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祖禪法之三句口訣

淨慧法師  2018/08/07  大字體  護眼色

六祖禪法之三句口訣

簡略地介紹六祖禪法,有三句口訣,這三句口訣,就是在《六祖壇經》裡講到的:「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念、無相、無住」,這個「三無」,是六祖禪法的核心。

什麼叫「無念為宗」?

無念,是佛教經常用到的一個名詞。在介紹四祖禪法的時候,我提到四祖曾經引用《大品般若經》中的「無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無所念?即念佛心名無所念」。這個「無所念」,實際上就是「無念」。

在六祖慧能的三句口訣裡,「無念」是相對於認識主體而言的。「念」,就是能認識的心。「無念」,就是我們的心在緣境中不起分別。

「無念」,並不是說心像木頭石頭一樣沒有任何反應,而是有反應而無分別。

無念,就是知一切法,心不染著。無念,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或者說「應生無所住心」。無念是我們的意識轉化成為智慧,沒有世俗異想分別,符合於真如之念。

圭峰禪師在《禪源諸詮集都序》裡面講到的,如果了解了外在一切相的空性,那麼我們的內心自然就沒有分別,自然就無念。而且「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此即修行之妙法。故雖備修萬行,而以無念為宗」。

這就是說,在修一切法門的時候,我們不要有能所分別之心,而要時時刻刻把握自己無分別的心態。假如我們真正處於與真如冥符這樣的一種心態,那麼我們就時時刻刻住在禪定之中。

修一切法時,不起法相,不起修相,做到三輪體空,這就是無念。無念,不等於是沒有念頭,而是沒有分別之念。所以說,無念是六祖慧能禪法三句口訣的根本。

什麼叫「無相為體」?

念是能緣之心,相就是所緣之境。外離一切相,就是說在認識事物時,我們不要給事物強加一切外在的東西,而是要還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

一切諸法從本以來,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一切諸法之所以有種種名相,都是我們主觀安立的,並不是它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所以要即相而離相,於相而離相。

所謂無相,就是不在境上起分別執著之相,能夠使法體恆常清淨。法體,就是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一切諸法,也可以說是一切相,本來就是清淨的。眾生執迷不悟,計執分別,妄計種種相狀。如果能夠做到於相而離相,在認識事物上遠離計執,那麼我們就可親見諸法實相。

什麼是無相?無相即實相,諸法以實相為體,故說以無相為體。

四祖道信禪師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曾經說到:「眾生根有無量故,所以說法無量;說法無量故,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

這個無量義,並不是從無量法生無量義,而是從一法所生。這一法是什麼呢?一法者,則無相也,一法就是無相。無相者,是諸法實相,因為無相無不相,是為實相。在這裡,無相是作為一切法的共性。

雖然一切法看起來都是孤立的,但是實際上,一切法既有其個性,也有其共性。如果一切法只有個性沒有共性的話,我們就無法去把握它。

什麼是「無住為本」?

《維摩經》講「從無住本,立一切法」。諸法以無住為根本,無住本者,就是諸法之本際、人之本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無住就是真如法性的另一個稱呼。

一切法都有法性,都有法相。法相是具體的,法性是抽像的,法相是個別的,法性是共同的;法相是諸法的差別性,法性是諸法的平等性;法相是具體的事物,法性是規律。

因為一切法都有規律可循,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它,才能夠認識它、分析它。如果我們要一個事物一個事物地去分析,那就陷入到入海數沙這樣一種困境。只有把握諸法的共相,才能夠把握諸法的本質。

所以六祖慧能講到「無住為本」時,他說「念念中不思前境」,過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思量分別。

「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就是說我們的念頭總在轉移,總在隨境遷流,一切諸法不會凝住於自身固定不變的性質上,人的認識能力也不應以固定的概念作為其固定的本質。所以,禪宗所提出的般若理論,就以「諸法性空」為重要內容之一。

《維摩經》說「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在佛學理論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現在流行的《維摩經》,是鳩摩羅什翻譯的本子。有一位僧肇大師,是鳩摩羅什的學生。當時,他參加了鳩摩羅什的譯場。他所注的《維摩經》,應該說保持了鳩摩羅什本人對《維摩經》的理解。我們現在要學習《維摩經》,一定要很好地重視僧肇這本《注維摩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僧肇在注「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這句話時怎麼說呢?他說:「法無自性,緣感而起。當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無所住。無所住故,則非有非無,非有無而為有無之本。」這就是「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法的本際,就是無住。實際上,這裡講的就是「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如果有自性的話,一切法不會生,一切法就沒有辦法相容相兼,並同時存在於一個空間。正因為一切法沒有自性,所以無自性這種規律性,就是一切法的本原,就是法性。

六祖慧能禪法的思想,主要體現在「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這三句口訣。

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地去把握,並把這種思想運用到禪修和弘法利生當中,能夠以「無念」、「無相」、「無住」來指導做人做事,那不但我們的人生有希望、佛法有希望、社會有希望,一切事情都有希望。

因為遠離了偏執,遠離了片面性,遠離了種種的人我是非,使我們真正處在一個和樂溫馨的大家庭當中,那樣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

現在我們在參學方面來講,總要以規矩法則為尊。常住上...

悟而未證,絕不能了生脫死

原文: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

聖嚴法師:在忙中起了煩惱時的禪修

現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頭的流浪漢,以及好逸惡勞...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禪師,比如五祖師戒禪師一轉世成為大文宗,...

無這「四心」不能參禪

參禪人,有一坐三十年鐵志,可以辦道。 此一法無長遠心...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

聖嚴法師:只顧耕耘

絕不能用企圖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諸位懷抱著不同...

契悟當下這一念心

現代人總覺得生命很短暫,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淨慧長老與企業家機鋒對答三則

本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在柏林禪寺時,記者...

覺悟的三個層次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

從隨緣中得到無量法喜

我們在四祖寺舉辦禪七,四祖寺就是四祖開闢的道場,四...

《善生經》中的夫婦之道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

如何解決往生的最大障礙

從淨土宗的觀點來看,對我們往生最大的障礙是什麼?貪...

小和尚掃樹葉

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 清...

朱斐:與大學生談如何學佛

今天,欣逢貴社(指普覺學社)第二屆第二次社員大會,...

如何做臨終開導

臨終開導很重要,而臨終開導,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沒有跟三寶結緣,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機會

禮敬諸佛,廣修供養修學皈依。 在菩薩戒,佛陀提醒所有...

男女之情讓我們脫離不了輪迴的苦海

世間最讓人流連癡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癡情。男歡女...

治好一切病的五個根本

治好一切病的五個根本的方法就是,不管什麼病,通過這...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有人又提了一個問題,《佛說觀無量壽經》裡面說,五逆...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因為說話遭到過別...

觀無常證聖果

昔日,佛在摩竭陀國成就聖道,有許多修行之士聚集而來...

是夫妻就一起把它戒了吧

1、戒:在外人面前爭吵 夫妻在生活中難免磕磕碰碰,但...

如何供養出家人

僧者為眾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稱為福田僧,能令眾生植福...

【佛教詞典】風災

(術語)大三災之一。一大劫中第三期壞劫之末(合成住...

【佛教詞典】五濁增時

五濁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住劫中,自...

【視頻】宏海法師《雲水見聞-九華山》

宏海法師《雲水見聞-九華山》

【視頻】惠空法師《開悟與神通差別》

惠空法師《開悟與神通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