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地心和果地覺如何融合

大安法師  2025/07/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因地心和果地覺如何融合

此經獨詮無上心要,諸佛名字,並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故聞者皆為諸佛護念。又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故。

問:但聞諸佛名,而未持經,亦得護念不退耶?

答:此義有局有通。《占察》謂: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此亦應爾。故須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方為聞諸佛名,蒙諸佛護念。此局義也。

好,先看這一段。我們常常在經文當中還很難看出微妙的義理,祖師他看得比我們深、比我們廣,那麼,我們通過這一段來看,確實是把這個諸佛護念的這部經的緣由如剝筍一樣的,層層展示出來。

那麼此經,談到這個護念,諸佛護念,分兩個層次,第一就是聞這部經就能得到諸佛護念,第二就是這個你能夠執持名號就能得諸佛護念。好,那從第一個層面來看,你只要聞經就能得護念,為什麼呢?由於這部《阿彌陀經》,獨詮,詮是詮釋、展示的意思,把他解釋出來,獨,就是這樣的,下面我們說經文是能詮之文句,他所詮的義理是什麼?下面就提出三個義理。那麼這三個義理是其他大乘經典所沒有的,唯有這部《阿彌陀經》才詮顯出來的,所以就叫「獨」,不共的地方。

那麼第一所詮的義理是什麼呢?是無上心要,什麼叫「無上心要」?就是我們能念佛的心就是實相,就是第一義諦,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心性之奧秘,精要,是無以倫比的,所以就叫無上心要,指我們能念心的這種不可思議。

那麼,第二層次,是諸佛名字,諸佛名字這就是所念的是什麼呢?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是這部《阿彌陀經》獨詮的。前面征釋,為什麼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就提出他兩個核心功德,一個是光明無量,一個是壽命無量,那麼無量光壽,就是阿彌陀佛果地上成就的實相。他又建立在一切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這種性德基礎上,所以,這個名號和我們眾生的心性形成一種同構關係,離開了我們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心性,就沒有這個彌陀名號的施設,就建立不起來。

同時,沒有彌陀名號的施設,我們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德能沒有辦法顯發出來。那麼這樣的義理是其他經典詮釋不出來的,唯有這部經典詮釋了,獨詮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他就是實相,就是法界,就是具足彌陀的萬德和十方諸佛萬德的一個假名實相的結合體。

所以,這第二所詮的是彌陀名號。並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那詮釋能念之心和所念的名號,他同時就能夠詮顯什麼呢?詮顯這個無上圓滿究竟萬德。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能念的心是實相第一義諦,所念的名號也是實相是第一義諦,能念之心和所念的佛號,融為一體、不二、平等,那這樣就契證到了如來的三德密藏,他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就是把涅槃的三德還有常樂我淨,就通過能念之心和所念的佛號的融為一體,完全展示出來了。

那麼這展示出來的就是因地心和果地覺的融合,始覺和本覺的融合到達究竟覺,這個究竟覺是無上的、是圓滿的、是究竟的,是包含一切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德能的。那麼所詮的這三個層面,就是我們眾生介爾之心所具的性德以及十方諸佛所證得的果地上的德性。那這樣在做同體的心性當中,這個聞信這個名號的人,由於他就契入到了那種三德圓證的狀態,於是他就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

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知道,清涼澄觀是將禪宗攝於頓教的,蓮池大師為標...

面對煩惱,大小乘的態度不一樣

前面講到橋陳那比丘知道:原來三界這個地方是住旅館的...

處處作主見如來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

淨土行人勿定往生時間

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 那個...

略論「一心不亂」

淨土法門是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千經萬論皆讚淨土,獨...

大安法師正月初二新春開示|善導大師《勸念佛偈》

南無阿彌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善導...

如何做好臨終關懷

從另一方面來看,國人長期受唯物論教育的影響,缺乏信...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勿作「二寶」弟子

在家信眾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寶。尤其在佛滅度之後,佛...

大安法師:知道自己的念頭-念佛

在東林寺我們常常會有百萬佛號閉關出來談體會,這一兩...

臨終正念是往生的決定因素嗎

問: 印祖多次提臨終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強...

信願持名,去極樂蓮華里安身

念佛法門雖然簡單容易,但卻是至圓至頓的。蕅益大師說...

聖嚴法師《不要發空願》

我們常常聽人許願說:我希望、我想要、我願意......。...

佛以慈心降毒龍入缽

佛初成道於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輕...

趁年輕時趕快修行

蓮花生大士云:趁年輕的時候努力的修持是極為重要的!...

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佛陀曾遇到這樣的事:有一天國王來到佛陀跟前聽法,並...

蕅益大師:參究念佛論

原夫本覺妙明,真如法界,智理無能所之分,依正絕自他...

清淨乞食住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一日清晨,捨...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處,概不出...

一個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轉,就被它所繫縛

你看我們有住的時候,我們感到不安,為什麼不安?因為...

念佛總是進進退退怎麼辦

問: 我非常相信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

【推薦】錢是別人的,但消的是自己的福報

這次去普陀山,偶聽道慈方丈開示,說到一兩黃金四兩福...

什麼是念佛人的都攝六根

為什麼念佛人要都攝六根呢?都攝六根不是都攝那個第一...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明朝奇書《菜根譚》誕生於明朝萬曆年間,此書將儒家的...

【佛教詞典】菩薩護律儀同聲聞

亦名:菩薩輕重等持 子題:初心大士同聲聞律儀護譏嫌戒...

【佛教詞典】四不可得

(一)謂世間有四種不可能達成之事,即:(一)常少不可得...

【視頻】觀音心咒

觀音心咒

【視頻】佛寺巡禮-廣東佛山覺妙淨院

佛寺巡禮-廣東佛山覺妙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