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七

國學進士王日休譔

參禪者多不信淨土。以謂著相。欲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此說甚善。極不易到。反成弊者多矣。今故詳言參禪之弊。且引事蹟為證。與諸修行不知其要者。併舉而言。故此卷名指迷歸要。

青草堂後身曾魯公

宋朝有二青草堂。在前者年九十餘。有曾家婦人。甞為齋供及佈施衣物。和尚感其恩乃言。老僧與夫人作兒子。一日此婦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魯公也。以前世為僧。嘗修福修慧故少年登高科。其後作宰相。以世俗觀之無以加矣。雖然此亦誤也。何則此世界富貴不長久。受盡則空。又且隨業緣去。輪迴無有了時。不如且生西方見佛了生死大事。卻來作宰相。故雖入胞胎中受生。此一性已不昧。所以雖在輪迴世界中。已不受輪迴。而生死去住自如矣。今未能了生死。乃念區區恩惠。為人作子。則不脫貪愛。永在輪迴。其失計甚矣。

戒禪師後身東坡

五祖禪師乃東坡前身。應驗不一。以前世修行故。今生聰明過人。以五毒氣習未除故。今生多緣詩語。意外受竄謫。此亦大誤也。若前世為僧。參禪兼修西方。則必徑生淨土。成就大福大慧。何至此世界多受苦惱哉。聞東坡南行。唯帶阿彌陀佛一軸。人問其故。答雲。此軾生西方公據也。若果如是。則東坡至此方為得計。亦以宿植善根。明達過人方悟此理故也。聞魯直前世為婦人。誦法華經。以誦經功德故。今世聰明有官職。此隨業緣來者也。若生西方。豈如是而已哉。

哲老後身多憂苦

有哲老者。住京師大剎。四十年不睡。坐禪精苦。如此坐化。後紙襖亦燒出舍利。中官有以三十千買一紙襖者。以其有舍利故也。其効驗已如此。若修西方。必為不退轉地菩薩。即生死自如矣。卻來此世界濟渡眾生。有何不可。不知修此。乃生大富貴處。一生多受憂苦。可哀也哉。縱使受大富貴。亦終有盡。依舊輪迴。或云。以哲老之精修。今生多受憂苦何也。答雲。佛言。假令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永嘉大師亦云。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以哲老不曾了。得生死大事。今世生於大富貴處。乃前生願心也。多受憂苦者。乃因緣會遇而還千百世之宿債也。若生西方。則宿債不須還矣。何則死生自如故。雖入一切眾生生死界中。不作濟渡。一性已不昧。而超脫三界。豈須還宿債哉。且以哲老之精修。猶不能超脫三界。豈非三界之岸極高。其苦海極深。其波濤極急。故不易超脫乎。修西方而超脫者伏佛力也。有佛而不倚仗。猶窮賤餓人見富貴者而不倚仗。哀哉。

古老後身耽富貴

有惠古長老。先住舒州太平。次住浙東大剎。亦名行尊宿也。死而生於宰相家。後生登高科。世固以為榮矣。然此甚失計也。何則前世齋戒。今世食肉。必以食肉為美矣。前世清修。今世近色慾。必以色慾為美矣。前世恬靜。今生享富貴。必以富貴為美矣。譬如入泥一步。深如一步。奈之何哉。楞嚴經云。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蓋謂所聞之事盡矣。盡聞其不住也。故世間雖享快樂。其如不住何不住則過去。過去則不能久也。又覺其所覺者皆歸於空。空則無實矣。誠能於此空而覺之則真覺之誠極圓。而無復墜墮也。使古老而悟此理。必不住宰相家。縱未能悟明真性。且修西方以脫去輪迴可也。楞伽經謂。世間修行人如澄濁水。澄之雖清。未去濁腳。攪之復濁。古老之謂也。如生西方見佛得道。復來生此世界。則若刷去濁腳純為清水。雖攪之不復濁矣。故雖名行尊宿。亦不可不修西方。古老足以鑒矣。

西方如現受官

譬如人有一官而不受。必欲修學為大魁。其志固美矣。然大魁不可必得固。不若且受其官。一向修學。如得大魁。則若錦上添花。若不得之。不失其為官人。修西方者且受官之謂也。一向修學者。兼以參禪方謂也。不得大魁者。參禪未悟之謂也。不失其為官人者。直脫輪迴。大受快樂之謂也。既生西方見佛聞法。烏有不大悟哉。故西方之說誠不可廢。

