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經第十四會勤波羅蜜多分

西明寺沙門玄則撰

觀夫至運無動,妙警伊寂,梵輪冥退轉之規、慈航虛下濟之影,斯進德所以為貴、勤音所由而作也。其有揭情區而遠荷、指覺地以高驤,比擐甲之精堅、同策駟之遄夙,則必任善以為軛,引之無窮之路;委身而作隸,驅之罔極之期。微五欲之宴安,乃三塗之酖毒;從四修之勞悴,寔萬德之光敷。惟夫淺熘穿石、小滴盈器,鑽燧之勤、斷幹之漸,皆積微不已,故在著可觀。蚓弱質而飲泉,蟹壯容而寄穴,驊鑣怠矣,駑駕先之。矧乎摩訶衍心、波羅蜜行,其於勉刻,豈忘動靜。故能千界如燬,詢一句以投之;萬流方割,拯一命而游之。假使駐補處以三祇,終競勇於初發;雖復澹即空於萬行,乃均熾於昔耽。不端倪其所欲行,不翹佇其所當證,撫塵劫之修如瞬,仍加渴日;視砂界之赴若鄰,猶殷夙夜。故精進之於諸度也,若銜捶之在群馭焉;正勤之於道品也,若鹽梅之資列鼎焉。正法源底由之而至,聖人能事於茲而畢。然後聞舍利之談覺支則輟賞無地,憶底沙之流讚頌則勃興斯在,三練之業允該、六意之修奚極,緬惟景躅,豈遑寧處;載詠玄章,益荷昭趣。文乃單卷,事非重譯。庶將貿寸陰以尺璧,甘夕死於朝聞矣。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四精進波羅蜜多分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具壽滿慈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云何方便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初發心時應作是念:『我諸所有若身若心,先應為他作饒益事,當令一切所願滿足。』譬如僮僕應作是念:『行住坐臥皆當任主,不應自在而有所作;欲從其舍往市鄽等,先諮問主然後方出;所須飲食許乃受用,諸有所為皆隨主欲。』如是菩薩摩訶薩眾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最初發心應作是念:『我之所有若身若心,皆不應令自在而轉,隨他所有饒益事業,一切皆當為其成辦。』如是菩薩摩訶薩眾依止精進波羅蜜多,不離精進波羅蜜多,誓為有情作所應作,諸菩薩摩訶薩皆於精進波羅蜜多應如是住。譬如馬寶若人乘御便作是念:『我今不應令乘御人身支搖動、疲倦勞苦、或損嚴具,盤迴去住遲速任人,將護其人,不令緣我起瞋忿等種種過失。』如是菩薩摩訶薩眾,欲行精進波羅蜜多,不隨己心而有所作,隨他意樂為作饒益,仍將護彼,令於我身不起一切煩惱惡業。彼於菩薩摩訶薩眾雖先無恩,而諸菩薩摩訶薩眾作報恩想,為彼成辦種種事業。如是菩薩摩訶薩眾為成精進波羅蜜多,將護他心隨他意轉,為作種種利益安樂。如是菩薩摩訶薩眾攝受精進波羅蜜多,作諸有情利益安樂,如己事業常無厭倦,是為菩薩摩訶薩眾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又,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觀,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觀,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嘆苦憂惱觀,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處滅,六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愁嘆苦憂惱滅觀,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若苦、若無常、若空、若無我,苦聖諦觀,若因、若集、若生、若緣,集聖諦觀,若滅、若靜、若妙、若離,滅聖諦觀,若道、若如、若行、若出,道聖諦觀,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智,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若勝解行地、若極喜地、若離垢地、若發光地、若焰慧地、若極難勝地、若現前地、若遠行地、若不動地、若善慧地、若法雲地、若等覺地,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清淨五眼、六勝神通,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疾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常勤修學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邊佛法,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又,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為令佛土最極嚴淨,久處生死修諸功德,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多成熟諸有情類,久處生死修諸功德,心無退轉,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諸有情類,皆成菩薩或一生所繫,或二生所繫,或三生所繫,或四生所繫當得成佛,作如是言:『汝應精勤修菩薩行,先證無上正等菩提,然後我當證無上覺。』爾時,菩薩隨彼所言,精勤勇勐心無怯懼,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或一生所繫,或二生所繫,或三生所繫,或四生所繫當得成佛,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諸有情類,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作如是言:『汝當待我先證無上正等菩提,然後乃應證無上覺。』爾時,菩薩隨彼所言,久住生死心無退屈,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見乞者來有所求索,面不頻蹙、眼無瞋相,但作是念:『如是有情順我所求一切智智,速作方便勤求施與。』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為一有情得安樂故,或經一劫或一劫餘,大地獄中受諸劇苦,身無動轉心不退屈,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假使晝夜量同大劫,積此晝夜復成大劫,設經如是殑伽沙數大劫時分,處大地獄受諸劇苦,由受斯苦令一有情得出地獄生於善趣,菩薩爾時歡喜為受,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聞說是事踴躍歡喜,誓能為受心無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聞如是事其心怯弱,不生歡喜欲受行心,當知名為懈怠菩薩。

