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各宗要略——淨土宗

界詮法師  2021/05/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各宗要略——淨土宗

史略

彌陀淨土,源於晉代慧遠大師,於廬山結白蓮社,在阿彌陀佛像前立誓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東魏曇鸞大師才有所發展。鸞師依龍樹的《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著《往生論流》立難行、易行二道之說。繼承法係有唐代道綽、善導。綽原學涅槃,因睹曇鸞事蹟之碑文,深有所感,於是專修淨業,並撰有《安樂集》,立聖道淨土二門。善導聽綽師講淨土之旨,後專修並弘揚淨土法門。著有《觀經疏》,完備淨土一宗的宗義及行義。《觀經疏》傳至日本,立淨土宗,為日本淨宗之始。此後相承有:承遠、法照、少康、永明、省常、蓮池、蕅益、截流、省庵、徹悟、印光。

修法

本宗主要經典為三經一論:《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往生論》。

在行持中,分難行、易行。在五濁惡世,並無佛在世,永不退轉地為難行。信佛所言,憑藉彌陀願力便得往生入不退轉為易行。

淨土法門,唯依彌陀行願,普收三根,徹上徹下無所不該。上至文殊、普賢、龍樹、馬鳴,莫不發願導歸;下至愚夫愚婦,無不可依此法門而往生。阿彌陀佛在《無量壽經》中,發了四十八大願,願生者壽命無量,國土莊嚴,入不退轉。其中度生之願為第十八最懇切:「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故此世尊應末世之根機,開此法門,勸令往生極樂。

信願行

往生西方以信、願、行為三要素。非信無以發願,非願無以導行,非行不足滿所願,證所信,三者缺一不可。

信:信娑婆之苦,極樂之樂,信念佛能往生。

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淨土得生與否,全視願力之真切與否,即信而發願,起真實修行。

行:此行專指念佛法門。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決定往生。念佛有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三種。

稱名念佛:又云持名念佛、即口稱佛號。其中有默持、金剛持、高聲持。此外還有和緩念、追頂念、禪定念、參究念。

此持名念法是依《阿彌陀經》中的「……執持名號若一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觀想念佛:觀佛相好功德。

實相念佛:觀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

正助雜三行

專依淨土經而修行業為正行,修餘一切諸善萬行為雜行。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阿彌陀佛為五正行。但讀誦、觀察、禮拜、讚歎供養為正行中之助行,唯稱名為正行中之正行。善導大師的淨土法門是捨雜歸正,專修正行,旁修助業,一心專念彌陀一佛名號,念念不捨,以期往生淨土。

三輩九品

念佛的目的是願求往生極樂世界,但隨行人的根機不等而往生的程度也有上中下之別。《觀無量壽經》中說:「行人必須有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方能往生。」

此為往生的根本依證,但所修淨業正因深淺有別,而往生的品位有高下不同。上中下三品,各有上中下三生,為九品。上品必須具足戒行,讀誦大乘,深信因果,發無上道心,願求往生等條件。中品必具戒行,不造五逆,孝養父母等條件。下品雖造罪,隨其造罪深淺,但於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念佛而生者。

修淨業不可不知修福之助緣,《觀無量壽經》云:「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為奶奶「回家」保駕護航

時光流逝,轉眼奶奶已經去世幾年了,在我回去照顧她老...

黃豆替佛珠,念佛供養兩不誤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黃豆,每念佛一聲,過豆一粒,一...

千萬不要犯下誹謗淨土的罪業

蓮池大師曾經有個比喻。如果有一個人,一天講一萬聲語...

濟群法師《修學佛法的基本認知》

今天,我和大家談一談修學佛法必須具備的基本認知。...

做種種功德都要迴向往生西方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

怎樣印證因果輪迴是真實存在的

問: 佛教說人世間都有因果輪迴,但是對於今世的我們...

如何避免起貪心見佛而著魔

問: 弟子學佛時間不長,業重福輕,障深慧淺,生怕起貪...

【推薦】佛陀的金玉良言

諸行無常: 世間萬象,沒有任何事物是長久永恆不變的...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寺院普佛有何含義

普佛是一種祝願、薦亡迴向的佛門儀軌,以禮敬諸佛、懺...

何謂三界

對於宇宙天體的構造,佛教認為是有情業力所感。佛陀說...

中國僧服知多少

剃除鬚髮,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侶最顯著的標誌 剃除鬚髮...

「鬼子母」的由來

佛教中有一位母親神,造像、畫作中的她身體丰腴,面容...

諸功迴向,感鶴西來

唐代法祥法師,同州人(今山西大荔縣),少年出家,出...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禪與美容,人們大都認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說起...

一個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圓滿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

守戒就是為了護好我們的心

佛陀有一段時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他常向弟...

我在哪裡

無根禪師有一次入定三日,被人家誤為已經圓寂了,便將...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時中方等與般若二...

孝子驅蠅誤殺父親 轉世受報了斷前因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過世...

大安法師:佛弟子是否不應該做占卜預測等事

問: 我認為佛教四眾弟子,無論出家在家者,都不應做...

緣是我們多生多劫積累而來的

阿彌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薩,在這個世間發願修行,而...

青少年墮落犯罪的原因

我盼挽回青少年問題,著作《青少年的覺醒》這本書:主...

功夫做的純熟,妄想煩惱就會輾轉消失

不是說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幹的事情幹好,就是...

在無為法契證上談證位

修行需要修清淨心。但是在我們的執著、五欲六塵還憧憧...

【佛教詞典】普光明殿

(堂塔)在摩竭陀國菩提道場之側,佛於此殿內說華嚴經...

【佛教詞典】智智

(術語)智中之智也,特稱佛之一切智。...

【視頻】緬懷紹雲長老紀錄片《佛祖禪心》

緬懷紹雲長老紀錄片《佛祖禪心》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讚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