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得納息第一之五

味相應初靜慮。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品類足說。初靜慮云何。答初靜慮所攝善色受想行識。乃至第四靜慮云何。答第四靜慮所攝善色受想行識。勿令生如是疑靜慮唯善。欲顯靜慮非唯是善故作斯論。以靜慮通善染無覆無記故味相應。初靜慮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答於能味當言入。於所味當言出。乃至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答於能味當言入。於所味當言出。此中愛名為味三摩地。名初靜慮等即愛相應。諸三摩地名味相應靜慮無色。問何故但說與愛相應非餘煩惱。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說。亦應說餘煩惱。謂應說有身見相應初靜慮。入當言取我我所耶。出當言取我我所耶。答於能取當言入。於所取當言出。廣說乃至無明相應初靜慮入當言愚耶。出當言愚耶。答於能愚當言入。於所愚當言出。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說亦如是。而不作是說者應知此義有餘。有說。此中舉愛為門。令知餘煩惱亦爾。有說。此中說相似者。謂愛與定相似非餘煩惱。所以者何。定於所緣流注相續愛亦如是。復次定於所緣審諦而取愛亦如是。復次定於所緣繫心不離。愛亦如是。復次定於所緣攝受而轉愛亦如是。復次定能長益諸根大種。愛亦如是。諸餘煩惱無此相故不說相應。問味是愛非靜慮等不應言入。以於定有入言故。靜慮等是定非愛。不應言味。以於愛有味言故。何故二法更互得名。答由此二法展轉相應更互受名斯有何過。謂定愛相應故亦可名味。愛定相應故。亦可言入。此中入出者入出有五種。一地。二行相。三所緣。四異類心。五剎那。地入出者。謂初靜慮等無間第二靜慮現在前時。名入第二靜慮。出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等無間非想非非想處現在前時。名入非想非非想處。出無所有處。如順次入出。如是逆次入出及順逆超入出亦爾。行相入出者。謂無常行相等無間。苦行相現在前時。名入苦行相。出無常行相。餘行相亦爾。所緣入出者。謂緣色定等無間。緣受定現在前時。名入緣受定。出緣色定緣。餘定亦爾。異類心入出者。謂欲界心等無間。色界或不繫心現在前時。名入色界或不繫心。出欲界心。色界心等說亦爾。如欲界等心。學等心亦如是。餘善等心隨應亦爾。剎那入出者。謂初剎那等無間第二剎那現在前時。名入第二剎那。出初剎那。餘剎那亦爾。於五入出中此依剎那入出而作論。於能味當言入。於所味當言出者。有作是說。此中說味相應定。流注相續現在前時。皆以前剎那為所味是所緣故。後剎那為能味是能緣故。於能味當言入者。謂後後剎那。味相應靜慮無色現在前時。名於能味已入。於已起位方成能味故。於所味當言出者。謂前前剎那味相應靜慮無色。已謝滅時名於所味。已出於已滅位方成所味故。問愛相應定能緣三世。何故唯說緣過去耶。有說。此依多分而說。謂有情類法爾。多緣曾所受順境生愛味故。有說。過去定於相續中已作饒益。現在定從彼而起追戀生愛。有說。此中依入出定而為問答。未來定未名入出。現在定名入未名出。過去定名入已出。今欲顯於已出位生味故。但說緣過去。有餘師說。此中說淨定無間起味相應定。淨定為所味是所緣故。味相應定是能味是能緣故。餘如前說。評曰。應知初說為善。此中入出皆依味定而作論故。諸味相應初靜慮皆有覆無記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前文唯說愛相應定。今欲顯定亦與餘煩惱相應故作斯論。諸味相應初靜慮皆有覆無記耶。設有覆無記初靜慮皆味相應耶。答諸味相應初靜慮皆有覆無記。有有覆無記初靜慮。非味相應。謂除愛餘煩惱現前。乃至諸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皆有覆無記耶。設有覆無記非想非非想處。皆味相應耶。答諸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皆有覆無記。有有覆無記。非想非非想處非味相應。謂除愛餘煩惱現前。此中味相應靜慮無色。皆有覆無記者。能障聖道及聖道加行故名有覆。不招異熟果故名無記。餘煩惱者。謂見疑慢無明。此諸煩惱與不染污靜慮無色。展轉相續而現在前。令瑜伽師名愛上靜慮。見上靜慮。疑上靜慮。慢上靜慮者。亦有餘纏隨煩惱垢共相應義。煩惱勝故但說煩惱。頗有不入初靜慮。入第二靜慮耶。答入。乃至頗有不入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耶。答入。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品類足說。初者謂次第隨順。相續連合中數為初故。復次次第隨順。相續連合入諸定時此最初故。諸契經中亦說九次第定。或有生如是疑。若不入初靜慮等。便不能入第二靜慮等。今欲令彼生決定解。不入初靜慮等。亦能入第二靜慮等故作斯論。頗有不入初靜慮。入第二靜慮耶。答入。云何入。謂從未至定。或靜慮中間。或第二靜慮近分。或第二靜慮。或第三靜慮近分。或第三靜慮。或第四靜慮等無間第二靜慮現在前。此中有說。欲界善心等無間。唯能入未至定。有說。亦能入初靜慮。有說。亦能入靜慮中間。尊者僧伽伐蘇說曰。亦能入第二靜慮如超定者。從初靜慮等無間。超第二靜慮。入第三靜慮。如是亦應從欲界善心等無間。超初靜慮入第二靜慮此不應理。欲界善心非定心故。不可得說與諸定心同其勢力。頗有不入第二靜慮。入第三靜慮耶。答入。云何入謂從初靜慮。或第三靜慮近分。或第三靜慮。或第四靜慮近分。或第四靜慮。或空無邊處。有說。亦從第二靜慮近分等無間。第三靜慮現在前。頗有不入第三靜慮入第四靜慮耶。答入。云何入。謂從第二靜慮。或第四靜慮近分。或第四靜慮。或空無邊處近分。或空無邊處。或識無邊處。有說。亦從第三靜慮近分等無間。第四靜慮現在前。如是乃至頗有不入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耶。答入。云何入。謂從識無邊處。或非想非非想處近分。或非想非非想處。有說。亦從無所有處近分等無間。非想非非想處現在前。此中遮剎那。不遮相續。不遮分位。不遮眾同分。不遮無始時來。謂入此定前剎那。不入彼定。非餘剎那亦不曾入故。相續等於此不遮。由斯理趣應知。亦有遮二遮三乃至遮七。謂頗有不入初第二靜慮入第三靜慮耶。答入。謂依未至定離欲界。乃至第二靜慮染。命終生第三靜慮。或從上地歿生第三靜慮。即於彼第三靜慮現在前。乃至頗有不入四靜慮下三無色。入非想非非想處耶。答入。謂依未至定離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染。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即於彼非想非非想處定現在前。此依遮剎那乃至遮眾同分。不遮無始時來。說其有亦不遮眾同分。或亦不遮分位。義亦無違應准前說。

