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見賢思齊,征服自我

達照法師  2013/10/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見賢思齊,征服自我

一、見賢思齊

我們學佛人不搞偶像崇拜,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我們每天都在拜佛像。為什麼?因為佛是我們的榜樣。但不要與佛一比就很自卑,覺得自己是一個業障很重的人,連佛堂都不敢去了。有些居士說:「我今天沒有吃素,不敢到寺院裡拜佛。」「我太壞了,不敢到寺院裡去。」我說寺院蓋起來,就是專門為了讓壞人進來改好的,所以壞人也要到寺院裡來。不懂的人跟佛菩薩一比,跟修行好的人一比,自己就自卑了,覺得自己幹不了好事,就繼續幹壞事了。其實還是要跟好的比,要把佛菩薩、把修行好的人當榜樣。有些女居士說:「我最近有例假,不敢去寺院。」其實來例假到寺院裡,香也沒有關係,拜佛更沒有關係,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覺得是罪過。手洗乾淨了,嘴不要亂說話,做得好一點,心很清靜,那麼你的身口意三業都清淨了。

我們每天在皈依三寶,在誦經,在觀察佛菩薩的言行,目的何在?就是讓我們不停地和聖賢相比。古人說「見賢思齊」,看到佛菩薩,我們就希望自己也要像佛菩薩那樣。有沒有想過自己要像佛菩薩一樣?可能不多。我們一定要這樣發願:「我一定要像佛菩薩一樣!」因為佛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都是可以像佛菩薩一樣的!向好的比,越比就越有智慧。因為一個人一旦想要像佛菩薩一樣,這種願望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在那裡。所以我們需要親近善知識,親近有修行的人,親近有德行的人。

《吉祥經》裡面說:「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不要親近愚癡的人,要不停地向好的人學習。這樣,你越比較越覺得自己有差距,有差距你就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裡下手了。很多人寺院跑了很多,師父也見過不少,居士也見過不少,但他看來看去,覺得這些居士、師父都沒有自己好,是什麼道理呢?是他沒有善根福德因緣,遇不到好的人。

有個簡單的經驗:在寺院裡,喜歡用功修行的師父,基本上都待在房間裡不出來,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到處遊逛——誦經打坐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到處遊逛,除非他在幹活;而那些遊逛的人往往都不太修行,東看看,西跑跑,找幾個居士攀談一下。很多人喜歡逛廟,這個廟逛兩下,那個廟跑兩下,廟跑得很多,游來游去像老油條了,我們叫他們廟油子;而他們看到的基本上也都是在外面遊逛的人,所以在他們腦海中的師父可能不怎麼樣。

以前有個居士在開會時說:「現在已經沒有好和尚了。」會場上有位師父接過話說:「看不到好和尚的人都是沒善根、沒福德的人。」事實上確實如此。因為觀世音菩薩已經發過這樣的願,「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也就是三十二應。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如果以什麼樣的身份能夠度你的,觀音菩薩馬上就會示現這個身份來度你。《普門品》大家有沒有讀過?裡面有天龍八部、童男童女、宰官、婦女、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三十二應身,只要能以哪種身份度你,觀音菩薩馬上就示現這種身份來度你了。你沒有看到能度你的人,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觀音菩薩沒有辦法度你。觀音菩薩都沒有辦法度你,那就說明你條件不夠,你還沒有發起希望被度的心。

見賢思齊、見聖思齊,這是智慧的比較。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差距。我們跟一個好的師父在一起,馬上就會發現自己心胸狹窄、固執、得少為足,很容易沾沾自喜,很容易自己不懂就去推銷。有些人去推銷佛法——去推銷也挺好的,大家都應該去推銷,因為佛法本身是好的,但是如果自己還不懂就去推銷,別人兩個問題一問就糊塗了,這樣別人就不信了。所以最好是先改變自己,用自己進步的表現來感動別人。

二、征服自我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眾生都不能被他人征服,唯獨可以被自己征服。有句話講"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其實最大的好人也是自己,而且最大的敵人總敵不過這個好人。因為好是我們的佛性,壞是我們的無明;不論需要多久,無明總會破的,而佛性誰也征服不了!我們內心的善心、智慧是與生俱來、不可顛覆的。

