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多聞第一的阿難

2011/11/30  大字體  護眼色

多聞第一的阿難

阿難:又稱阿難陀,王舍城人,佛陀的堂弟,也是他的侍者。是佛陀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一位,被稱為多聞第一。他在佛陀死後證阿羅漢果,曾經參與第一次集結。據說他繼承摩訶迦葉之後,成為僧團的領導者。

(一)多聞第一

阿難陀,漢譯慶喜,佛成道日誕生,故名。白飯王次子,提婆達多的親弟。佛成道以後,曾有舍利弗、目犍連侍奉過佛陀。由於佛陀漸漸老了,需要一個常隨侍者,就把弟子集合起來,要大家推一個人來。舍利弗、目犍連認為阿難陀年青,記憶力強,擔任此職最合適,就推舉阿難陀。阿難陀提出三個條件: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我不要穿。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我不侍奉前去。三、不該見佛陀的時候,我不去見。舍利弗、目犍連將阿難陀條件告訴佛陀。佛陀非常歡喜地嘆說:阿難是一位品格優秀的人,他提出的條件是為了避免譏嫌,生怕別人批評說為了穿衣和吃食物,才侍奉佛陀的。西元前513年佛陀五十三歲時,十九歲的阿難,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選為佛的侍者,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著佛的身後,到各地弘化。阿難在僧團中深受人們的尊敬,他待人謙遜誠懇。和人相處,從不揚己之長,顯人之短。總是盡力幫助別人,為別人提供方便。有時和外道談論佛法,也只是顯正而不破邪。如在翟師羅園,他感化了旃陀外道,奉行佛法。他不是以滔滔的雄辯來征服對方,而是以和暖的陽春,慢慢地溶解冰塊。在二十七年侍者的生活中,阿難對比丘、比丘尼和在家信眾來參拜佛陀時,他總是安排適當時間,滿足各人的願望。尤其遠道而來的比丘,在未見佛陀前,阿難總是予以親切的安慰,使其安樂。比丘尼非常願聽阿難的教誡。他常對比丘尼說:你們要好好遵守聖戒!在家信眾,也喜歡聽阿難說法。他教導在家信眾要尊敬三寶,受持五戒,十善,侍奉雙親,供養僧團。

(二)阿難開悟

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聽到文殊菩薩選擇諸聖修證圓通法門之後,心跡圓明,得未曾有。茲錄圓通法門偈頌。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中 略)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於恆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華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非是常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三)主持佛教

佛在拘尸那安羅雙樹間入涅槃時,阿難悲痛地泣不成聲。佛陀以憐愍的眼神看著阿難,對大家說:阿難非常辛苦的侍奉我二十七年,他為人溫和而寬厚,聞法不忘,將來能在世間上發光發熱。佛入滅三天後,他起身到王舍城參加第一次聖典結集。路上走了兩個多月,四月十四日抵達王舍城。第二天即開始安居,結集佛經。這時大迦葉被推為首席,他選了四百九十九個大阿羅漢。因阿難還未證果,被排斥在外。這給阿難以很大的刺激,他當夜發奮修行,於中夜即證阿羅漢果、參加結集。阿難在會上誦出《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佛教之有聖典流傳於世,實賴阿難之功。迦葉因是王舍城結集的主持人,被上座長老們看成為當然的領導人。二十年後,迦葉將法傳與阿難,到雞足山入滅,阿難被推為僧團的領導,此時已是六十六歲的老人了。迦葉滅後,佛教在阿難的領導下,尚能和合一味。沒有產生什麼大的問題。阿難一百二十歲時,一天在路上聽到一位比丘口中念道:

「人生活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阿難懇切的糾正說:

「人生活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了解之」。

青年比丘見到阿難以後,回去稟告師父。師父說:你不要聽阿難的胡說,他已老朽,失去記憶和智慧。青年又將師父的話告訴阿難。阿難聽後,心想我為眾生誦出佛陀的大法,而人們的我見我執深重,不依佛法奉行,我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又想到佛在世時諸大弟子都入滅了,只剩下他一人,好像一片被砍光的森林,只留下一棵大樹不能遮風擋雨。於是他即到摩竭陀與毘舍離兩國交界處的恆河上空,進入涅槃。他的聖體分成兩份,一份留在毘舍離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份留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旁,建塔供養,由於阿難入滅的因緣,摩竭陀國與毘舍離國修好,不再戰爭,使千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可以看出阿難具有大乘菩薩救人濟世的精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舍利弗的啟示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優波離、目犍連、阿難、羅睺羅等...

達照法師簡介

達照法師,俗姓林,筆名天台子,1972年出生於浙江省文...

禪師們的膽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真實的唐三藏--玄奘大師

曾經統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發出敕命,命印度知...

塵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萬緣法師。俗姓喬,湖州長興人。平日為人愚昧遲鈍...

光大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

六祖惠能,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

本煥長老與印順法師開解眾生疑惑

現代社會把人的各種慾望都裹挾在裡面,拚命刺激你,但...

虛雲老和尚:此一領大衣,我是拚命爭回的

經云: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

你無法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

學佛要實修實證

《大莊嚴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從前有兄弟二人同時出...

以貌取人

佛陀居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位比丘名叫拔提...

心定降魔

魔王波旬總是用盡心思,想找機會擾亂佛陀修行。這天夜...

淨土行人如何分辨雜修夾雜

大凡修淨土法門的人,最忌諱的是夾雜。我們在《無量壽...

貧窮困苦種種逼迫,你該怎麼辦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

賢人爭罪,愚人爭理

曾經以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說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稱得...

供養瞻禮地藏菩薩,即得十種利益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

【推薦】學道須具足五種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個喜怒哀樂底主人翁,覿體與三世...

倓虛大師的出家因緣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歲,在營口開藥鋪,每天除看經外...

面對難看的臉難聽的話

每個人的心地都有無盡的光明,只是這分光明常被遮蔽。...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輕重」

走路要輕 行的威儀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儀態亦可化導眾...

一箭三命

睒,是個孝順的年輕人,他的父母年紀都很大,而且雙目...

【推薦】佛號要如何念

首先談修行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這心態就是四個字至誠...

【佛教詞典】空宗

以空理為宗的派別,如小乘的成實宗和大乘的三論宗是。...

【佛教詞典】四種緣起

(名數)華嚴宗之教理,以緣起為主。具之一字,彌顯今...

【視頻】大安法師《拜經的方法與感受》

大安法師《拜經的方法與感受》

【視頻】藥師灌頂真言(懷靜法師)

藥師灌頂真言(懷靜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