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對治出離心時有時無

大安法師  2018/01/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對治出離心時有時無

學佛要有智慧的觀照。首先對於我們心理的狀態,凡夫眾生心散亂是正常的,凡夫眾生是沒有清淨心的,所以你用正常的心態去看待它。

凡夫眾生沒有清淨心,有清淨心的唯有佛,菩薩只有程度不同的清淨心,絕對的清淨唯佛。現在問題就是,在我們散亂的、妄念的心裡面,一定要投下一個菩提種子,在黑暗的內心有一束光明投進去,這就是要執持名號。

我們原來,不學佛之前,完全都是散亂的心,完全都是黑暗的心,完全都是狂躁的心,現在要在這裡面投進佛號。投進佛號,它就有轉化的功能,這句佛號就能夠收攝我們散亂的心,讓它逐步有序,逐步安靜下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禪的境界。

原來我們對境,都是散亂的,現在我們把這個攀緣五欲六塵的心轉換一個攀緣的對像,攀緣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就以這一念,來把無量無數散亂的念攝歸在一念。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的清淨心,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清淨,然而這句佛號你去念、念、念,它就慢慢地,我們的心就會清淨。

就像清水珠,有一個寶珠叫清水珠,清水珠是什麼?一個很混濁的水,這個寶珠投下去,這個水就澄清了。這個佛號就像清水珠,投到我們內心,我們凡夫散亂的心、污染的心、生滅的心,就會趨向於佛的那樣的清淨心、平等心、禪定心,三昧心。

所以無論妄想、雜念多少,你把住這個名號就是方法,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就是出離心的問題,出離心也是要智慧觀照的,有時候我們覺得碰到逆境;或者心清淨,觀照得比較清明的狀態,出離心可能會比較好一些,強一點,因為出離心它實際上是般若智慧的一種表現形態。

但往往以後,散亂又來了,貪慾心又來了,瞋恨心又來了,或者順境來了又貪念它的「刀刃上的蜜」,這時候好像出離心又沒有了。所以這都在波動狀態,這也是正常的。

那麼怎麼辦?我們要常常保持一個出離的心,尤其對未法時候的眾生,你說這個人有沒有道心,實際上,就具體地看他有沒有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一切免談。沒有出離心,他所修行的一些善業,都會自然轉化為人天福報。而這些都是魔的事業,都是出離不了輪迴。

所以常常觀照這個世間的一切有為法,它的苦難、無常、敗壞、幻化相,不要被這些表面的、虛假的現象所迷惑;要觀照到我們業力的身心,本質上的苦難感;要觀照死亡隨時的到臨;要觀照三界、地獄的劇苦,這樣就會思地獄苦,思地獄苦就會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面就包含著厭離心,要從厭離心下手,這是一個,觀照的方法。

第二是念佛的方法,常常念佛,阿彌陀佛知道我們出離心很難出來,於是彌陀名號的裡面就具足了令我們產生出離心的功能。當我們念佛的時候為什麼會感到悲痛?這種悲痛也是出離心的表現形態之一。

老實念佛。你既然是居士,也不要去想得太多,居塵學道,世間法並不妨礙我們念佛法門往生這樣的成效,自古以來都有很多居士成就了往生之事。

所以你不要矛盾,你就在你現有的身份敦倫盡分,持戒念佛,求生淨土。敦倫盡分就告訴我們,你要盡到自己的本分職責,你在家裡要孝養父母;對待你的妻子、小孩,你都要盡到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你在單位就得要把你的本職工作做好,對得起你的這份薪水;要做好一個人,這淨業三福裡面;要修行十善。

然後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這世間的善業也是我們往生的基礎,往生的資糧,然後深信切願持名,隨分隨力地去念,時間多一點,就念的佛號多一點,時間少一點,就念少一點。實在是忙得過不過來,你哪怕一天十念法,它也是修往生一法。這樣就叫隨緣念佛,也就能夠成辦往生之事。要圓融,一定要有智慧,這樣就比較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

如何擺脫不幸的人生

問: 工作處處受挫,感情上也不順利,全世界都不理解...

佛的光明隨時在我們身邊

我再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講到...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雲念佛成片...

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的家鄉

那這個專攝念佛人歸於淨土。這個歸就是歸還。這個歸給...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

真正的大福德資糧是靠繼承得來的

淨土法門是大乘終極之門,確實大乘小乘不可同日而語。...

大安法師: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時

今生有幸,我們聞到了釋迦的遺教,聽聞到念佛法門,又...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往生沒捷徑,只有靠熏習

提到往生的問題,有很多居士問:臨命終時,是不是最後...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

這樣共修是否不符合淨念相繼

問: 共修念佛分男眾念,四音後停下來後接下來女眾念...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信願行三者要互滲具足,才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問:持名判行行,則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說信...

戒邪淫十三法

時代變遷迅速,以往農業時代的色 情場所,僅限於城市...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

人類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鳥問它的母親,世界上最高級的生靈是什麼?母親...

螃蟹的遭遇和被綁票一樣

關懷綁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來是基督徒,她是在海邊...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原文: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鞲者。佛四聖諦,...

【佛學漫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經》漫畫版本...

功德箱裡的錢不是我們的

黃昏,寺廟裡靜悄悄的,香爐裡煙霧瀰漫,僧人們正在吃...

平時念佛是否能庫存起來到臨終時用

問: 年壽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體也健康了,平時念佛...

慧律法師:放下一切,專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學習「放下」。 有信徒問我:「師...

如何理解「厚德載物」

問: 如何理解厚德載物? 大安法師答: 這句話是出自...

【佛教詞典】一劫

(名數)一個之劫也。劫示長時,為梵語,有大中小之三...

【佛教詞典】世界主

初禪天之梵王,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二禪天之...

【視頻】慧律法師《學佛與自私》

慧律法師《學佛與自私》

【視頻】比丘尼八敬法的製定緣由(紹雲長老)

比丘尼八敬法的製定緣由(紹雲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