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96頁)
更多詞典列表
檀像
栴檀像之略稱。栴檀為一種香木,赤色者稱牛頭栴檀、赤...
檀彌離長者
據賢愚經卷十二載,昔有五比丘共入山行道,時諸比丘共...
檀嚫
又作達嚫(梵 daksinā)。檀越嚫金之略稱。指...
濟下
臨濟宗門下之意。又作濟門、濟宗。臨濟宗為禪宗五家七...
濟下三評
禪宗公案名。指大光明藏(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七冊)之撰...
濟北
系禪林對唐代臨濟宗開祖義玄禪師之稱號。義玄曾於大中...
濟宗七事隨身
臨濟宗之優秀禪僧所具之七種自在力。即:(一)殺人刀...
濟宗八大勢
為臨濟宗之師家指導學人所用八種自由運作之機法。即:...
濟宗三哭
臨濟宗於禪法之修行上所示之三哭。即:(一)有失正宗...
濟宗三笑
臨濟宗於禪法修行上所示之三笑。即:(一)相符正宗笑...
濟宗四大勢
臨濟宗師家接化學人之四種機用。即:(一)正利大勢,...
濟宗四事隨身
臨濟宗之優秀禪僧所具之四種自在力。即:(一)殺活拄...
濟宗頌語
全一卷。明代僧漢月法藏著,崇禎元年(1628)刊行...
濟亮
(1602~1681)清代僧。江西萍鄉人,俗姓王。...
濟度
救濟度脫之意。即救度群迷自生死苦海至彼岸,化導迷妄...
濟度方便
方便,方法便利適宜之義。佛家為救度眾生而施用之善巧...
濟悟
(1626~1687)清初臨濟宗僧。吳門人,俗姓費...
濟寧鐵塔
位於山東濟寧。建於北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為...
濟濤
(1904~1978)東北人。夙具慧根,壯歲出家,...
濫波國
濫波,梵名 Lampāka。又作藍婆國、覽波國、嵐...
濡佛
又作露佛。指無佛龕或堂宇之設置,而僅安置於地上之佛...
濕生化生
有情出生之方式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四種。濕生,...
濕婆天
濕婆,梵名 ?iva。為印度教三主神之一。亦稱魯達...
濕婆派
梵名 ?aiva。印度教派系之一。與毗濕奴派、羅摩...
濕婆悉檀派
梵名 ?aiva-siddhānta。印度教濕婆派...
榓
梵語 deva-dāru。又作樒、木蜜、木榓、密...
燭檯
置放蠟燭之台座。三具足之一,五具足之一。為與香爐、...
爵南派
西藏名 Jo-nav-pa。西藏佛教迦當派之分支。...
獲
梵語 pratilambha。「得」之一種。為「不...
環中虛白
環中,空虛之義;虛白,純白之心。指超越善惡、是非、...
環境
指人類生活主體之外在活動空間。佛教典籍中,多稱為境...
禪
梵語 dhyāna,巴利語 jhāna。又作禪那、...
禪人
專修禪定之人。又稱禪者。興禪護國論卷上(大八○·七...
禪三宗
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780~841)於其所著禪源諸...
禪三昧
即禪那與三昧之併稱。禪那,梵語 dhyāna, 意...
禪巾
禪僧所被之頭巾。又稱頭袖。畫像中維摩居士所被者即是...
禪化
禪門之化導、教化。梁高僧傳卷十一釋玄高章(大五○·...
禪心
謂禪定非思量之心,即心專注於一之狀態。又指依禪定所...
禪支
禪,禪定;支,部分之義。四禪定計十八支:初禪有覺、...
禪月集
凡三十卷,補遺一卷。唐代貫休述,由弟子曇域編其詩文...
禪戒
禪門所傳之戒律。又稱達磨一心戒、達磨一乘戒、禪門大...
禪杖
坐禪時,用以警策昏睡者之杖。以竹、葦作成,一端用布...
禪味
入於禪定時,身心適悅、輕安寂靜之妙味;即禪樂,禪定...
禪和
禪和子、禪和者之略稱。即參禪者。禪關策進(大四八·...
禪宗
又稱佛心宗、達磨宗、無門宗。指以菩提達磨為初祖,探...
禪宗正脈
凡十卷(或二十卷)。明代如巹集。收於卍續藏第一四六...
禪宗決疑集
全一卷。元代斷雲智徹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本書...
禪宗直指
全一卷。清代石成金(字天基,號惺齋)撰,其子峷年、...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凡四十卷。南宋法應集,元代普會續集。收於卍續藏第一...
禪宗雜毒海
凡二卷。又作大慧禪師禪宗雜毒海、普覺宗杲禪師語錄、...
禪宗藝術
佛教東傳,對中國及日本之文化、思想、藝術等各方面影...
