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勸受持品第三十四(卷五十八)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語釋提桓因諸天言:「應受是般若波羅蜜,應持、應親近、應讀、誦、說、正憶念!

「何以故?若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故,一切所修集善法,當具足滿,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

「諸天子!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故,佛種不斷,法種、僧種不斷。佛種、法種、僧種不斷故,世間便有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皆現於世;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菩薩道,皆現於世;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須陀洹乃至佛,皆現於世。」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汝當受是般若波羅蜜,持、讀、誦、說、正憶念!何以故?

「若諸阿修羅生心,欲與三十三天共鬪。憍尸迦!汝爾時當誦念般若波羅蜜,諸阿修羅噁心即滅,更不復生。

「憍尸迦!若諸天子、天女五死相現時,當墮不如意處,汝當於其前,誦讀般若波羅蜜,是諸天子、天女,聞般若波羅蜜功德力故,還生本處。何以故?聞般若波羅蜜有大利益故。」

「復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諸天子、天女,聞是般若波羅蜜經耳,以是功德故,漸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憍尸迦!過去諸佛及弟子,皆學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無餘涅槃。憍尸迦!未來世諸佛、今現在十方諸佛及弟子,皆學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無餘涅槃。何以故?

「憍尸迦!是般若波羅蜜,攝一切善法,若聲聞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薩法、若佛法。」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羅蜜能除一切不善法,能與一切善法。」

佛語釋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何以故?

「憍尸迦!過去諸佛因是明咒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來世諸佛,今現在十方諸佛,亦因是明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是明咒故,世間便有十善道,便有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便有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便有法性、如、法相、法住、法位、實際;便有五眼,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智、一切種智。

「憍尸迦!菩薩摩訶薩因緣故,十善出於世間,四禪、四無量心,乃至一切種智,須陀洹乃至諸佛,出於世間。

「譬如滿月照明,星宿亦能照明。如是,憍尸迦!一切世間善法、正法,十善乃至一切種智,若諸佛不出時,皆從菩薩生;是菩薩摩訶薩方便力,皆從般若波羅蜜生。

「菩薩摩訶薩以是方便力,行檀波羅蜜乃至禪波羅蜜,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證聲聞、辟支佛地,成就眾生、淨佛世界、壽命成就、世界成就、菩薩眷屬成就、得一切種智,皆從般若波羅蜜生。」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乃至正憶念,是人當得今世、後世功德。」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得今世、後世功德?」

佛告釋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終不中毒死,兵刃不傷,水火不害,乃至四百四病所不能中,除其宿命業報。

「復次,憍尸迦!若有官事起,是善男子、善女人,讀、誦般若波羅蜜故,往到官所,官不譴責。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威力故!若善男子、善女人,讀、誦是般若波羅蜜,到王所,若太子、大臣所,王及太子、大臣皆歡喜問訊,和意與語。何以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常有慈、悲、喜、舍心向眾生故。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得如是等種種今世功德。

「憍尸迦!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後世功德?

「是善男子、善女人,終不離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六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是人終不墮三惡道,受身完具,終不生貧窮下賤、工師、除廁人、擔死人家。

「常得三十二相,常得化生諸現在佛界,終不離菩薩神通。

「若欲從一佛界至一佛界,供養諸佛,聽諸佛法,即得隨意;所游佛界,成就眾生、淨佛世界,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憍尸迦!是名後世功德。

「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受持般若波羅蜜,親近、讀、誦、說、正憶念,華香乃至伎樂供養,常不離薩婆若心。是善男子、善女人,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今世、後世功德成就。」

【論】

釋曰:

佛是法王,讚歎受持般若波羅蜜者已;次天王釋讚,釋讚已;今次諸天讚。

以多眾讚故,令人信心轉深。

作是言:「應受持是般若波羅蜜。」

此中說受持因緣:「修諸功德,增益諸天,減損阿修羅,三寶不斷,六波羅蜜等諸功德出現於世。」

爾時,佛可諸天讚,告釋言:「汝受持是般若波羅蜜。」

此中說因緣:

若阿修羅生噁心,欲共三十三天鬪,汝爾時讀誦般若者,噁心即滅。

若二陣相對時讀誦般若者,阿修羅即退去。

問曰:

若爾者,何以不常誦般若,令阿修羅噁心不生?何故乃使兩陣相對?

