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諸篇古德四方便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四方便、方便罪相

子題:遠方便、夷遠、殘遠、提遠、近方便、進趣方便、闕緣方便、闕緣有三、境強方便、緣差方便、境差方便、想差方便、疑心方便、善心息方便、闕緣七方便出在律文境想五句

戒本疏·諸篇方便:「古德相傳立四方便:一,遠;二,近;三,進趣;四,闕緣。此之四位,通於篇聚。(一,遠方便)所言遠[方便]者。遠資前境,藉勢成犯;事絕情殊,名體全隔,故名為遠。及論成果,非不別因;即以此罪,名為方便。今於此過位分有五。(一、夷)言夷遠者,自言感聖,聲了成犯;後受名利,與盜作緣。(二、殘)言殘遠者,染心觸語,與淫作緣。同是殘中,支類可比。(三、提)言提遠者,取衣作衣,染浣坐等,並與初二,而作犯緣。(四、提舍、吉羅)乃至四五,種類相收。緣成果克,便成後犯。如自覆露,教他行非,過狀自成,體不相及;非不積習,生於後犯。犯由緣成,故號方便。此方便者,但有異義;至結罪時,兩不通涉。所以立者,欲令行人觀犯興厭,或因染習,便成大犯。故律文中,大妄語戒,乃訶大賊;明知盜受遠因妄語,文證可知。(二,近方便)二者方便。攬體成果。情事相狀,如上明瞭三方便說。(三,進趣方便)三者進趣方便。(一、初師約違理明無)心規前境,運用不息,或自造業,或設殺具;心雖克漫,事無暫止,即號此緣名進趣也。若事未差,念念增其不善,未結蘭吉之愆。若事畢心達,終成至果;中遭阻礙,初是闕緣。……(二、次師或有或無)有人言,進趣方便,或有或無。若藉一世因成,中無隔絕;既因不定,如何結罪?或藉異世因成,如諸諫戒,中有法隔,乃至殺盜微涉遲疑,皆有其罪;如律文中,舍者三蘭。(三、後師約制明有)(一、立義)((一)對初師立)有人解言,一切造業,其必有因。業成當果,則篇聚所攝;如何此因乃名違理?若以違理惡因,而成違制罪者,則違制罪時,更無違理惡業。然違理違制,各有二業。故知其因,雙分兩緣,其義極矣。是以十誦多論步步偷蘭,文誠驗也。((二)對次師立)據如此理,亦無同異兩世。念念趣境,皆有違教之心。是以律雲,發心作,心念作,即其證也。(二、釋難)((一)約進趣難方便何異)問:『此之進趣,與近方便,復何殊耶?』答:『言進趣者,心事不絕為名;言近方便者,從因至果,時分延促為義。何以分之?如前了論立三方便,此義合之,總名為近。』((二)約同進趣以難不別)問:『延促雖異,趣果不殊,即是進趣,何必有別?』答:『息不息別。』((三)約歸二位以難不須)問:『不息名為進趣,有息必在闕緣;何須繁紙,橫立斯位?』答:『不息方便,如箭不停;近方便者,如行暫息。不妨意遠,非是闕緣。』(四,闕緣方便)四者闕緣方便。義分二門:初、列名顯相,二、校量同異。(一、列名顯相)初列名者,言方便者,乃是趣果之都名。業未成前,諸緣差脫;故令此罪壅住方便。有人制疏,改曰不成;以律文雲,不成偷蘭。今解亦得,何須較執?即律文雲,方便求盜不得偷蘭;斯則明證。今言方便,隨相眾多;且以事約,分為七種;所謂闕緣,乃至心息。此列名也。言顯相者。(一、闕緣)初明闕緣。泛解有三。(一)通名闕緣。七方便者,闕不至果,並為緣來,豈非通也?(二)別名闕緣。如諸戒下,各有闕緣,不可以盜而開殺戒;各不相通,故名別也。(三)者亦通亦別。何者是耶?凡是犯戒,體是比丘。若造罪未果,或自命終、舍戒、邪見、二形生等,或未制廣教,或病狂癡。但有三緣,不名犯戒;俱為造因,未成至果,故名闕比丘緣。望下六別,對戒並通,故兼二號。(二、境強)二、境強[方便]者。如欲行殺,前境反強,倒欲害我;差此進趣,壅住在因,故曰方便。然境強非偷蘭,偷蘭由強而生。餘之上下,類此可釋。(三、緣差)三、者緣差方便。如欲殺盜,往逢異人,或恐有事,或刀杖毀壞,或要期未遂。總號緣差。就義通名,七緣皆是;隨相取別,唯此第三。(四、境差)四、境差[方便]者,隨戒並有。且據大殺,四境來差;謂人、非人、畜生、杌木。((一)明人異境)如欲殺人,克心在張;王人異境,而代張處。緣王張解,望人不殊,究竟成重。由異境來,張人不死,殺意又息,壅住方便。故曰境差。……((二)明餘異境)餘有非人畜杌來作異境;通望本境,不死偷蘭;若望異境,無心無罪。……(五、想差)第五、想差方便,義張八位。(一)初心差境方便。如律,人非人想等。(二)境差心方便。如律,非人人想等。(三)心差境究竟。如律,淫酒戒,若懷非道非酒想疑,但是正境,皆結究竟。(四)境差心究竟。如欲殺誑張人,張去王來,緣王張解,若誑若殺,是境俱差,齊成究竟。(五)心境俱差成方便。(六)即此互差(心境俱差)成究竟,以事思取。(七)心境不差成方便。如出佛身血,境強緣差之類。(八)心境不差成究竟。諸戒並是。就此想中,或有從輕向重,如殺盜畜生,轉想向人者是。或從重至輕,即反上句是。或互轉者,如彼淫酒破僧,俱是正境,想疑或生,無非究竟。(六、疑心)第六、疑心方便者,相對義張八位方盡。我疑他方便,人非人疑也。他疑我方便,身現妄語相,前疑不了是。他疑我究竟,我疑他究竟,如口造語業,但使言章了了,不問自他疑也。上四句單疑也;今此雙舉,何者是耶?自他俱疑成方便,身口互造也。即成究竟者,妄語言了也。自他俱不疑成方便,如出血在佛也。即成究竟者,一切戒是也。(七、善心息)第七、善心息方便者,如欲造罪,身口雖發,未鄰究竟,忽起善心,便止前業,壅礙不暢,但居方便。問:『此乃善心生,今何言息?』答:『實如來問。向若不生,惡必趣果;由此善心,能息惡想;即所息處,號為方便。又如律文,舍者偷蘭;舍時非罪;由能舍故,前惡不至後果,故號前因為方便也。』(二、校量同異)第二大門校量同異者。(一、明多少寬狹)初以自身造境,對置殺具,明方便多少者。身自造境,具七方便。設置懸擬,既非自身,故闕想疑,但五方便。克心辨差,其境則寬。以元在張,王非畜杌,後來差故。漫心辨差,其境則狹。以通三趣,有境齊害;唯有杌境,用分輕相。乃至想疑,克漫可解。二、心境分別。境差、境強、緣差,據前境論;闕比丘緣、想、疑、心息,據自心辨。或闕噁心,如好心息;或闕有心,如狂心息。三、宗致分別。問:『此[闕緣]七方便依何而述?』答:『在律文境想五句。以彼文言,人非人想、人非人疑,即是向述想疑二位;非人人想,則是境差,如前所指。餘四方便,義通克漫;境想無文。是故律云不成偷蘭,則攝四位,可以知也。」(戒疏記卷四·一五·一○)(請參閱附錄二『克漫別配四戒文義表』一一九頁)

