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護命放生軌儀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護命放生軌儀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夫以懷生者。皆愛其生。上通賢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蜫蟲。由是善逝隨事而修慈。不損含識。量內身而准物。刀杖不加唯以大悲。宣揚法化。於護生處。極致慇勤。是佛弟子。理應隨作。觀蟲濾水。是出家之要儀。見危存護。乃悲中之拯急。既知有蟲。律文令作放生器者。但為西國久行。人皆共解東夏先來未識。故亦須委其儀。若不具陳。無由曉悟。其器任用鐵銅瓦木。瓦即安鼻鐵木準成。若擬隨身將去。可用銅作。唯受二升三升。即是舊來小銅罐子。還施銅系。令穿手得過。底傍一邊。須安銅鈕。可受小梅指頭。若乞食去時。穿在左臂。以衣掩蓋。右手攜缽。乞食得已。隨至一家。安置飯缽。自將淨繩一條。如麁箸許。隨井深淺。系罐取水。濾以小羅。斟酌得足。即以繩一頭穿鈕。急系抬系等。系小鐵鉤。鉤繫起時。務令平穩。此並預先作了。不得臨時求覓。即以小羅。覆蟲罐內。徐徐放下。至水縱鉤。拔繩令覆。再三下濯。方牽出井。此是乞食之儀也。或用銅椀漆椀。穿孔著系。權用亦得。若在寺者。即以常用鐵罐覆之。如前安置。少有別處。底傍著鐵鐶。可容三指。以罐鉤內中。抬起系等同前著鉤。覆蟲在中。放使至水。假令深井亦得為之。若別畜繩。恐成勞擾。若井深處。或可別為盆貯。或可送往河池。瀉水竟時。還須滌器。斯其法也。濾羅樣式。如別處言之。豈容井口之上翻羅。元無放生之器。欲似護戒。寧顧蟲亡。但以如來聖教。慈悲為本。所制戒律。罪有性遮。遮則准事合經。性乃理應從重。性罪之內。殺生最初。是故智人特宜存護。若將此為輕者。更復何有重哉。若能依教作者。現在得長命果報。來世當生淨土。且神州之地。四百餘城。出家之人動有萬計。於濾水事。存心者寡。習俗生常。見輕佛教。不可一一門到口傳。冀諸行人遞相教習。設使學通三藏。坐證四禪。鎮想無生。澄心空理。若不護命。依教奉持。終亦不免佛所訶責。十惡初罪。誰代受之。且如見有屠兒牽羊入寺。不過數口。放作長生。眾共聚看。彈指稱善。寧知房內用水。日殺千生萬生。既知理教不輕。宜應細羅細察。自利利物。善護善思。復有令人耕田種植。規求小利。不見大尤。水陸俱傷。殺生無數。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如束手泉門。任他處分。故經云。殺生之人。當墮地獄餓鬼畜生。設得為人。短命多病。嗚呼此苦。誰當受之。脫有能為。善哉甚善。可謂釋迦末法。共結慈念之因。彌勒初成。俱證無生之果。廣如別傳。此不煩雲。

護命放生軌儀法


上篇:佛制比丘六物圖

下篇:受用三水要行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佛說略教誡經

佛說略教誡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

取因假設論

取因假設論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論...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

略論安樂淨土義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菩薩戒本宗要

大賢法師義記序 大薦福寺僧道峯撰 吾觀。悠悠群動。營...

戒殺四十八問

戒殺四十八問目錄 釋生物養人之疑(五問) 釋俗見斷殺之...

西齋淨土詩

西齋淨土詩 懷淨土詩七十七首(並自序) 明四明梵琦楚...

【註音版】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

天台傳佛心印記

天台傳佛心印記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虎谿沙門 懷則...

佛說初分說經

佛說初分說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註音版】釋迦牟尼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上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說群牛譬經

佛說群牛譬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佛說出生菩提心經

佛說出生菩提心經一卷 大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

佛說阿闍世王經

佛說阿闍世王經卷上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鴻福寺

位於貴州貴陽。乃貴陽之主要名勝,亦為西南之一大叢林...

【佛教詞典】傅大士錄

凡四卷。南朝梁代善慧傅翕(497~569)述,唐代樓穎編...

五個【不要緊】與十個【無論如何】

五個【不要緊】: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應,不要緊;...

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的故事

賓頭盧,此云不動,名也。頗羅墮,此雲利根,姓也。別...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

念佛號時是否還需要觀想

問: 念佛號,是否需要觀想?還是只需自念自聽? 大安...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

輪迴路險,用功鬚生處轉熟

古代趙州禪師,三十年不雜用心,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

這四事能夠達標,就能速得三昧

為什麼般舟三昧這麼勇猛,見效這麼快呢?實際上他這裡...

印光大師法語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師是現代著名高僧,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大師一...

眾經之王--華嚴經的不思議功德

如果我們跟全圓的華嚴經比較就會發現無量壽經也全體具...

有什麼值得生起欲愛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對圍繞身邊的五百位弟子說:無...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成就無上佛道,有兩種法

學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別人都是菩薩,自己是愚癡眾生。...

【視頻】佛光山-八十八佛唱誦

佛光山-八十八佛唱誦

【視頻】《大般泥洹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般泥洹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