世界上有些人很了不起,被稱為偉人,可是偉人身邊的人往往不覺得偉人有多偉大。為什麼?因為偉人征服了別人,但征服不了自己。歷史上有多少偉人他能征服天下,征服其他國家,但是征服不了自己,征服不了自己的心魔。而聖人是通過征服自己來感動別人的。

釋迦佛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告訴我們:人生是苦的,苦是可以解脫的。兩千五百年後,大家還坐在這裡,這麼安靜地聽佛法,我們是被征服的嗎?不是!我們是被感動的!沒有人能征服我們。我們感動了以後,就要開始通過佛法來征服自己了;當我們征服了自己,身邊所有的人都會被我們感動,確實如此。凡是能感動別人的人,他一定有征服自己的能力;一個連自己都征服不了的人,即使偶爾能感動一下別人,那也只是表面的。如果你身邊的人真的被你感動了,那說明你征服了自己。如果家里人不修行,同時非常反對你修行,是什麼道理?你反省一下,你是想做偉人去征服他人,還是想做聖人去感動他人?被感動,是心甘情願的;被征服,是迫不得已的,是口服心不服的。

人這一生也許有很多快樂,也有很多痛苦,也許你的人生可以平平淡淡地度過,也許有非常多的坎坷在前面等著你,但是只要你告訴自己四個字——「心甘情願」,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有人問我:「吃素難不難受?想不想吃葷?」不想,真的不想。我二十年來一個吃葷的念頭都沒有,習慣了。為什麼?因為我心甘情願。特別是學習佛法以後,我們知道每一個眾生都是一條命,怎麼忍心吃呢!出家人的日子比較清貧,有人問出家人:「你出家是不是很開心?有沒有後悔?」如果有後悔的人,他一定不是心甘情願的,只要是心甘情願的,他會非常舒服,在家居士也是如此。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文章列表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應該一門深入還是深入經藏

問: 一門深入和深入經藏是否矛盾,我們到底應該一門...

高雄文殊講堂清規

1、真觀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見性。靈光普蔭人...

以什麼心來做事,最終就會成就什麼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數人對自己的心行並不了解。...

星雲大師《從佛教各宗各派說到各種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各位到這裡來聽佛法,...

安了一個「我」,修行統統卡住了

明心見性的人,他們的心境是什麼?古來大德有幾種形容...

星雲大師《如何在大眾中相處》

常聽人說: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在社會上和大眾相...

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何時才能回歸久別的故鄉

身心安住的人,總能夠在大智慧的背後,蘊含著無盡的方...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頭起處

問: 請問師父,怎麼樣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

達照法師:改變命運的力量

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三種力量是最強大的。 第一種...

【推薦】懂得快樂的意義

懂得生命的意義以後,我們還要進一步懂得快樂的意義快...

親人之間不欠四種賬

每一個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

「捨」時的心念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

為什麼有些人越用功煩惱越重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

持戒的意義與功德

1、《遺教經》: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

修行必須要有一顆恆心

釋迦世尊在世時,有一位有錢的長者,聽聞佛法之後,感...

若遇非理擾亂,應起兩種觀照

針對業力的斷惡修善,如果出現安樂的果報,我們應該少...

如果總擔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會真的往生不了

問: 《印祖文鈔》說往生全仗信願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

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來活

據說,在這世界上,每天有36.5萬人誕生,有15.5萬人停...

照見五蘊皆空

《西遊記》裡有一段情節,是大家都熟知的。 孫悟空的...

特蕾莎修女的感人箴言

01、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推薦】做人的四項原則

怎麼做人呢?做人有四項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賺錢很重要...

佛教是如何看待離婚與自殺現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殺,如果自...

【佛教詞典】毗缽囉哩曳薩多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譯曰反背互相著合掌。大日經疏...

【佛教詞典】方廣

方是方正之義,廣是廣大之義,方廣就是一切大乘經的通...

【視頻】妙境法師《常常訓練自己保持正念》

妙境法師《常常訓練自己保持正念》

【視頻】2008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

2008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