三菩薩修兜率

智者十疑論雲。三菩薩修兜率。一名無著。二名世親。三名師子覺。若云先生兜率見彌勒者即來相報。師子覺先亡數年無報。次世親亡三年乃來報雲。天日長。我生兜率。禮彌勒佛。聽其說法。即來相報。已三年矣。問師子覺如何。雲。生兜率外院。戀著天樂。即不曾見佛。且以菩薩而修。兜率猶有戀著不見佛者。此輪迴之根本。是知兜率難修有墜。非比西方易修無墜也。智者又云。有見釋迦佛而不得道者。若修西方見阿彌陀佛。無不得道。則釋迦佛與阿彌陀佛。其願力功德威神小大固不同矣。故大慈菩薩雲。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念其名號。消一切罪。遂生淨土。宜哉。

法華尼後身作官妓

歐陽永叔知頴州。一官妓口氣作蓮華香。有僧知宿命言。此妓前世為尼。誦法華經三十年。一念之差遂至於此。問妓雲。曾讀法華否。答曰。失身於此。何暇誦經。與以法華。則讀誦如流。與之他經。則不能讀。以此知僧言可信矣。使此尼知西方法門。則上品上生可也。不知而墜墮於妓。可不哀哉。以此知。能用西方法門教人者。其濟拔之功大矣。福報豈易量哉。

十二緣圖

T47p0276_01.gif

三界六道輪迴圖

T47p0276_02.gif

無明謂暗昧真性。行謂動作。識謂魂識。

  自阿鼻大地獄至他(長行寫者是十二因緣圖短行寫者是三界六道圖)。

名謂受想行識。色謂色身。六入謂六根。

  化自在天。皆名欲界。

觸謂觸六根者。因暗昧真性故。不能寂。

  以有情慾也。上有色。

然不動。乃生魂識。因有名色。遂有六入。

  界。止有色身無男女。

因六入故有觸。因觸故受。因受故愛。因。

  之形。又上有無色界。

愛故取。因取故常有。之因此復受生。因。

  亦無色身。止有魂識。

生故有老死相牽。緣不斷故名十二緣。

  如鬼神。此總名三界。

 觀此豈可迷於他塗而不修西方。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七(終)

 

上篇:龍舒增廣淨土文

下篇:淨土境觀要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虛堂和尚語錄

虛堂和尚語錄卷第一 嘉興府興聖禪寺虛堂和尚語錄 參學...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師言安般守意。當知色心相因而...

祭灶儀規

《平興寺佛事儀軌》祭灶儀規 1、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法鏡經

法鏡經序 夫心者,眾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異名,禍...

【註音版】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道行般若經

道行般若經序 釋道安撰 大哉智度!萬聖資通,咸宗以成...

虛堂和尚語錄

虛堂和尚語錄卷第一 嘉興府興聖禪寺虛堂和尚語錄 參學...

【註音版】大品善生經

大品善生經...

【註音版】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佛教詞典】法滅

(術語)佛法滅盡也。凡佛法滅盡之相,乃諸佛之通軌,...

【佛教詞典】不生不滅

不生也不滅,是常住的別名,也是永生的意思。涅槃經說...

天堂與地獄

人常說做壞事下地獄,地獄有種種苦刑;做善事則能升到...

昌臻法師:「念佛現世獲十種殊勝功德」淺釋

一句佛名,是萬種功德的結晶,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

排除「如果」的觀念

不少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會對未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誦普賢行願就能不墮地獄,那因果怎麼體現呢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

勸人念佛,是第一了不起的功德

一心念阿彌陀佛,修學念佛三昧,是改正惡習,修學善法...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過別人,這一念魔障就來了

一個人從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工作也可以是一個悠遊的過程

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裡觀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

如何讓心養成專注的習慣

問: 在企業工作結果是導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虛雲老和尚回憶印光大師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

不發願不迴向不誦經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嗎

問: 每天一不發願,二不迴向,三不誦經咒,不上早、晚...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讀誦大乘。 對淨業行人來說,主要是讀誦淨土五經。此外...

【視頻】《普賢行願品》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普賢行願品》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視頻】《法海經》風柯月渚讀誦

《法海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