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四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實說品第六十二之二

「若由此真如施設地界,即由此真如施設水、火、風、空、識界;若由此真如施設水、火、風、空、識界,即由此真如施設無明;若由此真如施設無明,即由此真如施設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若由此真如施設行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即由此真如施設佈施波羅蜜多;若由此真如施設佈施波羅蜜多,即由此真如施設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若由此真如施設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即由此真如施設內空;若由此真如施設內空,即由此真如施設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若由此真如施設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即由此真如施設四念住;若由此真如施設四念住,即由此真如施設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由此真如施設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即由此真如施設苦聖諦;若由此真如施設苦聖諦,即由此真如施設集、滅、道聖諦;若由此真如施設集、滅、道聖諦,即由此真如施設四靜慮;若由此真如施設四靜慮,即由此真如施設四無量、四無色定;若由此真如施設四無量、四無色定,即由此真如施設八解脫;若由此真如施設八解脫,即由此真如施設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由此真如施設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三摩地門;若由此真如施設一切三摩地門,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陀羅尼門;若由此真如施設一切陀羅尼門,即由此真如施設空解脫門;若由此真如施設空解脫門,即由此真如施設無相、無願解脫門;若由此真如施設無相、無願解脫門,即由此真如施設五眼;若由此真如施設五眼,即由此真如施設六神通;若由此真如施設六神通,即由此真如施設佛十力;若由此真如施設佛十力,即由此真如施設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由此真如施設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即由此真如施設無忘失法;若由此真如施設無忘失法,即由此真如施設恆住捨性;若由此真如施設恆住捨性,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智;若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智,即由此真如施設道相智、一切相智;若由此真如施設道相智、一切相智,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由此真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即由此真如施設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由此真如施設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即由此真如施設有為界;若由此真如施設有為界,即由此真如施設無為界;若由此真如施設無為界,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若由此真如施設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若由此真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有情;若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有情,即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法。

「如是!善現!一切法真如,一切有情真如,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真如,一切菩薩摩訶薩真如實皆無異,由無異故說名真如。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真如,修學圓滿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故,名如來、應、正等覺。是故,善現!應知菩薩摩訶薩即是如來、應、正等覺,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以真如為定量故。

「如是!善現!菩薩摩訶薩應學真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若學真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能學一切法真如。若能學一切法真如,則能圓滿一切法真如。若能圓滿一切法真如,則於一切法真如得自在住。若於一切法真如得自在住,則能善知一切有情根性勝劣。若能善知一切有情根性勝劣,則能具知一切有情勝解差別。若能具知一切有情勝解差別,則知有情自業受果。若知有情自業受果,則能具足願智。若能具足願智,則能淨修三世妙智。若能淨修三世妙智,則能無倒行菩薩行。若能無倒行菩薩行,則能如實成熟有情。若能如實成熟有情,則能如實嚴淨佛土。若能如實嚴淨佛土,則能證得一切智智。若能證得一切智智,則能轉妙法輪。若能轉妙法輪,則能安立有情於三乘道。若能安立有情於三乘道,則令有情入無餘依般涅槃界。

「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見如是等自利利他一切功德,應發無上正等覺心勇勐精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堅固無退。」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能發無上正等覺心,如說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皆應稽首恭敬供養。」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菩薩摩訶薩能發無上正等覺心,如說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皆應稽首恭敬供養。」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普為度脫諸有情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獲幾所福?」

佛言:「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普為度脫諸有情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其所獲福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善現!假使充滿小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何以故?善現!聲聞、獨覺皆因菩薩摩訶薩有,非菩薩摩訶薩因諸聲聞、獨覺而有。

「善現!置小千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中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中千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淨觀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淨觀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種性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種性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第八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第八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見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見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薄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薄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離欲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離欲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已辦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已辦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獨覺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為度脫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為度脫諸有情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是諸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於入菩薩正性離生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入菩薩正性離生,是諸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於行菩提向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行菩提向,是諸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於一如來、應、正等覺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亦不及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初發無上正等覺心菩薩摩訶薩何所思惟?」

佛言:「善現!初發無上正等覺心菩薩摩訶薩恆正思惟一切相智。」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一切相智有何性?一切相智何所緣?何增上?何行相?有何相?」

佛言:「善現!一切相智無性為性,無相無因,無所警覺,無生無現。又汝所問『一切相智何所緣?何增上?何行相?有何相?』者,善現!一切相智無性為所緣,正念為增上,寂靜為行相,無相為相。善現!一切相智如是所緣,如是增上,如是行相,如是相。」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為但一切相智無性為性?為色、受、想、行、識亦無性為性?為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亦無性為性?為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亦無性為性?為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亦無性為性?為色界、聲、香、味、觸、法界亦無性為性?為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亦無性為性?為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亦無性為性?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無性為性?為地界、水、火、風、空、識界亦無性為性?為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亦無性為性?為內法、外法亦無性為性?為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無性為性?為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無性為性?為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亦無性為性?為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無性為性?為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性為性?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亦無性為性?為苦聖諦、集、滅、道聖諦亦無性為性?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亦無性為性?為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亦無性為性?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亦無性為性?為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亦無性為性?為一切智、道相智亦無性為性?為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無性為性?為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亦無性為性?為有為界、無為界亦無性為性?」

