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二

或有二俱不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並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並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系。此中諸法能系所繫俱已斷故皆離二結。謂恚見結俱離系故。問欲界有恚。彼於恚結得離系時可說不系。色無色界本無恚結。如何言彼恚結不系。答不係有二種一從系得不系。二本性無系。故名不系。欲界諸法有恚結故。得解脫時說彼從系而得不系。上二界法本無恚結。故說彼為本性不系。以不系言含二種義故此說為二俱不系。如毘奈耶說有二種補特伽羅。名為清淨。一者本來不犯禁戒。二者犯已如法悔除。第一本性無染故名清淨。第二從染得淨故名清淨。不系亦爾。故無有失。問色無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何者是耶。答彼邪見自性及見取戒禁取疑貪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相應法者。謂邪見自性及見取乃至不共無明聚中心心所法。不相應法者。謂邪見乃至不共無明聚中。所有四相及彼諸得聚中能相所相。如對見結。對疑結亦爾。謂如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是故恚結若對疑結如對見結。若於此事有恚結系亦有取結系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恚結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緣非遍行。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五部事。若有恚結系亦有取結系。若有取結系亦有恚結系。於色無色界五部事。有取結系無恚結系。不具縛者恚結唯欲界非遍行故短。通五部故長。取結唯四部故短。通三界遍行非遍行故長。此二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恚結系無取結系。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品恚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恚結未斷。由未斷故有恚結系無取結系。所以者何。遍行取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非遍行取結於修所斷法未斷已斷俱不能系故。修所斷部無取結故。或有取結系無恚結系。謂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取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此中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欲界見苦所斷恚結取結二俱已斷。欲界見集所斷取結未斷故。於欲界見苦所斷法為所緣系。欲界見集所斷恚結雖未斷而於欲界見苦所斷法。非所緣系非遍行故。非相應系是他聚故。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者。或有八地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取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四部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取結未斷。由未斷故有取結系無恚結系。彼無恚故。或有二俱系。謂具縛者於欲界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具縛者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系二部取結系。於欲界見集所斷法亦爾。於欲界見滅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系三部取結系。於欲界見道所斷法亦爾。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系二部取結系。復次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於欲界見集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系一部取結系。於欲界見滅道所斷法。各有一部恚結系二部取結系。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系一部取結系。爾時於欲界見苦所斷法。雖有取結系而無恚結系。故此不說。

復次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見滅道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亦未離欲染。於欲界見滅道所斷法。各有一部恚結系一部取結系。爾時於欲界修所斷法。雖有恚結系而無取結系。故此不說。復次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見道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亦未離欲染。於見道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系一部取結系。爾時於欲界修所斷法。雖有恚結系而無取結系。故此不說。或有二俱不系。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系。此中諸法能系所繫俱已斷故皆離二結。謂恚取結俱離系故。若於此事有恚結系亦有嫉結系耶。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系。必有恚結系。或有恚結系無嫉結系。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恚結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緣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恚結系亦有嫉結系。若有嫉結系。亦有恚結繫於欲界見所斷事。有恚結系無嫉繫結。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系。於欲界見所斷事隨未斷處有恚結系無嫉結系。若已斷處無二結系。若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系。於色無色界五部事。若具縛若不具縛一切時無二結系。由恚結長嫉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系必有恚結系。謂於欲界修所斷未離系事。或有恚結系無嫉結系。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或有四部恚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恚結未斷。由未斷故有恚結系無嫉結系。所以者何。見所斷部無嫉結故。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

