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佛告諸比丘言:「昔者有賈客,名阿鳩留,居處甚富,金銀珍寶,奴婢眾多。阿鳩留不信有後世生,作善不得善,作惡不得惡。阿鳩留言:『人死後身、地外地身、水外水身、火外火身、風外風身皆共和合,人死後終不復生也。人所作善惡,心所念、口所言、身所行,皆當棄捐,後不復生。』

「時,阿鳩留持財貨數千萬,與賈客五百人俱行。阿鳩留最尊豪相隨行賈客,當經劇道無水草處,所持糧食、水草皆已盡,行一日、二日不見水草,行三日、四日不見水草。賈客皆恐怖言:『今我皆悉當於此荒澤中餓死耶!』各自啼哭,呼父母妻子。

「阿鳩留遣騎四布,行求水草。阿鳩留自行遙見一樹,樹葉青青果蓏繁熾,自念此樹下猶當有水,便前趣樹。見一男子,端正無比,遙見阿鳩留騎馬來前,迎趣之,言:『多賀來到,在所求索。』阿鳩留見樹下人答之,即大喜,如得更生。樹下人言:『從何所來?欲所之到?』阿鳩留言:『索救我命及五百人畜生命。』樹下人言:『欲何求索?』言:『我欲得水。』樹下人便舉右手,水從五指端出,如流泉,甚香味,語阿鳩留言:『自極飲。』飲已復從索飯,樹下人便舉右手,美食從指端出。

「阿鳩留得飽食已,便舉聲大啼哭。樹下人因問:『仁者啼哭為?』阿鳩留言:『我等伴五百人及畜生,從三四日以來,皆不得飲食,飢餓甚極,命在須臾,是故我啼哭耳。』樹下人語阿鳩留:『若行將五百人及畜生來,我悉為若飽之。』

「阿鳩留即馳行,呼伴人語之言:『勿復憂也,已得飲食處,隨我去來。』伴人大喜,便隨去到樹下,皆叉手,為樹下人作禮。樹下人問言:『欲何得?』人皆言:『大飢渴。』樹下人即復舉右手五指端,即復大水出,水如流泉,人馬畜生皆飲;復從索飯,樹下人復舉右手五指端,出名美飲食與之,五百人及畜生皆飽滿。

「樹下人因問:『五百人等,卿皆欲至到,何等求索?』賈人言:『我皆欲到大海,求索珍寶。』樹下人因問:『卿皆欲索珍寶者,便可從我手中出。』樹下人便舉右手,從五指端出金銀、水精、琉璃、珊瑚、虎魄、白珠,人便斂取,取各自重如去。

「樹下人語阿鳩留:『持此金銀歸鄉里,用佈施貧窮者,欲得飯者飯之,欲得金銀、錢財、衣被者極與之。令道人皆咒願我,令我得其福,令我手中出琦物,又多使我早脫此荒澤中。』

「阿鳩留聞此語大驚怖,便以頭面著地,問:『仁者為何等人乎?是天耶?龍耶?鬼神耶?是人耶?』

「樹下人言:『我亦非天、亦非龍、亦非鬼、亦非人,我是豪薜荔也。我前世時,於國中大貧窮,常在城門下坐,雖貧窮心淨潔,愛樂沙門道人,我貧窮不能施人,見他人佈施,代其喜。時迦葉佛般泥洹去,諸比丘來從我乞匃食,我應比丘言:「我無所有。」但遙指示城中,某家善可得飯,某家不善不可得飯。比丘乞來出,我見有所得,即歡喜。又迦葉佛般泥洹去,其國王名為基立,為迦葉佛起七寶塔,我輒持手著其上言:「令我得其福。」王上好物於佛塔,我輒持手著之言:「使我得其福。」但用貧故未曾齋,飯食無時又飲酒,是故死後,以作豪薜荔耳。但用我前世見人作善,代其歡喜,手著其物上,是故令我五指端在所出;但用生時未曾齋,故使我作是間薜荔。』

「阿鳩留自念言:『我前不信有後世生、作善不得善,作惡不得惡。今我眼見,是為審有後世,復生審有作善得善、作惡得惡。從今日以去,歸鄉里,快當作善,佈施與人,恣所求索,人有欲得金銀、珍寶、飲食、衣被者,皆與之,不逆人也。』

「阿鳩留歸到鄉里,語一國中人:『誰有欲得金銀、珍寶、衣被、飲食者,恣所求索,皆來取之。』如是佈施無央數,日日飯八萬四千道人,但瀾汗流出門,人用擿船而行。阿鳩留作善極意,死後便上第二忉利天上作天人,去離天帝座四百八十里。

「其國中有乞匃女人,名曰[女*參],以善心持一杅米粥,與沙門摩訶迦葉。女人死後,亦生忉利天上作天人,在天帝釋邊第三座,復勝餘天五事。何謂五事?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安樂;四者、智慧;五者、威神,勝於餘天。

「後佛母忽故,生忉利天。時佛天上為母說經。說經已,佛母及諸天無央數,皆得須陀洹道。佛因見阿鳩留佈施與人,遠在天帝釋邊,四百八十里坐;復見乞匃女人,持米粥與沙門摩訶迦葉,在天帝釋邊第三座,又勝餘天五事。佛見悉皆識知,即遙呼阿鳩留言:『佈施善人來相見。』阿鳩留即來前,持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我佈施大眾多,但得凡人耳,不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佛道也。今見乞匃女人,持米粥與沙門摩訶迦葉,今世在帝釋邊第三坐,又勝餘天五事。』人持小物與摩訶迦葉,得福乃爾,是故身自致豪貴如此。」

天便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阿鳩留經


上篇:佛說菩薩逝經

下篇: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佛說解節經

佛說解節經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不可言無二品第一...

佛說四願經

佛說四願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一法品第一之...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卷上 沙門善導集記  奉請四...

佛般泥洹經

佛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堅固女經

佛說堅固女經 隋北印度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說咒時氣病經

佛說咒時氣病經...

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是法非法經

佛說是法非法經(出《中阿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佛教詞典】應本

即應化身之根本。在天台宗,藏、通、別、圓等化法四教...

【佛教詞典】鑽故紙

(雜語)譏死閱經典之僧也。傳燈錄曰:古靈神師一日在...

一名退休婦產科醫生的懺悔

以下所述,是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真實故事。 因為母親退...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問: 《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

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

三、觀心無常 迷卻真常,緣氣紛紜集一腔。離彼前塵相,...

女眾出家的注意事項

近來經常有女居士問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夠放...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經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位土財主,雖然非常...

當今邪師的十九種典型表現

依止善知識乃修行之必須,但行者不能盲目隨便依止。若...

極樂世界有十種樂

慈雲懺主說:極樂世界有十種樂: (1)無不常值佛苦,...

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

化貪婪為恬淡

貪婪是一種飢渴的心態,它的本質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今天在禪堂裡面種的是般若因,所以禪堂裡面稱智慧堂,...

生死無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有些異樣,以為...

【視頻】禮千佛法會(佛光山)

禮千佛法會(佛光山)

【視頻】瑜伽焰口

瑜伽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