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打坐中如何觀想

惟賢長老  2013/09/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問:打坐中如何觀想?

惟賢長老答: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結合,念佛、觀想、數息。你從一數到一百,心靜下來之後你就做光明想,想佛。光明照到自己,照到自己的六親眷屬、大地眾生,乃至三途:地獄、餓鬼、畜牲,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毗盧遮那佛的境界了,這個境界大得很,也就是《華嚴經》講的境界,在這中間,你不要著相,順其自然,一直念下去,觀想下去,久而久之心靜下來了,心靜就定,有定就有慧,有慧慢慢就悟了。但是不要求急,象彈琴一樣,彈過於急了就容易斷,慢了就聽不出聲調,要緩緩的,平平和和的。你要是這樣用功啊,對身體很好,心裡也越來越安靜,功夫慢慢就加深,這是個很簡單的辦法。

念佛結合觀想,做慈悲觀、光明觀,兩個結合起來,力量很強大。內心念佛,觀想佛像,而且不要自私,不要只是我個人要求生西方,那就要不得,要想到你的親戚六親眷屬,想到你的朋友師長,想到一切眾生,甚至想到三惡道的眾生,心胸廣大,這就是菩提心嘛,也叫廣大心,有這個廣大心,這個功德就大得很。《金剛經》講:不著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執相而修廣大心,這個福德就不可思量。

如是觀想時,心裡頭散亂,或者疲倦了,可下座休息一下或者進行禮拜。動與靜結合起來,久而久之動中就有靜,哪怕你在眾人中、鬧市中,就能保持靜態。動中有靜,這就是禪定功夫,任何外境都動不了,也就有了定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果沒有「我」誰在成佛和流轉

問: 如果沒有我,誰在成佛?死後又是誰在流轉? 濟群...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

如何去報佛恩?

問: 如何去報佛恩? 大安法師答: 要思惟佛對我們的...

清明節應該怎樣正確的祭奠祖先呢

問: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祭奠我們的祖先。請問,應...

星雲大師《如何啟發聰明智能》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很聰明,有智能,但是聰明智能不是你...

如何與慧律法師交流問題

問: 祖國大陸的佛弟子無法與上人近距離交流,修行中...

念佛為何還要修觀

問: 我們一路念佛就好,為什麼要修觀? 淨界法師答:...

丈夫喜歡打麻將怎麼辦

問: 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我卻是最討厭的,所以經常...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無窮的慾望,導致無限的危機

北極的因紐特人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發明瞭一種獨特的...

讓自己更寬容

這個世上並沒有壞人,只有不小心反錯的糊塗人。等他們...

奉獻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錢

現在的人一提奉獻就怕。1993年我曾經遇見過。那時出去...

出家人要好好辦道,不要往錢多的地方跑

現在,我們講二祖寺這個道場。《楞嚴經》第九卷講:曠...

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應該這樣用心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

把差別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諸位我們會看到,我們以前的心態,它以自我意識為中心...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有一個母親她跟她女兒住在一起,那麼這個女兒她領薪水...

你不分別,就沒有那件事

修唯識觀分兩個部分,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

行山願海,以行填願

修行人發的願要廣,不僅僅是度自己,不僅僅是度自己的...

聖嚴法師《感動是化敵為友最好的方法》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運動中,「四感」是與人相處時...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問: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仁清法師答:...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推薦】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

業力感召、自心顯現

同樣一杯水,六道眾生以及佛菩薩所見到的是不同的。地...

只需要念一句佛號,就可以解脫嗎

問: 請問,淨土宗,只需要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

聽經就會打瞌睡,是業障重嗎

問: 有時一聽經就會打瞌睡,是消業障嗎?還是業障重...

【佛教詞典】行腳

禪僧為了尋師訪友及求證佛法而到處旅行。...

【佛教詞典】勸織師增縷戒犯緣

亦名:勸增縷戒犯緣 戒本疏·三十捨墮法:「犯緣有六:...

【視頻】淨界法師《持大悲咒的感應》

淨界法師《持大悲咒的感應》

【視頻】天因法師《持戒的利益》

天因法師《持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