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供養儀式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供養儀式

 略有二十四法則:
 稽首毘盧遮那佛,  開敷淨眼如青蓮,
 我依大日經王說,  供養所資眾儀軌;
 為成次第真言法,  如彼當得速成就,
 又令本心離垢故,  我今隨要略宣說。

次擇所法第一:

 依於地分所宜處,  妙山輔峯半岩間,
 種種龕窟兩山中,  於一切時得安穩。
 芰荷青蓮遍嚴池,  大河流川洲岸側,
 遠離人物眾憒鬧,  條葉扶疏悅意樹,
 多饒乳木及祥草,  無有蚊虻苦寒熱,
 惡獸毒蟲眾妨難。  或諸如來聖弟子,
 嘗於往昔所游居,  寺塔練若古仙窟,
 當依自心意樂處,  捨離在家絕諠務,
 勤轉五欲諸蓋纏,  一向深樂於法味,
 長養其心來悉地(撰地法竟)。

若得依前所說地,先須澡浴,沐浴有印明,真言曰(應誦三遍):


「raṃ  vaṃ
藍 鑁」

T18p0178_01.gifT18p0178_02.gif

其手作印了,右轉護自體,左轉闢除眾魔,後指八方及上下,即是沐浴(沐浴法竟)。若掘地,亦須密印真言,真言曰(應誦三遍):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ha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 訶」

T18p0178_03.gifT18p0178_04.gif

此真言印,或餘經說,如是通用不違背,若能解了旋轉者,諸有所作皆成就。次若揣土時,亦須密印真言,真言曰: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khaṃ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 劍(應誦三遍)」

若欲加持地,先入法界心,淨除於世間,最下安大空,從空起風輪,乃至於地輪,等香水海觀。

T18p0178_05.gifT18p0178_06.gif

次若欲作量地,若從東北頭住,向南度,從東南地至西南度,從此地至西北量,從北方即還本地,度量地如上畢。

T18p0178_07.gif

凡有一切供養具,依前列隨日轉下,更忿怒之像,喜怒與俱。持誦時,從初夜至三,從四更至半夜,初後加hūṃ 吽pha ṭ 發oṃ 唵字,後加hūṃ 吽pha ṭ 發。持誦時,蹲踞坐曰之賢坐,若真言之初,以加持本心位。降伏者,轉加持白毫際;攝召者,在raṃ 字門,色如火光,haṃ 此唅字門,色加青黑在風,a 此阿字門,色加黃金,vaṃ 加此鑁字門,色如白月光,持於下體(名為瑜伽座。持自臍上);增益者,吉祥座;若真寂災者,蓮華坐。若真言之初後,na 納maḥ 麽。

持誦,言之初以oṃ 唵字,後加svā 莎hā 訶。時從後夜至日初出時。持誦時,從日中至日沒,悅樂之容,時澹泊之心。

次若事法畢,則向道場坐。

入佛三昧耶真言曰:


「na  maḥ  sa  rva  ta  thā  ga  te  bhyaḥ  vi  śva
南 麽 薩 婆 怛 他(引) 蘖 帝 [口*驃] 微 濕嚩(二合)
mu  khkhe  bhyaḥ  oṃ  a  sa  me  tri
目 契(二合) 弊 唵 阿 三 迷(二) 怛履(二合)
sa  me  sa  ma  ye
三 迷 三 麽 曳(平)(三)
svā  hā
莎 訶」

T18p0178_08.gif

當結三昧耶印,所謂淨除三業,遍觸諸支分,誦持真實語,才結此密印,能淨如來地也。次結法界生,密慧之幖幟,淨身口意故,遍轉於其身。真言曰(應誦三遍):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dha  rmma  dhā  tu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達 麽 馱 睹
sva  bha  va  ko
薩嚩(二合) 婆 嚩 句
haṃ
痕(三)」

T18p0178_09.gif

如法界自性,而觀於自身,或以真實語,三轉而宣說。當見住法體,無垢如虛空。

次,以金剛甲冑,莊嚴於自身,當觀所被服,遍體生焰光。真言曰:


「na  maḥ  sa  ma  nta  va  jra  ṇaṃ  oṃ
南 麽 三 曼 多 伐 折囉(二合) 赧(一) 唵(二)
va  jra  ka  va  ca  hūṃ
伐 折囉(二合) 迦 嚩 遮 吽」

T18p0178_10.gifT18p0178_11.gif

避諸魔除自障者,要誦彼真言已,當觀無垢字,及餘恶心類,覩之鹹四散。次懺諸罪根,須觀raṃ [口*藍]字門,色如日初出,燒除無始罪。真言曰:


「na  maḥ  sa  rva  ta  thā  ga  te  bhyaḥ  vi  śva
南 麽 薩 婆 怛 他(引) 蘖 帝 [口*驃](一) 微 濕嚩(二合)
mu  khkhe  bhyaḥ  sa  rva  thā  khaṃ
目 契(二合) 弊(二) 薩 嚩(二合) 他(三) 欠(四)
dga  te  spho  ra  he  māṃ  ga  ga
嗢蘖 帝 薩叵(二合) 囉 係 麽暗(二合)(五) 伽 伽
na  kaṃ  svā  hā
那 劍 莎 訶」

