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稻芉經

闕譯附東普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稻芉經

闕譯附東普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薩摩訶薩眾。

爾時尊者舍利弗往至彌勒經行處。彌勒舍利弗俱坐石上。爾時尊者舍利弗問彌勒言。今日世尊覩見稻芉而作是說。汝等比丘。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即是見佛。爾時世尊作是說已默然而住。彌勒。世尊何故說是修多羅。復以何義說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皆以何義作如是說。云何是十二因緣。云何見因緣即是見法。云何見法即是見佛。

爾時彌勒語舍利弗言。佛世尊常說。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十二因緣者。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眾苦聚集為大苦陰作因。是故佛說十二因緣。云何是法入正道分及涅槃果。如來略說是法。云何是佛。能覺一切法。故名為佛。若以慧眼見真法身。能成菩提所學之法。云何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佛作是說。十二因緣常相續起無生如實見不顛倒。無生無作。非有為無住無為。非心境界寂滅無相。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常相續起無生。如實見不顛倒。無生無作。非有為無住無為。非心境界寂滅無相。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無上道具足法身。

尊者舍利弗問彌勒言。云何名十二因緣。彌勒答言。有因有緣是名因緣法。此是佛略說因緣相。以此因能生是果。如來出世因緣生法。如來不出世亦因緣生法。性相常住無諸煩惱。究竟如實非不如實。是真實法離顛倒法。復次十二因緣法從二種生。云何為二。一者因。二者果。因緣生法復有二種。有內因緣。有外因緣。外因緣法從何而生。如似種能生牙。從牙生葉。從葉生節。從節生莖。從莖生穗。從穗生華。從華生實。無種故無牙。乃至無有華實。有種故牙生。乃至有華故果生。而種不作念我能生牙。牙亦不作念我從種生。乃至華亦不作念我能生實。實亦不作念我從華生。而實種能生牙。如是名為外因生法。云何名外緣生法。所謂地水火風空時。地種堅持。水種濕潤。火種成熟。風種發起。空種不作障礙。又假於時節氣和變。如是六緣具足便生。若六緣不具物則不生。地水火風空時。六緣調和不增減故。物則得生。地亦不言我能持。水亦不言我能潤。火亦不言我能成熟。風亦不言我能發起。空亦不言我能不作障礙。時亦不言我能令生。種亦不言我從六緣而得牙。牙亦不言我從數緣生。雖不作念從爾數緣生。而實從眾緣和合得生牙。亦不從自生。亦不從他生。亦不從自他合生。亦不從自在天生亦不從時方生。亦不從本性生。亦不從無因生。是名生法次第。如是外緣生法以五事故。當知不斷亦非常亦不從此至彼。如牙種少果則眾多。相似相續不生異物。云何不斷。從種牙根莖次第相續故不斷。云何非常。牙莖華果各自別故非常。亦不種滅而後牙生。亦非不滅而牙便生。而因緣法牙起種謝。次第生故非常。種牙名相各異故。不從此至彼。種少果多故當知不一。是名種少果多。如種子不生異果故。名相似相續。以此五種外緣諸法得生。

內因緣法從二種生。云何為因。從無明乃至老死。無明滅即行滅。乃至生滅故則老死滅。因無明故有行。乃至因有生故則有老死。無明不言我能生行。行亦不言我從無明生。乃至老病死亦不言我從生生。而實有無明則有行。有生則有老死。是名內因次第生法。云何名內緣生法。所謂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何謂為地。能堅持者名為地界。何謂為水。能潤漬者名為水界。何謂為火。能成熟者名為火界。何謂為風。能出入息者名為風界。何謂為空。能無障礙者名為空界。何謂為識。四陰五識亦言為名亦名為識。如是眾法和合名為身。有漏心名為識。如是四陰為五情根名為色。如是等六緣名為身。若六緣具足無損減者則便成身。是緣若減身則不成。地亦不念我能堅持。水亦不念我能濕潤。火亦不念我能成熟。風亦不念我能出入息。空亦不念我能無障礙。識亦不念我能生長。身亦不念我從數緣生。若無此六緣身亦不生。地亦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非男非女亦非非男非非女非此非彼。水火風乃至識等亦皆無我無眾生無壽命。乃至亦非此非彼。

云何名無明。無明者。於六界中生一想。聚想常想不動想不壞想內生樂想眾生想壽命想人想我想我所想。生如是種種眾多想。是名無明。如是五情中生貪慾瞋恚。想行亦如是。隨著一切假名法名為識。四陰為名。色陰為色。是名名色。名色增長生六入。六入增長生觸。觸增長生受。受增長生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增長故能生後陰為生。生增長變名為老。受陰敗壞故名為死。能生嫉熱故名憂悲苦惱。五情違害名為身苦。意不和適名為心苦。如是等眾苦聚集常在闇冥名為無明。造集諸業名為行。分別諸法名為識。有所建立名為名色。六根開張名為六入。對緣取塵故名為觸。受覺苦樂故名為受。如渴求飲故名為愛。能有所取故名為取。起造諸業故名為有。後陰始起故名為生。住世衰變故名為老。最後敗壞故名為死。追感往事言聲哀慼名為憂苦。事來逼身是名苦惱。追思相續故名為悲。煩惱纏縛故名為惱。邪見妄解名為無明。以此邪解起於三業故名為行善惡等業能受果報故名為識。從污穢無記業生污穢無記識。不動業生不動識。從識生名色。從名色生六入。從六入生觸。從觸生受。從受生愛。從愛生取。從取生有。從有生生。從生有老死憂悲苦惱。彌勒語尊者舍利弗。十二因緣各各有果。非常非斷。非有為不離有為。非盡法。非離欲法。非滅法。有佛無佛相續不斷。如河駃流間無絕時。

