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七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富樓那會第十七之一

菩薩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竹園中,與大比丘眾俱,及大菩薩摩訶薩其數無量。爾時慧命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欲少有所問,唯願如來垂愍聽許。」

佛告富樓那:「隨意所問。吾當解說,令汝歡喜。」

富樓那言:「我今為諸行上功德名聞高遠、常為眾生求安樂者、諸菩薩摩訶薩故,有所諮請。」爾時富樓那以偈頌曰:

「行最上功德,  名稱極高遠,
 淨戒樂法者,  我問其所行。
 云何修治心?  云何廣行施?
 云何度眾生?  喜心常行道?」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是諸大士故,問如是事。菩薩云何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云何能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而說偈言:

「菩薩云何求,  多聞如大海,
 於法得定義,  能善知佛道?
 云何於一言,  而解無量義,
 能以智慧力,  通達一切法?
 多聞無窮盡,  問難心不動,
 慈愍故說法,  以斷眾生疑。」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今隨地智力請問如來,諸菩薩摩訶薩云何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而說偈言:

「云何離眾難,  得值遇諸佛,
 得值諸佛已,  速得清淨信?
 得無上信已,  難捨而能捨,
 棄捨一切已,  力行無礙道?
 云何樂出家,  閑靜修空智?
 云何不逆法?  願具答是事。」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等悉知佛已具足一切智慧,已度一切神通彼岸,於三界中第一高尊,得無有比微妙大智,於諸法中行無障礙。是故我今請問是事。」以偈讚曰:

「佛住上功德,  已度神通岸,
 得無障礙智,  我為勇勐問。
 善學一切法,  功德最高勝,
 破闇生慧明,  令眾悉歡喜。
 怨親無憎愛,  無憂無欺誑,
 大戰勝死王,  摧破魔軍眾。
 不執於刀杖,  降伏諸怨敵,
 常有慈悲心,  堅住清淨戒。
 世尊無諂曲,  無慢無戲調,
 得證明解脫,  功德中最勝。
 如本所行道,  所得勝智慧,
 願今為我說,  云何行得佛?」

爾時佛告富樓那言:「善哉善哉!汝能諮問如來是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諸菩薩發心所行,修集一切無量佛法。」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今說菩薩,  初發菩提心,
 常以勇勐力,  樂行菩薩道。
 諸菩薩所行,  種種深心行,
 於佛得受記,  是事當略說。
 深心樂法心,  無量無有邊,
 種種現諸行,  不以一事成。
 喜心內充滿,  而行於佈施,
 施已心無悔,  其意益歡悅。
 菩薩作是念:  『眾生常貧窮,
 無有多聞財,  我當為求之。
 眾生常貧窮,  皆由於懈怠,
 我當勤精進,  從是得菩提。
 我當為眾生,  加心行忍辱,
 惡言罵捶打,  默受而不報。』
 當念誰罵我?  罵者不可得;
 罵詈瞋恨者,  皆悉是空事。
 如是思惟已,  心無有瞋恨,
 常修行忍辱,  從是成佛道。
『眾生無善心,  當為作世燈,
 令其得歸趣,  無財足以財。
 眾生可愍傷,  皆共行邪道,
 我當度脫之,  令住於涅槃。
 眾生皆貧窮,  無有智慧財,
 我得一切智,  令其得充足。』
 如是諸菩薩,  為度眾生故,
 發心求菩提,  行如是等願。」

佛告富樓那:「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示現其心,不住一法。所以者何?諸菩薩學一切法,然後得道。菩薩有四大希有事,不見餘法勝此事者。何等四?菩薩能於懈怠眾生勤行精進,是名希有。能於強梁瞋恚眾中修行忍辱,是名希有。見諸眾生行於邪道,自勤正道,是名希有。為度眾生轉生死故,而以深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希有。富樓那!此四希有,是名菩薩最大希有。」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見懈怠眾生,  勤心發精進:
『我不應效彼,  行諸非法事。
 不應效瞋恚,  瞋恚非佛道,
 常修慈悲心,  菩提從是生。
 眾生樂邪徑,  依止於邪徑,
 菩薩求正道,  令眾住正道。
 見生死過患,  一心求佛智,
 我得無上財,  當度諸眾生。』
 如是希有事,  餘更無勝者,
 以是故當知,  得離障礙法。
 設使燒身衣,  頭然猶不救,
 懈怠心若生,  即應速除滅。」

佛告富樓那:「菩薩有四法能生喜心。何等四?見諸眾生安處生死不能精進,自見其身在於佛道修行精進,便生喜心。見諸眾生心常懈怠,自見其身在於佛法勤行精進,便生喜心。見諸眾生瞋恨嫉妬,自見其身無有恚嫉常懷慈悲,便生喜心。不見餘人勤行佛法與我等者,便生喜心。」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見眾生懈怠,  已身行精進,
 是故此菩薩,  自得歡喜心。
 見生死過患,  而生厭離心,
 怖畏三界獄,  勤心求捨離。
 眾生樂瞋恨,  自住慈悲心,
 是故此菩薩,  生歡喜悅樂。
『眾生所可作,  皆所不應作,
 是故我當求,  無有上佛道。
 是名真實智,  諸佛所稱嘆,
 我當學是智,  眾生得歸趣。』
 是故此菩薩,  常得歡喜心,
 從有無空偽,  當生真實法。」

