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蘊並不是真正的「我」

濟群法師  2015/11/15  大字體  護眼色

五蘊並不是真正的「我」

五蘊每個生命的存在,無非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蘊為積集義,指相關事物的積聚組合。

色蘊:指有情的色身部分,由地水火風四大構成;受蘊:指情感部分,如苦、樂、憂、喜、舍等感受;想蘊:指思維部分,如產生的想法,作出的抉擇等;行蘊:指意志和行為,包括感受、思維以外的各種心理活動;識蘊:即精神主體,具有了別的作用。所謂的「我」,就是由這五種要素組成。其中,色身來自父母的遺傳基因,並由後天飲食滋養而成。而精神系統源自無始以來的積累,也包括今生的教育和經歷。它們共同形成了我們現有的心態、人格和生命品質。

五蘊非真「我」在本質上,五蘊只是一堆元素的組合,是一個暫時存在的生命形態,其中並沒有固定不變的自性。雖然它和我們有關,是我們可以使用的一個工具,但不是真正的「我」。如果把這些當做是「我」,就會影響到我們對生命真相的認識。

但世人為無明所惑,無常執常,無我執我,不淨執淨,才會顛倒妄想,以苦為樂。為什麼衰老、疾病、死亡會給人帶來痛苦?就是因為看不到無常的真相,所以幻想自己長生不老、永葆青春。有了對永恆的貪著,又會進一步形成依賴。問題是,這些對像都是無常變化的。一旦出現變故,依賴就會落空,煩惱也就隨之而生了。

可以說,眾生所有的痛苦、煩惱、輪迴,都是因為不能正確認識五蘊所致。

唯有「涅槃寂靜」才是永恆之樂佛法所說的「人生是苦」,就是針對這個有漏生命體而言。當然,在我們的感受中,還是有苦樂憂喜舍的不同。當慾望得到滿足,我們會感到快樂。可當條件發生變化,快樂很快會轉為痛苦。就像我們飢渴難耐時,吃喝可以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樂是建立在飢渴的痛苦上,只是對痛苦的暫時緩解。而且這種緩解是有定量和期限的。一旦飢渴消除之後,繼續吃喝就馬上成為痛苦而非快樂的事。

可見,這種快樂不是本質性的。如果是本質的快樂,那麼,無論何時享受,也無論享受多長時間,都應該是快樂的,不會有樂極生苦的逆轉。能不能找到這樣的快樂?佛陀告訴我們,唯有「涅槃寂靜」才是永恆之樂,因為它來自息滅煩惱後的心靈,是從空性而非感官生起的。凡是通過滿足慾望得到的感官快樂,都是有漏的、短暫的、不穩定的,其本質是痛苦而非快樂的。

快樂不僅和痛苦有關,而且是和痛苦成正比的。當渴求帶來的痛苦越強烈,得到滿足的快樂也越強烈。就像你越是渴望見到某人,見面時才越覺得欣喜若狂,快慰平生。如果沒有這種渴求,見面不過是尋常小事,甚至是多餘的麻煩。而渴求又是從貪瞋癡而來,當人們得到一次滿足後,就會追憶並執著這種快樂。

這種追憶將成為動力,讓人產生新的渴求。如果不及時制止,渴求將一輪接一輪地升級,永無止境。問題是,滿足渴求需要條件,而滿足不斷升級的渴求,需要更多的條件。這就使得人們一生都為了滿足各種渴求而忙碌,卻往往看不清:我們為了解決痛苦,又招感了更多、更大、更持久的痛苦。

仔細想想,我們總是在用長時間的痛苦換取短暫的快樂;又因為短暫的快樂,產生更長時間的痛苦。對於這種所謂的快樂,沒有得到時,我們會因希望得到而焦慮;一旦得到,又會因為擔心失去而惶惑;真的失去後,則會因此悔恨懊惱,倍感失落。我們為什麼會有孤獨?為什麼會有焦慮?為什麼會有恐懼?都是來自對「快樂」的依賴。

認清苦、空、無常、無我的真相,照破五蘊針對這種「愛取有」的輪迴,佛陀為我們反覆開示了「有漏皆苦」的原理,讓我們認清五蘊的真相。但我們要知道,說苦不是消極,更不是逃避,而是對人生所作的本質透視。當你認識到它的本質,一樣可以享受快樂,但不會執著,而是放鬆、自在地享受這個當下。不是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因為看到苦,快樂就消失了。事實上,快樂反而變得更持久。