T18p0179_01.gifT18p0179_02.gif

如是真言印,頂戴加五支,並及香花燈,塗香末香等,世間及出世間,所有妙供具,便成三昧供,皆以印真言,是為三業清淨。

次結諸方界,以不動印真言,及去垢闢除,護持自身真言曰(應誦三遍):


「na  maḥ  sa  ma  nta  va  jra  ṇaṃ  ca  ṇḍa
南 麽 三 曼 多 伐 折囉(二合、引) 赧(一) 戰 拏
ma  hā  ro  ṣa  ṇa  spha  ṭ  ya  hūṃ
摩 訶 路 灑 儜(上)(二) 娑破(二合) 吒 也(三) 吽
trā  ka  hāṃ  māṃ
怛羅(二合) 迦(四) 悍 漫」

定手住其心,慧手普旋轉,應知所觸物,即名為去垢,以此而左旋,因是成闢除。若結方

T18p0179_03.gifT18p0179_04.gif

隅界,皆令隨右轉,所餘眾事滅惡淨諸障。

次以真言印,而請召眾聖,諸佛菩薩說,依本誓而來。真言曰:


「oṃ  va  jra  sa  tva  hūṃ  hūṃ
唵 嚩 折囉(二合) 薩 埵嚩(二合) 吽 吽
hye  hye
醯曳 醯曳」

T18p0179_05.gif

諸佛救世者,以茲召一切,安住十地等,大力諸菩薩,及餘難調伏,不善心眾生。其慧風幢,一誦一召,是召請也。

次奉三昧耶,以真言印,印相如上觀,諸三昧耶教。真言曰: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tāṃ  a  sa  me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阿 三 迷(二)
tri  sa  me  sa  ma  ye  svā  hā
怛[口*履] 三 迷 三 麽 曳(四) 莎 訶(入佛三昧耶印)」

以如是方便,正示三昧耶,則能普增益,一切眾生類,當得成悉地,速滿無上願,令本真言主諸明歡喜,如是發願。

次闢除眾魔,鉤本尊,便入歡喜門,令生尊歡喜,誦闢除真言。真言曰:


「hūṃ  ni  su  dbha  ni  hūṃ
吽 泥 蘇吽(二合) 婆 儞 吽」

T18p0179_06.gifT18p0179_07.gif

以慧手避從魔,真言並印左轉,定手作鉤留,即是留本尊也。

次奉獻閼伽水。所獻閼伽水,先已具嚴備,以本尊真言,加持真言曰(應通誦十五遍):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ga  ga  na  sa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一) 伽 伽 那 三
mā  sa  ma  svā  hā
摩 三 摩 莎 訶」

T18p0179_08.gif

奉諸善逝者,用浴無垢身,次當淨一切,佛口所生子。

次奉金剛座,即作蓮花印,令坐真言曰:


「na  maḥ  sa  ma  nta  bu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ddhā  nāṃ  āḥ
馱 喃(一) 阿(引聲急呼)」

T18p0179_09.gif

遍置一切處,覺者所安坐。

次當闢除自身所生障,以大慧刀印,聖不動真言。真言曰:


「na  maḥ  sa  ma  nta  va  jra  ṇaṃ  vaṃ
南 麽 三 曼 多 嚩 折囉(二合) 赧 鑁(前不動劍印)」

當觀最勝金剛焰,焚燒一切障,令盡無有餘,智者當轉作,金剛薩埵身,真言印相應,遍佈諸支分。

次頻誦真言,各說本真言,及自所持明,應如是作已,稱名而奉獻,一切先遍置,清淨法界心。所謂(前不動劍印)raṃ 囕字門,如前所獻開示稱名中。

塗香時,以密印用。真言曰: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vi  śu  ddha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一) 微 輸 馱
ga  ndho  dbha  va  svā  hā
健 杜(引) 嗢婆(二合) 嚩 莎 訶」

T18p0180_01.gif

次焚香供養。真言曰(應誦三遍):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dha  rmma  dhā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達 麽 馱
tu  dga  te  svā  hā
睹 弩蘖 帝(二) 莎 訶」

T18p0180_02.gifT18p0180_03.gif

次燃燈供養。真言曰(當誦三遍):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oṃ  ta  thā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一) 唵 怛 他(引)
ga  tā  rci  spha  ra  ṇa  va  bhā
蘖 多(引) 唎旨(二合) 薩叵(二合) 囉 儜 嚩 婆(去)
sa  na  ga  ga  nau  da  rya  svā  hā
娑 那(三) 伽 伽 猱 陀 哩耶(二合)(四) 莎 訶」