佛告富樓那:「菩薩有四法,得離諸難、值無難處,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薩謙遜其心柔軟,凡見眾生常言善來,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與之共語言常含笑。二者一心求法常樂諮問,勤求善利無有厭足。三者當樂空閑、遠離、獨處。四者自身安住佛菩提道,亦化眾生令住佛道。菩薩有是四法得離諸難、值無難處,值已不失,能修佛法。」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具足柔軟心,  常樂行慈悲,
 若與眾生語,  謙下心和悅。
 常求佛所嘆,  甚深微妙法,
 常持清淨戒,  樂行頭陀事。
 雖行頭陀法,  亦行深妙智,
 是故此菩薩,  離難值無難。
 常於諸佛所,  諮問諸深法,
 是故智增長,  不生諸難處。
 常樂在空閑,  清淨行頭陀,
 是故此菩薩,  離難值無難。
 諸有智慧者,  親近此四法,
 能離一切難,  得值遇諸佛。
 得值諸佛已,  具足不壞信,
 能發上精進,  以求於佛智。
 是故求智者,  應當學正法,
 若能學正法,  得佛道不難。」

多聞品第二

佛告富樓那:「菩薩有四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常能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何等四?菩薩求法,所謂十二部經:脩多羅、祇夜、受記經、伽陀、憂陀那、尼陀那、如是諸經、本生經、方廣經、未曾有經、阿波陀那、論議經。求已誦讀,誦讀已正憶念,正憶念已如所說行。富樓那!菩薩有此初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常能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復次富樓那!菩薩於一切法中無所依止,雖入禪定而無所依。無所依故,於諸法中得不住智。得不住智已,於諸法中得無礙知見。何以故?富樓那!無法可貪、作障礙者。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能常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復次富樓那!菩薩以法因緣念佛及念佛法,是人以法因緣念佛念佛法時,不見有法可貪受者。是人不貪受故,於一切法心無所著。是人於一切法無所著故,於諸問難隨所問答而無有礙。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能常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復次富樓那!菩薩成就無所得慈,於行無礙。無所得慈者不受諸事。何以故?富樓那!住此相者,或生貪慾、或生瞋恚、或生愚癡。住彼相者,亦或生貪慾、或生瞋恚、或生愚癡。住事相物相、陰相入相界相、法相非法相者,亦或生貪慾、或生瞋恚、或生愚癡。是故富樓那!所有受相皆名邪見,菩薩悉滅一切諸相修集慈心。眾生敗壞故相亦敗壞,相敗壞故事亦敗壞,事敗壞故見亦敗壞,菩薩爾時壞一切法修集於慈。如是慈者名為無所得慈,如是無所得慈名為法慈,如是法慈名為佛慈。富樓那!何名佛慈?無作無壞,是名佛慈。復次富樓那!如實通達一切諸法,是名佛慈。」

「世尊!云何名為如實通達一切諸法?」

佛告富樓那:「所通達者,不言是法、不言非法。何以故?富樓那!若言有法即是非法。若有無法、無有非法,則於其中無有戲論,若無戲論是名涅槃。汝具觀之,極遠極近。」

富樓那言:「不遠不近。何以故?世尊!如是義者,無方無處、無內無外。」

佛言:「如是富樓那!於法作數。」

「世尊!於何等法為之作數?」

「富樓那!如諸凡夫所著之法,如來不得不修不證不通達。如是法者為之作數,富樓那!是諸法數不為分別法故。富樓那!今為汝說,如是第一寂滅法者能攝佛道。富樓那!當來有人欣赴世利,若聞此經不樂聽受。富樓那!我此菩提,汝等但以音聲章句少知之耳,其中義趣汝所不知。此義玄遠不可言宣,唯有智者可以內知。」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能知義者,  聞佛法憂苦,
 若能知義者,  如來為作師。
 若人佛為師,  是則求涅槃,
 無有諍訟心,  能正思量法。
 此中無法生,  亦無有法滅,
 無生無有滅,  是諸法實相。
 若法無有生,  即無有作起,
 是非與一異,  此法中皆無。
 是名為涅槃,  中無有滅者,
 若言極遠近,  是二俱為空。
 若能知空者,  即名知涅槃,
 若知涅槃者,  是名我弟子。