禪定
(一)禪,為梵語 dhyāna 之音譯;定,為梵語...
禪定力不可思議
五不可思議之一。謂修行禪定,發神境通,得以飛行自在...
禪定十種利益
修菩薩行者,善能修習禪定,則萬緣俱息,定性現前,能...
禪定寺
(一)位於陝西長安。隋代文帝仁壽年間(601~60...
禪定門
又稱禪門。(一)禪定之門關。 (二)日本佛教用語。...
禪定堅固
為大集經所說五種堅固之一。佛陀入滅後第二個五百年間...
禪定窟
比丘修禪定之洞窟。佛與弟子多於山林岩窟中坐禪,故有...
禪念
(一)傾心於禪定,喜樂禪定之心念。即厭棄世塵煩累之...
禪房
修禪者所居之靜室。善見律毗婆沙卷二(大二四·六八三...
禪枝
(一)比喻禪之智慧。 (二)枝,為支撐、輔助之意。...
禪林
(一)即禪院、禪寺。又稱叢林。為禪法之修行道場;即...
禪林備用清規
凡十卷。又稱備用清規、澤山清規、至大清規、備規。元...
禪林象器箋
凡二十卷,目錄一卷。又稱禪宗辭典禪林象器箋。日僧無...
禪林僧寶傳
凡三十卷。略稱僧寶傳。宋代慧洪覺范(1071~11...
禪林職位
指禪宗寺院中所設立之職務位次。即一寺中之僧眾,無論...
禪林類聚
凡二十卷。元代道泰、智境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七冊。...
禪林寶訓
凡四卷。南宋淨善重編。又稱禪門寶訓、禪門寶訓集。收...
禪板
又作禪版、倚版。僧眾坐禪時,為消除疲勞,用以安手或...
禪河
(一)印度尼連禪河之略稱。(參閱「尼連禪河」189...
禪波
禪定中之妄想。若將禪定譬喻為靜止不動之水,則禪定中...
子
指置於椅前用以承腳之小几。又作凳子、承足床、腳凳、...
禪法要解
凡二卷。鳩摩羅什等譯於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
禪門
(一)禪定之法門。指根本四禪、十六特勝、通明、九想...
禪門九山
又作禪宗九山、九山門、九山禪門。朝鮮新羅末期,九名...
禪門日誦
凡二卷。原作者及刊行年代不詳。有清道光十四年(18...
禪門拈頌集
凡三十卷。高麗慧諶、真訓等編。系集自釋尊以來至唐宋...
禪門師資承襲圖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780~841)撰。又作裴休...
禪門秘要訣
全一卷。唐代僧永嘉玄覺(?~713)撰。其內容與玄...
禪門撮要
凡二卷。朝鮮僧清虛堂休靜(1520~1604)編,...
禪門諸祖師偈頌
凡四卷。宋代子升、如祐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六冊。輯...
禪門鍛煉說
全一卷。又稱禪林鍛煉說、鍛煉說十三篇。明代僧晦山戒...
禪門寶藏錄
凡三卷。朝鮮僧天頙撰,成書於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
禪陀迦王
禪陀迦,梵名 Jātaka。南天竺之國王名。龍樹菩...
禪室
(一)指修行坐禪之處。[梁高僧傳卷三求那跋摩章] ...
禪客
(一)指參禪者,並不限於禪僧,亦包括俗家參禪修行者...
禪思
即禪定。寂靜思惟之義。禪苑清規卷九(卍續一一一·四...
禪思想史研究
全一冊。日本鈴木大拙(1870~1966)著,日本...
禪苑清規
凡十卷。宋代禪僧長蘆宗賾集。於崇寧二年(1103)...
禪苑蒙求瑤林
凡三卷。金·志明撰,元代德諫注。又稱禪苑瑤林注、禪...
禪要經
(一)全一卷。譯於東漢時代,譯者佚名。又稱禪要經訶...
禪家龜鑒
全一卷。朝鮮清虛休靜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二冊。書中...
禪師
梵語 dhyāyin,巴利語 jhāyin。通達禪...
禪悅
入於禪定者,其心愉悅自適之謂。如華嚴經淨行品(大九...
禪悅食
二食之一,九食之一。入於禪定,身心適悅,能長養肉體...
禪拳
即左拳。釋迦如來像有兩脅士,左為表禪定之普賢菩薩,...
禪海十珍
全一卷。全稱為霖禪師禪海十珍。明代僧為霖道霈編,清...
禪病
參禪者因未體得參禪之真訣而修禪所招致之各種疾病。禪...
禪秘要法經
凡三卷。姚秦鳩摩羅什等譯。又稱禪經秘要法、禪秘要法...
禪院
專修禪觀之寺院。又稱禪寺、禪剎。為「教院」、「律院...
禪堂
(一)坐禪堂之略稱。亦作僧堂。(參閱「僧堂」573...
