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諸佛出廣長舌而讚歎,列祖發真實語以顯揚。
2. 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見,發大慈悲。
3. 報人之德,不報人之怨;分人之過,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人之惡,不隱人之善。
4. 我不負人,而任人之負我;我不謗人,而任人之謗我。
5.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6. 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
7. 提永明之正令,遵蓮池之遺規。使自他同出生死,幽顯共生西方。
8. 禪教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難,何況了脫。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縱五逆十惡,亦可永出輪迴,高預海會。
9. 無一人不當修,亦無一人不能修。
10. 只宜發慚愧心,發懺悔心,自可蒙佛加被,業消身安耳。
11. 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12.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
13. 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
14. 如來說法,恆順眾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盡人倫,內消情慮,使複本有真心,是名為佛弟子 15. 孝弟修而閭裡感化,齋戒立而殺盜潛消。
16. 研究淨土經論,則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書,則知淑世之良謨。
17. 不必另擇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場。
18. 苦亦不厭,樂亦不求。無取無捨,忘憎忘愛。
19. 棄家裡之活佛,供野外之土偶。
20. 道念重一分,凡情輕一分。
21. 一睹慈容,即證法忍。
22. 餘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
23. 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
24.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
25. 若能隨息念佛,即攝數息念佛二觀。而攝心念佛,染心漸可斷絕,瞋恚必不熾盛,昏散一去,智慧現前,而愚癡可破矣。
26. 諸法之歸宿,修證之極致。
27. 縱壽百年,彈指即過。一息尚存,當求出路。
28. 不求現世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
29. 隨事積德,居塵學道,齊家教子,淑世善民。
30. 身乃招苦之本,厭乃得樂之基。
31. 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32. 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業者。恐中下人以業雜致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迴向淨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致福慧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
33. 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
34. 人心若轉,天災自息。
35. 祈專心念佛,即是真法門眷屬。
36. 以戒執身,不行非禮。以定攝心,不起妄念。以慧斷惑,明見本性。
37. 勿道是菩薩,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淨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淨又為清淨之本。
38.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華嚴一生成佛之末後一著。實十方三世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勝方便也。
39. 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
40. 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41. 一迴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迴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迴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
42. 家舍為道場,親朋為法眷。
43. 現在人的對症藥,唯因果為第一。宜修法,唯淨土為第一。
44. 以西歸一大事,為當頭之棒喝。
45. 佛慈廣大,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
46. 見佛像,即作真佛想。見佛經祖語,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
47. 妄心是因,夢境是果。妄心為夢因,則得夢境。念佛之心為佛因,則近之即得往生西方,遠之畢竟圓成佛道。
48. 發大菩提,生真信願。畢生堅持,唯佛是念,念極情忘,即念無念。禪教妙義,徹底顯現。待至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證無生忍。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49. 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
50. 彌陀淨土,總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則阿彌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當常念。既能常念,則感應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事理圓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豈我心具之佛。而不應我具佛之心耶。
51. 深者見深,自可斷惑證真。淺者見淺,亦堪消災增福。
52.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
53.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
54. 放下萬緣,一心念佛。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55. 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
56. 所謂志在敬佛,遂忘其僧之庸劣也。
57. 大覺世尊,愍諸眾生,迷背自心,輪迴六道,久經長劫,莫之能出。由是興無緣慈,運同體悲,示生世閑,成等正覺,隨順機宜,廣說諸法。
58. 律者佛身,教者佛語,禪者佛心。
59. 聖則速證無上菩提,凡則永出生死繫縛。
60. 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
61. 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一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
62. 菩薩度生,隨順機宜,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63.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
64. 人根陋劣,知識希少,若捨淨土,莫由解脫。
65. 三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
66. 出苦之玄門,成佛之捷徑。
67. 仰信佛祖,宏揚淨土。則無德不報,無罪不滅。
68. 淨土事者,是大因緣。淨土理者,是秘密藏。
69. 重法如寶,輕身似塵。
70. 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
71. 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迴向。
72. 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
73. 若欲不受苦果,必須先斷惡因。若能常修善因,決定恆享樂果。