答曰:

諸天多著福樂,染欲心利,雖知般若有大功德,不能常誦故。又以忉利天不淨業因緣故,致有怨敵,不得不鬪。

諸天命欲終時,五死相現:一者、華鬘萎;二者、掖下汗出;三者、蠅來著身;四者、見更有天坐己坐處;五者、自不樂本坐。諸天見是死相,念惜天樂,見當生惡處,心懷憂毒。爾時,若聞般若波羅蜜實相,諸法虛誑,無常空寂,信是佛法,心清淨故,還生本處。是天人不但還生本處,以聞般若故,世世受福樂,漸成無上道。

此中因緣,如經說:「般若波羅蜜為大明咒」者是。

問曰:

釋提桓因何以故名「般若」為「大明咒」?

答曰:

諸外道聖人,有種種咒術,利益人民;誦是咒故,能隨意所欲,使諸鬼神。

諸仙人有是咒故,大得名聲,人民歸伏。

貴咒術故,是以帝釋白佛言:「諸咒術中,般若波羅蜜是大咒術。」何以故?能常與眾生道德樂故。餘咒術樂因緣,能起煩惱,又不善業故,墮三惡道。

復次,餘咒術能隨貪慾、瞋恚,自在作惡;是般若波羅蜜咒,能滅禪定、佛道、涅槃諸著,何況貪、恚麁病!是故名為「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復次,是咒能令人離老、病、死,能立眾生於大乘,能令行者於一切眾生中最大,是故言「大咒」。

能如是利益故,名為「無上」。

先有仙人所作咒術,所謂能知他人心咒,名抑叉尼;能飛行變化咒,名揵陀梨;能住壽過千萬歲咒,於諸咒中無與等。

於此無等咒術中,般若波羅蜜過出無量故,名「無等等」。

復次,諸佛法名無等,般若波羅蜜得佛因緣故,言「無等等」。

復次,諸佛於一切眾生中名無等,是般若咒術,佛所作故,名「無等等咒」。

復次,此經中自說三咒因緣,所謂「是咒能舍一切不善法,能與一切善法。」

佛順其所嘆故,言:「如是!如是!」亦更廣其所讚,所謂「因般若故,出生十善道,乃至諸佛。」

是般若波羅蜜,屬菩薩故,佛說譬喻:諸佛能大破無明闇故,如滿月;菩薩破闇不如故,如星宿。如夜中有所見,皆是星、月力;世間生死夜中有所知見,皆是佛菩薩力。若世無佛,爾時,菩薩說法度眾生,著人天樂中,漸漸令得涅槃樂。菩薩所有智慧,皆是般若波羅蜜力。

復次,是菩薩雖行三十七品、十八空,知諸法畢竟不可取,亦不證聲聞、辟支佛道,而能還起善法,教化眾生、淨佛世界、壽命具足等,皆是方便般若波羅蜜力。

若是人能受持般若,乃至正憶念,得今世、後世功德。

「今世功德」者,所謂終不中毒死等。

問曰:

先已說不橫死,今何以更說?

答曰:

先已說般若波羅蜜,不一會中說,此為後來者更為說。

復次,刀、毒、水、火有二種:有他作,有自作。

先說他加兵、毒、水、火等,今為不自傷。何以知之?次說四百四病故知;上雖說人不能得其便,不說其人還恭敬供養。

「四百四病」者,四大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火熱相,地堅相,堅相故難消,難消故能起熱病。血肉、筋、骨骸髓等,地分。

「除其業報」者,一切法和合因緣生,無有作者,無有作者故;必受業報,佛所不能救,何況般若!

