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普達王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普達王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眾祐游於聞物國祇氏之樹給孤獨聚,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時有夫延國王,號名普達,典領諸國,四方貢獻。王身奉佛尊法,未甞偏抂,常有慈心,愍傷愚民不知三尊,每當齋戒,輒登高觀燒香,還頭面著地,稽首為禮。國中臣民怪王如此,自共議言:「王處萬民之尊,遠近敬伏,發言人從,有何請欲,毀辱威儀,頭面著地?」群臣數數共議,欲諫不敢。

王勅臣下,使嚴當行,王即與吏民數千人,始出宮未遠,忽見一道人,王便下車卻蓋,住其群從,頭面著地,為道人作禮,尋從而還,施設飯食,遂不成行。群臣於是乃諫言:「大王至尊!何宜於道路為此乞匃道人,頭面著地?天下尊貴唯有頭面,加為國主,不與他同。」

王便勅臣下,令求死人頭及牛、馬、豬、羊頭。臣下即遍行求索,歷日乃得,還白王言:「前被教求死人頭及六畜頭,今悉已得。」

王言:「於市賣之。」臣下即使人賣之,牛、馬、豬、羊頭皆已售,但當有人頭未售。

王言:「賤貴賣之,趣使其售,如其不售,便以匃人。」如是歷日,賣既不售,匃人又無取者,頭皆膖脹臭處不可近。王便大怒,語臣下言:「卿曹前諫言:『人頭最貴,不可毀辱頭面著地禮道人。』今使賣六畜頭皆售,人頭何故匃人無取者?」

王即勅臣下,嚴駕當出,到城外曠澤中有所問,群臣人民莫不振悚,未知王趣。王即導從出到城外,告群臣言:「卿寧識吾先君時,有小兒常執持蓋者不?」

臣下對曰:「實識有之。」

王言:「今此兒何所在?」對曰:「亡已久遠,乃歷十七年。」

王言:「此兒為人善惡何如?」

對言:「臣等常覩,其承事先王,齋戒恭肅,誠信自守,非法不言。」

王告諸臣:「今若見此兒在時所著衣服,寧識之不?」諸臣對曰:「雖自久遠,臣故識之。」

王顧使邊,從急還內藏,覓取前亡兒衣來,須臾衣至。王曰:「此寧是不?」臣下對曰:「實是其衣。」

王曰:「今儻見兒身,為識之不?」臣下皆默,然良久對曰:「臣自懼蔽闇,卒覩不別。」

王始欲說其本變,前所見道人來到,王大歡喜,起頭面著地,為道人作禮,臣下莫不歡喜。道人就座,王叉手白言:「吾前卒於道路見道人,旋從而還,並為臣民所見譏怪,諫言:『人頭面最為尊貴,加為國君萬姓之主,四方歸向。何所請欲,為乞匃道人,頭面作禮?』吾時勅令,六畜頭及與人頭,俱於市賣之,六畜頭皆售,有人頭無買者,匃人又不取,而是曹所珍貴,今故嚴出亦欲示其本末,有幸之願,道人屈威,願為此國臣民,開導愚癡,令知真法,導現橋樑。」

道人即為臣下說王本變:「欲知王者,本是先王時執蓋小兒,常隨先王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淨守意,不犯諸惡。其後過世,魂神還生,為王作子,今致尊貴,皆由宿行齋戒所致。」

臣下大小,莫不僉然曰:「吾等幸遇得覩道人,願遂哀愍愚朦,乞為弟子。」

道人告諸臣民:「吾有大師,當從受問。」

諸臣報言:「願聞大師何所施行?皆盡年命,儻一親奉,受其法言。」

道人告言:「我師號曰佛,身能飛行,頂有圓光,分身散體,變化萬端,奇相三十二,姿好八十章,典領天地,萬有二千獨步三界莫與齊倫,門徒清潔號為沙門,其所教授度脫不唐。」

臣下即啟道人:「佛寧可得見不?」

道人報言:「甚善!當往啟尊。」

臣下問道人言:「佛今所在,去是幾何?」

道人報言:「乃六千餘裡。」語言須臾頃,道人便飛到捨衛國,具以啟佛:「彼國人民甚可愍傷,今皆誠心願欲見佛。唯垂大慈,開示真道。」

佛則默然,呼告阿難:「勅諸比丘,明日當到夫延國。」

阿難宣佛教,還白佛言:「明日行儀式云何?」

佛言:「臨至當現威神到。」

時,佛即與諸比丘俱,未到數十里,王及群臣皆隨道人,持華香出城迎佛,覩佛威靈,喜懼交併,五體投地,稽首為禮迎佛上殿就座。

王前長跪叉手,白佛言:「勞屈世尊並及眾僧,遠來到此。」

王及臣下恐懼不辦,佛知其意,即語阿難:「爾告王,莫憂不辦,佛所至到,豈有所乏?」

王盡心供設,手自斟酌,飯食已行澡水。咒願畢訖,佛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難正衣服,為佛作禮,白佛言:「佛不妄笑,將有所說。」

佛言:「欲知普達王及道人本末不?」

阿難言:「願聞其事。」

佛言:「乃昔摩訶文佛時,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養三尊,父命子傳香。時有一侍使,意中輕之,不與其香,罪福響應故獲其殃,雖暫為驅使,奉法不忘,今得為王,典領人民,當知是趣其所施設,慎勿不平。道人本是侍使,時不得香,雖不得香,其意無恨,即誓言:『若我得道,當度此人。』福願果合,今來度王並及人民。」

王聞佛說其本末意解,即得須陀洹,國中人民聞經,皆受五戒十善,以為常法。

是時,四輩弟子聞經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普達王經


上篇: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下篇:佛說五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治禪病秘要法

治禪病秘要法卷上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治阿練若亂心病七...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滅罪神咒經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卷第一 大隋北印度三藏闍...

治禪病秘要法

治禪病秘要法卷上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治阿練若亂心病七...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註音版】自誓受八關齋戒法

自誓受八關齋戒法...

摩訶摩耶經

摩訶摩耶經卷上(一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簫齊沙門釋...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人天眼目

人天眼目序 予遊方時。所至盡誠。諮扣尊宿五宗綱要。...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註音版】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教詞典】五法三性相攝

【五法三性相攝】 五法,指相、名、分別、正智、如如;...

【佛教詞典】具眼

謂對事物具有特殊之見識,或指具有特殊見識之人。又作...

此日不復,寸陰尺寶

有一個日本大官問澤安禪師如何處理時間:唉,我這個官...

聖嚴法師:忙人時間最多

在座的居士們,多半是非常忙碌的人,都還能夠安排時間...

諸佛為何選擇在人間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經》中,記載過一則公案帝釋天供養釋尊時,...

怎樣改掉愛計較的毛病

問: 師父,我特別愛計較,這個毛病怎麼改啊? 慧廣法...

大雄寶殿的「大雄」是什麼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對寺院的大雄寶殿都不會陌生。那裡...

清明節佛弟子怎樣做才對已故親人最有利

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遇到冤家對頭千萬不要生氣

我們每個人都有冤家對頭,但碰到冤家對頭我們千萬不要...

四十八大願——(第23願)一時普供諸佛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

高僧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事蹟

觀音菩薩的名字,在許多的大乘經中,都有說到。例如《...

印光大師呵斥民國奇女子成高僧

中國佛教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詩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不明經意是否能誦經

問: 請問,我想每天誦念一部經:《普賢行願品》或《...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慧平法師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慧平法師念誦

【視頻】龔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龔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