上篇:諸篇今家三方便 下篇:諸篇覆藏罪犯故作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術語)梵語阿,A,譯曰無、非、不。以世俗釋之,只是...

優陀羅

(雜名)風名。譯曰火破。見翻梵語九。【又】(人名)...

增上心學所治隨煩惱

【增上心學所治隨煩惱】 p1317 瑜伽六十七卷十一頁云:...

四乘

(術語)梁光宅依法華經譬喻品羊鹿牛及大白牛車之四車...

皮袋

(譬喻)言人畜之身體也。趙州錄下曰:僧問:狗子還有...

天王如來

提婆達多未來成道時之佛名。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裡說,提...

六種無上

【六種無上】 p0299 瑜伽十四卷二十頁云:又有六法,於...

火界

謂火之自體。界,為持之義。火持其自性,其性為暖,能...

九種食

(名數)一段食,分分段段嚙碎而食者。香味觸三者為體...

二種光明

(一)色光與心光。前者乃佛身所放之光,由眼可見;後者...

三齋

(一)指牧牛齋等三齋,即:(一)牧牛齋(梵 gopālaka-u...

空行

【空行】 p0786   瑜伽三十四卷十四頁云:復作是念:...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

看破、放下、念佛

今天和大家講看破、放下、念佛。因為以前有一位居士向...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個生命醒過來

在高雄有一家百貨公司叫大同百貨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

奔向成功的十個好習慣

一、不輕言退縮 二、不停學習,不斷修正。 三、坐言起...

在家居士可以批評出家人的過失嗎

我們首先應當承認,中國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來,根...

美好的掌聲

王先生是一個公司的董事長,生意做得非常成功。 他的...

有我與無我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遊行沙門,到摩揭陀國首...

是思想決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產生和形成,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必有其因果,所...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