74. 經師易遇,人師難逢。
75. 學無大小,誠敬為主。
76. 普現色身,垂形六道。種種方便,隨機利物。
77. 學者雖則專主大乘,亦不可輕蔑棄捨小乘,以小乘原為進入大乘而設,乃如來之度生妙用,實下根之出苦宏猷。
78. 四十二章經云,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79. 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實報寂光,乃為本有家鄉。
80. 戒殺放生之事,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
81. 同臻壽域,共樂天年。
82. 永出輪迴,高超三界。為彌陀之弟子,作海眾之良朋。
83. 蠢動含靈,皆具佛性。展轉升沈,互為怨親。
84. 欲知世上刀兵劫,須聽屠門半夜聲。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
85. 放生原為戒殺,戒殺必從吃素始。
86. 倘人各戒殺,人各吃素。則家習慈善,人敦禮義。俗美風淳,時和年豐。
87. 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於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
88. 孔子以老安少懷為志,如來以普度眾生為心。
89. 如來不出世,萬古冥若夜遊。佛法若流通,人天悉有恃怙。
90. 念念克治自己習氣,心心憶念彌陀洪名。
91. 永斷凡情,徹見真空。
92. 只園始經營,天界之宮殿已現。佛念才發起,淨土之蓮華即生。
93. 誓願無疆,慈悲莫測。
94. 發菩提心,行方便事,捨本有之家珍,培不朽之功德。
95. 上中下根,皆使就路還家,善惡中庸,無不等蒙攝受。
96. 謹發虔心,歸命慈父,企滅已往之愆尤,預培將來之福祉。
97. 亡者蒙佛接引,神超極樂之天,存者沐法威力,身享康寧之福。
98. 宿業消而在在解脫,謀為順而事事亨通。
99. 轉煩惱之逼迫,成自在之逍遙。
100.娑婆世界,以音聲作佛事,叢林法器,唯大鐘為第一。
101.發瞶振聾,啟人天之耳目,通幽徹顯,實惡趣之救援。
102.永離幻苦,常享真樂。
103.不植德本,歷劫難逢。既獲見聞,當勤修習。
104.回客途以歸本國,捨穢土而生蓮邦。
105.知出苦之要道,修成佛之真因。
106.信願任運發生,佛號執持不已。
107.齊還本有之家鄉,常住寂光之淨土。
108.肇始於彌陀導師,演暢於釋迦世尊。
109.十方諸佛,出廣長舌以讚揚,兩土聖賢,發金剛心而流佈。
110.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111.篤修一行,圓成萬德,頓令因心,即契果覺者。
112.一聞依正莊嚴,上善俱會,則真信生而切願發。
113.現生已預聖流,臨終隨佛往生,開佛知見,同佛受用。
114.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
115.執持名號,咸歸一心。迥出塵世,倏登極樂。
116.以法藏之願輪,攝取眾生。仗淨土之境緣,直趨佛果。
117.十方諸佛普度眾生之要道,九界眾生速證佛果之妙門。
118.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離寂光,垂形六道。遍於十方微塵佛國。
119.萬境本閑,唯心自鬧。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120.辭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樂。
121.不違安養,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廣作佛事。
122.徹證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
123.泥龍雖不能致雨,禱雨者必祭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求福者須供凡僧。
124.疾疫世而現為藥草,饑饉時而化作稻粱。
125.寄語世人,同生信願。執持佛號,始終莫變。
126.見佛聞法,親證無生。乘大願輪,普度有情。
127.宿植德本,乘願再來。博極群書,深入經藏。覺世牖民,引為己任。淑身變俗,用示嘉謨。
128.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殺。
129.久沉業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歸命覺皇。信真願切,執謝情亡。感應道交,覲無量光。
130.行為世則,言為世法。
131.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可自輕退屈。
132.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故能轉最重之後報,作最輕之現報。
133.欲得無生法忍,須懺宿世愆尤。
134.外承佛力法力菩薩誓願力,內仗誠力悔力自性功德力。
135.續如來之慧命,作人天之導師。
136.直欲普天人民,同為如來真子。
137.俾自他以共證真常,令凡聖以同登覺岸。
138.娑婆,生死險道也。極樂,常住家鄉也。
139.珠在衣裡,佛性恆存。不離當處,得大自在。自利利他,受用無盡。
140.同出慾海,共登覺岸。
141.如來所證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即現前一念煩惱結業顛倒昏迷之心。
142.上續如來慧命,下作人天導師。
143.破無明以證法性,續佛慧以度眾生。
144.夫雲之為物,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幻生幻滅,了無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潤大地。俾有情無情,各得其所,絕似證無我相之無所住而生心,度脫一切眾生而無有度相。
145.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一處不蒙佛光,無一人不沐佛恩。
146.扇真風於火宅,注法雨於情田。
147.普被三根,總攝眾機。
148.認賊為子,背覺合塵。根塵互黏,人我敵立。起惑造業,輪迴六道。經塵點劫,莫能解脫。大覺世尊,愍茲劇苦,施大法藥。
149.信願念佛一法,藥王中之藥王。
150.現生必得蒙佛接引,高預海會。將來必作藥樹王身,普治眾病。
151.視人若己,急公猶私。
152.割愛辭親,方能精修淨行。負荷法道,必須洞徹心源。
153.當念親見彌陀,臨終定蒙攝受。
154.無飢寒困苦之憂,有閑適逍遙之樂。
155.愛之如身上肉,護之如眼中珠。
156.起貪瞋癡之無明,滅戒定慧之正智。
157.人命無常,速如電光,一息不來,便成後世。
158.背東向西,捨穢取淨,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159.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樂,則欣求極樂之念,必勃然而起。
160.為彌陀之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
161.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
162.故華嚴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
163.遍法界感,遍法界應。
164.運無緣慈,興同體悲。
165.上慕諸聖,下重己靈,依教奉行,以期複本。
166.奉尊儀而修淨行,闡佛道以導群迷。
167.唯以教育英才為樂,不以富貴利達為事。
168.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
169.人物雖異,心性是同。
170.佛視眾生皆是佛,眾生視佛皆是眾生。
171.佛尚不輕眾生,眾生何可輕眾生。
172.惑業淨盡,福慧圓滿,安住寂光,常享法樂。
173.息貪瞋癡,斷殺盜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漸積功德,增長福慧。敦倫盡誼,愛眾親仁,戒殺放生,習成慈善。物尚慈憫,何況乎人。
174.須知佛法,以因果報應為下學上達,原始要終之道。
175.續佛慧命,流通法道,非人莫從,唯僧是賴。
176.視富貴如浮雲,不樂仕進。了心性之實際,力修淨業。
177.釋迦彌陀,乘大願輪,興慈運悲,度脫眾生。
178.示居穢土,以穢以苦,折伏而發遣。示居淨土,以淨以樂,攝受而鈞陶。
179.以常住之真心,受生滅之幻報。
180.得聞佛法,修戒定慧,斷盡煩惑,圓成佛道。
181.初則以戒執身,次則以定靜慮,次則以慧破惑。
182.即煩惱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證涅槃。
183.為出格之丈夫,作如來之真子矣。
184.發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萬行。
185.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
186.使六道凡夫,頓脫業縛。令三乘聖人,速證菩提。