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系亦有見結系耶。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系必有無明結系。或有無明結系無見結系。乃至廣說。此中無明結通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無明結系亦有見結系。若有見結系亦有無明結系。不具縛者無明結長見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系必有無明結系。謂於三界五部有見結未斷事。或有無明結系無見結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者謂彼邪見自性及見取戒禁取疑貪瞋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於此諸法無明結未斷故有無明結系。彼於自聚為所緣系及相應系。若於他聚為所緣系非相應系無見結系。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此見結不相應法。非所緣系無漏緣故。非相應系是他聚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彼於修所斷法無明結未斷故有無明結系或有九地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無見結系。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修所斷部無見結故。復次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如前說。於此諸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系無見結系亦如前說。復次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地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由未斷故有無明結系無見結系。所以者何。一切見結彼已斷故。如對見結。對疑亦爾。謂如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是故無明結若對疑結如對見結。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系亦有取結系耶。答若於此事有取結系。必有無明結系。或有無明結系。無取結系。乃至廣說。此中無明結通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無明結系亦有取結系。若有取結系亦有無明結系。不具縛者無明結長取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取結系必有無明結系。謂於三界五部有取結未斷事。或有無明結系無取結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地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由未斷故有無明結系無取結系。所以者何。遍行取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非遍行取結未斷已斷於修所斷法非能系故。修所斷部無取結故。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系亦有嫉結系耶。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系必有無明結系。或有無明結系無嫉結系。謂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無明結通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無明結系亦有嫉結系。若有嫉結系亦有無明結系。於欲界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界五部事。有無明結系無嫉結系。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系。於三界見所斷四部事。隨未離系處有無明結系無嫉結系。若已離系處無二結系。於色無色界修所斷事。有無明結系無嫉結系。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系。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離系處。有無明結系無嫉結系。若已離系處無二結系。由無明結長嫉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系必有無明結系。謂於欲界修所斷未離系事。或有無明結系。無嫉結系。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無明結未離此中或有四部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無明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或有八地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五部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無明結未斷。於此部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由未斷故有無明結系無嫉結系。所以者何。見所斷部無嫉結故。色無色界亦無嫉故。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若於此事有見結系亦有取結系耶。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系必有取結系。或有取結系無見結系。乃至廣說。此中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見結系亦有取結系。若有取結系亦有見結系。不具縛者有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系無見結系。由見結短取結長故。所問應作順前句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系必有取結系。謂於三界五部未離見結系事。或有取結系無見結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如前說。於此諸法取結未斷故有取結系。彼於自聚為所緣系及相應系。若於他聚為所緣系非相應系無見結系。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此見結不相應法非所緣系無漏緣故。非相應系是他聚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若於此事有見結系亦有疑結系耶。答應作四句。此中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見結系亦有疑結系。若有疑結系亦有見結系。不具縛者見疑二結各於自聚有系故長。各於他聚無系故短。是故所問應作自本四句而答。或有見結系無疑結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者。謂彼邪見相應心心所法。見結於彼有相應系以未斷故。無所緣系無漏緣故。疑結於彼全無系義。所以者何。遍行疑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見結相應法非所緣系無漏緣故非相應系是他聚故。或有疑結系無見結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疑結相應法有疑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疑結相應法有疑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疑結相應法者。謂彼疑相應心心所法。疑結於彼有相應系以未斷故。無所緣系無漏緣故。見結於彼全無系義。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疑結相應法非所緣系無漏緣故非相應系是他聚故。或有二俱系。謂具縛者於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具縛者於見苦所斷法有二部見結系二部疑結系。於見集所斷法亦爾。於見滅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三部見結系二部疑結系。於見滅所斷疑結相應法。有三部疑結系二部見結系。於見滅所斷見疑一結不相應法。有二部見結系二部疑結系。於見道所斷法亦爾。於修所斷法。有二部見結系二部疑結系。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所斷法。有一部見結系一部疑結系。於見集所斷法亦爾。於見滅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二部見結系一部疑結系。於見滅所斷疑結相應法。有二部疑結系一部見結系。於見滅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有一部見結系一部疑結系。於見道所斷法亦爾。於修所斷法。有一部見結系一部疑結系。或有二俱不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見滅道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並於修所斷法無二結系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見道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並於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具見世尊弟子。於見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系。此中諸法能系所繫俱已斷故皆離二結。謂見疑結俱離系故。見滅道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雖未離自部系。而見疑二結於彼不系故名無二結系。若於此事有見結系亦有嫉結系耶。答應作四句。此中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見結系亦有嫉結系。若有嫉結系。亦有見結系。於欲界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界五部事有見結系無嫉結系。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三界見所斷四部事。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事。有見結系無嫉結系。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系。集智已生滅或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事有嫉結系無見結系。於三界見滅或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系無嫉結系。於三界見苦集所斷法。及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無二結系。若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系。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離見結者有見結系無嫉結系。若已離見結者無二結系。此二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見結系無嫉結系。謂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見結未斷。此中於欲界見所斷法有見結未斷者。或有四部見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見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見結未斷者。或有八地見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見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四部見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見結未斷。由未斷故有見結系無嫉結系。所以者何。見所斷部及上二界無嫉結故。或有嫉結系無見結系。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品嫉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嫉結未斷。由未斷故有嫉結系無見結系。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修所斷法不能為系無漏緣故。修所斷部無見結故。或有二俱系。謂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部見結系一部嫉結系。復次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未離欲染者或有九品未離。乃至或有一品未離彼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見結系一部嫉結系。或有二俱不系。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並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並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系。此中或有已斷故不系。或有本無故不系。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如見結對後作一行。疑結對後作一行亦爾。謂見與疑俱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故。

