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止觀門論頌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止觀門論頌一卷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詔譯

 若見女形相  及以艶嬌姿
 愚人不了知  妄生淫染意
 佛說膖脹等  蠲除淫慾念
 能隨世尊教  得勝果非餘
 戒淨有聞思  策勵常修習
 繫念觀諸境  斯為解脫因
 若人有瞋染  及昏沉睡眠
 掉惡作並疑  此五遮修定
 少聞與眾居  鄙事情欣樂
 愛身並受用  亦能遮定心
 心亂有五緣  情隨眾境散
 味著並沉掉  我慢重名聞
 苾芻依聖教  有過應說除
 善取住心緣  是為最初行
 次依寂靜處  妨難並皆無
 然後息邪思  是苾芻初業
 應可住尸林  著糞掃衣服
 常求靜息事  斷除淫染心
 乞食見女人  應觀為不淨
 攝眼除邪意  正心當取食
 多言多事務  此皆須遠離
 惱亂緣來逼  慧力應須忍
 樹下草[卄/積]中  或居崖窟內
 觀時應住此  寂靜可修心
 習定緣境時  不太高太下
 不應極近遠  於境使相應
 善取所緣境  子細善觀察
 閉目住心時  猶如開眼見
 根門皆攝斂  住念凝內心
 緣境現前觀  念念令相續
 於前所取相  形貌用心觀
 膖脹女根邊  可畏可嫌賤
 猶如濁池水  風吹令動搖
 觀諸樹影時  不善分明住
 心垢煩惱水  亂情風所吹
 澄念觀察時  闇昧不能住
 心沉應策舉  可觀勝妙事
 如蛭飲血困  水澆令使甦
 還應速收斂  於舊境安心
 令意有堪能  調善皆隨念
 若其心掉舉  應思厭惡事
 令心寂靜住  如鉤斸象頭
 遠離於沉掉  應平等運心
 隨情住捨中  此時無過咎
 從此漸得住  取相影心安
 明瞭中道行  正念燈持照
 此時用尋伺  次第應觀察
 定影即便生  分明現前住
 不動搖明淨  如大丈夫形
 此影望前觀  是為差別相
 此相既生已  欲愛等便除
 即是繫心人  初定方便相
 次知瞋恚體  本由貪染髮
 欲愛既已除  得離於瞋恚
 次以勤策念  遣除昏睡心
 既觀差別相  疑情即便息
 次當除惡作  善行安隱路
 寂靜無障礙  能防於掉舉
 應知用麁尋  觀其所取相
 即於心影內  以伺細推求
 見差別心喜  由此得輕安
 次證於樂定  定支次如是
 即是根本定  善安於念心
 猶如欲至村  及至村中者
 既獲根本定  更復作餘修
 得他心宿住  神通天眼耳
 於此有伺時  心未能靜住
 猶如河有浪  非上地應知
 既得初定已  仍於所緣住
 次依二靜慮  尋伺皆止息
 雖得住此位  尚有喜水漂
 入第三定時  其心便靜住
 由其心有樂  未能令住念
 既證四靜慮  眾過並皆除
 退分勝進分  住分抉擇分
 靜慮有四種  修定者初知
 若定順煩惱  此名為退分
 後勝為勝分  自住住應知
 由先善分別  是抉擇道因
 此定能招彼  名為抉擇分
 於無常等相  作苦等行解
 若得此定者  是煖等道分
 於青膖等相  觀事有多途
 如聖教修行  差別宜應識
 死尸風鼓腹  穴處有膿流
 連跨並皆麁  說名為膖脹
 不愛身麁分  唯貪細滑身
 對此染心人  令修如是觀
 若於死尸分  少有白膿流
 餘肉並多青  說此為青膖
 覩色而生愛  斯名愛色人
 對治以青膖  日親之所說
 死尸膿遍出  是謂膿流相
 對彼愛香人  令觀染心息
 死尸腰爛斷  名為斷壞相
 對彼愛全身  大仙尊為說
 尸骸狐狢噉  鳥啄有殘筋
 對治愛肌膚  為說食殘相
 手足諸支骨  隨處皆分散
 對貪支分人  說骨邪亂相
 即於骨亂相  刀杖斫分離
 亦為愛全身  令觀打亂相
 尸骸被刀斫  或由鉾箭傷
 流血遍殘軀  名為血塗相
 淨潔香塗體  新莊著綵衣
 於此起貪人  用斯為妙藥
 於境唯獨愛  不許外人看
 多蟲唼死尸  令觀除惡念
 骸肉皆銷散  但唯牙骨存
 於齒生貪者  令觀齒骨相
 若見新死者  識去有殘形
 樂著眾生貪  令除嬌態欲
 屎尿及洟唾  合聚共成身
 三十二種物  皮囊喚作人
 發毛並爪齒  肝肚等相因
 內扶三百骨  橫纏九百筋
 九孔流不淨  垢污穢難陳
 審觀真可惡  智者不應親
 既觀他女體  亦復察己形
 於斯貪染因  理應常繫念
 不出三界獄  咸由欲染心
 是故明智者  極善思其事
 經多地獄苦  幸會得人身
 豈得縱狂心  不修殊勝行
 淫貪有多種  隨生愛不同
 一觀並能除  謂是白骨觀
 色觸形嬌態  衣纓生染著
 何藥能除此  無過白骨觀
 先於足大指  定心緣作瘡
 破壞既膿流  肉皆隨墮落
 即觀指骨形  由如白鴿色
 其瘡既漸大  膚肉盡皆除
 作如是次第  身肉皆除盡
 正念勝解成  但觀其骨鎖
 若有片肉在  即名為亂意
 況復縱心猨  馳求趣諸境
 於多時系想  自知能善住
 次漸及餘人  總觀為骨鎖
 漸寬至海際  滿中皆白骨
 此定既成已  捨廣復令狹
 略時從外捨  乃至唯身骨
 還觀足指端  是定心次第
 或時片片捨  極至於頂骨
 應知最後心  眉間攝令住
 若作此修習  常生勝梵宮
 不落墮三塗  得生於五淨
 人間散心善  還流生死河
 智人修定心  如救身衣火
 即可捨諸緣  宜居靜林處
 勿使無常逼  虛死散心中
 以般若淨心  終獲可愛果
 如不願後有  於勝道應修
 剃髮著袈裟  宜應修聖道
 自餘諠雜事  咸為生死因