T18p0180_04.gifT18p0180_05.gif

次雜食飲供養。真言曰: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sa  ra  ra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阿 囉 囉(二)
ka  ra  ra  va  liṃ  da  da  mi  va  liṃ  da  ne
迦 囉 囉 沫 隣 捺 娜 弭 沫 隣 捺 泥(三)
ma  hā  va  liḥ  svā  hā
摩 訶(引) 沫 [口*履](四) 莎 訶」

T18p0180_06.gifT18p0180_07.gif

次及餘供養具,所應奉獻者,依隨此法則,淨敬養眾聖尊。復作心儀式,清淨極嚴麗,所獻皆充滿,平等如法界,此方及餘剎,普入諸趣中。依諸佛菩薩,福德而生起,幢幡諸瓔蓋,廣大妙樓閣,及天寶樹王,遍有諸資具,眾香華雲等,無際猶虛空。各雨諸供物,供養成佛事,思惟奉一切,諸佛及菩薩。以虛空藏明,普通供養印,三轉作加持,所願皆成就。次普通印,頂戴廣供養,懺悔諸垢,一依本法座,便入三摩地,將以本種子,安置自體內,轉成本尊身。真言曰(前普通供養印):


「na  maḥ  sa  ma  nta  bu  ddhā  nāṃ  a
南 麽 三 曼 多 勃 馱 喃 阿」

次持誦法之念誦三落叉,三昧即現前,轉成法界身。念誦既畢已,遍數寄本尊,復獻閼伽等,諸供養等物,准初廣作之,護尊及己身。所作既畢已,頂解三昧耶,護道場及己身,轉讀摩訶衍,印塔浴佛像,經涉人事,其若初後夜,遍數同一等,午時減半數。

凡持誦法,略有二種:一者依時,二者依相。依時者,謂所期數滿,及定時日月限等。依相者,謂佛塔圖像出光焰音聲等,當知是真言行者罪障淨除之相也。若其法事竟,當誦此偈,偈曰:

「諸法從緣生,  此法從緣滅,
 彼法從因滅,  是大沙門說。」

凡作曼荼羅者,依前法也,若其度量分短之能造,最大三十六肘、二十八肘、十六肘、八肘、六肘、四肘,極小二肘,皆取受方福人身手肘量,形狀如前。若為國王大臣長者,具有種種上妙具七寶器等。

又阿闍梨,有眾多聰明快利弟子,應作廣壇;若其施主乏少,無七寶上妙供具,亦無眾多聰明快利弟子,應作略法,隨力所辦。凡所供養物,但除五辛酒肉等不淨者,其供養器皆用金銀銅鐵瓷等,餘者悉不堪用,其壇內供養諸味等,一日一易,如果子等,三日一易亦得。

凡欲易供養物及掃拭,先鬚髮遣聖者、啟白尊容,然後掃拭塗香供養。行者口云:「尊容暫出離道場。」掃拭訖,塗香,復開座位,覆請已了,供養法如前。

又復內院中央一院主,隨其施主所樂佛等為道場主,及般若乃至菩薩等,隨意安置中,隨主。

供養儀式

靈雲校本末雲貞享三年四月廿三日一校

 並點爛脫了 淨嚴(四十八載)


上篇:大毗盧遮那略要速疾門五支念誦法

下篇:大日經持誦次第儀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金剛頂經金剛界大道場毗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內證智眷屬法身異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禮懺文

金剛頂經金剛界大道場毘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內證智眷屬...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

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

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

佛說消除一切災障寶髻陀羅尼經

佛說消除一切災障寶髻陀羅尼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註音版】十二佛名神咒

十二佛名神咒...

【註音版】佛說八佛名號經

佛說八佛名號經...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失譯人名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

【佛教詞典】本才

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福州(福建)長溪人,俗姓姚。號...

【佛教詞典】禪宗七祖

(名數)傳燈錄謂初祖達磨至六祖慧能,以法及衣相傳,...

將惡習變成自己的助力

又是一年春好處,待到回望弱冠時。轉眼間,我離畢業又...

大器晚成

姜子牙是商朝末年人,他的始祖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

發心念佛求生西方,七寶池中即生一朵蓮花

原文: 夫眾生之心,與阿彌陀佛之心,覿體相同,若以信...

思慧很重要,沒有人可以取代

從我們學習的角度,聽聞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們讀《阿彌陀經》,有兩句話是非常重要的,是...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悖凶類 悖是違背、違逆的意思,悖凶指違背事物發展的自...

五台山故事:掉隊的羅漢哪去了

明朝,五台山萬壽寺方丈志誠法師與三寶弟子經過千辛萬...

惟賢長老:淨土教的殊勝和修法

各位師父、各位居士: 我於四月二十六日由重慶到蓬溪...

佛為病比丘灌頂獲安記

過去,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時,有一位比丘全身上下...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四大菩薩隨身法物的表法意義

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

末法最後住世一百年的佛經

佛教的法運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視頻】《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視頻】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

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