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略教誡經

唐 義淨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略教誡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無量苾芻眾俱。

爾時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於我法中,有少欲知足活命之事,謂我弟子,剃髮染衣,持缽巡家,乞食自濟;世間愚人之所輕慢。若有淨信善男子,離俗出家,修行此事,不為王難所逼迫故,不為賊怖、負債、驚恐、不存活故,但為發心,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生厭離故,欲斷苦蘊、煩惱纏縛,盡其邊際,求解脫故。汝等豈非為此事故,而求出家!」

時諸苾芻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為解脫故而求出家。」

「汝等苾芻!如有一類罪惡苾芻,雖復出家,性多貪染,於五欲境,深生戀著,或起瞋恚,生惡尋思,心恆放逸,不勤策勵,常多妄念,不習定門,攀緣諸境,樂下劣事,不希勝行,終無所獲。此之惡人猶如何等?汝諸苾芻聽說譬喻。如野田中,焚死尸木,兩頭俱燒,中間穢污,此木不堪聚落中人及野田人之所受用。我今以此喻彼一類出家懈怠愚癡之人,棄捨俗間諸快樂事,沙門義利復不修習,恆生三種不善思惟,所謂思惟五欲、思惟瞋害、思惟欺誑。此之三種不善思惟因何而起?當知皆以無明為因而得生起,身壞命終,墮三惡趣。是故汝等,應勤修習,除斷無明。我是大師,汝是弟子,於我教中,要略之事,今為汝說。由大悲故、由哀愍故、為利益故、為勝樂故,如我所說,汝等應修。若在山林蘭若樹下、或露地,汝可善思,不應放逸,勿於後時心生悔恨!如說修行,當得解脫。」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諸苾芻眾歡喜奉行。

佛說略教誡經


上篇:佛說進學經

下篇:佛說無上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總相論頌

觀總相論頌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第一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翻經...

佛說慢法經

佛說慢法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

佛說金光王童子經

佛說金光王童子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

佛說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失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說大生義經

淨佛說大生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註音版】佛說腹中女聽經

佛說腹中女聽經...

華嚴關脈義記

華嚴關脈義記 無礙勢。四問答取文勢。 第一展轉無盡者...

觀虛空藏菩薩經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

戀西大師淨土必求(淨業痛策)

淨土必求自敘 大本彌陀經云。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佛說馬有三相經

佛說馬有三相經(出雜阿含別譯) 後漢沙門支曜譯 聞如是...

五方便念佛門

五方便念佛門 天台智者大師撰 一凝心禪、二制心禪、三...

佛說阿鳩留經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佛教詞典】明

【明】 p0805   瑜伽八十三卷六頁云:明者:悟入盡所...

【佛教詞典】楞嚴經

凡十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之...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2023)

(第一講) 學人這一堂課,跟大家共同學習的內容是佛教...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

何謂三界

對於宇宙天體的構造,佛教認為是有情業力所感。佛陀說...

法佈施的功德無量無邊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

我們不僅是極樂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聖嚴法師: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有人說,出家人離開了家庭、父母、親友,所以不需要有...

天人的五衰相現

天人有五衰相現,這五衰相現是什麼呢? (一)花冠萎...

念佛就是無與倫比極為深妙的禪

禪這個詞含義很廣泛,有世間的禪,有出世間的禪,有祖...

愚蠢也是天使的禮物

前不久看書,讀到一則這樣的寓言每個人出生時,天使都...

「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

這個「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遍計執」它也是有一...

論佛教徒的修養

佛教傳入中國將近兩千年。自東漢到唐末是由萌芽而達燦...

少年東來忍辱得福

東來老家的鄰居成哥,是他五服(謂高祖父、曾祖父、祖...

【視頻】《阿彌陀經》悟道法師木魚版

《阿彌陀經》悟道法師木魚版

【視頻】《觀無量壽佛經》妙喜居士

《觀無量壽佛經》妙喜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