「若菩薩摩訶薩聞諸善事,心心相續愛樂受行,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聞諸善事,不能繫念相續受行,當知名為懈怠菩薩。

「又,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假使於此贍部洲地,從一處掃漸至餘方,周匝掃已還至本處,若生是念:『我久離此。』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為此事已,作是念言:『我極速疾還來至此。』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於窣堵波營搆修理經一日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時極長久?』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為此事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如彈指頃?』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於僧伽藍營搆修理經一日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時極長久?』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為此事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如彈指頃?』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觀經半年所作事業生長久想,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觀經半年所作事業,謂如一日所作事業,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觀經一年所作事業生長久想,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觀經一年所作事業,謂如一日所作事業,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觀經半劫所作事業生長久想,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觀經半劫所作事業,謂如一日所作事業,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觀經一劫所作事業生長久想,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觀經一劫所作事業,謂如一日所作事業,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菩提行,不應思惟劫數多少,謂我經於爾所劫數,當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精勤勇勐修菩提行,求證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精進勇勐修菩提行,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勤求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修行精進波羅蜜多,令速圓滿遠離生死,疾能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智,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智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智,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諸法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智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智,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智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處滅,六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滅智,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滅智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若苦、若無常、若空、若無我苦聖諦智,若因、若集、若生、若緣集聖諦智,若滅、若靜、若妙、若離滅聖諦智,若道、若如、若行、若出道聖諦智,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若苦、若無常、若空、若無我苦聖諦智,乃至若道、若如、若行、若出道聖諦智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三解脫門,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三解脫門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諸菩薩地及諸地智,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諸菩薩地及諸地智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清淨五眼、六勝神通,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精進,常勤修學清淨五眼、六勝神通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無忘失法、恆住捨性,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定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思惟劫數而作分限,雖極勇勐,常勤修學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而亦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設經無量無邊大劫,最極勇勐,常勤修學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乃得圓滿,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我亦不應心生退屈。』當知名為精進菩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又,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有勸請言:『汝當為我一日析破妙高山王。』若反問言:『山王何量?汝遣我析為幾分耶?』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作是念:『妙高山王隨量大小,我能一日為汝析破,量同芥子或如極微。』雖經多時乃能析破,而彼意謂如彈指頃,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假使殑伽沙數大劫為一晝夜,積此晝夜復成大劫,設經如是無量大劫修菩薩行,乃證無上正等菩提。我於此中心尚無退,況無是事而不勤求!』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若菩薩摩訶薩聞說如是精進相時,歡喜踴躍心無怯懼,當知名為精進菩薩。若菩薩摩訶薩聞說如是精進相時,其心退沒深生恐怖,當知名為懈怠菩薩,不能疾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聞說精進波羅蜜多,作是思惟:『何時成就如是難證殊勝功德?』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聞說精進波羅蜜多,作是思惟:『如是功德我皆具有,我定應修令至彼岸。』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若菩薩摩訶薩有來乞手、或足、或頭,便作是念:『我若施彼,便為無手、無足、無頭。』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有來乞手、或足、或頭,便作是念:『我捨與彼,當得天、人、阿素洛等無上微妙手、足及頭。』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若菩薩摩訶薩有乞眼、耳,便作是念:『我施與之便無眼、耳。』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有乞眼、耳,便作是念:『我施與彼,當得天、人、阿素洛等無上眼、耳猶如勝智。』當知名為精進菩薩,遠離二乘近一切智。

「若菩薩摩訶薩有乞身份種種支節,便作是念:『我若施彼,便闕身份種種支節。』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有乞身份種種支節,便作是念:『我若施彼,當得天、人、阿素洛等無上佛法、一切智法身份支節。』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若菩薩摩訶薩諸乞者來種種求索,便作是念:『乞者甚多,如何皆令意願滿足。』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諸乞者來種種求索,便作是念:『此未為多,假使殑伽沙數世界諸有情類,於一日中俱至我所種種求索,我當方便求覔珍財,普施與之皆令滿足,況今爾許而不能施!』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所以者何?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引顯無量佛法、一切智法,非以有量精進佈施可能引顯無量佛法、一切智法,要被無量精進佈施廣大甲冑,乃能引顯無量佛法、一切智法。譬如有人欲度大海,要先備辦多踰繕那、多百踰繕那、多千踰繕那、多百千踰繕那種種資糧,然後能度。如是菩薩摩訶薩眾,欲證無上正等菩提,要經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修集資糧,然後乃證。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我當有量有邊大劫求證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我當無量無邊大劫求證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如是精進豈名為難?」

世尊告言:「汝謂菩薩摩訶薩眾如是精進非為難耶?」

滿慈子言:「諸菩薩摩訶薩如是精進我謂非難。所以者何?佛說諸法皆如幻事,樂受、苦受及助受法既如幻事,菩薩已能通達如是諸法實性,精進何難?」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當知菩薩摩訶薩眾雖知諸法皆如幻事,而能發起身心精進,安住精進波羅蜜多,求大菩提常無萎歇,由此菩薩摩訶薩眾如是精進最極為難。」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善說菩薩摩訶薩眾精進甚難。當知菩薩摩訶薩眾能為難事,雖知諸法都無所有,而求無上正等菩提,欲為無邊諸有情類說能永斷無智正法。然諸無智實無所有,亦無實法能令無智取之為我及為我所,亦無有情能作是念:『此是真實我及我所。』如是無智緣合故生而實無生,緣離故滅而實無滅。

