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今生如果沒有往生,那來生就更難了

淨界法師  2019/12/26  大字體  護眼色

今生如果沒有往生,那來生就更難了

我們再看看第二段,丙二:教主結嘆甚難。前面是六方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有這個勇氣、有這個能力,在五濁惡世完成無上菩提,這個的確不容易。那麼這一段是釋迦牟尼佛自己承認,這件事情的確不容易。我們看經文: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我們看這個經文的消釋說:當知我在五濁惡世,完成這個甚難的事情,完成什麼事呢?第一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自利的功德;第二個,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成就利他的功德。這兩件事情都非常困難。佛陀講這個困難,到底是什麼道理呢?我們來看蕅益大師的註解,我們分成三段來說明,看第一段: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

信願持名一法,它沒有其它太多的方便,就能夠依止內心的善根,跟外在的佛號的福德,就能夠從五濁裡面跳脫出來,到五清的淨土去。這個下手處,當然是信,先由信心,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往生,當然你也發願,你一定要往生。那麼信跟願,這兩個都不是凡夫所能夠達到的境界,那麼我們會怎麼知道呢?因為有本師來到五濁惡世,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所以我們才能夠了解。

所以我前幾天跟會長談,說我們那個佛堂,要設立一個本師是對的。以前我們老和尚也這樣講,他說淨土宗的人,你不能只安立西方三聖,你為什麼知道這個法門?釋迦牟尼佛的示現、宣說,所以不能忘本,淨土宗的人你不能忘本,你不要忘了我們還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只是我們發願求生淨土而已了。

但是我們一生裡面所有的教授,包括理論的認知、包括法門的修學,全部是釋迦牟尼佛宣說給我們的,要是佛陀沒有來,我們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法門是怎麼修的,沒有人知道。所以這個本師是很重要了,你可以供養小一點沒關係,放在前面,後面是西方三聖,但是你不能佛堂全部不供本師,這不對了,不能忘本!

好,看第二段:

然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逼;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慾所陷,惡業所螫;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

我們凡夫的心,他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他是有所執著的,我們沒辦法無住,那麼只要有所住,表示外境對我們會產生干擾,因為你跟它感應了。所以當我們來生再來的時候,在劫濁當中,我們一定受到環境的污染,時代的這種牽引,你肯定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在邪見的熾盛的環境當中,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提高自我意識了,我執、我見就會增長廣大。可能這個我見是你自己的生命經驗,也可能是師長教授給你的。

第三個煩惱濁,在這個當中,你在物質誘惑的刺激之下,你肯定增長自己的貪慾。在眾生濁當中,因為果報——身體的病痛,我們已經不可能長時間修行了。在命濁當中,生命的短暫,會讓我們往往覺得壽命不夠用了。

我們來生如果選擇五濁惡世,我們一定會碰到的五大問題。環境的干擾增加了,我自己被誤導了,從小就被訓練自己:我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就灌輸這種觀念,增長自我意識,缺乏去關懷別人,整天生活在物質環境的刺激中,慾望越來越重,病痛越來越多,壽命越來越短,這五個都對聖道的修學,產生了障礙,產生了很大的障礙了。

就是說我們同樣的善根,我們來生遇到的考驗更大了,你今生這個水溝都跳不過去,來生的水溝是加強的,你更跳不過去了。你如果今生都沒有往生,你來生是更難往生了,更難了,考驗更大了!

這個地方最後挑出來: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會說我來五濁惡世修行,是很難呢,這到底有什麼深義呢?我們看最後一段:

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熢火孛宅裡,戲論紛然;唯深知其甚難方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甚難,而深囑我等當知也。

釋迦牟尼佛,他在講本經的時候,講出他成佛的困難。就是說假設我們不知道了生死的困難,我們以為說我不要仰仗佛力,我從自力的角度,我還是有本事能夠跳出五濁,那麼這樣子在三界火宅當中,就很難得到利益——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所以本師在講完前面的修學淨土宗的傳承以後,他提醒我們說:假設你放棄了淨土法門,那你就很難修行,很難了生死了。從這個難當中,才使令我們真實的死盡偷心,好好地珍惜這個法門,這個是本師說困難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件事情,一般人說難,也就罷了,釋迦牟尼佛說很難,那不簡單,佛陀都說很難呢!我們學佛以後,我們會有一種感覺:一個人,如果他煩惱重,都還有救,業障重,也有救;其實一個人最可怕是愚癡!沒有救了!因為他會產生錯誤的判斷,高估自己。

如果你看唯識學你就知道:一個人最可怕的過失,不是貪慾、不是瞋恚,是愚癡啊!因為你貪、瞋,都還有救,只要這個人還可以跟他溝通,你還可以用佛法來教導他,再大的煩惱,佛陀多的是法寶,再重的病都治得了;但是他愚癡,就完了!你沒辦法跟他溝通了。

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講完五濁以後,說這個難哪,意思就是說,你幾乎放棄了淨土法門,看這個意思,沒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取代了,那可能要等到下一尊佛的出世了。

《彌陀要解精華導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法門只是老太婆修的嗎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人生問題,了生死。了生死的法...

從愚癡造業到持戒念佛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

信願持名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一個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裡面,有願力在...

善巧導淨土,妙驗西方路

沈中旭。字啟白,江蘇吳縣人,年少時個性豪放不拘小節...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嗎

問: 在家居士,可以經常替亡者助念嗎? 大安法師答:...

【推薦】會性法師:在一切境界中不要忘記念佛

關於念佛,我們從靜的時候學起,就是說:安靜的時候會...

極樂世界究竟有多遠

問: 極樂世界究竟有多遠? 濟群法師答: 《六祖壇經...

怎樣選擇四十八願中與自己相應的願

問: 經過師父的分析、解釋四十八願,弟子對彌陀的功德...

徐恆志居士:學佛者的苦悶

從來學佛的人,常常會發生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 已認...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隨它而轉

諸位要知道,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如果你要進步快一點是...

秋吃三種果最潤燥

入秋以後,空氣乾燥,是秋燥症多發的季節,同樣秋天又...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

地藏菩薩晨朝入定度眾生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 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

宏海法師:正法學堂答疑

(問題一)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請法師開示,念佛是念...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 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

淨土往生者的宿命通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五願】 生者皆得宿命願: 【設...

高僧倓虛法師的故事

我們所說當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緣,也不知道為什...

三聲佛號的感應

時常會想起一件事,感覺很不可思議,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十種往生法門

一者觀身正念,常懷歡喜,以飲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

比寶石還貴重的東西

有一個雲遊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撿到一顆珍奇的寶石,...

生命的原理:依報與正報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生命的原理,叫做依報隨著正報轉。...

【佛教詞典】佛圍陀

(雜語)Buddhaveda,佛之三藏,猶如婆羅門之圍陀經,...

【佛教詞典】真說

(術語)真實之說法也。又如來親口之教說也。教行信證...

【視頻】夢參老和尚《如何了生死》

夢參老和尚《如何了生死》

【視頻】玉兔臨門滿願齋

玉兔臨門滿願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