必受業報、不必受業報,先已說。

官事起者,誦般若波羅蜜力故,隨起皆滅。

問曰:

先說「人不能得便」,今何以復更說?

答曰:

先雖說人不能得便,不說國王、大臣等。

既不能得便,還復恭敬供養。何以故?是菩薩常有慈、悲、喜、舍心向眾生故。

「後世功德」者,世世所生,常不離十善道等,是故常不墮惡道。

是人折伏噁心故,受身完具,不生下賤等家。

學佛所學道故,得變化身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常得化生現在佛國」者,隨心所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聽受諸法,教化眾生,漸漸得成佛道。

是故行者應聞、受持,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如是得今世、後世功德。

◎大智度論釋梵志品第三十五

【經】

爾時,諸外道梵志來向佛所,欲求佛短。

是時釋提桓因心念:「是諸外道梵志來向佛所,欲求佛短,我今當誦念從佛所受般若波羅蜜;是諸外道梵志等終不能中道作礙、斷說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作是念已,即誦般若波羅蜜。

是時諸外道梵志,遙遶佛,復道還去。

時舍利弗心念:「是中何因緣,諸外道梵志遙遶佛,復道還去?」

佛知舍利弗心念,告舍利弗:「是釋提桓因誦念般若波羅蜜,以是因緣故,諸外道梵志遙繞佛,復道還去。

「舍利弗!我不見是諸外道梵志一念善心;是諸外道梵志,但持噁心來,欲求索佛短。舍利弗!我不見說般若波羅蜜時,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眾、婆羅門眾中,有持惡意來,能得短者!何以故?

「舍利弗!是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諸聲聞、辟支佛,諸菩薩摩訶薩等,守護是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

「是諸天、人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故。

「復次,舍利弗!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諸佛及聲聞、辟支佛、菩薩摩訶薩,諸天龍、鬼神等,皆守護是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是諸佛等,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故。」

爾時,惡魔心念:「今佛四眾現前集會,亦有欲界、色界諸天子,是中必有菩薩摩訶薩受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寧可至佛所,破壞其意。」是時,惡魔化作四種兵,來至佛所。

爾時,釋提桓因心念:「是四種兵,或是惡魔化作,欲來向佛。何以故?是四種兵嚴飾:頻婆娑羅王四種兵所不類,波斯匿王四種兵亦不類,諸釋子四種兵、諸梨唱四種兵皆亦不類。是惡魔長夜索佛便,欲惱眾生,我寧可誦念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即時誦念般若波羅蜜,惡魔如所誦聞,漸漸復道還去。

爾時,會中四天王諸天子,乃至阿迦尼吒諸天子,化作天華,於虛空中而散佛上,作是言:「世尊!願令般若波羅蜜久住閻浮提!所以者何?閻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羅蜜,隨所住時,佛寶住不滅,法寶、僧寶亦住不滅。」

爾時,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諸天,亦皆散華作是言:「世尊!願令般若波羅蜜久住閻浮提!若般若波羅蜜久住,佛、法、僧亦當久住,亦分別知菩薩摩訶薩道。復次,所在住處,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是處則為照明,已離眾冥。」

佛告釋提桓因等諸天子:「如是!如是!憍尸迦及諸天子!閻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羅蜜,隨所住時,佛寶如是住,法寶、僧寶亦如是住;乃至所住在處,善男子、善女人有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是處則為照明,已離眾冥。」

爾時,諸天子化作天華,散佛上,作是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魔若魔天不能得其便。世尊!我等亦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我等視是人即是佛、若次佛。」

是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者,當知是人先世於佛所作功德,多親近供養諸佛,為善知識所護。

「世尊!諸佛一切智應當從般若波羅蜜中求,般若波羅蜜亦當從一切智中求!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不異一切智,一切智不異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一切智,不二不別。是故我等視是人即是佛、若次佛。」

佛告釋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諸佛一切智即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一切智。何以故?憍尸迦!諸佛一切智,從般若波羅蜜中生。般若波羅蜜不異一切智,一切智不異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一切智,不二不別。」

【論】

釋曰:

上品中說聞、受般若者,魔若魔民、外道梵志,不得其便;今欲現證驗故,以威神感致眾魔,及諸外道。

是以外道梵志作是念:「佛在耆闍崛山中說般若波羅蜜,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引致十方眾生。我等共往難問,破此空論;其論若破,佛則自退,我等還得如本。」

是諸外道但有邪見、噁心、憍慢故來,欲出是畢竟清淨般若波羅蜜過罪。譬如狂人欲中傷虛空,徒自疲苦!