187.出錢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過無窮。
188.惡無不盡名淨,善無不圓名滿。
189.律為佛身,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心語身三,決難分裂,決難互缺。
190.悟自性而斷煩惑,出生死以證涅槃。
191.五度如盲,般若如導,般若如心,五度如身。
192.無所住而生心,無所得而作佛。
193.棄離妄想執著,同證如來智慧。
194.近得出離三界之樂,遠證福慧二嚴之果。
195.精修淨業,冀生蓮邦。
196.朝暮禮敬,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方為究竟。
197.如鏡照相,敵體無二。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心是六道。
198.於空華幻影之聲色貨利,起愛憎執著之貪瞋癡心。
199.貪嗔疑既起之於心,殺盜淫便作之於身。
200.懷珠作丐,求樂得苦。
201.宿植德本,篤信佛乘,徹悟自心,深入經藏。
202.速證吾心本具之佛性,普度法界無邊之眾生。
203.法不孤起,道在人弘,勝地名藍,唯人是賴。
204.得其人,則荊棘林便成旃檀林,失其人,則獅子窟轉作野狐窟。
205.洗心滌慮,改過遷善。
206.現生身心清淨,優入聖賢之域,臨終感應道交,直登極樂之邦。
207.父誨其子,兄勉其弟,師誡其徒,友告其侶。
208.不依聖人之禮,與父母之命,唯以兩情愛戀而為夫婦,則與禽獸何異。
209.普勸受持,依教奉行,宿世惡業,可以頓消。現生福慧,速得圓滿。
210.下凡信願念佛,即可帶業住生。上聖若肯迴向。速得圓成覺道。
211.改惡修善,近則感人天之福樂。斷惑證真,遠則成菩提之覺道。
212.恪遵佛教,嚴持自心。
213.雖在暗室屋漏,長如面對佛天。
214.人懷善念,國息刑法。
215.力行佛道,轉殘忍為仁慈。兵戈永息,變澆俗為淳風。
216.當讀誦時,竭誠盡敬,如對聖容,親聆圓音。
217.永離八苦,常享四德,親炙彌陀,參隨海眾,聞法受記,速證無生。
218.若為眾為公,則其福澤綿長,為己為私,便如春露秋霜。
219.利益未來,悲心無盡。
220.昔人履險涉危,尚多往求正法。現今水陸俱通,敢不巡禮聖跡。
221.如來舍利,神變無方。濟度幽顯,覆被人天。見聞瞻禮,皆植福壽之因。供養恭敬,並感尊貴之果。
222.極樂世界,以為本有家鄉。阿彌陀佛,以為無上慈父。
223.拳拳服膺,念茲在茲。以己信願,合佛誓願。生佛相契,感應道交。
224.現生則業障消滅,福慧增崇。臨終則蒙佛接引,托質寶蓮。
225.子若迴心向親,親必垂慈攝受。
226.歷劫情塵,一念頓斷。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227.受持誦讀,罪山崩而福海洪深。書寫流通,迷雲散而慧日朗耀。
228.斷煩惑以證真常,生安養以侍導師。
229.承此不生不滅常住佛性,而為起惑造業,輪迴生死之本。
230.即世相以達實相,以凡心而契佛心。
231.醍醐入口,疾病離身。
232.鎮日持佛名號,晨昏懇到懺悔。
233.孝之為道,其大無外。一切諸善,無不彌綸。
234.服勞奉養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悅其心。
235.蓋以我此色身,即親之身。我既為親念佛,親必蒙佛攝受。
236.心體本寂,因煩惑而昏濁頓現。妄性原空,由覺照而真常獨存。
237.大根則直示一真法界,令其無住生心,以迄斷惑證真。小器則詳談三世因果,令其趨吉避凶,而為入道方便。
238.導六趣以登九蓮,超三界以享四德。
239.退居靜室,專修淨業。
240.同以佛法之明燈,破除煩惱之昏暗。共出生死苦海,同歸極樂家鄉。
241.但離妄念,即如如佛。
242.植菩提之勝因,結成佛之遠緣。
243.經是如來法身舍利,像屬如來報化二身。
244.業盡情空,見本來之面目,福足智朗,證常住之法身。
245.生作娑婆自在之人,沒入蓮池清淨之會。
246.上續如來慧命,下啟群生昏蒙。
247.不念佛求生西方,則律教禪密,皆難究竟。
248.生為聖賢之徒,沒預蓮池海會。
249.世事艱苦備嘗,故無戀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
250.三障冰消,五福雲集,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
251.現世災障潛消,備膺五福,臨終形神俱妙,高登九蓮。
252.施恩不求報,受辱不懷嗔。
253.五欲多苦,三界無安。
254.架松為座,聚草作褥,種薯為食,補衲為衣,其為苦行,人所難堪,恬然適意,以道為樂。
255.持佛禁戒,自行化他,則俗美人和。依教修觀,斷惑證真,則超凡入聖。
256.眾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眾生。
257.慈受深禪師雲,飲食於人日月長,精粗隨分塞饑瘡。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校量。
258.慈善行而干戈永息,禮義興而強暴不作。
259.殺業息而天下太平,仁風行而人民安樂。
260.殺習一長,仁心便喪。
261.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262.世有賢母,方有賢人。
263.窮則獨善,達則兼善。
264.不現世間愛情,破壞正念。唯仗多人佛聲,成就淨心。
265.進德修業,勉為完人。
266.深厭五濁,冀生蓮邦。
267.世間眷屬,各有因緣,菩薩乘願,眾生隨業,善惡各以類聚,種性了無或爽。
268.淨土一法,始則為凡夫入道之方便,實則是諸宗究竟之歸宿。
269.生死輪迴之事理,乃無明長夜之慧日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
270.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念佛一行,實十方三世諸佛,普令眾生,現生出苦之達道。
271.舉手低頭,皆成佛道。治世語言,悉順正法。
272.示衣裡之明珠,出火宅之險難。
273.悲運用體,慈起無緣。
274.殘忍饕餮者,家門多絕。仁愛慈濟者,子孫必昌。
275.祈勿徒雲遠庖,此係隨俗權說。固宜永斷葷腥,方為稱理實義。
276.專以利生為志,絕非唯利是圖。
277.只此一念菩提心,即是常住無量壽,普令法界諸眾生,性修功德皆成就。
278.推因計果,以心驗福。
279.娑婆原是苦封疆,生死輪迴實可傷,拔斷愛根歸西去,歷劫熱惱頓清涼。
280.永辭虛妄之幻苦,恆享真常之法樂。
281.定蒙光壽之慈父,導歸蓮邦。從茲神超清泰,業謝塵勞。
282.蓮開上品之華,佛授一生之記。
283.但能返觀觀自性,即獲本具無價珍。
284.暫享人天之幻福,難免花殘而月缺。
285.無心之心,合生佛心。
286.輪迴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托。若失父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
287.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
288.斷貪瞋癡煩惱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
289.生死為海,三寶為船。
290.觀此娑婆,濁惡甚於圊廁。信彼極樂,即我本有家鄉。
291.欲生淨土,先治染習。
292.謙光接物,笑以自牧。息慮妄緣,虛心求道。
293.三德圓融之體,因戒以彰。四大幻成之身,依食而住。
294.趣證菩提,須全戒度。精修道品,必賴食輪。
295.心體本淨,因迷妄而煩惑斯生。世界原清,由幻業而濁惡頓現。
296.懷無價之寶珠,枉膺困苦。具常住之佛性,甘受輪迴。
297.娑婆濁惡,觸緣障道。極樂清淨,睹境明心。
298.習氣少一分,即功夫進一分。
299.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學菩提道,忍辱護嗔心。
300.認妄為真,將奴作主。
301.貪嗔疑三,為生死根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302.虔誠禮敬罪業滅,懇切憶念福慧深。
303.三界原來一戲場,諸人及早返家鄉。莫待鑼鼓齊休歇,歸路不知枉著忙。
304.認六道業報之身,為自己本命元辰。
305.鏡花水月,了無實相。不異當場演劇,生旦淨丑,君臣佐使迭更。而主人翁本來面目,毫無改變。
306.唱還鄉之曲,指歸元之路。
307.富者贈財,仁者贈言。
308.現在離所受之幻苦,將來得成佛之真樂。
309.佛號一舉,妄念全消。透體清涼,中懷悅豫。直同甘露灌頂,醍醐沃心。其為樂也,莫能喻焉。
310.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導於世間。全仗經像住持,而後燈傳無盡。
311.佛力無邊,善拔諸苦。眾生無量,聞法為難。
312.貪瞋癡,為造孽種子。身口意,為作惡機關。
313.慳貪丑行,為墮落鬼道之深因。嗔火無明,為降作毒蟲之徵兆。
314.一念妄動,而起欲愛。於本空中,幻出色身。
315.夫妻父子,無非夙債牽纏。安富尊榮,盡是生理境界。
316.動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濤。靜而不擾,波濤悉為止水。
317.一迷則夢想顛倒,觸處障礙。一悟則究竟涅槃,當下清涼。