若於此事有取結系亦有疑結系耶。答若於此事有疑結系必有取結系。或有取結系無疑結系。乃至廣說。此中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疑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取結系亦有疑結系。若有疑結系亦有取結系。不具縛者有於見滅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系無疑結系。由取結長疑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疑結系必有取結系。謂於三界五部未離疑結事。或有取結系無疑結系。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者。謂彼疑自性及見取戒禁取貪瞋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於此諸法取結未斷故有取結系。彼於自聚為所緣系及相應系。若於他聚為所緣系非相應系。無疑結系。所以者何。遍行疑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此疑結不相應法。非所緣系無漏緣故。非相應系是他聚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若於此事有取結系亦有嫉結系耶。答應作四句。此中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取結系亦有嫉結系。若有嫉結系亦有取結系。於欲界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界五部事。有取結系無嫉結系。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三界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界修所斷事有取結系。無嫉結系。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系。集智已生滅或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事。有嫉結系無取結系。於三界見滅或道所斷事。有取結系無嫉結系。於三界見苦集所斷事無二結系。若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系。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離取結者。有取結系無嫉結系若已離取結者無二結系。此二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取結系無嫉結系。謂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此中於欲界見所斷法有取結未斷者。或有四部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取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者。或有八地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取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四部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取結未斷。由未斷故有取結系無嫉結系所以者何。見所斷部及上二界無嫉結故。或有嫉結系無取結系。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品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未斷。由未斷故有嫉結系無取結系。所以者何。遍行取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修所斷法不能為系。非所緣故。修所斷部無取結故。或有二俱系。謂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部取結系一部嫉結系。復次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系。此中未離欲染者或有九品未離。乃至或有一品未離。彼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取結系一部嫉結系。或有二俱不系。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系。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系。此中或有已斷故不系。或有本無故不系。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

若於此事有嫉結系亦有慳結系耶答如是。設有慳結系復有嫉結系耶。答如是。謂嫉慳結俱唯欲界修所斷故。所問應作如是句答。若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具二結系。於三界見所斷法。及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系已離欲染於三界一切法無二結系。長短相似故言如是。問嫉結依他而轉慳結依自而轉。何緣互相問俱答如是耶。有作是說。嫉結於他能緣亦現起。於自能緣不現起。慳結於自能緣亦現起。於他能緣不現起。此據能緣故言如是。復有說者。此二俱緣自他而起。問嫉結緣他而起可爾。緣自而起云何。答如有施主為二苾芻作資生具。一則成好一不成好。不成好者見而生嫉。作是念言。彼資生具如我所得豈不快哉。此嫉亦能緣自而起。問慳結緣自而起可爾。緣他而起云何。答如有一類見他施時。便起慳心作如是念。彼人何用施他物為。然所施物自全無分。此慳亦能緣他而起故。答如是於理無違。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七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大莊嚴論經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馬鳴菩薩造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 行者淨身口意。至尊像前。應念...

佛說鬼問目連經

佛說鬼問目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靈峰藕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一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願文...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卷上 宋西天同譯經寶法大師賜...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如是我聞: 一...

徹悟禪師語錄

徹悟禪師語錄卷上 嗣法門人 了亮等 集 示眾 普說 一...

【佛教詞典】淨鞋履法

亦名:鞋履作淨法 行事鈔·二衣總別篇:「五分,得新履...

【佛教詞典】竹庵

(人名)四明尊者四世秀州當湖之解空尊者,名可觀,號...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況下,家屬該怎麼辦

問: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況下,家屬控制不住情緒想...

沒有這幾個經歷成就不了大事

《孟子與盡心篇》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保持一顆「不動心」

一位朋友,研究生畢業時,先主動地選擇留校做學問。周...

科學研究:善念能延長人的壽命

說起因果律,人們都會點頭認同,因為物質世界是有規律...

廣欽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時先要身心清淨,然後上坐。初步練習不一定就要雙...

惡要原諒,善要引導

南山和尚有兩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緣,得了一擔...

十種方法教你遠離睡眠昏沉

睡眠是修行人非常大的障礙,睡不著我們會焦慮,覺得身...

念佛不出聲心裡默念可以嗎

問: 請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先去想厭離娑婆...

聖嚴法師:多情須講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愛他往往反而傷害他」,在...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我們再看什麼是天眼。天眼是修學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報...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

靜坐的利益與方法

靜坐的利益 靜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對於身心健康,確為...

【視頻】《佛說寶賢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佛說寶賢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