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諸戒成犯通緣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子題:是五眾、無病緣、心期境、無命難、開命難簡遮性、無梵難、稱本境、進趣果、方便相有四分、法隔故為方便、懈怠息方便、好心息方便、心疑故息方便

行事鈔·持犯方軌篇:「(一,是五眾)一,是五眾出家人。簡餘十三難等,受戒不得,無罪可作。或是五眾,而造境未果或自命終,或為他殺,或舍本戒,邪見、二形生等。並非五眾;業思乃暢,無戒可違。(二,無病緣)二,雖受五眾戒,而為重病、癲狂癡亂、痛惱所纏;雖作前事,並無有過。若心了知是比丘者,隨前所犯。(三,心期境)(一、遮疑示相)三,期心當境。非謂對境之時,或有迷謬,境有錯誤,或無記餘緣,或睡眠不覺,並不正犯。若先作方便;後隨心三性,並結。(二、引教證成)十誦、伽論,若先作殺母方便已,自眠時,母死,是無記心,得逆及重。阿羅漢無記犯戒,若睡覺即悔過;凡夫須准。智論,阿羅漢不為夢眠,但為四大,故少時息耳。(四,無命難)(一、通示難相)四,無命難。謂為怨賊、非人、惡獸、斷命緣者,得犯前戒。(二、別簡遮性)(一、性戒不同)若是性戒,一向不開;豈得殺他誑他,而自活命?唯淫一戒,開與境合,三時無染,以不損境;餘則唯制。文雲,我為諸弟子結戒已,寧死不犯。(二、遮戒同開)若論遮戒,有開不開。道力既成,至死不毀;如草系海版等例。出大莊嚴論。餘志弱者,命梵二難,開下三篇;以上二篇,是梵行本故。(五,無梵難)(一、通示難相)五,無梵行難。謂若有童女寡婦、伏藏、水陸多細蟲、同住多惡伴,如此之事,並是犯緣。文雲,若在此住,必為我淨行作留難;佛言,即以此事去。(二、準判遮性)(一、總判二戒)准此以言,對下三篇,體是威儀。不開性戒。就遮戒中,或是遮惡,或是事輕,或以輕遮重;若不開者,反上可知。(二、引論證成)毗尼母雲,犯罪有三:一、緣,二、制,三、重制;一緩一急,三處決斷,是名律師。(六,稱本境)六,稱本境。謂非道作道想,無主物有主想,非人人想;如是各非本期,為異境來差,罪住方便也。(七,進趣果)七,進趣正果。若住,即成方便相有四分:一、由法隔故為方便。一切諸諫戒,初白竟舍,遂諫故止,不成果用。二、懈怠息。欲造前事,緣壞離阻,或復強盛,不可侵陵,停廢本心。三、好心息。謂將造過,忽憶受體,恐污願求,對治防遏,令惡不續故也。四、心疑故息。不同想心,以至果故;今此疑者,起心當人,疑是非人,疑心不決,恐殺非人,遂即停止故也。」資持記釋云:「四五兩緣,不通諸戒;先須料簡。初對上二篇,唯淫怨逼時開命難,餘並無開;梵難一切不開。次就下三篇,一切性戒俱不開。三就遮戒,非下三句(惡、遮事輕、以輕遮重)所收者,亦復不開。如三十開二戒,九十二十八戒,眾學二十六戒,如下引配。」(事鈔記卷二七·二七·一○)

上篇:諸大德我今欲說波羅提木叉 下篇:諸比丘共集在一處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臘餅

(儀式)七月十五日獻佛之餅也。玄應音義十六曰:臘餅...

未滅

【未滅】 p0489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頁云:言未滅者:雖於...

善生

梵名 Sīvgālaka。音譯尸迦羅越。為佛陀時代印度王舍...

圓鏡曼荼羅

又作鏡曼荼羅。密教行者於本尊之心上觀想圓明之月輪所...

澄淵

遼代學僧。生卒年不詳。住南京奉福寺。著有南山道宣所...

水天法

水天之供養法。又作水天供。即密教以水天為本尊,為請...

雪山大士

釋尊於過去世修菩薩行時之名,屬於佛陀著名本生譚之一...

無漏界

無漏界者,諸漏永盡,非漏隨增,性淨圓明,故名無漏。...

念施

(術語)六念之一。憶持而不忘布施之功德也。...

見微細罪生大怖畏

【見微細罪生大怖畏】 p0645   雜集論八卷八頁云:雲...

佛母

1、佛從法生,故法即是佛母。   2、般若波羅蜜為生諸...

草堂禪派

為越南早期佛教禪宗派別之一。又稱雪竇明覺派。傳系雪...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佛法點滴之生活篇

我們每天要吃飯,就不能像世間人那樣,我們在這個上面...

極樂世界有十種樂

慈雲懺主說:極樂世界有十種樂: (1)無不常值佛苦,...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缽,路過皇宮的樓閣,看到難陀和愛妃正在享...

作福不嫌多,但用於解脫正道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

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不必帶到心裡來煩惱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時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張望...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

化貪婪為恬淡

貪婪是一種飢渴的心態,它的本質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

每個人看見的地藏菩薩都不一樣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