318.普令聖凡,現生成辦道業。大暢如來,出世度生本懷。
319.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
320.願生西方,須以菩提心為本,則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願生心,無菩提心,則功德微劣,難登上品。
321.凡情不起,正念昭彰,決定可以往生西方。
322.他們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豈可因他們誤我的大事。
323.生子非難,教子尤難。
324.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325.以真孝勸諸媳,以常密念自行。
326.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擾之。智者以智擾,愚者以欲擾。
327.無慾則無戰,有欲則長戰。
328.勿以看過為事,當以熟讀深思。
329.不以真修為事,唯以空談爭高。
330.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終身受用不盡。不務躬行,縱讀盡世間書,於己仍無所益。
331.他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又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332.聰明人,多以明理悟心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徑。
333.當生慚愧心,不可生憤恨心。生慚愧,則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憤恨,則是欲解而更結矣。
334.富翁不知貧人之苦,壯夫不知老人之苦。
335.法不契機,藥不投病。
336.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于歸一也。 337.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
338.勿以小得為足,勿以小過為無礙。
339.勿以自性彌陀為究竟,而不念西方彌陀。勿唯祈佛之默佑,而不於自己所感於佛之心中認真以行。
340.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341.蓋彼以兇惡,我以慈善,如水滅火,如日消冰。
342.偈曰,願此持誦勝功德,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現業,增長我人勝善根。永劫恆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盡未來際作饒益,普令有情無禍害。 343.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各種淨因,各作惡因。遇惡知識,則惡因發現,輕則譭謗,重則滅法。遇善知識,則淨因發現,始則信受,終則往生。
344.未來任業,鎮定由己。
345.但能格除自己心中私慾之物,則天下事物之理,悉可窮盡矣。
346.明三世之因果,闡六道之輪迴。
347.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
348.自力不足恃,佛力之難思議。
349.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不宜泛講。泛講,乃講經法師之事。
350.佛以究竟證故,常享常、樂、我、淨之法樂。眾生以徹底迷故,恆受生死輪迴之妄苦。
351.三業頓獲清淨,念念上契佛心。
352.空五蘊而證諸法實相,離顛倒而得究竟涅槃。
353.險道之導師,昏衢之慧炬。貧乏之寶藏,凶歲之稻糧。
354.方寸之中,無少愧怍,三業之內,永絕瑕疵。
355.持戒利益,近則三業清淨,三學圓明,遠則三惑淨盡,三德圓彰。犯戒禍患,近則三業污濁,三途永墮,遠則三障常現,三界莫出。
356.離幻妄之現苦,受真常之法樂。
357.三世諸佛圓滿菩提之密因,一切菩薩趣向覺道之妙行。
358.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淺深,合機者妙。
359.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者。
360.格物慾以顯良知,出迷途以登覺岸。
361.菩薩名號,如返魂香,若得見聞,宿業自消,宿善自生。
362.恩周沙界,慈濟無疆。
363.護法心切,救世情殷。
364.悲心無盡,不離寂光,垂形九界,普現色身,度脫眾生。
365.住寂光而興慈運悲,輔善逝而帶果行因。
366.諸佛以順性而修,因茲返妄歸真,背塵合覺,斷盡煩惑,徹證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故得安住寂光,永享涅槃常住之法樂。眾生以逆性而修,由是迷真逐妄,背覺合塵,起惑造業,全迷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故致常住娑婆,恆受六道輪迴之幻苦。
367.戒行淨若冰雪,見地明若日月。
368.大士誓願不可測,運悲週遍塵剎國。眾生盡後誓方休,地獄空時願始息。受化多成無上道,自身猶示聲聞跡。只緣生佛性唯一,欲令同獲究竟即。
369.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斷惑。
370.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
371.私慾既無,真知自現,則意不期誠而自誠,心不期正而自正,身不期修而自修。
372.暢如來出世之本懷,了含識生死之大事。
373.消除本無之惑業,圓證本有之佛性。
374.家庭教育,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因果報應,為輔助教育之要道。
375.人心既轉,人禍自無。人禍既無,天心自順。雨暘時若,物阜民康,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376.人心既轉,天心自順,時和年豐,民康物阜。
377.眾生離苦之捷徑,暢如來出世之本懷。
378.夫因果者,猶形聲與影響耳。未有有形無影,有聲而無響者。
379.悲心無盡,慈誓莫窮,救苦情殷,度生念切。
380.自量宿業深,宗教非所宜。唯有仗佛力,或可副所期,專心修淨業,庶得預蓮池。
381.如來不出興,大千等長夜。佛日既普照,諸法悉昌明。不但三乘聖人,得以速登覺岸。亦令六道含識,咸皆漸出苦輪。
382.未殺之前,均謂是畜,既殺之後,方知是佛。是知殺生,不異殺佛,即非佛現,亦未來佛。
383.凡利人利物者,子孫必定賢善發達。凡害人害物者,子孫必定庸劣滅絕。
384.三界無非旅邸,六道均是窮人。
385.信佛無虛願,當不棄我。
386.以菩薩之心為心,以菩薩之事為事矣。
387.廣佛祖之慈悲,啟世人之善念。
388.娑婆為極苦之邦,固屬客途旅舍。安養為極樂之域,原是本有家鄉。
389.返迷歸悟,就路還家。
390.普度孤露無依之眾生,大暢如來出世之本懷。
391.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392.無明長夜之燈燭,生死苦海之舟航。
393.欲常祈天眷垂憐,當急以仁愛是務。雨暘時若,穀麥豐登,人民安樂,天下太平。
394.業消智朗,障盡福崇,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
395.改過如去毒瘡,立志如守白玉。
396.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
397.淨宗興行,人知出苦之道。因果彰顯,群趨希聖之途。
398.大士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大士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
399.世界本清寧,由情見互異,遂成棼亂。天心原慈善,因眾生惡感,而屢降災殃。
400.窮則獨善,以倡導於一鄉。達則兼善,挽狂瀾於既倒。
401.不暴己過,終難消業,儻陳宿愆,尚堪利人。
402.明三世之因果,示六道之輪迴。表佛性之真常,讚淨土之超勝。
403.煩惑淨盡,福慧具足,五蘊皆空,三德徹證,聖中之聖,天中之天。
404.彌陀棗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
405.彌陀棗如來拯濟無方,廣度眾生須度我。吾輩竛竮沒寄,不念彌陀更念誰。
406.彌陀棗成就六八大願,居西方以作佛,舉華藏世界諸莊嚴,圓彰淨土。愍念九品含靈,向東域而垂慈,引娑婆國中眾男女,同往蓮邦。
407.彌陀棗捨西歸捷徑,九界有情,上何以圓成覺道。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408.彌陀棗佛願宏深,十方共讚。生心懇到,九界同歸。
409.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410.誓願宏深,十方共讚。慈悲廣大,九界同歸。
411.觀音棗誓願宏深,處處現身說法。慈悲廣大,時時救苦尋聲。