「富樓那!菩薩有此四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而不竭盡,能常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常欲求多聞,  諸佛所稱嘆,
 能得定實義,  是故如大海。
 能於一字中,  及與一句義,
 於千萬億劫,  說之而不盡。
 故當求正法,  求已正思量,
 勿貪取法相,  不貪佛所讚。
 憶念諸如來,  及念於正法,
 不以貪競心,  而求於導師。
 常於諸眾生,  修行慈愍心,
 而不著眾生,  散滅一切法。
 大名稱菩薩,  修習如是法,
 疾得陀羅尼,  多聞從是生。
 猶如虛空性,  無增無有減,
 法性亦如是,  無增無有減。
 我以智慧力,  無量劫說法,
 所說無央數,  猶亦不名說。
 盡諸眾生性,  皆使得人身,
 普共行出家,  多聞如阿難。
 陀羅尼菩薩,  為是一切人,
 千億劫說法,  智慧猶不盡。
 佛智慧無等,  同虛空無量,
 虛空無生起,  智慧亦如是。
 如龍不取水,  而能雨大水,
 是水無住處,  所雨無窮盡。
 菩薩亦如是,  得此陀羅尼,
 諸法無住處,  是緣說不盡。
 故應求多聞,  求已正思惟,
 以法緣念佛,  多聞從是生。
 慈普覆眾生,  散滅眾生相,
 亦滅諸法相,  多聞從是生。」

不退品第三

佛告富樓那:「菩薩成就四法,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何等四?菩薩聞未聞法,思量義理不即言非。菩薩成就此初法者,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聞所未聞法,  其心逮不逆,
 思量其義理,  不即言非法。
 若聞於空法,  常求其義理,
 是故智增長,  佛道從是生。
 聞所未聞法,  應求其義理,
 不退於菩提,  智慧得增長。
 聞所未聞法,  不隨惡慢心,
 不生於諂曲,  生則非菩提。
 聞所未聞法,  應求解其義,
 先雖未曾聞,  一心應思念。
 是人求法時,  能得聞正法,
 常值遇諸佛,  不退失菩提。
 得見諸佛已,  則能正問難,
 聲聞人得聞,  咸以為歡喜。
 是人甚希有,  能作如是問,
 我等尚無心,  況能聞是事。
 聲聞稱希有,  天神皆歡喜,
 諸佛稱其名,  此是多聞果。
 若有所問時,  佛答其所問,
 無量諸大眾,  皆得大饒益。
 得聞是多聞,  菩薩所問答,
 無量眾皆得,  無上之法眼。」

佛告富樓那:「以是因緣,當知菩薩聞未聞法信受不逆,正心思量不即言非,則能饒益無量眾生。富樓那!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富樓那!是一切功德光明王佛壽八十億歲,其佛一會聲聞弟子,不受諸法漏盡解脫,恆河沙數此不可計,是諸阿羅漢皆得共解脫。菩薩眾數亦復如是。富樓那!其佛滅後法住六萬歲。欲涅槃時,百億菩薩皆與神力,為護法故悉遍百億閻浮提內,一一閻浮提各有一菩薩。富樓那!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滅度之後,諸弟子眾漸皆懈怠,不復誦持如是深經,諸法空經、淨戒頭陀經漸皆滅盡,以其不能讀誦說故。其法廣大有八百四萬法藏,一一法藏有六十八百萬億那由他修多羅,一一修多羅中有三萬六千憂陀那,一一憂陀那中有七百六萬億偈。富樓那!最後末世法欲滅時,於此爾所佛法藏中餘但有一修多羅憂陀那。時有比丘法師名那羅延,於此閻浮提中。佛與神力,為護法故。是那羅延法師多聞廣博善能說法,嚴飾文辭義理明瞭,每常樂說所未聞法。當說法時,多有人眾違逆毀破。那羅延法師便作此念:『是諸人眾,所未聞法聞不能信、不樂聽受,若聽不解心不隨順,聞已違逆破壞出過,而作是言:「此非佛語、非大師教。所以者何?我等未曾從師和上聞如是經。又諸長老比丘亦復不言從師和上展轉所聞。」今諸比丘唯有一餘修多羅憂陀那,我今何不獨處閑靜。』富樓那。那羅延法師作是念已,獨入深山。爾時閻浮提中從劫初來有六萬八千大城,城長十二由旬、廣七由旬,莊挍嚴飾街巷相當,人民充滿豐樂安隱。其後續造八十四億小城,有廣七由旬或六五四三二由旬,其最小者廣一由旬。富樓那!爾時閻浮提中有一大城名為安樂,中有長者名為闍匿,有一子名摩訶耐摩陀。是長者子在空閑處,有一天來為說偈言:

「『汝當勤求法,  求已正思惟;
  功德王如來,  已記汝作佛。』

「富樓那!天說偈已忽然不現。時長者子即詣父所頭面禮足,作如是言:『我欲出家,於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法中修習梵行。』爾時闍匿長者以偈答曰。

「『我家多財寶,  金銀無有量,
  閻浮提所無,  我家悉具有。
  我所求財寶,  為子受欲樂,
  云何行出家,  為世所輕賤?』

「爾時長者子偈答父言:

「『我樂常求法,  求已正思惟,
  不樂受富樂,  當為世作佛。
  不須家業寶,  我欲求少欲,
  所出之法財,  今當行出家。
  諸佛出世難,  佛說法亦難,
  我今值佛法,  云何當捨離?』