爾時,帝釋如佛教,受持般若,外道不能得便。今欲驗實,令人信知故。

帝釋無量福德成就,以天利根,深信般若,即時誦念,得般若力故,外道遙繞佛,復道而去。

問曰:

何以不直還,方遶佛而去?

答曰:

以般若神力故,於遠處降伏,作是念:「佛眾威德甚大,我等今往,徒自困辱,無所成辦;我等今若遙見直去,人當謂我等怯弱,來而空去。」

以是故,詐現供養繞佛,復道而去。

舍利弗本是梵志,見諸外道遠處而去,心少憐愍;不能以小事故,入三昧求知,作是念:「此諸外道何因緣來,竟不蒙度而空還去?」

佛言:「是般若波羅蜜力。」

舍利弗意念:「佛以般若波羅蜜,無事不濟,云何令此外道空來而去?」

佛知舍利弗所念,語舍利弗:「是諸梵志乃至無一念善心,但持惡意,邪見著心,欲求諸法定相,是故不中度。」譬如必死之病,雖有良醫、神藥,不能救濟。

「舍利弗!說般若波羅蜜時,非但此梵志,一切世間人,持噁心來,不能得便。何以故?一切諸佛及諸菩薩、諸天,常守護般若故。所以者何?諸佛、菩薩、天人作是念:我等皆從般若生故。」

魔來欲難問破壞,亦如是。

是時,會中諸天子先聞般若功德,今見證驗,心大歡喜,化華供養,作是願:「令般若波羅蜜久住閻浮提!」是事如下廣說;佛即印可。

諸天於佛前自誓言:「行者若聞、受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我等常當守護!所以者何?我等視是人如佛、若次佛。」

「如佛」者,法性身住阿鞞跋致,得無生法忍,乃至十地。

「次佛」者,肉身菩薩能說般若波羅蜜,及其正義。

爾時,帝釋以先世因緣所集功德智慧,讚是菩薩,此中更說讚歎因緣:

「諸佛一切種智,應從般若中求」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具足故,得佛時,般若變成一切種智,故言「一切種智當從般若中求」。

佛能說般若波羅蜜故,言「般若波羅蜜當從一切智中求」。

譬如乳變為酪,離乳無酪,亦不得言乳即是酪。

般若波羅蜜變為一切種智,離般若亦無一切種智,亦不得言般若即是一切種智。

般若與一切種智作生因,一切種智與般若作說因,因、果不相離故,言「不二不別」。

大智度論釋阿難稱譽品第三十六

【經】

爾時,慧命阿難白佛言:「世尊!何以故不稱譽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但稱譽般若波羅蜜?」

佛告阿難:「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為尊導!

「阿難!於汝意云何?不迴向薩婆若,佈施得稱檀波羅蜜不?」

「不也!世尊!」

「不迴向薩婆若,尸羅、羼提、毘梨耶、禪,智慧是般若波羅蜜不?」

「不也!世尊!」

「以是故知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為尊導,是故稱譽。」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佈施迴向薩婆若,作檀波羅蜜,乃至作般若波羅蜜?」

佛告阿難:「以無二法佈施,迴向薩婆若,是名檀波羅蜜。以不生、不可得迴向薩婆若佈施,是名檀波羅蜜。乃至以無二法智慧,迴向薩婆若,是名般若波羅蜜;以不生、不可得,迴向薩婆若智慧,是名般若波羅蜜。」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以不二法,迴向薩婆若佈施,是名檀波羅蜜?乃至以不二法,迴向薩婆若智慧,是名般若波羅蜜?」

佛告阿難:「以色不二法故,受、想、行、識不二法故,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二法故。」

「世尊!云何色不二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二法?」

佛言:「色、色相空。何以故?檀波羅蜜、色,不二不別;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檀波羅蜜,不二不別。五波羅蜜亦如是。

「以是故,阿難!但稱譽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為尊導!