412.菩薩棗證諸佛本妙覺心,從茲安住寂光,享真常之法樂。愍眾生迷如來藏,故復現身塵剎,作得度之因緣。
413.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常念慈悲喜捨,方契佛心。
414.了君大事唯修淨。暢佛本懷在往生。
415.念佛堂棗三業相應,往生有分。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416.照見五蘊皆空,遠離顛倒夢想。都攝六根淨念,上合本妙覺心。
417.如意寮棗萬德洪名常憶念。百般幻病自消除。
418.地藏壇棗洪願發時,生蒙度脫。尊經演處,罪自消亡。
419.三門棗詣菩提場,趣寂滅殿。登圓通路,入解脫門。
420.菜園棗地壯菜根粗,因真果正。糞多茄子大,德厚福隆。
421.代吊孫傳芳棗心契真常,普為怨親修聖道。身償業債,渾忘人我歸蓮邦。
422.自勵棗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
423.自勵棗道業未成,敢使此心散亂。死期將至,力辭一切應酬。
424.自勵棗知佛性常,奮克證志。思地獄苦,發菩提心。
425.一制夫心成鐵漢。三緘其口學金人。
426.法堂棗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相相離相。生慈心,生悲心,生歡喜心,生大捨心,心心印心。
427.賀功德林棗肉食忍心招劫運。素餐善念致太平。
428.觀音地藏棗遍法界尋聲救苦,隨類現身,首推普門大士。舉冥陽興慈運悲,常時垂手,莫過地藏願王。
429.賀功德林棗體幹父坤母之心,永除肉食。存民胞物與之念,特備素餐。
430.吃素念佛棗緬如來愍念殊殷,常持洪名,冀歷劫罪愆,由茲即滅。觀世人睚眥必報,永斷肉食,以殺身怨恨,決定難消。
431.若問念佛法 攝心自有方 每念一聲佛 口作蓮華香
432.因我清淨心 所以有此香 華從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433.一佛華一朵 有色復有光
434.念到一聲佛 青色放青光
435.念到二聲佛 黃色放黃光
436.念到三聲佛 赤色放赤光
437.念到四聲佛 白色放白光
438.如是輪轉想 念念不可忘
439.不必記其數 但想色香光
440.果能心不亂 決見大願王
441.虛懷謙下,逢僧必拜,見佛必禮,通身放下。
442.作業容易,酬償實難。
443.信願行三,為淨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
444.三世因果生死輪迴之事理,昭如日月,乃無明長夜之慧炬也。而講經念佛,迴向求生極樂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
445.作度生之寶筏,為樂邦之資糧。
446.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447.當先誦經,次誦咒,次讚佛念佛,次發願三歸。此決定不易之次序也。
448.其功德唯在專心致志。
449.道高清涼,心契佛心。
450.倘能承宿善力,力修淨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則今世所造惡業,即可不受惡報。
451.深達佛意,徹證自心。普導含識,同登覺岸。
452.化他須以自行。
453.畏輪迴之劇苦,慕安養之極樂。
454.以菩薩心腸,作護法事業。
455.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善教兒女。世間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不教兒女。
456.最大之惠,莫過於勸人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次則莫過於教人善教兒女。人果各用善教,則天下太平。
457.生則蒙佑,死則接引。
458.念佛真利益,唯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婦能得。其似有智慧不願隨愚夫愚婦之班者,皆不能得。
459.日日常作將往生想,心中不留一事。
460.了生脫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特別的一法門。
461.雖極深怨家,亦彼速出生死。
462.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
463.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
464.窮則獨善,達則兼善。
465.即釋迦佛在世時,亦嘗令苦難眾生念觀音。
466.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兩句包羅一切戒法。
467.若在舉心動念處檢點,則能全守無犯,其人已深入於聖賢之域。
468.願心宏大,功夫淳密。
469.平時須念佛相應。臨終自得隨佛往生。
470.譬如一張素紙,畫個如來,就是如來。畫個乞兒,就是乞兒。
471.吃素念佛,方為大放生。
472.慚愧心生,邪僻心滅。
473.人生在世,先須以利人為心。
474.宿世有怨,見即懷嗔。宿世有恩,見即生愛。
475.極樂之嘉賓,娑婆之導師。
476.一門深入,萬善圓修均可。若棄捨淨土,於別種法門一門深入,並萬善圓修,均不可。
477.古人以利人為本。今人以求名為本。
478.先從倫常立基,以為學佛之本。
479.宗門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
480.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
481.煩惱習氣減一分,即念佛功夫進一分。
482.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禍烈。
483.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人成佛。
484.佛慈廣大,不棄一物。
485.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
486.若有危險,念之即可逢凶化吉。無事時念之,則可消災增福。
487.女子從小就要學柔和謙遜,後來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
488.多吃多還,少吃少還,不吃則不還。
489.私慾一去,眾惡悉除。
490.唯在進德修業,改過遷善處注意。不在改門易灶,拆東補西處用心也。
491.知專靠地理,不如專靠心德。
492.皈依之名甚易得,皈依之實極難修。
493.須去心中幻現之貪瞋癡。修性中本具之戒定慧。
494.智斷煩情超苦海,立堅信願入蓮池。
495.遇災而懼,側身修行,乃超凡入聖之大因緣。若一不順心,便生怨尤,乃永墮三途惡道大因緣。
496.過去諸佛,皆以苦境為師。以致斷盡煩惑,成無上道。
497.涉世宜含厚,立身宜嚴肅。
498.但天以樂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羅以嗔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念。
499.法身大士亦不廢事修。
500.智者大師謂臨終在定之心,即淨土受生之際者。
501.鬼神於小災或能救,於定業則不能救。若大士則大小定不定通能救,唯視其人之誠與否也。
502.修行之人,必須質直無偽真實做去,方為實行。故古人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
503.淨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極,五逆十惡皆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
504.聖賢皆注意於修持,佛法亦注重於懺悔。
505.積陰德以轉天心。持佛名以普益自他。
506.念佛法門,如如意寶珠,能隨人意,雨一切寶。
507.凡有不善心起,立即令其消滅。凡有善心,必須令其擴充。
508.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509.勉行世善,兼修淨業。
510.為子孫求利之心,非真有道心也。
511.以聖賢己立立人之心,行佛菩薩自利利他之事。
512.善用心者,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不善用心者,固多由樂得苦,由福得禍。
513.以菩薩之心,行聖賢之事。
514.心繫觀音,自蒙觀音護佑。以菩薩之心,與眾生之心,息息相通。但以眾生迷背,自形隔礙,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
515.至誠恭敬為本。以慈悲謙遜為懷。
516.白骨骷髏,若常觀之,則可以破我執而成淨業。
517.禪者以見性成佛自雄。講者以宏揚教觀自矜。
518.宗教門高,無力窺測。唯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519.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
520.平常人死,熱氣一無,身體便硬。念佛人數日不硬,乃是常事。
521.當以不辱其親,為終身之孝。
522.既欲生西方,必須三業清淨。