頗有不入初靜慮。生梵世耶。答生。乃至頗有不入非想非非想處。生非想非非想處耶。答生。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契經說。先此入定後生彼中。乃至廣說。或有生疑。要入彼定方得生彼。欲令此疑得決定故。顯雖不入彼定亦得生彼故作斯論。問若爾經說當云何通。答有諸有情先入彼定。後生彼中。有諸有情不入彼定而亦生彼。契經說入定生彼者。阿毘達磨說不入定生彼者。如是則二說善通。問若不入彼定亦得生彼。何故世尊唯說入定生彼處耶。答有諸外道。謂梵天等非修定得故。世尊說先此入定後方生彼。令決定信果由因得。復次有諸有情耽著現在少分欲樂。不樂當來離欲勝果。世尊為彼毀呰欲樂讚離欲果。彼有情聞已忻樂請說所因故。佛為說先入彼定後生彼處。復次有諸有情。聞說上界離欲勝果不生信解。佛意欲顯若能入彼根本定時現受勝樂。令知彼果更為勝妙故。佛為說先此入定後生彼中。復次有瑜伽師能入彼定。雖樂生彼。而不現入故。佛為說先此入定後方生彼。復次有瑜伽師。雖厭欲界苦求離欲樂。而於離欲法懈怠不修故。佛為說先此入定後生彼處。頗有不入初靜慮生梵世耶。答生。云何生。謂依未至定離欲界染。最後解脫道。及後時不入初靜慮彼若未離初靜慮染命終。必當生於梵世。或上地歿生彼天中。問不起彼定云何生彼無異熟因故。答順後次受業為異熟因故得生彼。頗有不入第二靜慮。生極光淨耶。答生。云何生。謂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第二靜慮近分隨一。離初靜慮染。不入第二靜慮。彼若未離第二靜慮染命終。必當生極光淨。或上地歿生彼天中。頗有不入第三靜慮。生遍淨耶。答生。云何生。謂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第二靜慮。第三靜慮近分隨一。離第二靜慮染。不入第三靜慮。彼若未離第三靜慮染命終。必當生於遍淨。或上地歿生彼天中。如是乃至頗有不入非想非非想處。生非想非非想處耶。答生。云何生。謂依未至定乃至無所有處隨一。離無所有處染。未離上染。不入非想非非想處命終。必生非想非非想處。此中遮剎那。遮相續。遮分位。遮眾同分。不遮無始時來。