「富樓那!時長者子頭面禮父足,繞已而出,說此偈言:

「『設有一億父,  及有百億母,
  猶尚不能遮,  今我出家心。
  我捨身壽命,  父母親族財,
  唯不捨佛法,  當行出家求。』

「富樓那!時長者子說此偈已,出家為道。即詣那羅延法師,求欲聽法。時那羅延法師即為演說所未聞經。時摩訶耐摩陀比丘聞所未聞經已,問那羅延法師言:『我於此經先所未聞。如是諸經,誰讀誰誦、誰受持者?從何處聞?』那羅延言:『我以宿命善根因緣故,亦以一切功德光明王佛威神力故,如是深經自然在心。』富樓那!是摩陀比丘聞說此已,加心思念,智力即生。以大智慧方便力故,難問那羅延法師。那羅延隨義答已,而作是言:『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時,有一比丘問佛是事,如汝今問,佛如是答。』時是比丘聞已歡喜。富樓那!是摩訶耐摩陀比丘復問那羅延法師。那羅延言:『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時,有一比丘問如是事,如汝今問,佛如是答。』時是比丘聞已歡喜。

「富樓那!時摩陀比丘語那羅延法師言:『正士!昔日從佛聞如是幾問答事?』那羅延言:『置此勿問。是事難信,餘人身未證增上法亦復難信。』第二第三亦如是問。摩訶耐摩陀問言:『正士!昔日從佛聞是幾問答事?』那羅延言:『置此勿問。不得已者,今當為汝譬喻解說,諸有智者譬喻得解。比丘!我於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所,得聞眾生之性多於地種。比丘!假使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皆盡其數令得人身有智慧力,一一眾生於彈指頃能起恆河沙等問,然其所問各各不同。比丘!如是展轉,乃至十方無餘世界一切眾生,若一劫若過一劫起此諸問。復有一人,能彈指頃起爾所人一切諸問,差別各異。如是一人,復盡一切無餘眾生,若一劫若減一劫起種種問。於汝意云何?是所起問寧為多不?』答言:『甚多,非是譬喻所能得及。』那羅延語摩陀比丘言:『我今明瞭告汝,勿生疑悔。如彼一切無餘眾生,若於一劫若減一劫所起疑問,我從佛聞,一法門中所答多彼。如是二門三四五門、十二十三四五十,乃至百千萬億門,比丘!我當略說一切所有算數名字,無量無盡不可思議,過是諸數我盡誦持。比丘!此諸答者悉皆總在一法門中,我悉知之,所謂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說是道句、門句、印句、本事句、金剛句、重句、不可動句、難得底句。比丘!於一門中攝一切法,謂無作門。一切諸法一切諸句,是門為本、皆入是門。一切修多羅憂陀那皆入門句,分別一字能入多字。比丘!如是能入七萬八千諸陀羅尼,是中有九萬二千諸根差別。是眾生行門中,有八萬億形色於諸道差別,是諸形色我知其名。一一色中我知百名,如是二百名字三百名字,乃至知千名字,皆在閻浮提中。又復過是十方佛國,其中所有各各緣、各各名字我皆得知。舉要言之,佛所有力,於諸法中各各差別、問答差別,我皆知之,皆是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威神之力。』

「富樓那!時摩陀比丘語那羅延法師言:『唯願正士還詣聚落城邑,隨轉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法輪。願受我請,我當衛護、為受法者。』那羅延言:『且置勿說。今世比丘悉皆懈怠,集善法中無有深欲。』摩陀復言:『我從今日當於善法深生欲心,為求是法不敢懈怠。』富樓那!摩陀比丘即請那羅延還入聚落令說正法,當隨衛護諮聽未聞。