523.若常時作將死想,則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
524.牛於人有功,食之更加罪過。
525.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當量自己工夫,勿只取其安逸。
526.繞佛乃表示隨順佛意。
527.自己修持,但取誠敬。跪、立、坐、繞,各隨其便。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
528.古人釋如來,不捨穿針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為教兒孫故,現身說法,亦猶是也。
529.若男女情慾不能斷,則淨念便被慾念夾雜,不易得益矣。
530.念佛知有妄,是念佛之好處。若不念佛,汝何由知如是之多妄乎。
531.攝心正念,善境或愈顯,或即泯,切勿以為念。但使念不離佛,佛不離念即已。
532.死守淨土修持。
533.行道則當謀,求名則勿謀。
534.信願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535.認真念佛,少張羅。
536.道在人宏,倡必有和。
537.只可歸之於命,不必歸咎於人。
538.家庭教育,為治安之本。因果報應,制心之法。
539.以祈菩薩加被日軍首領,息滅恶心毒心。則戰事自可止息。切不可以恶心咒詛。則與菩薩平等大悲不相符契矣。
540.心念煩燥,是自己添病。雜藥亂投,是令醫生添病。
541.事過情遷,便如昨夢。
542.真神定而邪鬼莫侵。以邪招邪,宿怨咸至。
543.至於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切願,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
544.念佛為主,閱教為助。隨緣化人,迴向安養。
545.此六字外,了無一念當情。
546.佛之心,如出礦之金。吾人之心,如在礦之金。
547.彌陀弟子,大士良朋。
548.念佛最初之親切,如貧人乍食美味,不知有多少香美。及食之久久,亦平常無奇。但不以此平淡為非,久之必有進益。固不必以此為歉。
549.學佛之人,心直行直。心有畏人譏誚之念,則便非真信佛法之人矣。
550.明因識果,吃素念佛,為自利利他之要義。素位而行,不怨不尤,方可以真得佛法之實益。
551.要知足,獄乃福堂。若不知足,縱富有萬萬,貴極一品,真是日在地獄過活矣。
552.謝眾苦之娑婆,登清淨之佛域。
553.改過不吝,為儒者希聖之方。發露罪愆,乃佛子複本之要。
554.倘能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可冥冥中得蒙呵護矣。
555.以身作則,俾人人各盡己分。引古為范,庶家家即成道場。
556.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第一妙解。
557.只知現利,不懼後禍。
558.轉眾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眾生行。
559.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願,常不離心。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庶可不負此生矣。
560.須以專意在家念佛為事。
561.以戒為基址,淨土為歸宿。
562.各法門,皆仗自力故難。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易。
563.安己愚劣之分。只知修持淨業。
564.切不可效已了生死行菩薩道者之志願。必須要決定現生即生西方。待往生後,然後效之。則為有益。未往生即效之,如坯器未燒,一經生死之雨,便成泥土。
565.視人之婦女,若己之姊妹,不敢起非分之妄念。
566.稍有心存仁慈忠信,並念經念佛者,多皆在槍林彈雨中,絕不受傷。
567.心中常能純乎道德仁義,而無別種與道德仁義相反之妄念,則可謂真儒真佛弟子。
568.念佛之心自切,研教之心自淡。
569.果能全家悉生驚懼,至誠念佛及觀音名,當不至罹禍。
570.終日看經書,即終日習文字。
571.文字是附身之用,德行是為人之本。
572.天下名山聖道場地,最足以感發人希聖希賢之志。
573.主敬存誠,淨手潔案。正身端坐,毋稍怠忽。如對聖容,親聆圓音。
574.法門廣大,普被三根,因茲九界同歸,十方共讚。佛願洪深,不遺一物,故得千經並闡,萬論均宣。
575.律為根本。淨為歸宿。
576.慕道重法,不憚艱辛。
577.出資之人,制一蓮榜,書名其上,掛於念堂之兩壁。俾得永蒙佛光,常聞佛號。
578.謝人間之八苦,離天上之五衰。
579.識取衣珠,就路還家。
580.實諸佛圓滿菩提成始成終之道。亦眾生仗佛慈力即生了脫之法。
581.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精粗,合機則妙。修持法門無量無邊。末世鈍根,實難遍通。
582.報答四恩,超度孤魂。以廣佛慈,以盡己誠。
583.非戒,則無所束縛,必至隨逐塵境,起惑造業。非定,則識波奔湧,何能心無所住。非慧,則本具之真心,何由徹證。幻起之妄惑,何由頓滅。
584.念佛而護國。潛修而輔世。
585.佛法者,長夜之慧日,饑世之稻糧,險道之導師,苦海之慈航。
586.佛念一舉,凡情頓斷。
587.福山聳而業海乾枯。罪霧消而慧日昭彰。
588.知佛所知,即持名而深達實相。
589.住佛所住,生同居而直契寂光。
590.上根一超直入如來地。中根漸次修習證菩提。下根洗心滌慮為賢善。
591.世出世間,以誠為本。誠之所至,金石為開。
592.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593.雖有痛苦,心常鎮定,了無異念。
594.一鄉之善士,如來之真子。
595.雖居塵世,不染世塵。
596.律身嚴謹,接物和易。翹心淨土,冀證真諦。
597.令終後首不戴佛,口不含錢,不著華冠繡服,衣惟布制,項掛念珠而已。所有紙衣冥器,均不直用。喪祭概用蔬素,不得效世俗用葷祭神等。
598.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作。順道則善吉,逆理則兇惡。
599.虛度七十,來日無幾。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謝絕一切,專修淨土。倘鑒愚誠,是真蓮友。
600.放光照我身,舒手摩我頭。甘露灌我頂,湔滌我心垢。
601.性情質直而謙和,修持切實而誠恪。
602.劫屬共業,誠系別業。由誠感故,應亦特別。
603.眾欲紛乘,道心乃蔽。蔽之謂迷,覺則不迷。
604.生以誠感,佛以悲應。感應道交,如相現鏡。
605.淨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
606.我本尋常粥飯僧,除卻念佛百不能。
607.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那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
608.然凡夫妄想紛飛,若不加經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喪考妣,如救頭然之痛切。則於一行三昧,實為最善。若以悠忽當之,久或懈惰放廢,固不如兼持經咒為有把握。
609.有禪,乃是有明心見性的功夫。有淨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
610.開眾生眼目,做人天師範。
611.念阿彌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塵垢的最好方法。念來念去,無非顯自心本具的阿彌陀佛。自他相應,感應道交,往生妙義,可勝言哉。
612.須知念佛,則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則汝心不是佛。
613.人即不念佛,不能無念。既不能無念,則若不念佛,必念六凡。
614.明楚石禪師淨土詩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彌陀最上乘。把手牽他行不得,但當自肯乃相應。
615.只深信切願,不必一心不亂。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616.印光對於密宗持咒之法,竊以借此可以消除罪業。切不可妄求神通。務望大家留意。
617.淨宗興行,人知出苦之道。因果彰顯,群趨希聖之途。
618.律者佛身,教者佛語,禪者佛心,淨者佛境。
619.食輪轉在法輪先,無糧難修深妙禪。若肯佈施助道業,定感福壽廣增延。
620.發菩提心,行方便事。打開寶藏,培植福田。
621.超情離念,斷惑證真。
622.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
623.然欲利人,先須克己。
624.人我念空,鬥爭事息。
625.隨息不如靜聽。以隨得不好,也會受病。靜聽,不會受病。
626.一心在念。不在念的聲音。
627.靜坐宜默持。出聲亦可。一心不亂,在心專注與懇切耳。
628.欲夢境相應,當於日間力求相應。若醒時常相應,夢中自可相應。
629.求心與佛合。
630.一切時一切處,常存敬畏。亦即意業禮敬。
631.儀節以簡為妙。