此外,「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也是建立在正確認識五蘊的基礎上。常人面對老、病、死的時候,不僅有色身的痛苦,還有心理的痛苦,結果身心交迫,苦上加苦。聖者同樣會有老、病、死,但只有色身的痛苦,沒有心理的痛苦。因為他已接納青春、色身的無常,就能以平常心面對衰老、疾病乃至死亡。當我們真正接納無常的時候,色身之苦不過是自然規律,也就沒那麼難以忍受了。

至於佛教所說的無我,不是說這個身體不存在,而是說它由眾緣和合而成,其中並沒有作為主宰的、恆常不變的「我」。凡夫因為無明,或是把身體當做是我,總擔心「我病了、我死了」;或是把想法當做是我,糾纏於「我高興、我不高興」。身體和想法是「我」嗎?有「我」嗎?如果是,如果有,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主宰它。

事實上,這個五蘊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要衰老,要生病,要死亡,我們都無能為力。乃至它要生氣,要痛苦,要煩惱,我們也往往做不了主。可見,它雖然和我們關係密切,卻不能真正代表「我」。如果把五蘊當做是「我」,進而產生恆常的執著,就會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認識到有漏皆苦,無常無我,就可以遠離對五蘊的貪著。我們之所以對色身有眾多貪著,對世界有眾多貪著,關鍵是因為看不清它的真相,也看不清這種貪著會給人生帶來無盡禍患。所有的煩惱、輪迴、生死都是由這些錯誤設定造成的,進而還會引發孤獨、焦慮、煩躁、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

解脫到修行的關鍵,就是通過五蘊認清苦、空、無常、無我的真相,最終息滅煩惱,導向涅槃。這就需要對身心和世界保持覺知,保持正念。關於五蘊的修行,在《阿含經》中所佔的份量很大,很多阿羅漢都是通過照破五蘊而解脫的。如果忽略對五蘊的觀察,即使學了再多道理,也很難轉化為認識自己的智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心無染著名為少欲

過去有一位受持五戒的優婆塞,他的親友很認同婆羅門的...

路頭若識得,生死當下休

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大家來打佛七,難免一時間不適應。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

為什麼我們經常感覺孤獨

生命本身是圓滿的,是自立並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

慢心的幾種不同表現形式

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驕傲,也是根本煩惱的重要組成...

羅剎相爭 比丘證果

摩偷羅國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發心出家,隨...

念佛就是開佛知見,恢復自己的本覺性

因為人心本來是覺悟的、光明的,其體週遍法界。只因無...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義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麼...

濟群法師:商品經濟與寺院清淨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稍稍不慎就會被社會淘汰出局...

有情生命的四個階段

生命是無盡的延續。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人生旅程,...

學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財富

雖然學佛與道德、修行並不是對立的,但無始以來的貪心...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在信心上要怎麼下功夫

淨土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不僅一般的凡夫難信,就是二...

放生分為三品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燒燒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

你真的信佛嗎

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了起來,在中國這個有著古老傳...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說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難過,如果病了不痛,病也...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時候,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天真無邪,我們開心快...

何謂「無為法」

無為法,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滅的法,均由眾緣造...

如何當好一個佛教徒醫生

近年來我與中醫師頗有緣分,先後認識十幾位中醫師,大...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一、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

曾經的地獄漏網人,如今已是極樂大菩薩

故事根據《淨土往生傳》和《宋高僧傳》整理 繪畫:張瑞...

聖嚴法師《認識自己才能有所成長》

從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從自我到無我的...

微不足道的小砝碼

那還是好幾年前,淼鎮新開了一家玩具店,主要經營一些...

了幻法師:如何預防與戒除手淫的方法

問: 我從去年開始接觸佛教,但我一直有一個惡習,就...

【佛教詞典】達磨

(術語)Dharma,又作達摩、達麼、馱摩。譯曰法。軌則...

【佛教詞典】四來

從四方而來之意,或指從四方前來之眾人。禪苑清規卷三...

【視頻】《印光大師文鈔》白話有聲書

《印光大師文鈔》白話有聲書

【視頻】大安法師《正解念佛三昧》

大安法師《正解念佛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