若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彼命終生何處。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我說依初靜慮能盡諸漏。依第二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能盡諸漏。勿有生疑唯依根本定能盡諸漏非未至等。為令此疑得決定故。顯依九地皆能盡漏。謂七根本未至中間餘近分地。雖不能盡而亦能斷故作斯論。然得有二種。一現前得。二成就得。此中依現前得而作論。若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彼命終生何處。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遍淨。或廣果。或空無邊處。或識無邊處。或無所有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者。決定已離欲界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初靜慮染。彼命終生梵世。若依未至定。或初靜慮。或靜慮中間或第二靜慮近分隨一。離初靜慮染最後解脫道。及後時不入第二靜慮。未離第二靜慮染。彼命終生極光淨。即彼若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隨一。離第二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遍淨。若即依前三地隨一。離第三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廣果。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三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已離三界染故。若得第二靜慮。非第三靜慮。彼命終生何處。答或極光淨。或遍淨。乃至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第二靜慮。非第三靜慮者。決定已離初靜慮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第二靜慮染。彼命終生極光淨。若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第二靜慮。第三靜慮近分隨一。離第二靜慮染。不入第三靜慮。未離第三靜慮染。彼命終生遍淨。即彼若依未至。初靜慮。靜慮中間。第二靜慮隨一。離第三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廣果。若即依前四地隨一。離第四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空無邊處。如是乃至。若即依前四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第三靜慮。非第四靜慮。彼命終生何處。答或遍淨。或廣果。乃至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第三靜慮。非第四靜慮者。決定已離第二靜慮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第三靜慮染。彼命終生遍淨。若依未至定。乃至第三靜慮隨一離第三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廣果。若即依前五地隨一。離第四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空無邊處。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五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第四靜慮。非空無邊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廣果。乃至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第四靜慮。非空無邊處者。決定已離第三靜慮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第四靜慮染。彼命終生廣果。若依未至定。乃至第四靜慮隨一。離第四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空無邊處。若即依前六地隨一。離空無邊處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識無邊處。如是乃至若即依前六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空無邊處。非識無邊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空無邊處。乃至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空無邊處。非識無邊處者。決定已離第四靜慮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空無邊處染。彼命終生空無邊處。若依未至定。乃至空無邊處隨一。離空無邊處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識無邊處。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七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若得識無邊處。非無所有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識無邊處。乃至或無處。所謂現前得識無邊處。非無所有處者。決定已離空無邊處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識無邊處染。彼命終生識無邊處。若依未至定。乃至識無邊處隨一。離識無邊處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無所有處。如是乃至若即依前八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若得無所有處。非非想非非想處。彼命終生何處。答或無所有處。乃至或無處。所謂現前得無所有處。非非想非非想處者。決定已離識無邊處染。而上地不定。於中若未離無所有處染。彼命終生無所有處若依未至定。乃至無所有處隨一。離無所有處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若即依前九地隨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由斯理趣應知亦有得二得三乃至得七。遮亦如是。答理無異故不具說。問若得欲界善心。非初靜慮。此中何故不問。彼命終生何處耶。有說。亦應說若得欲界善心。非初靜慮彼命終生何處。答或欲界。或梵世。乃至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謂現前得欲界善心。非初靜慮者。彼決定在欲界而離染不定。謂彼若未離欲界染。命終還生欲界。若依未至定離欲界染。最後解脫道。及後時不入初靜慮。未離初靜慮染。彼命終生梵世。即彼若依未至定。離初靜慮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極光淨。乃至若依未至定。離無所有處染。未離上染。彼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若依未至定。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命終無生處應作是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彼不應問答欲界。以此是定蘊。正問答定及定果。欲界非定非定果是故不說。問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等。彼命終亦生欲界等。此中何故不說。有說。亦應說彼生一切下地。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此是定蘊正顯生定地。若說生下則有生欲界不定地過是故不說。有說。此中說得諸定而死生者。諸生下者退舍諸定是以不說。問諸生上者於命終時。亦舍諸定何故則說。答諸生上者雖有所舍猶名勝進。況有所得。諸生下者雖有所得尚名退墮。況有所舍。今是定蘊正顯勝進是故不說。問契經但說依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能盡諸漏。云何知有靜慮中間。及未至定依之盡漏。答世尊。說有三三摩地能盡諸漏。謂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餘經又說。初靜慮名有尋有伺。第二靜慮以上名無尋無伺。若無靜慮中間更說何等名無尋唯伺。由此知有靜慮中間依之盡漏。又契經說佛告苾芻。我不唯說依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等能盡諸漏。然由慧見亦能盡漏。此經則顯有未至定依之盡漏。又未離欲染聖者。未得靜慮而見聖諦。若無未至定依何得起聖道永斷諸漏。由此故知有未至定依之盡漏。問何不即說初靜慮等能盡諸漏而說依耶。有說。靜慮有先曾得。若世尊說初靜慮等能盡諸漏。則無知者。謂得靜慮皆已盡漏。是故佛說依靜慮等。起無漏道方能盡漏。有說。諸定唯是奢摩他要毘缽舍那方能盡漏。故說依定應須起慧。有說。諸定多是曾得勿有戀著不欲進修。故說依之進求勝道不應生著。問如契經說。非想非非想處俱行修念等覺支。餘經復說。乃至想定能正通達能辯聖旨。前經亦說依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能盡諸漏。如是二說豈不相違。答初經說能引發。後二經說即依彼。又初經說方便。後二經說成滿。問若爾何故說俱行耶。答於前後義俱聲亦轉。如世尊說。曼馱多王起此想俱即便墮落。又經復說起此想俱。彼諸有情即便殞歿。又餘經說。毘摩質多羅王。起此心俱尋見自身被五系系。此皆前後而說俱聲。修覺支經應知亦爾。問若法初靜慮為因。彼法是初靜慮果耶。設法是初靜慮果。彼法初靜慮無因耶。答諸法初靜慮為因。彼法是初靜慮果。有法是初靜慮果。彼法非初靜慮為因。謂三界結斷。及初靜慮果。欲界通果心品。乃至第四靜慮亦應作此問答。於無色定唯應說結斷。問諸舍初靜慮地心。得第二靜慮地心。皆初靜慮地心滅。第二靜慮地心起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依未至定。或靜慮中間。或第二靜慮近分。離梵世染。不入根本地。爾時舍初靜慮地染污心。得第二靜慮地不染污心。而非彼滅此起。第二句者。謂非離染次第入定時。第三句者。謂初靜慮歿生第二靜慮時。第四句者。謂除前相。問諸舍第二靜慮地心。得初靜慮地心。皆第二靜慮地心滅。初靜慮地心起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起欲界纏退第二靜慮時。第二句者。謂逆次第入定時。第三句者。謂生時。第四句者。謂除前相。問諸舍初靜慮煩惱。彼得第二靜慮地善法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依未至定。或初靜慮。靜慮中間。入見道四心頃。第二句者。謂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入見道時。及聖者離上七地染時。第三句者。謂離靜慮染時。第四句者。謂除前相。問諸舍第二靜慮地功德。彼得初靜慮地煩惱耶。答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退上地對治。及上地所修第二靜慮地功德時。第二句者。謂上地歿生欲界及梵世時。第三句者。謂極光淨歿生欲界及梵世時。及起下地煩惱。退第二靜慮時。第四句者。謂除前相。於餘定隨其所應。亦應作此問答分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一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註音版】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哀泣品第...