佛言:「善現!非但一切相智無性為性,色、受、想、行、識亦無性為性,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亦無性為性,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亦無性為性,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亦無性為性,色界、聲、香、味、觸、法界亦無性為性,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亦無性為性,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亦無性為性,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無性為性,地界、水、火、風、空、識界亦無性為性,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亦無性為性,內法、外法亦無性為性,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無性為性,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無性為性,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亦無性為性,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無性為性,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性為性,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亦無性為性,苦聖諦、集、滅、道聖諦亦無性為性,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亦無性為性,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亦無性為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亦無性為性,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亦無性為性,一切智、道相智亦無性為性,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無性為性,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亦無性為性,有為界、無為界亦無性為性。」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緣一切相智無性為性?何緣色、受、想、行、識亦無性為性?何緣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亦無性為性?何緣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亦無性為性?何緣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亦無性為性?何緣色界、聲、香、味、觸、法界亦無性為性?何緣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亦無性為性?何緣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亦無性為性?何緣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無性為性?何緣地界、水、火、風、空、識界亦無性為性?何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亦無性為性?何緣內法、外法亦無性為性?何緣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無性為性?何緣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無性為性?何緣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亦無性為性?何緣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無性為性?何緣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性為性?何緣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亦無性為性?何緣苦聖諦、集、滅、道聖諦亦無性為性?何緣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亦無性為性?何緣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亦無性為性?何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亦無性為性?何緣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亦無性為性?何緣一切智、道相智亦無性為性?何緣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無性為性?何緣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亦無性為性?何緣有為界、無為界亦無性為性?」

佛言:「善現!一切相智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色、受、想、行、識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眼處、耳、鼻、舌、身、意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色處、聲、香、味、觸、法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色界、聲、香、味、觸、法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眼觸、耳、鼻、舌、身、意觸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地界、水、火、風、空、識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內法、外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苦聖諦、集、滅、道聖諦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無忘失法、恆住捨性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一切智、道相智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有為界、無為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緣一切相智自性無?」

佛言:「善現!一切相智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色、受、想、行、識自性無?」

「善現!色、受、想、行、識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眼處、耳、鼻、舌、身、意處自性無?」

「善現!眼處、耳、鼻、舌、身、意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色處、聲、香、味、觸、法處自性無?」

「善現!色處、聲、香、味、觸、法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性無?」

「善現!眼界、耳、鼻、舌、身、意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色界、聲、香、味、觸、法界自性無?」

「善現!色界、聲、香、味、觸、法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自性無?」

「善現!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眼觸、耳、鼻、舌、身、意觸自性無?」

「善現!眼觸、耳、鼻、舌、身、意觸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自性無?」

「善現!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地界、水、火、風、空、識界自性無?」

「善現!地界、水、火、風、空、識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自性無?」

「善現!無明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內法、外法自性無?」

「善現!內法、外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無?」

「善現!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自性無?」

「善現!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無?」

「善現!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無?」

「善現!八解脫乃至十遍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自性無?」

「善現!佈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自性無?」

「善現!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苦聖諦、集、滅、道聖諦自性無?」

「善現!苦聖諦、集、滅、道聖諦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無?」

「善現!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無?」

「善現!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自性無?」

「善現!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無忘失法、恆住捨性自性無?」

「善現!無忘失法、恆住捨性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一切智、道相智自性無?」

「善現!一切智、道相智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自性無?」

「善現!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自性無?」

「善現!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世尊!何緣有為界、無為界自性無?」

「善現!有為界、無為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由是因緣,諸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法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四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

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 附吳魏二錄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薩國...

密咒圓因往生集

密咒圓因往生集序 竊惟總持無文。越重玄於化表。秘詮...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註音版】淨壇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幻住家訓

幻人一日據幻室。依幻座。執幻拂。時諸幻弟子。俱來雲...

【註音版】佛說法印經

佛說法印經...

【註音版】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

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

大乘伽耶山頂經

大乘伽耶山頂經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

佛說三摩竭經

佛說三摩竭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教詞典】接足作禮

梵語 pādau ?irāsāvandati。全稱頭面接足作禮。又作...

【佛教詞典】托事顯法生解門

華嚴宗十玄門之一,此門乃就「智」而言。又作托事顯法...

沉香木

從前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到大海里去採取沉香木,經過了...

華嚴的大悲心

我們這個發心的,學華嚴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沒有利益眾...

修念佛法門以決志求生淨土為根本

凡是修念佛法門的,一定要以決志求生淨土為根本。念佛...

肉食與素食者巔峰對決:吃什麼才對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大廚TimLove走訪了CNN的5對5熱坐,並...

50個淨土宗常用名詞解釋

1.一心不亂: 專注一事,使心不散亂,即是一心不亂。修...

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個很大的差別:小乘佛...

驢皮記與驢肉館

前段時間有事路過家鄉,晚上到一老朋友傅居士開的茶館...

信解和勝解的區別,怎樣對佛號產生勝解

我們先把信解跟勝解做一個說明。信解其實就是聞慧,聞...

佛陀的姨母出家記

當佛陀回到迦維羅衛國時,大愛道瞿曇彌(即佛陀姨母,...

連佛都不肯保佑的事

以前有個村子,生活著兩個信佛的兄弟,他們依靠著種植...

慈雲灌頂法師:一百種念佛

一、為五欲故,發心念佛,地獄界也。 二、為名利故,...

什麼是無始劫生死的根本

生死輪迴是有根本的,佛教講:每一件事情會在我們生命...

【視頻】《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隨念三寶經(聆志居士念誦)

隨念三寶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