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育王的百億千金供養佈施

2012/04/17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滅度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國王。有一次,阿育王請示比丘們:‘過去佛住世時,有誰行大佈施?’比丘們回答:‘給孤獨長者最能行大佈施。’阿育王又問:‘那他佈施多少財寶呢?’比丘們表示:‘他佈施了億千金。’阿育王聽到以後,如是思惟:‘長者尚能佈施億千金,身為一國之尊的我,又怎能只佈施億千金,應該要佈施更多,以百億千金來供養佛。’

於是,阿育王建造八萬四千佛塔,並於每一佛塔中供養百千金。之後,連續五年舉辦大法會,會中有三十萬比丘。阿育王將三百億金分成三等份供養,第一份供養阿羅漢聖者,第二份供養證得初果至三果者,第三份供養雖未得道,卻老實修持的比丘。除了私有庫存的財寶外,阿育王亦將夫人、婇女、太子、大臣等悉皆供養聖僧,併用四十億金再贖回,如是前後共佈施了九十六億千金。

後來阿育王得了重病,自知命將終盡。當時,有位大臣名叫羅陀崛多,是阿育王過去世一起佈施泥土給佛陀的同伴。羅陀掘多見國王重病,命欲將盡,恭敬頂禮後說:‘國王過去容貌光澤飽滿,有百千位婇女圍繞於身邊,如同蜜蜂聚集採蜜的蓮花一般,但今日容顏卻不復以往。’

阿育王回答:‘不管是失去財寶、王位、性命或親人,我都不會感到憂愁,唯一擔憂、掛念的是再也無法見到聖人、賢者,無法供養其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雖然容貌不復以往,但不會因此感到難過或不安。’

阿育王又說:‘我常發願,希望能以百億千金佈施供養,但現在還未滿願就要離世,算一算前後佈施供養的金銀財寶加起來,總計還差了四億金。’阿育王說完後,便派人準備種種珍寶,送至雞雀寺供養眾僧。

此時,太子之子三波提稟告父親說:‘國王不久後即會辭世,但他卻將珍寶送至寺院,如此宮裡的寶庫就會竭盡。以王法來說,國王是以擁有的財寶為尊,太子今日應審慎考慮,不要讓國王將財寶用盡。’於是太子命令寶庫的管理者,勿將財寶送出。

這時,阿育王知道想供養的財寶已無法獲得,於是將平日使用的金製食器送至寺中。太子知道後,為了避免阿育王又如是供養,便將金器改為銀器,甚至改為銅製食器。但虔信三寶的阿育王依然供養如故,最後太子只好把銅器改為瓦器。

此時,阿育王手中拿著半顆阿摩勒果,悲傷地詢問身旁的大臣:‘到底誰是當今之主?’大臣們回答:‘國王,您是當今之主。’阿育王說:‘你們為何要護念我而說這樣虛假的謊言?我雖是國王,卻不得自在。你們看!我手中的這半顆阿摩勒果,是我現在唯一擁有並可以作主的東西。富貴實是可厭離、可棄舍的!我先前統領整個閻浮提,今日卻貧困如洗,就如恆河的流水一去不復返;富貴也是如此,過去了就再也收不回來。’

接著又繼續說:‘凡是有興盛者,最後必會走向衰亡,這是如來親口宣說且真實不虛的道理。我先前下達的法令都能迅速達成且無障礙,但今日所要求的事情卻不能如己所願,有如大風被山阻隔,流水被河岸阻礙,所要求的教令已無人聽從。過去我曾率領大軍,出征時擊鼓並吹貝螺,沒有戰爭時則作種種伎樂,我受此五欲之樂,並有數百位婇女日夜陪伴、娛樂,如今這些都已不再,如同樹沒有了花與果實一樣。我現在的面貌和氣力也轉為枯竭,亦如花已落盡,轉向枯萎!’

此時,阿育王呼喚侍者,說:‘你若憶念我對你的恩養,就幫我將此半顆阿摩勒果送至雞雀寺,代我禮拜諸位比丘,並告訴他們:「阿育王問訊諸大聖眾,我是阿育王,統領此閻浮提之人,閻浮提是我所有,但今日我已喪盡權勢,沒有財寶可佈施,因為一切財物已不能自在運用。現在我只有這半顆阿摩勒果,希望諸位聖眾能慈悲哀愍我,接受我這最後的佈施,成就我供僧的福德。」’