止觀行門七十頌


上篇:因緣心論頌因緣心論釋

下篇:寶行王正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卷上(前方便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釋摩訶衍論

釋摩訶衍論序 天冊鳳威姚興皇帝製 蓋聞月鏡日珠。居爰...

四諦論

四諦論卷第一 婆藪跋摩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思擇品第...

辟支佛因緣論

辟支佛因緣論卷上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波羅[木*柰]國王...

八大靈塔梵讚

八大靈塔梵讚(西天戒日王製)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

羅雲忍辱經

羅雲忍辱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阿難曰:「吾從佛聞如是。...

【註音版】阿彌陀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

佛說譬喻經

佛說譬喻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

佛說轉女身經

佛說轉女身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婦人遇辜經

佛說婦人遇辜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佛教詞典】闕過

因明用語。闕遺不周之過失。為「支過」之對稱。又作闕...

【佛教詞典】齋板

(物名)庫司有大板,齋時打之者。見象器箋十八。...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

縱欲是以消耗福報為代價

當慾望的享樂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尚時,一些在傳統道...

求勝上心太厲害,煩惱特別重

如何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

「心霾」比「霧霾」更可怕

我們都知道,世間一切經濟的發展,實離不開能源,然在...

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和求加持

什麼叫加持?加持就是說,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淨宗修學的基礎

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當修持淨業三福。一者,...

何故臨終十念可滅一輩子罪業

十念往生,在這樣的一個修行法門當中,它確實非常奇特...

要想貴,先戒淫

楞嚴經上講,天有三十三層,越往上,天人的慾望越輕!...

為何世人多把關公作為財神來供奉

問: 請問法師,關公是護法,為何世人多把他作為財神來...

佛母摩耶夫人的故事

釋迦牟尼世尊,當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間時,早已是一生...

慧律法師《道,就在你心中》

有一天,我心裡感到非常煩悶,就去見廣欽老和尚。頂禮...

義淨大師臨終遺言,寫盡了一生的追求與信念

太極元年(712),義淨大師七十八歲高齡,身體出現了病...

【視頻】《藥師經》妙喜居士讀誦

《藥師經》妙喜居士讀誦

【視頻】早課平日版(道元法師唱誦)

早課平日版(道元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