禪帶
又作善助。坐禪時所使用之帶,纏於腰間,防腹部受涼。...
禪舍
指四禪定中第三禪之舍離「喜」受。於第三禪定中,對最...
禪教
(一)禪宗之教法。即闡揚禪之宗旨「直指人心,見性成...
禪梵天
色界中有四重天處,皆為修禪定者所生之處,故稱禪天。...
禪偈
禪門善知識開示坐禪之方法與境界等,而以偈頌形式表現...
禪愉
(?~1561)日本臨濟宗僧。京都人,俗姓源。字龜...
禪間
介於初禪天根本定與二禪天近分定中間之定。得此中間定...
禪雲寺
位於韓國全羅北道高敞郡雅山面。為修者(雲水僧)雲集...
禪源寺
位於浙江西天目山昭明、旭日、翠微、陽和諸峰下。清代...
禪源諸詮集都序
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著。收於大...
禪窟
修禪者所住之岩窟。即禪僧之住居。後轉指禪宗寺院。法...
禪肆
指官府所立之禪宗寺院。據續高僧傳卷十六僧稠傳載,北...
禪榻
又稱禪床。即坐禪時之席位。榻者,即坐台或寢台,較床...
證
梵語 adhigama,巴利語同。修習正法,如實體...
禪慧
禪定與智慧。依此二者能攝一切之證行。無量壽經卷上(...
禪學
禪家之學,見性成道之法。即在文字言句上講禪或加以解...
禪燈世譜
凡九卷。明代僧山翁道忞編,吳侗集,崇禎五年(163...
禪錄
指禪門之諸語錄。即記錄禪門宗師開示說法之作。 p6...
禪靜
梵語 dhyāna。音譯禪那,略作禪。意譯定、靜慮...
禪頭
(一)禪林之首座。大鑒清規(大八一·六二一下):「...
禪齋
齋,靜肅之室。禪齋,即禪室。釋氏要覽卷上(大五四·...
禪禮
坐禪與禮懺。禪宗行者依坐禪及禮拜三寶二者,以懺悔罪...
禪鎮
坐禪時,安置於頭上,用以警覺睡眠之道具。釋氏要覽卷...
禪襟
禪僧自稱之詞,著禪衣之義。又指僧眾。 p6482...
禪關
(一)禪法之關門。釋門正統卷三(卍續一三○·三九○...
禪關策進
全一卷。明代雲棲袾宏(1532~1615)著。收於...
禪籍志
凡二卷。日本臨濟宗僧義諦撰。列舉中、日之禪籍凡二四...
禪髓
(一)禪道之精髓。景德傳燈錄卷三(大五一·二一九中...
禪觀
坐禪觀法。指坐禪時修行種種觀法。景德傳燈錄卷二師子...
禪鑽
鑽,鑽研。禪鑽,研究禪理之意。諷刺人以禪理為鑽營之...
罥索
梵語 pā?a,巴利語 pāsa。音譯播舍、皤賒...
糜文開
(1908~1983)江蘇無錫人。曾在印度國際大學...
糞果
原指污糞中之果實;於此糞果,取而還棄,比喻凡夫之欣...
糞除
除糞之意。糞,比喻三界之見惑、思惑。據法華經卷二信...
糞掃衣
梵語 pājsu-kūla,巴利語 pajsu-k...
糟糠
糟,乃取酒後之滓;糠,乃取米後之谷皮。原指粗劣之糧...
總別
總體與個別之併稱。即一般與特殊之分。總攝全體,稱為...
總別二義安心
安心,指由修道之體驗或對教法之理解,而將心安住於一...
總即別名
謂以全體之名稱而指其中部分之名稱者,稱為總即別名。...
總供
密宗行者於供養本尊時,先供養塗香、花、燒香、飲食、...
總宗
因明用語。總,全部之意。指因明三支作法中,宗(命題...
總持
南北朝時代尼師。又稱尼總持。俗姓蕭,名明練,為梁武...
總持寺
(一)位於日本橫濱市鶴見區鶴見町。山號諸岳山。為日...
總持門
(一)總持之法門。總持,為梵語 dhāranī(陀...
總相別相
總括全體之狀態者,稱為總相;僅指個別、特殊之狀態者...
總相戒
指十善戒。據大智度論卷四十六載,戒波羅蜜總攝一切戒...
總相觀別相觀
總相觀與別相觀之併稱。總觀佛色身相,稱為總相觀;僅...
總參
禪林入門之學人以喚鐘為訊號,順次入其師之室中,親受...
總報別報
總報與別報之併稱。又作總果別果。為法相宗所立教義之...
總想觀
乃觀無量壽經十六觀中之第六觀。又稱樓想觀、寶樓觀、...
總願別願
總願,指諸佛、菩薩共通之誓願,如四弘誓願、普賢十大...
