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七天報恩的故事

宏海法師  2019/05/05  大字體  護眼色

七天報恩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

歡迎大家來道場白華庵聽法,結這個殊勝的法緣。今天給大家講一則「七天報恩」的故事。

其實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我們一輩子的遭遇經歷,甚至人與人之間遇到的各種各樣形態的這種因緣,都致使要麼欣然投入進去,可是這個因緣一轉,有時候又萬般地無奈,或者正在興沖沖地進行之中,結果一個階段性的就會戛然而止。所以這些因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姿多彩地呈現?為什麼會有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換呢?就是因為世事是無常的。

今天講的這則公案是釋迦牟尼佛過去一世修行中,和他成佛以後無量劫的從因到果的一個相續。宿世做菩薩,在修行的時候,釋迦牟尼佛修這個慈悲,他做為一個菩薩在山裡邊打坐,就一心一意想了生脫死,想突破這種輪迴的牢獄。

那麼他正在打坐的時候,突然間身上有一個虱子,這個虱子就是在他衣服上建立自己的別墅一樣的,在它的世界裡。就非常地癢,他感覺到,那麼他就伸手把它從背上捉出來。

捉出來以後,因為他慈悲,不忍心說置它於死地,甚至都替它設想地說,隨便一扔,它可能就再沒命了。所以他找到一個枯骨,就是野獸死了以後,屍體爛了,一個朽在那裡的骨頭。他把這個虱子就放在這個骨頭上,這個骨頭正好是在虱子世界裡面的美味。

大家不要搞錯了,不是那個老虎獅子的獅子,是我們身上癢的時候咬人的那個虱子。所以它在裡面就盡情地飽食了七天。在飽餐了七天以後,它這一世的因緣也了了,就命終了,然後又投胎轉世,生生世世又投入到無盡的輪迴中。

一直到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有了這麼多的常隨弟子,十大弟子,阿難多聞第一,成就了這一世。有一次,世尊就帶著他的弟子們乞食,但是那個在雪山附近下的雪很厚,大家都躲在房間裡面,只有走著走著有這麼一戶大戶人家,一個老爺子就守在門口,好像貌似在等世尊的到來,然後見到世尊和他的弟子們這麼多人,說我願意盡心盡力地供養您和您的僧團七天。

然後世尊就跟他弟子們就住在這個大長者家裡邊,好吃好喝,盡心盡力,非常的圓滿。但是到了七天以後,世尊就跟阿難說,說我們今天應該收拾一下,要離開這裡了,雖然每頓都有豐富的飲食,但是今天我們要持缽,要走了。

阿難就百思不得其解,他就覺得說,佛陀這個好日子不過,非得橫起事端。說我們吃得好好的,人家這麼盡心盡力,為什麼我們要回這個精舍去呢?佛看見阿難這個心結打不開,就說:「那這樣吧,我們七天到了,今天我們先走,如果你還想接受他的供養,那麼你去他的宅子去跟他溝通。」

結果依然在下雪這樣一個冷的狀態中,阿難又去到這家宅子門口托缽,結果不但沒有見到這個大長者,連守門的小廝都站在那兒紋絲不動,一點表情都沒有,就跟沒有看見阿難一樣。

阿難回來後悶悶不樂,那麼佛陀才把這個前因後果告訴了他,說我們跟人家只有七天的因緣,這個七天因緣一到,過去的這個緣就了了,這個恩就報了,我們再去想續的時候,已經就屬於攀緣心了。那阿難一聽就明瞭了。這就是今天給大家供養的這個七天報恩的故事。

這個公案落實到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不僅僅是佛跟弟子是這樣的緣法,每個人與每個人,每個人甚至跟你所遇到的動物、所到的地方依然如此。所以大家能夠明白這個緣分的道理,就知道一切皆是因緣,緣聚緣散,緣來緣去,沒什麼好說的,也沒什麼要抱怨和怪罪的。