「阿難!譬如地,以種散中,得因緣和合故便生,是諸種子依地而生。如是,阿難!五波羅蜜依般若波羅蜜得生,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亦依般若波羅蜜得生。

「以是故,阿難!般若波羅蜜為五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尊導!」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佛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者,功德未盡。何以故?

「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則受三世諸佛無上道。所以者何?欲得薩婆若,當從般若波羅蜜中求;欲得般若波羅蜜,當從薩婆若中求。

「世尊!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故,十善道現於世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乃至十八不共法現於世間。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故,世間便有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故,便有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故,諸佛出於世間。」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我不說但有爾所功德。何以故?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無量戒眾成就,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成就。

「復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當知是人為如佛。

「復次,憍尸迦!一切聲聞、辟支佛,所有戒眾、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戒眾乃至解脫知見眾百分、千分、千億萬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於聲聞、辟支佛地中心得解脫,更不求大乘法故。」

「復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供養、恭敬、尊重,華香、瓔珞乃至伎樂,亦得今世、後世功德。」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供養般若波羅蜜,恭敬、尊重,華香乃至伎樂,我常當守護是人!」

【論】

釋曰:

阿難雖多聞,力能分別空,而未離欲故,不能深入;雖常侍佛,不數問難空事。今佛讚歎般若波羅蜜,亦讚歎行者,是故阿難白佛言:「世尊!何以不稱嘆餘波羅蜜及諸法,而獨稱嘆般若波羅蜜?」

問曰:

佛從初以來常說六波羅蜜名,今阿難何以言「不稱說」?

答曰:

雖說名字,不為稱美,皆為入般若中故說。

佛語阿難:一切有為法中,智慧第一;一切智慧中度彼岸,般若波羅蜜第一。

譬如行路,雖有眾伴,導師第一;般若亦如是,雖一切善法各各有力,般若波羅蜜能示導出三界,到三乘。

若無般若波羅蜜,雖行佈施等善法,隨受業行,果報有盡;以有盡故,尚不能得小乘涅槃,何況無上道!

若佈施等善法,能觀如佛道相不二、不生不滅、不得不失、畢竟空寂,是名「迴向薩婆若」。是佈施福,世世常受果報而不盡,後當得一切種智。

如佈施,一切法亦如是相。

問曰:

佛何以不答不二因緣,還以「不二」解?

答曰:

阿難不問不二因緣,但問「何法不二」,是故佛答:「色等諸法不二故,般若波羅蜜能令五事等作波羅蜜故,但稱譽般若波羅蜜。」

佛欲令是義了了易解故,作是喻譬:「如大地能生萬物,般若波羅蜜亦如是。」

「能持一切善法種子」者,從發心來,除般若波羅蜜,餘一切善法。

是「因緣和合」者,是佛道中一心信忍,精進不休不息,欲受通達不壞,有如是等法。

「事得成辦」者,是增長者從發心起,學諸波羅蜜,從一地至一地,乃至佛地是。

問曰:

帝釋何以故言「佛說行者受持般若,功德未盡」?

