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緣心論頌因緣心論釋

龍勐菩薩作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因緣心論頌

龍勐菩薩作

 差別十二支  能仁說緣生
 於煩惱業苦  三中俱攝盡
 初八九煩惱  二及十是業
 餘七皆是苦  十二唯三攝
 從三生於二  從二生於七
 一復生於三  此有輪數轉
 諸趣唯因果  此中無眾生
 唯從於空法  還生於空法
 誦燈鏡及印  火精種梅聲
 諸蘊相續結  不移智應察
 於甚微細事  若有見斷者
 彼不善因緣  未見緣生義
 此中無可見  亦無少安立
 於真以觀真  見真而解脫

因緣心論釋

龍勐菩薩造

此中有沙門。樂聞能聽。善能憶持。能悟。能觀。及具簡棄。來詣師所。於如來教中。作如是問。薄伽梵。差別十二支。能仁說緣生。彼於何所攝。今欲樂聞。知彼問其真義。師即呼曰汝於煩惱業苦三中都攝盡。作此分別典切之語。此中十及二。故曰為十二支。即差別。故言差別。如車支分。故說為支。能寂身口。故名能仁言。能仁說者。宣暢解釋。說之異名。彼非自性。決定士夫。假相自在。時自然隨欲。化主。偶遇等所生。此是因緣所生。此差別十二支法。於煩惱業苦。遞手相依。猶如束蘆。於彼三中。並皆攝盡。言盡者。即是無餘義也。問曰。何者煩惱。何者是業。何者是苦。此差別之法。當於何攝。答曰。初八九煩惱。差別十二支法。初是無明。第八是愛。第九是取。此三是煩惱所攝。何者是業。二及十是業。二是行。十是有。此二法是業所攝。餘七皆是苦。煩惱業之所攝之餘七種是苦。所攝應知。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言皆者是惣攝之辭。即攝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是故此十二支法。於業煩惱苦中。並皆攝盡。言唯者。是其遮義。經中所說之法。此中攝盡。更無有餘。問曰。此義已知。彼煩惱業苦。云何相生。請為解說。答曰。從三生於二。從三煩惱生於二業。從二生於七。謂上所說苦法。七復生於三。所謂諸煩惱。復從三煩惱。生於二業。此有輪數轉。言有者。有其三種。所謂欲。色。無色。於中不息。而作流轉。彼諸異生世間。而自流轉浪。言此者。顯不定義。非如流轉。次第生於諸有。此不定也。問曰。何者是身之自在眾生耶。彼之作用。其事云何。答曰。諸趣惟因果。惟除假名。此中無眾生。此是真實義。非假立有。假立之境。不成實物。問曰。若如是者。誰從此世至於他世。答曰。無有極微等法。從於此世。移至他世。雖然唯從於空法。還生於空法。從無我我所。煩惱業。五種空因。還生空無我我所。七種苦果之法。彼則無我我所。彼此手無我我所。雖然從自性無我之法。還生自性無我之法。應如是知。作如是說。此中問曰。從自性無我之法。還生自性無我之法者。有何譬喻。此中答曰。誦燈鏡及印。火精種梅聲。已如是等喻。及假喻立成自性無我及成就彼世應知。譬如師所誦者。若轉至弟子。師後更無言說。是故不至。彼弟子誦者。亦不從餘得。成無因果故。如師所誦臨終心識。亦復如是。成常過故。不至他世。彼世亦不從餘得。成無因果故。如師所誦。與弟子誦者。即彼異彼。不易施設。如是依彼臨終心識。生分心識。得生者。亦復如是。即彼異彼。不易施設。如是從燈生燈依於面像。鏡中現其影像。從印成文。從精出火。從種生芽。從梅生涎。從聲出嚮。即彼異彼。不易施設。如是。諸蘊相續結。不移智應察。言蘊者。即色受相行識蘊也。言相續結者。彼已從彼因。所生餘者是也。無有極微等法。從於此世。移至他世。是故流轉。從於虛妄分別習氣而生。後言應者。即是逆觀。義當知反。彼應觀諸法無常苦空無我者。則不愚諸事。若不遇者。則無有貪。若無有貪瞋則不生。若無有嗔則無有業。若無有業。則無有取。若無有取。則不造後有。若無有者而則不生。若不生者。即於身心而苦不生。如是不集五種因故。即相餘處。而果不生。此果解脫。是故斷除。斷常等諸惡見也。此中有二訟。

 於甚微細事  若有見斷者
 彼不善因緣  未見緣生義
 此中無可見  亦無少安立
 於真以觀真  見真如解脫

因緣心論釋一卷


上篇:大乘緣生論

下篇:止觀門論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釋摩訶衍論

釋摩訶衍論序 天冊鳳威姚興皇帝製 蓋聞月鏡日珠。居爰...

辟支佛因緣論

辟支佛因緣論卷上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波羅[木*柰]國王...

大宗地玄文本論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一 馬鳴菩薩造 真諦三藏譯 歸依德...

大乘寶要義論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正法華經

正法華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光瑞品第一...

【註音版】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

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

六妙法門

六妙法門 天台大師於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門 六妙門者。...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金光明懺齋天儀規

一、淨壇: 1、唱誦 瑤天玉露。覺海金波。大千沙界灑...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乳光佛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註音版】玉耶經

玉耶經...

【佛教詞典】二十重華藏莊嚴世界海

謂此世界住於香水海中蓮華之上,種種妙寶莊嚴,含藏一...

【佛教詞典】寶賢大將

(異類)夜叉王名。最勝王經四天王品云:彼獻佛以陀羅...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華嚴經》裡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

12條小故事

1、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

昌臻法師《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同修: 今天下午想講的問題是《地...

生老病死時如何放下心身

問: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們應如何放下心身。 答:...

西蘭花和胡蘿蔔比豬肝更護眼

很多人為了明目而經常攝入豬肝,還有不少幼兒園規定每...

各個月最該吃的12種水果

一月:柿子、獼猴桃 柿子的營養價值很高。成熟的柿子...

皈依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

問: 皈依之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經》上說:...

妙湛老和尚法語開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於平常處見禪境。 3、為人要真...

吃對食物就能減少得癌症的風險

推行健康食物的學者們,在好幾年以前,就提出了一句格...

四種惡法能夠令菩薩忘失菩提心

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曾經發過菩提心又忘了、失去這個菩...

把不妄語作為口業的最高準繩

口業,我們第一句話是病從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應...

親自去咀嚼

有這麼一個學生,他向老師請教,怎樣才能夠學會老師所...

【視頻】《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男聲讀誦版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男聲讀誦版

【視頻】《佛說十善業道經》女聲讀誦

《佛說十善業道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