632.但取心與聖號相應。不求感通,自獲感通。否則或至著魔。
633.果能至誠懇切誦經禮懺,自己也得莫大利益。若只圖了事,則欲佛菩薩加被,難如登天矣。
634.以利人之心,由茲而壞人之目,雖結法緣,死亦貽來生目嬰痼疾之禍。
635.聖人弘法之願,唯期於普,故大藏行世之刻,不厭於再也。
636.須知貪瞋癡之實性,即是佛性。若能徹悟此之佛性,則覓貪瞋癡了不可得,當體即是真戒真定真慧。亦無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
637.省庵雲,暫持聖號,勝於佈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
638.無業能至心念佛,病自不生。
639.見所嗔所愛之眷屬,即作此人乃我做工夫之試金石,偏要宜生嗔者不生嗔,宜生愛者不生愛,即所謂轉煩惱為菩提,轉病苦為安樂也。
640.念佛一法,理極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應,第一是志誠懇切,第二是聽,反聞念佛聲,誠聽兼到,昏散自除。
641.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即是害己。
642.求佛菩薩憐憫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轉變妙法。
643.吃素不難,難於不肯捨貪口腹之心。若不貪口腹有何吃素之不便乎。
644.觀世音菩薩無處不在。
645.以盡我老婆誘子歸家之心耳。
646.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了生死,愚學入泥犁。
647.汝何以嗔恨心如此之盛。可知宿世定是大有權勢之人,致其習氣,已成為性。今當學謙抑,總知己不是,不見人不是。久而久之,涵養成性,習氣消滅矣。
648.甘露灌頂,唯至誠至極,心佛相應者方能。
649.成就一人往生,即成就一凡夫作佛。
650.佛慈廣大,有願必從。
651.念佛時,毫無感應。系不知佛力,心不懇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淨土經論故也。
652.若嗔習強,當常存憫念一切之心。凡有不如意處,悉當原諒他人之情,深培自己之慈。則怨尤不起,仁愛常存,而嗔習便化為烏有矣。此世人習氣之大者,大者既伏,小者自無從生矣。一心念佛,則天清地寧,了無塵氛可得矣。
653. 窮則自淑,化及鄉邑。達則兼善,普益斯民。
654. 念佛之念,不可加口。念字從心,加口則成呻吟之詞,非憶念之義矣。
655. 凡諸經書,說佛法者,皆須恭敬,不可褻瀆。欲送人者,先以此誡之,庶不致誤得罪報。
656. 大危險中,一聲佛號,即無危險。
657. 事事利人,心心省己。
658. 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治。如十方虛空,萬象總含。
659. 如來無生滅,眾生有罪福。福感佛出世,罪感佛入滅。
660. 以彌陀果德,熏染自己業識妄心。
661. 三途固屬苦荼,人天亦非安樂。
662.若非投誠三寶,曷由普報四恩。
663.大覺世尊,實眾生之恃怙。藥師妙典,洵苦海之舟航。
664.罪霧消而身心安樂,慧月朗而諦理洞明。
665.大覺世尊,實眾生之恃怙。妙法靈文,乃苦海之舟航。
666.不遇良緣,則何由滅罪而增福。不修勝法,則無從報恩而解怨。
667.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莫訝一稱超十地
668.專一境畢命為期 須知六字括三乘
669.修行以對治煩惱習氣為本,省己以不肯放縱自欺為功。
670.人人念佛,則此業可轉。如只有少數人念佛,亦可減輕。
671.教化須在幼小時起,所謂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672.即切戒食葷,因食葷能增殺機。
673.國難亦可由眾人虔懇念佛挽回也。
674.現在欲救護國家,應從根本做起。根本為何,即確信因果是。
675.寧可著有,不可著空。以著有,雖不能圓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
676.現在最大之禍患,在於人存私心。
677.唯以眾生之不虔誠,非菩薩之不救護也。
678.法會雖圓滿,而護國息災,當盡此一報身而為之,非人人吃素念佛,往生西方,不能謂為究竟之圓滿。
679.修行之人,必須韜光隱德,發露罪愆。儻虛張聲勢,做假場面,縱有修行,亦被此虛偽心喪失矣。
680.學佛者,務要去人我之見,須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後方可言入道。
681.去貪瞋癡,即是格物。修戒定慧,即是致知。
682.念佛之人,勿自仗聰明智慧,須拋之於東洋大海外。
683.念佛一法,最好學愚夫愚婦,老實行持為要。
684.任作何事,須憑天理良心。如作醫生,有良心者,救人危急,當可大積陰功。無良心者,可使人輕病轉重,從中漁利,良心喪盡,定得惡果。
685.修行人,須心地光明,三業清淨,功德無量。
686.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
687.天下的人,個個都要吃飯,亦個個都要念佛。
688.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升沉殊途,皆由業作。
689.無不戰兢於起心動念之時,惕厲於應事接物之間。
690.言老實念佛者,即老實持名也。
691.即於閑時,專念佛號,夜眾睡後,復起坐念佛,即寫字時,亦心不離佛。
692.深入經藏,妙契佛心,逕路修行,理事無礙。
693.師在關深課外,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以賜諸醫束手之危病者,輒見奇效。
694.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695.念佛見佛,決定生西。
696.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時許妙真至,承囑咐雲,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後不復語,只唇動念佛。延近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
697.朽人於當代善知識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師。
698.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
699.世間事要做得無過,均須要盡一番心力,若一不細心,則功少過多矣。
700.女子從小須習以性情柔和,則可無月經不調。
701.上成佛道,下化眾生。
702.業消智朗,親切周摯。
703.九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704.九界咸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
705.不植德本,歷劫難逢。既獲見聞,當勤修習。
706.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
707.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只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
708.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生死難了。
709.華嚴大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
710.文殊發願,普賢勸進。
711.如來授記於大集,謂末法中,非此莫度。龍樹簡示於婆沙,謂易行道,速出生死。
712.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為蓮宗之寶鑒。
713.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
714.餘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
715.百川萬流,悉歸大海。
716.示生穢土,以穢以苦折伏而發遣。安居淨土,以淨以樂攝受而鈞陶。
717.普被三根,統攝諸法。
718.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719.客作賤人,實長者子。
720.普授三根之記,大暢出世本懷。
721.大慈普度,一物一遺。唯此一法,最為周摯。
722.不隨佛界之緣,便隨九界之緣,不隨三乘之緣,便隨六道之緣,不隨人天之緣,便隨三途之緣。
723.夫隨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矣。
724.已斷惑者,速證法身,具足惑業,帶業往生。
725.淨業若成,禪宗自得。
726.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
727.晨夕行坐,未嘗少懈。
728.眾生機盡,如來應息。大悲利生,終無有盡。
729.無一法非佛法,無一人非佛也。
730.珠在衣裡,了不覺知。懷寶循乞,枉受窮困。以如來心,作眾生業。以解脫法,受輪迴苦。
