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多情須講理

聖嚴法師  2011/10/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愛他往往反而傷害他」,在善變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現代人如何能關心別人而不束縛他?

如何才能是非分明不傷人?

在今天這個時代裡,社會上處處充滿緊張的氣息,主要原因不外乎是感性與理性不調而引起。

譬如,有些人為了追求個人的名利、權勢、地位,經年累月地緊張;許多悲天憫人的人也是很緊張;甚至還有一群人,自己什麼都沒有,也不追求什麼,卻鎮日緊張兮兮,深怕自己走在馬路上隨時會被車子撞上。

像這樣的社會、這樣的處境,使得人們無時無刻不是在緊張之中,擔心著自己,也擔心著他人。

自以為是的愛

理性的人,會為這一代或下一代、自己和他人、社會及國家乃至世界全人類而擔憂;屬於「杞人憂天」的近代人,時時刻刻都在沒事時,擔心著有事會發生。

純粹的理性會使人被現實的世界拒絕;純粹的感性會使人被現實的世界淹沒。如果時時處處講理,而又得理不饒人,步步緊逼人,當然會被人拒絕;經常情緒化的人,必然是糊塗人,也不能同情人。雖然也可能會站在自以為是的立場和觀點來愛人,卻不是以他人的角度來同情人。這種缺少理性的愛,可能會演變成佔有、控制又否定他人的自由空間。

理性、感性如何調和

雖然理性和感性的極端,會導致禍害和困擾,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並接受事實。而且,要先從如何調和理性和感性的問題上著手,其次是超越理性和感性,最後便可自如地運用理性和感性。唯有如此,才能替人類創造人間淨土的果實。

如何調和理性和感性?首先,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的情緒起伏不定、滿腔的忿恨不平、身心緊張、語無倫次、情緒激動難以控制時,內心要清楚明白,這是感性急於抬頭和力求表現的時刻,也是容易跟別人起大爭執的先兆。

此時處理事情,必不中肯,也不得當。感覺到自己受委屈、被罵、被指責又無處申辯時,血壓可能上升,情緒也隨之波動。

化干戈為玉帛

在這重要時刻,不妨告訴自己試著將頭腦放鬆,全身肌肉、小腹、神經都放鬆;若能放鬆,定可化干戈為玉帛。

所以,當理性抬頭時,需要用感性來配合;感性太強時,又需要用理性加以疏導,若能如此,世間才有溫馨和莊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了幻法師:婚姻源自愛慾心

一切眾生皆以愛慾而正性命,愛慾是三界眾生輪迴的根本...

佛陀為何要示現「納妻相」

四、納妻相:經云:游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麼修來的

言色相和,無相違戾。這是佛教導我們,夫婦之間精神生...

達照法師:改變命運的力量

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三種力量是最強大的。 第一種...

宣化上人:愛慾是修道的絆腳石

生死愛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無論對人或是...

在愛情中成長

《四十二章經》云: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

【推薦】婚前同居的危害

婚前同居通常是指男女在戀愛過程中,未經結婚登記,而...

六個維繫愛情的妙訣

女人問男人:有朵花長在懸崖上,去摘的人有摔死的危險...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聖嚴法師《自我而非我》

以前我剛開始教禪、講禪的時候,一開始就講無我的觀念...

聖嚴法師《禪修的要領》

身心放鬆 禪修者的第一個條件,是把身心放鬆。 頭腦放...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

聖嚴法師《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不同》

居士能夠說皈依嗎?居士可以講經嗎?居士可以化緣嗎?...

您了解您所吃的是什麼嗎

如果有人從墳墓中拖出一具腫脹、潰爛、膿血淋漓、血肉...

聖嚴法師《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例如,有的明星在...

雲居山的老和尚們無一人在痛苦中圓寂

我在雲居山的時候,從21歲開始擔任僧值師。僧值師就是...

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

在教內有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的說法,言下之意就是...

真修行人要過的錢財關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

曾國藩的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裡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這是一副自誡自勉...

有空就念佛,沒空就不念

有位學長告訴末學:他去請問老和尚要怎麼樣念佛? 老和...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修行法語

1、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

五戒善法為做人應知應行之原則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從自然界的萬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福田殊勝的祗樹給孤獨園

捨衛城中,有一大臣名為須達,因樂善好施,常幫助孤苦...

【佛教詞典】菩薩四無畏

菩薩教化眾生時,有四種的無畏,即   一、總持不忘,...

【佛教詞典】二種法身

於佛、菩薩之法身所立之理法身、智法身二種;在諸經論...

【視頻】慧律法師《第一義諦》(八)

慧律法師《第一義諦》(八)

【視頻】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十六)從地湧出品》

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十六)從地湧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