「若菩薩摩訶薩雖如是知而心無退,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當知名為精進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諸法皆空,我今何為發起精進波羅蜜多?』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以一切法畢竟空故,我求無上正等菩提,覺諸法空為有情說,令脫五趣生死眾苦。』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生死無際,我豈能令皆得滅度?』當知名為懈怠菩薩。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生死無始而容有終,我寧不能皆令滅度。假使精進求大菩提,如無始來所經劫數,然後乃證,我尚應求,況當不經爾所劫數!』復作是念:『若諸菩薩愛樂修習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如發心頃,已度晝夜、半月、一月、時、年、雙等不覺不知;若諸菩薩愛樂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令心清淨都不作意,覺爾所時已度晝夜、半月、一月、時、年、雙等,是故菩提求甚易得,不應怖畏精進長時。』當知名為精進菩薩。

「譬如長者求多珍財,晝夜精勤思惟方便,常作是念:『我於何時多獲珍財遂本所願。』由斯無暇求諸飲食。如是菩薩摩訶薩眾,欲令六種波羅蜜多心得清淨,精勤修習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如發心頃,已度晝夜、半月、一月、時、年、雙等,常作是念:『何時當得一切智寶饒益有情?』」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諸菩薩眾能被如是大精進甲,勤求無上佛功德寶饒益有情,實如世尊常所宣說,一切菩薩能為難事。」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我觀世間天、人等眾,無有成就希有功德如諸菩薩摩訶薩眾,唯除如來、應、正等覺。」

時,滿慈子便從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言:「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無邊世界,住菩薩乘諸有情類,未發無上菩提心者,願速發心;已發無上菩提心者,願永不退;若於無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願速圓滿一切智智。」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汝觀何義,願諸菩薩速當圓滿一切智智?」

滿慈子言:「若無菩薩則無諸佛出現世間,若無諸佛出現世間則無菩薩及聲聞眾。要有菩薩修菩薩行,乃有諸佛出現世間;以有諸佛出現世間,便有菩薩及聲聞眾。譬如大樹由有根莖便有枝葉,由有枝葉便有花果,由有花果復生大樹。如是世間由有菩薩,便有諸佛出現世間;由有諸佛出現世間,便有菩薩及聲聞眾;由有菩薩修菩薩行,復有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作大饒益。」

爾時,佛讚滿慈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

爾時,佛告阿難陀言:「汝應受持諸菩薩眾被精進甲所修精進波羅蜜多,勿令忘失!」

阿難陀曰:「唯然!世尊!我已受持諸菩薩眾被精進甲所修精進波羅蜜多,必不忘失!」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具壽滿慈子、具壽舍利子、具壽阿難陀,及餘聲聞、諸菩薩眾,並餘一切天、龍、藥叉、阿素洛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如是我聞...

道行般若經

道行般若經序 釋道安撰 大哉智度!萬聖資通,咸宗以成...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唐南天竺三藏金剛智依梵本於中...

佛說十力經

佛說十力經大唐貞元新譯十地等經記 新譯《十地經》及...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重刊汾陽和尚語錄疏 昔風穴和尚謂首山曰。不幸臨濟之...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魔逆經

佛說魔逆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

修行本起經

修行本起經卷上 後漢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現變品...

佛說解夏經

佛說解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佛教詞典】財慧

(菩薩)梵名縛蘇摩底。又名地慧。或稱文殊師利使者,...

【佛教詞典】無常風

以風之壞物比喻有為法之無常。人命無常,瞬時停止,亦...

怎樣處理好學佛和學習生活的關係

問: 我有個同學,他是學生。在考試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住持正法,以戒為尊

原文 夫戒德難思,冠超眾象。為五乘之軌導,實三寶之舟...

漁翁得利

六道裡面有個阿修羅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沒有天...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麼是禪?禪是一種良好的狀態,禪翻譯成中文為正思維...

彌陀光音度地獄眾生

【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獄最上之頂,垂臂彈...

臨終聽到佛號生瞋恨心,是阿彌陀佛沒有攝受嗎

問: 黃念祖的《念佛三昧文》中提到一個和尚念佛念得...

人法圓融才能夠行於中道

打七以來有不少人遞了一些條子,提了一些問題,也談了...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

什麼樣的考驗才知道臨終有把握

我們在剛開始念佛的時候,我們在一念的散亂心當中,要...

聖嚴法師:謙虛是非常重要的事

謙虛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經》的六十四卦裡,每...

一句佛號創造生命奇跡

宗實老和尚是黑龍江省大慶市人。九年前的劇烈心絞痛,...

往生的真信願和福德資糧

具足信願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講得非常清楚:「得...

【視頻】《僧伽吒經》女聲讀誦

《僧伽吒經》女聲讀誦

【視頻】《佛說寶賢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佛說寶賢陀羅尼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