731.無五陰熾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樂。
732.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莫能喻。
733.深信佛言,了無疑惑。
734.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繫牢獄之切念家鄉。
735.發決定往生之願,行決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淨宗法界,一生取辦,一超直入如來地,如母子相會,永樂天常。
736.多生已來,業障深重,匪憑佛力驟難出離。
737.當信求生決定現生得生,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
738.堅定一心。
739.願離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繫戀之心。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
740.佛不離心,心不離佛。
741.為彌陀之真子,作海會之良朋。
742.觀此娑婆,濁惡甚於圊廁。信彼極樂,即我本有家鄉。
743.朝斯夕斯,念茲在茲。念極功純,感應道交。
744.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斷不可有一念疑心。
745.疑則與佛相背,臨終定難感通。
746.見賢思齊,當仁不讓。
747.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樊籠。
748.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華藏海眾,悉證法身,咸求往生,企圓佛果。
749.淨土一法,一代時教,最玄最妙,至圓至頓。
750.夢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
751.妄心為因,夢境為果。念佛為因,往生見佛為果。
752.身則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壞空。
753.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
754.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
755.水清而靜則現,水濁而動則隱。
756.信願具足,至誠感佛。水清月現。心不清淨,與佛相背,如水濁而動。
757.華嚴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
758.遍法界感,遍法界應。
759.淨土法門,三根普被。
760.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凡夫心,成如來藏。如染香人,身有香氣。現在與佛氣分相接,臨終有不感應道交,蒙佛接引者乎。
761.三世不易之常談,三根普被之妙道。
762.信願具足,萬不漏一。
763.念不歸一,便難往生。
764.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
765.不求來生人天福報,不求現世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則與佛誓願相契相合。
766.福報一盡,永墮三途。
767.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
768.一念回光,即蒙攝受。
769.以志心念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
770.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
771.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如一。
772.念極情忘,心空佛現。
773.念佛雖貴心念,亦不可廢口誦。以身口意三,互相資助。若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誦,亦難得益。
774.大集經云,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
775.從心而發,方名為願。心口相違,何名為願。
776.從口而出,從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萬句亦如是。
777.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
778.以怖苦心念佛,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779.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
780.念佛心不歸一,於生死心不切。
781.思地獄苦,發菩提心。
782.調御得法,即寇賊皆為赤子。調御失道,雖手足亦作怨家。
783.還一宿債,生歡喜心。
784.蓮因淤泥滋培,方得清淨光潔。
785.道念重一分,凡情輕一分。
786.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787.若正念重,則餘一切皆輕。
788.華瓶盛糞,人不把玩。美人薄皮,不異華瓶。
789.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790.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機樂之鄉。
791.行為世則,言為世法。
792.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可自輕而退屈。
793.唯精唯一,執持聖號,真信切願,往生西方。
794.持之久久,心佛一如。不離當念,徹證蘊空。
795.習氣少一分,工夫進一分。
796.貪愛既息,心地清淨。
797.富貴之人,每多瞋恚。以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違忤,即生瞋怒。輕則惡言橫加,重則鞭杖直撲。唯取自己快意,不顧他人傷心。
798.嗔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躁,重則肝目受傷。是知嗔習,其害最大。
799.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800.一切眾生,無有慧目。不是執斷,便是執常。
801.業由心造,形隨心轉。
802.前因必感後果,後果必有前因。
803.善惡之報,禍福之臨。自作自受,非自天降。
804.生死循環,無有窮極,欲複本心以了生死者,捨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
805.貪瞋癡三,生死根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欲捨此三,須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滅。
806.如救頭然以念佛,則無業魔不消矣。
807.當知一切境緣,悉由宿業所感。又須知至誠念佛,則可轉業。
808.正念存而舉措得當,真神定而邪魔莫侵。
809.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禍患鬼神。
810.一心念佛,盡心竭力,無或疑貳,無求不得。
811.眾生之心如水,若一心專念菩薩,菩薩即於念時,便令冥顯獲益。若心不至誠,不專一,則便難蒙救護矣。
812.但得不飢不寒,何羨大富大貴。
813.樂天知命,隨遇而安。
814.轉煩惱成菩提,轉憂苦作安樂。
815.身為苦本,極生厭離,力修淨業,誓求往生。
816.諸佛以苦為師,致成佛道。吾人以病為藥,速求出離。
817.上承法王覺道,下化法界有情。
818.凡惑日熾,淨業難成。迷昧本心,永淪惡道。
819.於二六時中,禮十方諸佛。
820.夫欲學佛祖了生死,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
821.持齋警策,意甚真切。腳踏實地,盡力做去。
822.唯說不行,了此一生。徒入寶山,空手而歸。
823.已往之罪,雖極深重,至心懺悔,改往修來,以正知見,修習淨業,自利利他,而為志事,則罪障霧消,性天開朗。
824.悔之一字,要從心起,心不真悔,說之無益。
825.讀方而不服藥,決無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藥,自可病癒身安。
826.暗室雖無人見,天地鬼神咸知。
827.事事常存忠恕,心心堤防過愆。
828.知過必改,見義勇為。
829.凡人改過遷善,並修淨業,惟貴真誠,最忌虛假。不可外揚行善修行之名,內存不忠不恕之心。
830.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須與佛合。若與佛悖,縱能念佛,亦難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