縹帽
指淡青色之帽子。又作縹帽子、縹冒。俗稱華帽子、帽子...
縵衣
梵語 patta。音譯缽吒。僧衣之一種。橫豎割截而...
翳
悉曇字 (ī)。又作伊、曳、縊、曀、意、藹、[口*...
翳身藥
即隱身藥。又作翳形藥。用此藥塗眼,則他人不能見及。...
翳迦珊尼
梵語 ekāsanika,巴利語 ekāsanik...
翳迦惹吒羅剎王
翳迦惹吒羅剎,梵名 Ekajatā-raksa。意...
翳荼迦蟲
為食糞之蟲,如蜣螂之類。慧琳音義卷十五翳荼迦之注(...
聲
梵語 ?abda,巴利語 sadda。音譯攝拖。指...
聲入
為十二入之一。即指音聲。入,涉入之意。眼、耳、鼻、...
聲生念誦
為秘藏記所載五種念誦之一。又作生念誦。謂於心中觀想...
聲字實相
為日本真言宗教義之一。謂聲字即實相之體;亦即一切音...
聲字實相義
全一卷。略稱聲字義、聲字實義。日僧空海撰。收於大正...
聲佛事
日本佛教用語。以音聲作佛事之意。即謂音聲之功德能成...
聲杖
即錫杖。錫杖上端為金屬製成,上懸鐶,振之則發出聲響...
聲念誦
為金剛界大法對受記卷六所載五種念誦之一。謂發出長短...
聲明
(一)梵語 ?abda-vidyā。音譯攝拖苾馱。...
聲明源流記
全一卷。日本華嚴宗僧凝然述。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
聲前一句千聖不傳
禪林用語。聲前一句,指未發出音聲以前之一句、父母未...
聲為佛事
凡發揚佛德之事,皆稱為佛事。聲為佛事,謂以音聲演說...
聲為教體
為小乘說一切有部之教義。謂佛之教法以音聲為體,使聞...
聲教
教法由音聲而宣說,故稱聲教。佛有六塵說法,此即為聲...
聲欲
為五欲之一。因心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境,而...
聲塵得道
指依音聲而得道。聲,為耳根之對像,屬六塵(六境)之...
聲聞
梵語 ?rāvaka,巴利語 sāvaka。音譯舍...
聲聞十六行
又作四諦十六行相。指小乘聲聞修行者入聖位見道之前,...
聲聞形
為佛像造型之一種。又作比丘形、僧形。即剃髮、披袈裟...
聲聞身
梵語 ?rāvaka-kāya。為解境十佛之一。指...
聲聞畏苦障
謂聲聞之人,畏怖世間生死輪回之苦,樂著涅槃,反為證...
聲聞界
為十法界之一。又作聲聞法界。指聽聞佛之聲教,觀察四...
聲聞乘
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五乘之一。指能成就聲聞果之四...
聲聞乘教
光宅四乘之一。光宅,即指南朝梁代光宅寺之法雲法師。...
聲聞菩提
為三種菩提之一。菩提,指果上之智慧。聲聞果之智慧為...
聲聞僧
二種僧之一,三種僧之一。指剃髮染衣,現沙門之形相,...
聲聞說
五類說法之一。指聲聞之說法。系就能說華嚴經之人所作...
聲聞應
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之第四。觀世音菩薩為教化眾生,...
聲聞藏
二藏之一,三藏之一。指釋尊為聲聞所說之四諦、十二因...
聲緣
為聲聞、緣覺二乘之併稱。又作聲獨。聲聞,指聽聞佛陀...
聲論
指計執「聲為常住」之主張。又稱聲常住論、聲論師。為...
聯燈會要
凡三十卷。南宋晦翁悟明撰。又稱禪宗聯燈錄。收於卍續...
臂吒犍槌
梵語 pitaghantikā。臂吒,意譯為打;犍...
臂卑履也
梵語 pipīlikā。又作比臂里迦。意譯為蟻子。...
臂香
謂將香置於臂上燃燒,以供養佛、菩薩,表示赤誠之意。...
臂索
指密教行者修法時懸於右臂之珠索。又稱真言索。據蘇悉...
臂奢柘鬼
臂奢柘,梵名 Pi?āca。為啖食人之精氣、血肉之...
臂釧
即臂環。又作釧。釧,為裝飾之物;一般拑於兩臂之釧,...
臨終
指生命即將終結之時。即壽、暖、識三法將舍離之際。印...
臨終正念
謂臨命終時,修行佛道者不起貪、瞋、癡之邪念,唯專意...
臨終正念訣
全一卷。唐代善導撰。又稱臨終要訣、臨終正念記、善導...
上一頁
下一頁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智諭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八關齋戒
福報
回向
婚姻愛情家庭
廣化老和尚
金剛經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地藏菩薩
藥師法門
發願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