爾時彌勒重語尊者舍利弗。十二因緣各各有因。各各有緣。非常非斷。非有為不離有為。非盡法。非離欲法。非滅法。有佛無佛相續不斷。如河駃流間則無絕。能以四緣增長十二緣。何等為四。無明愛業識。識為種體。業為田體。無明愛是煩惱體。能生長識。業為識田。愛為潤漬。無明覆植識種子。業不作念我能生識種。愛亦不作念我能潤漬。無明亦不作念我能覆植識種。識亦不作念我從爾所因緣。復次業為識田。無明為糞。愛水為潤。便生名色等牙。而名色牙亦不從自生。亦不從他生。亦不從自他合生。亦不從自在天生。亦不從時方生。亦不從體生亦不無因緣生。復次欲樂父母精氣眾緣和合故生色牙。無主無我無造無壽者。猶如虛空如幻。從眾因緣和合而生。復次尊者舍利弗。眼識從五因緣生。云何為五。眼色明空作意。識便得生。眼識依眼根以色為境界。緣明以為照虛空不作障礙。作意起發故。生眼識。如是眾緣若不和合眼識則不生。而眼識亦不作念我能作體想。色亦不作念我能作境界。明亦不作念我能照了。空亦不作念我能無礙。作意亦不作念我能發起眼識。眼識亦不作念我從數緣生。如此眼識實假。眾緣和合而生。如是次第諸根生識。亦如是說。

復次舍利弗。無有法從此世至他世。但業果莊嚴眾緣和合便生。又復舍利弗。譬如明鏡能現面像。鏡面各在異所。而無往來物見同處。又復舍利弗。如月麗天去地四萬二千由旬。水流在下月曜於上。玄象雖一影現眾水。月體不降水質不昇。如是舍利弗。眾生不從此世至於後世。不從後世復至於此。然有業果因緣報應。不可損減。復次尊者舍利弗。如火得薪便然薪盡則止。如是業結生識週遍諸趣。能起名色果。無我無主亦無受者。如虛空。如熱時炎。如幻如夢無有實法。而其善惡因緣果報隨業不亡。又復尊者舍利弗。十二因緣亦從五因緣生。非常非斷不來不去因少果多。亦相似相續次第而生。云何非常。一陰滅一陰生。滅非即生生非即滅。故名非常。云何不斷。如秤高下此滅彼生。故名不斷。如實知見。云何不來不去無有子去而至於牙。亦無牙來而趣子所。以是緣故。無有從此至彼。然實以少種能生多果。云何相似而生。如不善因生不善果。如善因生善果。以是故名相似相續而生。又復舍利弗。如佛所說。能觀十二因緣。是名正見。若正觀十二因緣者。於過去身中不生有想。於未來身中亦不生無想。眾生為從何來去何所至。若沙門婆羅門及世間人。成就諸見我見眾生見命見丈夫見吉不吉見。如是十二因緣。如多羅樹剪滅其首更不得生。我見則除。若人正見十二因緣。若得如是思心。尊者舍利弗。若有眾生能忍是法。此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間解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必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尊者舍利弗聞彌勒作是說已。歡喜而去。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及諸大眾。頂禮彌勒。歡喜奉行。

佛說稻芉經


上篇:了本生死經

下篇: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持世經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所欲致患經

所欲致患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金耀童子經

佛說金耀童子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卷上 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

佛說受歲經

佛說受歲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註音版】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華嚴發菩提心章

華嚴發菩提心章凡例 此章別有異本,而文畫多紕謬,字...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修西輯要

修西輯要序 才知過去。已換為現在。才知現在。已換為...

【註音版】六字神咒經

六字神咒經...

中本起經

中本起經卷上(次名四部僧,出長阿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如是我聞:...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緣起第一】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

【佛教詞典】相應隨眠與所緣隨眠差別

【相應隨眠與所緣隨眠差別】 p0839   大毗婆沙論二十...

【佛教詞典】訶陵

(地名)又作波陵。在爪哇島。寄歸傳一所謂南海諸洲十...

禪門的十六字心要

達磨大師《悟性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

菩薩戒從天竺傳入中土的故事

梵網菩薩戒號稱千佛大戒,我們再珍視都不為過。而如果...

人間佛教的人情味

法師與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師留日期間,一天相約...

修行要養成有定課的習慣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漸養成有定課的習慣。但一開始也不...

為什麼為人處事要誠實信譽

問: 為什麼為人處事要誠實信譽? 方海權答: 經中說...

今生遭到果報,老本是還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們要相信因果,現在受的都是因果報應,有什麼好抱怨...

尊重他人的秘密,務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驢的哲學

人生必須渡過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層次,最重要的是永遠...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

西方蓮台的「三輩九品」

觀無量壽佛經說。西方蓮台有九品。今略說之。 上品上生...

彌勒菩薩的象徵意義

到寺院朝拜過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漢傳佛教寺院的天王...

【視頻】佛說盂蘭盆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盂蘭盆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

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