於是侍者受國王之令,持此半顆阿摩勒果前往雞雀寺,並於上座長老前禮拜,長跪合掌說:‘過去阿育王統領閻浮提,所到之處無有障礙,如日照世間。但今日業報已盡,在世不久,無有王之威德,就像太陽被浮雲所遮蔽一樣。今日我代王頂禮僧足,送來這半顆阿摩勒果,願求來世之福德。希望諸位聖眾哀愍國王,接受此供養。’

上座長老告訴大眾:‘聽到這樣的話,怎能不厭離世間之事?我們聽到這樣的事後,不能不生起厭離之心,如佛經上所說:「看見他人不幸之事,應生厭離。」假如是有智眾生聽聞此事,又豈會不舍棄世間?’便說偈言:

  ‘人王世中最,阿育孔雀姓,

   閻浮提自在,阿摩勒為主,

   太子及諸臣,共奪大王施,

   送半阿摩勒,降服憍財者,

   使彼生厭心,愚夫不識施,

   因果受妙樂,示送半摩勒。’

這時,上座長老心想:‘怎麼讓所有僧眾都吃到這半顆阿摩勒果呢?’於是他請人將果子研磨並倒入石榴羹中,所以每一位僧眾都受到了阿育王的供養。

後來,阿育王又再問身旁的臣子:‘誰是閻浮提之王?’大臣回答:‘國王,是您啊!’聽到此語,阿育王從他的床上坐起來,環顧四方,合掌作禮,念諸佛德,並說:‘我今將此閻浮提佈施供養三寶,隨意用之。今日閻浮提有種種珍寶,我將施與三寶福田,果報自然成就。此佈施功德不求轉生為天帝釋提桓因、梵王、人間之主,乃至世間種種妙樂等果報,只希望以此功德成就佛道,為世間敬仰,並成就一切智慧,作為世間的導師、善友。’阿育王將此語書寫於紙上,封緘後以齒印蓋其上,做完這些事後便舍報往生。

後來,太子及諸臣、宮人、婇女及全國百姓,以種種最上供養葬送阿育王。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六》

省思:

《無常經》云:‘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縱觀過去、現在世間一切眾生,只要有生,必定會走向死亡,唯有看清事實,才能念無常之苦,發解脫生死之心。修行學佛,修善斷惡,並於日用之間磨煉這念心如如不動,方能出離生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施食能為我們帶來五種功德

因為因果,生活中不論我們讓其他的生命得到一個什麼樣...

積德不積財的賣菜阿姨

台灣近日最火紅的人物是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

如何做到遠離六塵而行佈施

問: 想請問在金剛經講錄中有關不住色佈施,不住聲、...

在物慾之流中冷靜一下

關於金錢,周國平的一種觀念值得讚賞:小康勝大富。...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義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麼...

學佛不為了生死,那是糊塗蛋

學佛,末法時期很亂,大家要用心簡別邪正。學佛是為了...

學佛就是要出離苦惱

現在常有很多人來找師父開示,我問開示什麼?他說他要...

不曾徹見生死之苦

世事虛幻,人命無常,當護其眼界,勁其神慮,苦其身毋...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卅年精修 預知往生

上海何王氏者,本一無知無識之婦女耳。自二十九歲,得...

愛的細節

年底的時候,是遊子歸家的時候,更是父母期盼的時候。...

不樂於五蘊則解脫

昔日,佛在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時,有四十位比丘住...

愛的分配法則

從前,戰亂頻仍,到處是難民。在長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

不能往生的錯誤方式,一定要注意

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與...

4種補鈣的蔬菜

說到補鈣,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喝牛奶、骨頭湯或是服用鈣...

打坐只觀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嗎

問: 我打坐,觀察身體內自然氣息的運轉,但是我不持佛...

兩聲口哨換來50年牢獄之災

近在網絡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豬之類的不文明用語。...

《佛說法滅盡經》的預言

《佛說法滅盡經》: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

大安法師: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

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間一切幻化,如露如電。故祖師說:一切都是假,唯有...

大安法師:憶佛

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這是吾人心識內具的能力。我們...

見他人佈施,要起歡喜心

如果自己沒有佈施,見他人佈施,要生起歡喜心。 如果我...

這個嗔恨心的破壞力,危害性最嚴重

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嗔恨、怨...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則區區趨名競利,雖百錢之物,亦不肯棄舍,而...

習慣成自然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技藝很好的廚師,經常被人請...

【佛教詞典】九遍知

【九遍知】 p0090 俱舍論二十一卷十六頁云:何故一一斷...

【佛教詞典】四無畏

(名數)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

【視頻】懺雲法師《彌陀要解》

懺雲法師《彌陀要解》

【視頻】惠空法師《無常死王之警惕》

惠空法師《無常死王之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