它的人有一顆什麼樣的心靈。

如果我們的心中充滿貪婪、嗔恨、愚癡、我慢、嫉妒,那麼世界一定到處都是戰爭、謀殺、偷盜、搶劫、強暴、欺騙,那將是多麼險惡的世界呵!相反,如果我們擁有慚愧、慈悲、道德、智慧,那麼世界就會出現光明、和諧、安定的局面。佛法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出現什麼樣的世界。

心態的健康與否,又直接關係到人生的苦樂。古人云,「風月無今古,情懷各相異」,便是說明這個道理。風與月永遠都是那樣,但由於人們心境不同,所產生的感覺往往大異其趣。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感覺也是相異的。同樣的飯菜,健康時感覺它可口香甜;病弱時又感覺它味同嚼蠟。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我們所謂的快樂,除了外在的環境因素,還需要主體的心靈去感受。當你感覺快樂時才是快樂,而感覺痛苦時則是痛苦。所以一個人快樂與否,實在不能從表面現象來看,只有當事者才是最清楚的。

擁有健康的心境,是快樂幸福的根本。倘若一個人心境不好,那麼有錢痛苦,沒錢也痛苦;有地位痛苦,沒地位也痛苦;有事業痛苦,沒事業也痛苦。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為我們還有煩惱,所以才不能獲得自在。

《金剛經》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們內心的不安定因素。如何降伏煩惱呢?般若法門告訴我們,要從通達空、無住入手。我們之所以產生煩惱,是因為六根緣六塵境界時,執我又執法,由我法二執起貪瞋癡煩惱。如果能以般若智通達我法本空,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住色聲香味觸相,那煩惱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夢參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們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後會問:師父啊!怎麼修行啊?...

心中要有陽光

心中有佛,見的都是光明,說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見...

法樂之樂才是無窮而長久的甘味

人們通常認為快樂離不開財富,因此為了爭取得到更多的...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今天是母親節,是兒女孝敬母親的日子,令我想起了佛教...

誰不想命長?素食是秘方

健康長壽是人人希望和追求的事。為了健康長壽,人人都...

印光大師開示化痰止咳丸方

【製法】用荊芥 桔梗 紫菀 百部 白前 陳皮 桑白...

花椰菜能預防皮膚癌

花椰菜中含有的異硫氰酸鹽能幫助人體免受紫外線傷害,...

治心的方法

以靜心對治動心: 現代生活緊張快速,大多數的人都患...

當代佛教的健康發展到底要靠什麼

如何面對傳統 作為今天的出家人,我覺得很不容易。首先...

梁武帝對素食倡導

雖然素食是漢傳佛教特有的傳統,但這一選擇並非獨出心...

濟群法師:陷入情感中是業力還是無明

問: 對某人理智分析後絕不會動情,卻不由自主地陷入...

沒有風險的投資

布施,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施捨。《攝大乘論》云:又能...

學佛人的人際交往21法

我們接觸到的人可以分為:富貴者、貧苦者、初交者、久...

有利於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佛法講「正命」,所謂正命是指正當的工作、正當的職業...

濟群法師:敢於審視傳統佛教中的陳規陋習

核心提示: 濟群法師出生於閩東,父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關於香疤起源的說法

影視文學作品中,經常會有某人看破紅塵,落髮受戒為僧...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原文: 然苦樂禍福,本無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

念佛法門的關鍵在哪裡

佛陀宣說神咒以後,佛陀沒有親自去救阿難尊者,佛陀命...

大安法師:邊地疑城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問: 請問法師《無量壽經》中所說的邊地疑城是一個什...

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計數,變裝飾; 佛像是恭敬供養,卻變藝...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淨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

【佛教詞典】五根

【五根】 五根的根,是能生之義,也有增上之義,如草木...

【佛教詞典】冥

【冥】 p0947   瑜伽十三卷十八頁云:云何冥?謂無明...

【視頻】如何避免婚姻危機

如何避免婚姻危機

【視頻】界詮法師《出家後還有痛苦嗎》

界詮法師《出家後還有痛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