所以古德常有一句叫做「知理不怪人,怪人不知理」。都是覺得說,你覺得自己本來應該這樣的生命走向,這樣的因緣出現,結果它一轉彎,弄得自己不合心、不如意了,那心裡不舒服就開始抱怨,就開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實際上還是自己的心所顯現的一場夢幻泡影。

如果大家讀過《楞嚴經》,裡面也講過,是這個因緣是必然如此的。來的人,我們常說狹路相逢,要麼是報恩,要麼是討債。你這輩子他欠你的,他來報恩,對你好,侍奉你,成就你,護持你,幫你。那麼他來讓你有損失,讓你生不快,那你過去欠了他的。而且因緣也是,欠的一旦償還以後,即刻就了。

這個了的有時候非常地突變,馬上這個發心就變,態度就變,甚至表情就變。所以心細的人學修佛法,有一點點智慧見解的人,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個人世間,確實如此。你能夠全盤瞭然於懷,來看它的這個,就是這樣靜靜地看待它的發生,這就是智慧。

所以我們常說到說,一切皆是前因後果,一切就是俗話說的「萬般皆是命,幾乎不由人」。除非你是大修行者。所以還是自作自受而已了。

當然,這是我自己加一段跟大家分享的法義,如果你是一個大修行人,你是一個大法器,有可能這輩子成就,那菩薩就運用格外的手段了。那他可能就是當你這個生起來貪心的時候,他就讓你百般的萬般的事情皆不成就;當你生起來退卻躲避,想靜靜地,不想去承擔的時候,他就讓你一件一件地、多姿多彩地在這個裡面不斷地經歷,直至放下為止。所以這是菩薩六度四攝度化眾生,那就另當別論了。

希望今天的這一個公案給我們啟迪,讓我們在這個繁雜的、煩惱的、無奈的城市中,能夠生起這樣光明的智慧。

南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你認為很冤枉的事,其實沒有半點不公平

我們在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前,需要大家發心,...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推薦】賣貧、賣賤、賣短命

阿槃提國有一個大富長者,資財很多,而他家裡有一個老...

《壽康寶鑒》白話

(三寶弟子 翻印 印光大師 編訂) 古時賢者編了《不可...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無量諸苦

《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

【推薦】六道之中,情難長久

娑婆世界的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沉淪在是世情的羅網中...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到市場買菜去

有兩個禪寺,同在一個城中,相距不遠。每天清晨,兩個...

我所鳥的故事

這個在佛經裡,有一個叫本生經的故事裡面記載。在無量...

勸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災難

吳允升,字常導,安徽歙縣人。年輕時,於蘇杭一帶做買...

送水喻

從前有一個村落,距離國王居住的城裡有五由旬遠(一由...

愛的表達有時不用語言

總有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讓我們感動。而那些發生的...

一天24小時的使用法

每個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時,但是有的人不善於規劃、安...

女人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個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無論什...

世間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不教育兒女

學佛的人,必須各盡自己的本分。所謂盡本分,就是務必...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禪師有一天在過河時,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將一切追求與執取放下

放得下對外境的執著、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種嗜好、習...

范仲淹誦經救母

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的母親去世後二十一天,夢見亡母...

邪淫會帶來三種嚴重的障礙

邪淫手淫會對人帶來諸多的障礙,這些障礙都是可以感覺...

真正會用錢也是個大學問

說到賺錢,誰不會賺錢?人人都想賺錢也會賺錢,但有幾...

盜馬賊的醒悟

古時候,伊拉克有位國王,叫阿爾馬蒙,他有匹千里馬。...

【佛教詞典】勝光王

(人名)波斯匿王也。玄奘譯曰勝軍,義淨譯曰勝光。...

【佛教詞典】瓜皮

(故事)唯識論曰:毗尼中,有一比丘,夜踏瓜皮,謂殺...

【視頻】大安法師《做佛事最好念佛》

大安法師《做佛事最好念佛》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水泡花蔓》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水泡花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