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聖嚴法師  2017/05/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為釋迦世尊時代的惡王阿闍世,篡奪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頻婆娑羅及母后韋提希。韋提希在被幽禁處,祈禱釋迦世尊前來慰問說法,釋尊應其所感,而以神通於韋提希夫人面前示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夫人特選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佛陀便為她說了求生彼國的十六種修持法門。於是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位侍女,均證得無生法忍,而得以往生彼國。

該經介紹的往生西方淨土,共分為九個等級。於臨命終時,則不論生何等級,均有見佛菩薩、見蓮華台等瑞相現前。故在念佛過程中,若見到諸佛菩薩示現各種瑞相或淨土的依正莊嚴時,乃屬正常。

在《地藏經》所說的地藏菩薩在因地為光目女時,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並設像供養,即夢見佛,放光開示,又親聞佛示現相告。另又在地藏菩薩作婆羅門女時,為度其母,乃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形象,即聞彼佛於空中相告,囑其回家端坐思惟,繫念彼佛名號,經一日一夜,即親至地獄。也說到,由於懺罪而能見覺華定自在如來,即是滅罪的瑞相。

如果平時念佛,不以求見瑞相為目的,而是瑞相自現的話,那可能是好,也不一定是很好。見到瑞相能夠使人增長信心,因為他有身歷其境的體驗,即有真實的感受。倘若僅為求見瑞相而念佛,念佛的心便不夠純淨,瑞相的出現就可能是心神恍惚所產生的幻象了。

在心理受到刺激、頭腦過分勞累或迫切期待、追求靈驗的情況下,很容易會產生幻象。輕者成為神經質,嚴重則成狂亂的魔障,那時,就需要相當小心了。又由於虔誠心的感應或企求心的真切下,也可能出現瑞相的幻境;也有可能是由於知見不正、心態不清,所以引來魔擾。

因此,從正信的佛法而言,念佛的目的不在求其瑞相的現前,如果見光、見華、聞香、聞聲,例如見極樂勝景、見諸佛菩薩,只要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只管一心念佛,這樣是最安全的。

又若臨終見相,不是出於想像,而是自然感得,此將在下一篇談到。

萬一念佛時常出現瑞相,這並非好事,因為會使得念佛者無法專精念佛,甚至誤導使其離開佛法而成為鬼神用來做為表現異能、宣說外道思想的工具。如果自己無法辨明邪正,那就不去理它,只要把注意力隨時置於佛號,瑞相自然會消失;如果被它緊纏不放,無法擺脫時,最好去請教高僧大德居士們,依據正信的法義予以開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避免起貪心見佛而著魔

問: 弟子學佛時間不長,業重福輕,障深慧淺,生怕起貪...

感應道交是大學問,很難相信

感應道交可是大學問,可是很難相信的。感是什麼?感是...

相信了彌陀的功德,才能把名號執持住

相信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他才會去執持啊!執就是...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

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定蒙彌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

昌臻法師《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

身心皈依阿彌陀,從此不做輪迴客

廬山東林寺2018年8月上旬閉關圓滿 古德云:上士閉心,...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若能心自在,雖住生死界,實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夠在面對生離死別時若無其事,以我自己來說,...

如何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當從慚愧、懺...

聖嚴法師:別當狡猾的人

許多人認為,做人應該內方外圓,但圓也應該要有不變的...

聖嚴法師: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時,聽過一部電影《阿里山風雲》...

吝嗇鬼伊利沙

有一個人名叫伊利沙,富有萬貫家財。但他生性吝嗇,從...

【推薦】當時好像是被人欺負了,其實那是消災免難

我們不論學一門技術,或者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要面對...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睡眠者,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當前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問: 當前佛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請慈悲開示。...

【推薦】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我想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佛法修學的法門是廣大的,所...

龍樹菩薩: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無...

【推薦】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

惠空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

惡口的過患

一天,佛陀為大眾開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緣。佛陀說:無...

佛度六師現神通

昔日佛在王捨國竹林精舍,廣受君民尊敬供養,因此引起...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何獨攝念佛人

原文: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

【佛教詞典】馬拉拉西克拉

(Gunapala Piyasena Malalasekera, 1899~1973)錫蘭...

【佛教詞典】怖比丘戒緣起

亦名:恐怖戒緣起 子題:供養人、拘執 含注戒本·九十...

【視頻】深圳弘源寺

深圳弘源寺

【視頻】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