「富樓那!爾時摩陀比丘多為人眾供養恭敬,時人皆謂持戒智慧多聞最上,功德無量。時摩陀比丘入城邑聚落,稱讚那羅延法師,為令眾生入於正法,又使佛法普得流佈。富樓那!時摩陀比丘多導人眾,使供養法、恭敬守護那羅延法師,為聽法故。富樓那!其後那羅延法師為摩陀比丘所守護已,後入城邑聚落,種種廣說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阿僧祇劫所修菩提,令普流佈。如是富樓那!摩陀比丘於百歲中常隨那羅延法師,所問諸法常是新異未曾重說。富樓那!那羅延法師得是摩陀比丘所護助故,使無量眾生住聖法中,無量眾生住佛菩提。富樓那!汝謂爾時那羅延法師,守護法者、善說法者,豈異人乎?即彌勒菩薩是。富樓那!摩陀比丘守護法師,佐助勸請,以是福德力,命終之後即生下方第十世界上眾佛所,於彼佛前問斷一切眾生疑經。佛時稱讚百千善哉,即為演說斷一切眾生疑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入必定。富樓那!摩陀比丘命終之後,復值須彌山佛,於彼佛前問攝出一切法經。時佛稱讚百千善哉,即為廣說攝出一切法門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復值山王佛,於彼佛前問諸法門經。時佛稱讚百千善哉,即為廣說一切法門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必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復值梵音聲佛,於彼佛前問請攝一切法經。佛時稱讚百千善哉,即為廣說攝一切法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必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富樓那!摩陀比丘如是展轉,所值諸佛值已問經,所度眾生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若以劫若以過劫說諸佛名、眾生所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不可得盡。富樓那!是摩陀比丘凡所護持諸佛正法,恆沙可數。是諸佛者,若現在世、若已滅度,不可稱計。是故富樓那!當知菩薩摩訶薩聞未聞法,思惟義理,得如是等大功德利。富樓那!汝謂爾時摩訶耐摩陀比丘,於那羅延法師所聞未聞法隨其義趣者,豈異人乎?即橋越兜菩薩是。時摩訶耐摩陀比丘守護正法聞所未聞,隨其義趣不著言辭,以是因緣值無量佛,值已聞諸深妙經。以是往昔善根因緣,今於我所亦問攝一切法大海法門經。我為說時,無量眾生得大饒益。」爾時世尊欲重明此事而說偈言:

「菩薩聞未聞,  應思其義理,
 不應作是言,  我昔未曾聞。
 聞所未聞法,  正念思其義,
 是故慧增長,  如海受眾流。
 多聞轉增上,  智慧亦復爾,
 能問諸佛事,  廣利諸眾生。
 集多聞如海,  智慧不可盡,
 善能知章句,  差別中第一。
 是故應當聞,  所未曾聞法,
 求所未聞法,  得如是果報。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於求多聞深生欲心,於空閑處深生樂心,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求已為斷瞋恚修集慈觀,為斷貪慾修不淨觀,為斷愚癡修因緣觀。富樓那!何等是菩薩精進?菩薩云何修集精進?富樓那!若有菩薩,若於一劫若減一劫,若行若坐常發精進。富樓那!如是不名真實精進。有菩薩若於一劫若減一劫修行淨戒,苦行難行具足頭陀,隨所緣事深生欲心,而離諸法實相,如是不名真實精進。」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薩真實精進?諸佛所讚,世俗智者所不譏嫌。」

佛告富樓那:「菩薩於所未聞應深空法無有微相合第一義如是深經,不違不逆明瞭其義,勤發精進心不退沒,聽受讀誦,為人解說,是名菩薩真實精進。謂聞深經通達其義不違不逆,如是精進諸佛所讚,世間智者所不能訶。是故富樓那!菩薩應發如是莊嚴:世間眾生不能得底,我於此中當盡其底。世間眾生所可沒處,我於此中不應沉沒。世間眾生所可畏處,我於此中不應怖畏。所以者何?我發莊嚴不與世合,為離世法故而發莊嚴;不以行世法故而發莊嚴,為不行世法故而發莊嚴;不為隨世法故而發莊嚴,為轉世法故而發莊嚴。富樓那!是名菩薩摩訶薩真實精進。菩薩成就此第二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爾時世尊欲明瞭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求深法,  常勤發精進,
 思量其義理,  不隨於音聲。
 菩薩不隨言,  知皆是虛誑,
 知諸法空故,  但求於善語。
 若於千萬億,  無量諸劫數,
 晝夜常行坐,  加心行苦行。
 於所未聞經,  不信非精進,
 能得深義底,  不名為懈怠。
 如是精進者,  諸佛所稱嘆,
 世間不得底,  菩薩得其底,
 世間所畏沒,  菩薩不畏沒,
 勤心常欲求,  空寂真妙法。
 空法中無畏,  亦無有退沒,
 住我相法相,  故生怖畏沒。
 散壞一切法,  名為菩提道,
 勤心發精進,  疾成多聞海。