答曰:

般若波羅蜜無量無邊,功德亦無量無邊。

說未究竟,中間外道梵志及魔來故,傍及異事,今還欲續聞。

帝釋深愛福德果報,樂聞般若功德,聽無厭足。

今更欲聞說,故自說因緣:「世尊!若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則受三世諸佛無上道功德智慧。所以者何?般若中應求一切種智,一切種智中應求般若。」如上品末說。

行者若受持般若波羅蜜,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度眾生故,集般若波羅蜜等諸功德,所謂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現於世間。是善法因緣故,有剎利大姓,乃至諸佛。

佛告天帝:「是人不但得如上功德,亦得無量戒眾等功德。」

戒眾者,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一切眾生中修畢竟無畏施。

眾生十方中數無量無邊,三世中數亦無量無邊。

六道、四生種類各各相亦無量無邊,於此無量無邊眾生中,施第一所愛樂物,所謂壽命,是故得無量戒眾果報。

如是不殺等戒,但說名字,則二百五十。

毘尼中,略說則八萬四千,廣說則無量無邊。

是戒凡夫人或一日受,或一世,或百千萬世;菩薩世世於一切眾生中施無畏,乃至入無餘涅槃,是名無量戒眾。

乃至解脫知見眾,亦如是隨義分別。

是五眾功德,勝於二乘,不可計量。

若人書寫、供養般若波羅蜜,得今世、後世功德。

問曰:

今世、後世功德深重,書持、供養輕微,云何得二世功德?

答曰:

供養有二種:一者、効他供養,二者、深心供養。知般若功德,深心供養故,得二世功德。

是般若有種種門入,若聞持乃至正憶念者,智慧精進門入;書寫、供養者,信及精進門入。

若一心深信,則供養經卷勝;若不一心,雖受持而不如。

復次,有如如意寶珠,是無記色法,無心、無識,以眾生福德因緣故生,有人供養者,能令人隨意所得;何況般若波羅蜜是無上智慧,諸佛之母,諸法寶中是第一寶!若人如所聞,一心信受供養,云何不得二世功德?

但人不一心供養,又先世重罪故,雖供養般若,而不得如上功德,般若無咎。

【經】

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說般若波羅蜜時,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法,諸天子益其膽力;是諸法師若疲極,不欲說法,諸天益其膽力故,便更能說。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復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於四部眾中說般若波羅蜜時,心無怯弱,若有論難,亦無畏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為般若波羅蜜所護持故。般若波羅蜜中亦分別一切法: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漏、若無漏,若善、若不善,若有為、若無為,若聲聞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薩法、若佛法。善男子、善女人住內空乃至住無法有法空故,不見有能難般若波羅蜜者,亦不見受難者,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為般若波羅蜜所護持故,無有能難壞者。

「復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時,不沒、不畏、不怖。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見是法沒者、恐怖者。

「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華香供養乃至幡蓋,亦得是今世功德。

「復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書持經卷,華香供養,乃至幡蓋,是人為父母所愛,宗親知識所念,諸沙門、婆羅門所敬,十方諸佛及菩薩摩訶薩、辟支佛、阿羅漢乃至須陀洹所愛敬,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羅等,皆亦愛敬。

「是人行檀波羅蜜,檀波羅蜜無有斷絕時;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無有斷絕時;修內空不斷,乃至修無法有法空不斷;修四念處不斷,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斷;修諸三昧門不斷,修諸陀羅尼門不斷;諸菩薩神通不斷,成就眾生、淨佛世界不斷,乃至修一切種智不斷。

「是人亦能降伏難論譭謗。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書持經卷,華香供養乃至幡蓋,亦得是今世、後世功德。」

「復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書持經卷,在所住處,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四天王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皆來到是處,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還去。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蔭行天、福德天、廣果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皆來到是處,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還去。淨居諸天,所謂無誑天、無熱天、妙見天、憙見天、色究竟天,皆來到是處,見是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還去。復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乃至廣果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及淨居天,並餘諸天龍、鬼神,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亦來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還去。

「是善男子、善女人應作是念:『十方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乃至廣果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及淨居天並餘諸天龍、鬼神,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來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我則法施已。』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乃至十方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護持是善男子、善女人,諸惡不能得便,除其宿命重罪。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所謂諸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來到是處。何以故?憍尸迦!諸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救護一切眾生,不舍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故。」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當知: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來,及十方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來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時?」