【註音版】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肇論新疏

肇論新疏卷上 五台大萬聖祐國寺開山住持釋源大白馬寺...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十二頭陀經

佛說十二頭陀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佛教詞典】阿黎耶

(雜名)梵語Ārya,又作阿哩夜,阿梨阿,或阿略,阿夷...

【佛教詞典】一錘便成

(術語)一言之下大悟徹底也。祖庭事苑五曰:雪峰問投...

無形的三千億財產

世間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憶念佛陀...

構陷他人 身得惡瘡

舍衛國裡有一大富長者,為了祈求後嗣有人,費盡苦心,...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

起瞋怒心會引起的三種過患

第一是心遠離安樂。一個經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識...

丈夫天天喝酒玩樂,是否還要給他迴向

問: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樂,勸說也...

人可以有霉運,但不可有霉相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變命運

問: 師父說,今生的命運只能做局部的改變,很難做整...

聖嚴法師《四念處》

四念處是一種很複雜、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與五停心...

菩薩行佈施的時候,以法施為重

菩薩行佈施度的時候,是以法施為重,以法佈施為最上等...

競爭對手是前進的推動力

康熙大帝在繼位執政60週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

心安處便是吾鄉

為了盡快成佛,有好幾個月,一休和尚獨自一人在禪堂打...

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

【視頻】《水陸法會儀軌》上海玉佛禪寺

《水陸法會儀軌》上海玉佛禪寺

【視頻】佛光山早晚課(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山早晚課(佛光三昧修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