「復次富樓那!菩薩善知五陰、善知十二入、善知十八界、善知十二因緣,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故,則能成就無依止智。得無依止智故,則於一切法不念不分別。以不念不分別為眾生說法,破一切見令拔身見。菩薩成就此第三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菩薩知五陰,  十二入皆空,
 分別十八界,  通達十二緣。
 不隨於五陰,  知身是虛誑,
 於諸內外入,  悉知其性空。
 如是知諸法,  知已為人說,
 是故此菩薩,  智慧轉高大。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如所結戒、如所說戒,善能隨學無所缺犯。何等是菩薩學戒?學一切法是菩薩學戒。何以故?富樓那!菩薩學一切法得一切法智,以是法智得無分別慧,以是無分別慧能知一切事。云何知一切事?菩薩悉知一切內事、一切外事、一切內外事。富樓那!何故名內?內名凡所有受可貪著處,謂是內身從十二因緣生,是中但有世俗假名,所謂此眼此耳此鼻此舌此身此意。富樓那!是名為內。是法凡夫所貪著故,名之為內。作是言:『我當得如是眼、不作如是眼,得如是耳鼻舌身意、不作如是耳鼻舌身意。』是中但以所起業緣有果報生,是故名內。其中差別凡夫貪著,謂是眼是耳身鼻舌意,皆名為內。復次富樓那!內名為二。此事虛誑,諸凡夫人貪著受取而生諍訟。富樓那!如來於此,從本已來如實知之而不貪著。云何如來如實知之而不貪著?如來於此法中不作歸。誰不作歸?謂是愛結。此眼不作歸、離眼不作歸,耳鼻舌身意不作歸、離意不作歸。何以故?富樓那!如來於法不得內、不得外,是故如來於此法中不作歸。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比丘!眼非汝等,亦非他人。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何法是眼?是眼屬誰?何法是耳鼻舌身意?是意屬誰?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富樓那!眼者今當推撿,耳鼻舌身意今當推撿,於法無所貪受。何以故?若有受法則生苦惱,苦惱生故則無有樂。是故富樓那!於法有受皆受苦惱,若受苦惱則不離苦。富樓那!是名推撿眼、推撿耳鼻舌身意,無有入處。何以故?富樓那!若有入處則有出處。是故如來於經中說,眼是空無我無我所。本性自爾。耳鼻舌身意是空、無我、無我所,本性自爾。是性無性,如是無性無作無壞。富樓那!如是法性,若諸佛生、若佛不生,是性常住。如來於諸法生知是不生,是故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若有佛生、若佛不生,是性常住。』富樓那!云何名無生?云何名無生智?富樓那!諸法平等名為無生,道名無生智。苦盡名無生,道名無生智。是名如來說有二諦,謂世諦、第一義諦。富樓那!如來所說苦相,即是說無相。云何名苦相?謂是無為相,無為即是無相。智者知無為是無相。富樓那!智者云何知無為是無相?謂知無為法空、知是寂滅、知是歸處、知第一利、知無熱惱。智者如是知無為,於是智中亦不生相。富樓那!智者離諸相得第一義利,無作無壞。富樓那!若人有作即是壞,若無作則無壞。無壞相是空,無壞相是無相,無壞相是無願。富樓那!空法無有人作,無有人壞,無相無願無有人作、無有人壞。富樓那!是名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壞相。何等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諸如來所不得是。」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等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佛言:「富樓那!一切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世尊!以是故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耶?」

佛言:「如是。富樓那!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而是菩提不名一切法。言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者,但是世俗假名言而說,不精進者難解難知。所以者何?不精進者不能修習諸法平等,若不平等則與佛諍。富樓那!何人不能修行平等?富樓那!一切世間行不平等,諸佛菩提是中無等亦無不等。富樓那,我以是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我經中說一切諸法於正位中皆入必定,是名必定入菩提門。是故富樓那!一切法皆是菩提。」

爾時富樓那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定亦不定、亦入文字亦不入文字、亦入語言亦不入語言。何以故?世尊!我今從佛聞說是經,於諸法中普得決定光明。世尊!我今如是於諸法中得決定光明,於一事中知一切事,知一切事中知一事。」

爾時佛讚富樓那言:「善哉善哉!富樓那!汝能如是疾入諸佛一切法利,當知汝已曾於過去世,供養諸佛、種諸善根、親近諮問。富樓那!我念過去於此土地虛空分中,汝已曾於六萬八千諸佛所得聞是經。以是善根功德因緣,汝於諸法普得決定光明。」

「世尊!若我已於若千佛所得聞是經,我何故乃不以一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富樓那:「我念過去世,汝曾一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雜餘心而還退失。以是福德因緣,我今說汝於諸法師為最第一。」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本作何罪障,於一劫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

佛言:「富樓那!隨逐依止惡知識故,又不能廣流佈法故,汝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富樓那!有四法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聲聞乘。何等四?菩薩親近惡知識故,能於善根增惡遠離,作是言:『何用如是發菩提心?生死長遠苦惱無量,往來五道,值無難難、值諸佛難、淨信復難、雖得值佛出家復難。汝今得值無難,勿復還失。汝於諸佛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善根未定、不得涅槃、輪轉五道。』是人聞說是已心則退沒,於菩提道懈怠不樂。富樓那!菩薩有是初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復次富樓那!菩薩不聞應菩薩經,謂菩薩藏經、發菩薩心經、攝菩薩事經、應六波羅蜜經。以不聞故不如說行、不如說學,是人不知菩薩何法應親近、何法應遠離、何法應受、何法不應受、何法是菩薩法、何法是聲聞法。如是不知不分別故,應親近法而不親近、不應親近法而反親近。是人應親近法而不親近、不應親近法而親近故,則便退失諸佛菩提,心弱懈厭廢捨本願。富樓那!菩薩有此二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復次富樓那!菩薩計得諸法、貪著吾我,行於邪見、墮在邊見,沒在惡邪難可拔出。得聞深經,應第一義、無有微相,違逆不信、不能通達,起破法罪。以是因緣,生在難處不得值佛、不得聞法、不值諸佛所教化法、不得善知識。是人不見佛故不聞法,不聞法故不值諸佛所教導法,不值諸佛所教導法故不得善知識,不得善知識故失無難處生在難處,在難處故離善知識遇惡知識,與惡知識共從事故忘失本念,是人失本念故捨菩薩心,捨菩薩乘而便退轉,永失菩提念,但行生死法,不能修習大乘行法。富樓那!菩薩有此第三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復次富樓那!菩薩得聞如是等經,不能深心教化他人,其心退沒但樂獨行,慳悋惜法心不欲說,不能以法廣攝人眾。以是不善根因緣故失智慧念。失智慧念已,不共他人讀誦經法。不能以法與他共同,是人轉身失菩薩心忘菩薩念。富樓那!菩薩有此第四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爾時世尊欲明瞭此事而說偈言:

「親近惡知識,  懈怠於菩提,
 以是因緣故,  失上菩提心。
 深生惡我見,  墮在邊邪見,
 而起破法罪,  生在於難處。
 生於難處已,  則斷菩提心,
 忘失本憶念,  是故失菩提。
 是人不得聞,  生菩提心法,
 是心若增長,  能成於菩提。
 得廣大妙法,  慳悋不欲說,
 以是因緣故,  退失於菩提。
 求大乘菩薩,  應知是四法,
 若知此四法,  菩提得以生。
 是故應遠離,  如此四惡法,
 勤修行空法,  得近善知識。
 得如是經已,  不應慳悋惜,
 勤心為人說,  從是生菩提。」

佛告富樓那:「菩薩成就四法,隨迴向菩提心不退失,隨迴向諸善根亦不退失。何等四?菩薩持戒清淨,憶念成就有念安慧,勤心精進而不懈退,成就多聞生慧。富樓那!菩薩有此四法,隨迴向菩提心不退失,隨迴向諸善根亦不退失。」爾時世尊欲明瞭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具持戒,  所憶念深遠,
 勤心當精進,  多聞莊嚴慧。
 菩薩常親近,  如是之四法,
 隨心所起事,  皆能得成就。
 是故應常持,  淨戒勤精進,
 不斷憶念法,  常勤求多聞。
 持戒淨生處,  憶念能淨智,
 精進淨佛法,  多聞生大慧。
 是故諸菩薩,  當學是上法,
 學是上法已,  當轉無上輪。

「復次富樓那!菩薩有四法,則能利益菩提。持戒則是利菩提法,忍辱則是利菩提法,精進則是利菩提法,多聞則是利菩提法。富樓那!是名四法利益菩提。」爾時世尊欲明瞭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淨持戒,  利益於菩提,
 精進及忍辱,  多聞亦如是。
 清淨持戒者,  所願皆得成,
 戒淨多利益,  菩提不為難。
 菩薩行忍辱,  身相智慧成,
 是故當行忍,  求佛相智慧。
 精進亦復能,  多利益菩提,
 常行精進者,  菩提則不難。
 多聞亦能利,  聞已得近法,
 遠離於非法,  菩提則不難。
 四法是種子,  從是生菩提,
 是故諸菩薩,  應近是利法。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得身色具足、財物具足、眷屬具足,終常不生諸惡難處,常值諸佛、諸佛所讚。何等四?菩薩行慈不瞋不惱一切眾生。富樓那!何謂菩薩行慈不瞋不惱一切眾生?菩薩行慈,於諸眾生起我救慈,見諸眾生身苦心苦,當作是念:『我當勤行精進度是眾生。於生死苦是諸眾生,我應與樂、我應拔濟離生死苦。』於諸眾生應發是心,發是心已勤行精進,修習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富樓那!菩薩因般若波羅蜜,得具足六波羅蜜。何等為菩薩般若波羅蜜?菩薩云何因般若波羅蜜勤發精進?富樓那!菩薩作是思量:『何法名我?何法名我所?』如是思量時,不見法是我、不見法是我所。作是念:『作是念已,於此法中無我法、無我所法。』菩薩離我我所故知身空,身空故眾生空。何以故?諸法中我我所尚空,何況眾生。菩薩如是離我我所故知眾生空,眾生空故知色陰空,色陰空故受想行識陰空。菩薩如是離我我所故知身空,身空故知眾生空,眾生空故知諸陰空。諸陰空故知種亦空,謂地水火風虛空識種,地種地種相空,水火風虛空識種識種相空。是種無作者、無使作者,若無作者是法即空。富樓那!菩薩於此離我我所故知身空,身空故知眾生空,眾生空故知諸陰空,知諸陰空故知諸種空,諸種空故知諸入空,諸入空故諸入相空。諸入無作者、無使作者,若法無作者無使作者是法即空。富樓那!菩薩以是觀一切法空。觀一切法空時,不見諸法本體可生瞋處。富樓那!是名菩薩摩訶薩大慈。知身空慈、眾生空慈、陰入種空慈,菩薩若能行如是慈,是名行一切法空慈。富樓那!是名菩薩行於大慈。如是菩薩離我我所,心深生欲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大悲心於諸眾生。若有眾生不知如是諸法實相,為令知故發大莊嚴,是名菩薩行於大悲。我救故名慈,我作故名悲。菩薩成就如是大慈,能為眾生作救作歸、作捨作洲,能作究竟。是故菩薩應如是修行大慈,不貪著眾生、亦不生瞋恨,是名菩薩眾生空慈無有瞋恚。富樓那!若菩薩因慈因離因空,能入一切諸法不生不滅,是名菩薩常行大慈。菩薩如是通達諸法,諸魔魔民及魔所使皆不能壞。菩薩成就是初法者,能斷一切功德中縛,斷功德縛故得平等波羅蜜。」爾時世尊欲明瞭此事而說偈言:

「菩薩常如是,  修慈而觀空,
 知陰入界離,  是中無有我。
 我我所二法,  決定不可得,
 為不得諸法,  而修行慈心。
 不依止諸法,  亦非不依止,
 是名諸佛道,  諸不依止法。
 能得無上忍,  忍諸法實相,
 諸法無生滅,  能善通其理。
 諸有大智者,  親近於是法,
 常得妙身色,  亦得樂說辯,
 常得值諸佛,  知諸法義利,
 是故此菩薩,  得無為上道。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精勤供養諸佛塔寺,敬心以好花香纓珞、塗香末香、幡蓋妓樂種種供具而以供養。菩薩成就此第二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瞭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以上妙,  供養上智塔,
 花香及幡蓋,  以求上智慧。
 以此功德緣,  受身常端正,
 饒財多寶珍,  眷屬具成就。
 必定於菩提,  常安住於法,
 在在所生處,  功德轉高增。
 諸王所恭敬,  天龍神常念,
 一切諸眾生,  亦皆共恭敬。
 若人供養佛,  現在若滅後,
 所生得供養,  常在無難處。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常當勤心供養於法。云何名為法?云何名供養法?名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聖道、止觀、明、解脫、三解脫門、盡智、無生智,是名為法。云何供養?於是法中如所說行隨順不逆,生欲精進具足修習,是名供養法。復次富樓那!供養法,法名如是等經,信解思惟分別隨順心不違逆,是名供養法。菩薩成就此第三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瞭此義而說偈言:

「常勤供養法,  如所說中住,
 聞深空妙法,  其心不違逆,
 故身常端正,  亦得樂說辯。
 如我所讚法,  以此轉高增。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勤心供養如來聖眾,若花若香、若以瓔珞、若以末香、若以塗香、若以幡蓋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資生之物、若起僧坊、若立園林、若經行處、若以浴池、若以井泉、若以人使,如是等餘供養具,種種供養如是聖眾。菩薩成就此第四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瞭此義而說偈言:

「無上供養具,  供養如來眾,
 以此功德緣,  所生多財寶,
 身色常端正,  亦得樂說辯,
 具足諸功德,  智慧轉高增。
 供養正直心,  無我我所者,
 以此智因緣,  生處得供養。
 諸佛所稱讚,  四法常親近,
 所生常尊貴,  功德轉高增。」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七

 

上篇:大寶積經

下篇:大方廣三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上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說大阿彌陀經

大阿彌陀佛經序 大藏經中,有十餘經,言阿彌陀佛濟度...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白延於洛陽白馬寺譯 聞如是:...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註音版】天王太子辟羅經

天王太子辟羅經...

入定不定印經

大周新翻三藏聖教序 御製 蓋聞: 大乘奧典,光秘賾於...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本)...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如是我聞...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

佛說魔嬈亂經

佛說魔嬈亂經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受用三水要行法

受用三水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准依聖教。及西方現...

【佛教詞典】大乘結集

(傳說)有數說。菩薩處胎經,佛滅後七日,大迦棄招集...

【佛教詞典】句偈

(術語)文句,偈頌也。止觀七下曰:一一句偈,如聞而...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該怎麼修

原文: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

畜生是有靈性的

有朋友問:為什麼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認為...

把負面力量轉成正面的能量

我們現在越早啟動一念心性,對我們是越有利的。你不斷...

燒香沒有固定時間,請問這樣是否不好

問: 我沒有皈依,但我這十幾年來,每天只要在家,一...

一代時教,總一大念佛法門

【原文】 此一念佛法門,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無有一人...

印光大師談往生極樂的條件

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 淨土法門,以...

男歡女愛的禍患

世間上的痛苦和快樂都是由於自己的業力所造成,尤其痛...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

一個家族的興敗就看這三個地方

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

大安法師:如何對治淫慾的心

對治這個淫慾的心,常常要觀想不淨啊,首先觀想自己的...

一邊想發財,一邊卻揮霍浪費

問: 如何發財? 夢參老和尚答: 很簡單,做佈施。我...

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邊

有一個人撿到一隻小鳥,就將這隻小鳥帶回家裡,給他的...

【視頻】《般舟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般舟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地藏菩薩本願經》男聲讀誦

《地藏菩薩本願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