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見大淨光明,必知有大德諸天來,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時。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若聞異妙香,必知有大德諸天來,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禮拜時。

「復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行淨潔故,諸天來到其處,見般若波羅蜜,受、讀、誦、說、供養、歡喜、禮拜。是中有小鬼輩,即時出去,不能堪任是大德諸天威德故。以是大德諸天來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生大心。以是故,般若波羅蜜所住處,四面不應有諸不淨,應然燈、燒香,散眾名華,眾香塗地,眾蓋幢幡,種種嚴飾。

「復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說法時,終無疲極,自覺身輕、心樂,隨法偃息,臥覺安隱,無諸惡夢。

「夢中見諸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比丘僧恭敬圍遶而為說法,在諸佛邊聽受法教,所謂六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分別六波羅蜜義;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分別其義。

「亦見菩提樹莊嚴殊妙;見諸菩薩趣菩提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見諸佛成已轉法輪;見百千萬菩薩共集法論義,應如是求薩婆若,應如是成就眾生,應如是淨佛世界。

「亦見十方無數百千萬億諸佛,亦聞其名號,某方某界某佛,若干百千萬菩薩,若干百千萬聲聞,恭敬圍繞說法。

「復見十方無數百千萬億諸佛般涅槃;復見無數百千萬億諸佛七寶塔;見供養諸佛塔,恭敬、尊重、讚歎,華香乃至幢蓋。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見如是善夢,臥安覺安,諸天益其氣力,自覺身體輕便,不大貪著飲食、衣服、臥具、湯藥,於此四供養,其心輕微。

「譬如比丘坐禪,從禪定起,心與定合,不貪著飲食,其心輕微。何以故?

「憍尸迦!諸天法應以諸味之精,益其氣力故。

「十方諸佛及天龍、鬼神,阿修羅、揵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亦益其氣力。

「如是,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今世如是功德,應當受持般若波羅蜜,親近、讀、誦、說、正憶念,亦不離薩婆若心。

「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雖不能受持乃至正憶念,應當書持經卷,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乃至幡蓋。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說、正憶念,書經卷,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乃至幢蓋;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勝於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諸佛及弟子般涅槃後,起七寶塔,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乃至幢蓋。」

【論】

問曰:

天上自有般若,何以來至說法人所,益其膽力?

答曰:

天上雖有般若,諸天憐愍眾生故來,天來惡鬼遠去,益法師膽力,令其樂說;又使眾生益加信敬,以是故來。

有人言:天甘露味,微細沾洽,能入孔孔,使善男子四大諸情,柔軟輕利,樂有所說。

問曰:

一切說般若者,皆得諸天甘露味,令其樂說不?

答曰:

不也!若有行者一心求佛道,折伏結使,衣服淨潔,所說法處清淨,華香、幡蓋,香水灑地,無諸不淨;是故諸天歡喜,亦利益諸聽法者。

說法者雖不多讀內外經書,深入般若波羅蜜義故,心不怯弱、不沒、不畏、不恐。

何以故?

般若波羅蜜中,無有定法可執、可難、可破故。

復次,是般若波羅蜜中,亦分別說諸法:世間、出世間,常、無常,善、不善等,無法不有;以備有諸法故,不怯、不畏。若但有一法,則多所闕故,有恐畏。

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煩惱折薄,諸福德增益薰身故,威德可敬。身是功德住處故,雖形體丑陋,無所能作,猶為人所愛重,何況自然端正,能利益人!

問曰:

若諸佛、沙門、婆羅門所愛敬,可爾;父母愛念,何足稱?

答曰:

人雖父母所生,不順父母教,則不愛念;菩薩於恭順之中,倍復殊勝。

供養恭敬;尊重道德故,沙門、婆羅門愛敬。

平實至誠,口不妄言;深愛後世功德,不著今世樂;接養下人,不自高大;若見他有過,尚不說其實,何況讒毀!若必不得已,終不盡說。給恤孤窮,不私附己。

如是等事,皆是般若波羅蜜力。

是人功德遠聞故,諸天、世人皆所愛敬。

是供養般若波羅蜜故,世世常得六波羅蜜等,無有斷絕時。

是人福德智慧名聞故,若有問難譭謗,悉能降伏。

復次,諸天為供養般若波羅蜜故,來至般若所住處。

復次,山河、樹木、土地、城廓,一切鬼神,皆屬四天王;四天王來故,皆隨從共來。

是諸鬼神中有不得般若經卷者,是故來至般若波羅蜜處供養,讀誦、禮拜,亦為利益善男子故。此亦是今世功德,以諸天善神來故。

天帝破肉眼人疑,故問:「云何知大德天來?」

答:時見大光明,若聞殊異之香,亦以如先說住處清淨故。

問曰:

人身不淨內充,外淨何益?

答曰:

淨其住處及以衣服,則外無不淨;外無不淨故,諸天歡喜。

譬如國王大人來處,群細庶民避去;諸大德天來,小鬼去亦如是,大天威德重故,舊住小鬼避去。是諸大天來近故,是人心則清淨廣大。

行者若欲令大德天來,當如經所說。

惡鬼遠去故,身心輕便。所以者何?近諸惡鬼,令人身心漸惡;譬如近瞋人,喜令人瞋;近美色,則令人好色情發。

是人內外惡因緣遠離故,臥安覺安,無諸惡夢;若夢,但見諸佛,如經所說。

問曰:

般若波羅蜜在佛身中,若供養一佛,則供養般若波羅蜜,何以言「供養十方佛,不如供養般若波羅蜜」?

答曰:

供養者心,若供養佛取人相,人畢竟不可得,以取相故,福田雖大而功德薄少;供養般若波羅蜜者,則如所聞般若中,不取人相,不取法相,用是心供養故,福德大。

復次,般若波羅蜜,是一切十方諸佛母,亦是諸佛師。諸佛得是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及無量光明,神通變化,皆是般若波羅蜜力。

以是故,供養般若波羅蜜勝。

以是等因緣故,勝供養十方諸佛,非不敬佛。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八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

涅槃論

涅槃論一卷 婆藪槃豆作 沙門達磨菩提譯  頂禮淨覺海...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卷上 勝德赤衣菩薩造 西...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三具足經優波提舍翻譯之記一卷 施戒聞三備攝眾行。是...

佛說八部佛名經

佛說八部佛名經 元魏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聞如是...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

誡初心學人文

誡初心學人文 夫初心之人。須遠離惡友親近賢善。受五...

【註音版】佛說無垢賢女經

佛說無垢賢女經...

大方廣三戒經

大方廣三戒經卷上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是我聞:...

阿難七夢經

阿難七夢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阿難在舍衛國,有...

【註音版】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

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

佛說因緣僧護經

佛說因緣僧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蕅益大師文選

《序》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佛教詞典】苦諦下四行

苦諦下四行者:   一、無常行 謂觀五受陰因緣生,新...

【佛教詞典】惡龍

(異類)惡龍神也。仁王經下曰:惡鬼惡龍。同良賁疏曰...

念佛是享受,念的時候就是極樂

我們今天大概從早上五點多鐘有幾位菩薩就在那裡練習。...

為什麼多生多劫還沒有解脫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積的...

靠佛號加持,真發厭離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關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

聖嚴法師《建設人間淨土》

要使我們所處的世界變成淨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這些深恩重愛會障礙我們成道

蕅益大師開示我們,學道之人要真實具足剛骨。什麼是剛...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歸一處

學佛應念佛,念佛當一心。蕅益大師開示:得生與否,全...

大安法師: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這句名號我們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願,第二...

人生十不如

身若無端錯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說閑言雜語,不如...

免除死刑的契機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葉尊者的徒弟,他...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

有一天善根發動,不得不學佛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護法,叫做須達長者,...

【視頻】華嚴字母(靈鷲山僧眾唱誦)

華嚴字母(靈鷲山僧眾唱誦)

【視頻】水晶梵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水晶梵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